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波斯语:استان سيستان و بلوچستان,罗马化:Ostân-e Sistân o Balučestân;俾路支语:سیستان و بلۏچستان,罗马化:Sistân o Balučestân)是伊朗31个省份中面积最大的省份,面积为181,785平方公里。它位于该国的东南部,北面与南呼罗珊省为邻,东面与阿富汗尼姆鲁兹省和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交界,西面与克尔曼省和霍尔木兹甘省接壤,南面濒临阿拉伯海。首府为扎黑丹市。根据2005年的数据,该省有2,290,076人口,而2011年的人口普查记录了2,534,327名居民。居民多为俾路支人,以逊尼派为主,以放养骆驼和从事农业为生。锡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的少数锡斯坦人是什叶派穆斯林,而省内俾路支斯坦地区的大多数俾路支人是逊尼派穆斯林,特别是德奥班迪派。
历史沿革
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流士一世统治下的东部领土之一。锡斯坦这个名字来源于撒卡部落,于公元前128年控制了这一地区。在阿尔萨西德王朝(公元前248年至224年)期间,该省成为苏伦-帕拉夫家族的所在地。从萨珊王朝时期直到早期伊斯兰教时期,锡斯坦相当繁荣。公元644年,随着波斯帝国即将崩溃,阿拉伯帝国穆斯林获得了控制权。波斯统治者雅各布·莱斯·萨法里后来成为这个省的省长,他的后代在这个地区统治了许多世纪。公元1508年,萨非王朝的伊斯梅尔一世征服了锡斯坦。纳德尔沙于1747年被暗杀后,锡斯坦和俾路支斯坦成为卡拉特布拉胡伊汗国的一部分,直到1896年。此后,它成为卡扎尔伊朗的一部分。2013年4月16日,该省发生了里氏7.8级的大地震,震央位于萨拉万市和哈什市之间。近年来,逊尼派叛乱分子在该省发动多次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自然地理
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地理环境极为恶劣,除了少数几处绿洲,便是大片的沙漠和荒山。该省与北部的南呼罗珊省、西部的克尔曼省和霍尔木兹甘省、南部的阿曼湾以及东部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锡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是伊朗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从东到西降雨量略有增加,在沿海地区湿度上升。该省受到不同方向季节性风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锡斯坦的120天风,在俾路支语中称为Levar;第七风(Gav-kosh);南风(Nambi);Hooshak风;印度洋的潮湿和季节性风;北风(Gurich);以及西风(Gard)。
行政区划
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下设8个郡,分别为:Iranshahr County、Chabahar County、Khash County、Zabol County、Zahedan County、Saravan County、Sarbaz County、Nikshahr County。
人口
该省的居民以逊尼派俾路支人为主,他们说俾路支语。锡斯坦人是这个省第二大民族群体,他们说锡斯坦方言的波斯语。在省内还有较小的库尔德人社区(在东部高地和伊朗沙赫附近)、侨居的布拉胡伊人(在伊朗和巴基斯坦边境)、以及其他常驻和流动的民族群体,如罗姆人。
经济
工业对该省来说是新事物。已经做出了努力,税收、海关和财政激励措施促使更多的工业投资、新项目、新的生产工作岗位和工业的改善。最重要的工厂是每天生产2600吨水泥的克哈什水泥厂和其他三家正在建设中的水泥厂。该省拥有地质和金属矿产潜力,如铬、铜、花岗石、锑、滑石、锰、铁、铅、锌、锡、、铂、金和银。该省的主要矿山之一是位于扎黑丹北部120公里处的切尔库雷铜矿。锡斯坦刺绣是该地区的古老手工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起源于斯基泰人。
交通
国家铁路网
扎黑丹市已经通过宽轨铁路与巴基斯坦的奎达市连接了一个世纪。它有每周前往科瓦塔的列车。最近,从伊朗的巴姆到扎黑丹的铁路已经开通。可能还有计划从扎黑丹建设铁路线到恰巴哈尔。
机场
锡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有两个主要的客运机场:扎黑丹机场和恰巴哈尔机场(科纳拉克机场)。
港口
省内的主要港口是南部的恰巴哈尔港。它将通过一条新铁路与扎黑丹连接。印度正在这个港口投资。该港位于马克兰海岸,距巴基斯坦瓜达尔西70公里。
社会事业
锡斯坦和俾路支斯坦大学
恰巴哈尔海事大学
扎博尔大学
伊朗沙赫尔伊斯兰阿扎德大学
扎黑丹伊斯兰阿扎德大学
扎黑丹医学科学大学
扎博尔医学科学大学
恰巴哈尔国际大学
伊朗沙赫尔维拉亚特大学
扎黑丹达鲁勒乌鲁姆学院
主要景区
旅游景点,如菲鲁扎巴德城堡、罗斯坦城堡和纳塞里城堡位于该省。
参考资料
安理会强烈谴责伊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恐怖袭击事件.今日头条.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