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井帝国启示录

三井帝国启示录

《三井帝国启示录》作 者:白益民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6年出版,梦系中国人自己的综合商社,倡导中国新经济的财团机制,促进国民企业的振兴与发展,捍卫国家经济的主权与安全

正文

三井帝国启示录——探寻微观经济的王者

点击查看大图

作 者:白益民 著

出 版 社:中国档案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1 字 数:版 次: 1 页 数: 454 印刷时间:开 本:印 次:纸 张: I S B N : 9787801667366 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梦系中国人自己的综合商社,倡导中国新经济的财团机制,促进国民企业的振兴与发展,捍卫国家经济的主权与安全。

内容简介

一位深入日本经济心脏12年,高喊“向日本学习”而“让日本畏悸”的中国人,率先倡导“东方经济学”理念,创建了“超级主义者”网站,他揭示出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并且宣称:“日本从此不再有秘密”。在众多网友的强烈要求下,他完成了这部书稿写作,将知识奉献给更多的中国读者。

作者简介

白益民,男,1968年8月18日生出于北京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1981—1987年就读于北京101中学,1991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现北京工商大学)精细化工专业。1991—1993工作于北京第一轻工业总公司,1993—2005年就职于日本三井物产北京事务所。

目录

阅读提示

三井物产”大事记

三井物产的历史沿革与“综合力”

前言

不要如此狭隘

超越日本的激情岁月

中国企业领袖眼中的日本企业

美国人高喊:日本第一

微观经济的王者

隐藏起来的综合商社

第一章 通用电气电气的综合商社本质

第一节 商人实践造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第二节 通用电气的产融结合之路

第三节 通用电气的综合商社化和财团形态

第四节 通用电气东方管理风格的人文精神

第五节 六西格玛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文化

第六节 东芝电气展现东方经营哲学的胜利

第七节 美国探索综合商社之路

第八节 多元化方略和产融结合哲学的先导

第九节 三井物产:经营从卫星鸡蛋

第十节 综合商社带动日本产业调整与布局

第十一节 回到综合商社的起点

第十二节 三井物产(近江国商人)的故乡

第十三节 日本天台宗开祖最澄与佛教的综合体系

第十四节 天台宗与中日交流

第二章 融化在丰田汽车中的“三井物产”

第一节“社祖”丰田佐吉出身“远江商人”

第二节 三井物产财阀浮出水面

第三节 三井物产的人才融入丰田

第四节 大技术家丰田喜一郎

第五节 来自“三井物产”的干将 —— 赤井久义

第六节“三河商法” —— 商人的“吝啬精神”贯穿丰田

第七节“无贷款经营”源于石田退三的“商人道”

第八节 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方式与及时制(JIT)

第九节 通用汽车全面“拷贝”丰田

第十节 打倒通用,扶起来再打

第十一节 隐藏在丰田汽车内部的“三井物产”

第十二节 揭开丰田番薯的谜团

第十三节“丰田通商”展现综合商社的机能与价值

第十四节 丰田集团在中国布局的全过程

第十五节 丰田销售网络的“阴谋”

第十六节 徐福东渡日本的故事

第三章“海盗”闯入东芝,铲除了“秀才主义”

第一节 三井财团的东芝

第二节 武士血脉与日莲宗

第三节 从技工干起的土光敏夫

第四节 亲临一线的海盗式经营风格

第五节 走进东芝企业

第六节 弃工从商,掀起合并的狂潮

第七节 芝浦制作所与东京电气的合并

第八节 石坂泰三与土光敏夫的神交

第九节“权力”与“权威”

第十节 铲除文弱的“秀才主义”

第十一节 系统化工作与综合性思想

第十二节 新时代的东芝

第十三节 东芝集团迈入二十一世纪

第十四节 东芝通用电气在核电领域的新较量

第十五节 被称为“财界总理”的经团联会长

第十六节 莲宗·日莲宗·白莲教·白云教

第四章“三星物产”与“三井物产”一字之差

第五章 对内“军团主义”,对外“军国主义

第六章 中国浙江三井潭,日本近江三井寺

第七章“尊王攘夷”与“和魂西体”的日本模式

第八章 南方经济模式—东方经济学

后记

感谢支持与帮助

读者留言

附录:

(一)中国浙江天台山

(二)滋贺县(原近江国

《三井帝国启示录》读后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增长近三十年的日本经济开始转入低迷。GDP平均年增长率仅1.1%,这个数据不仅大大低于其高增长时期,更低于世界同期平均水平。关于日本经济的衰退的主题, 成为过去几年从东京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各种论坛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对比中国每年不低于7%的GDP增长率和日本“失去的十年”,成为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津津乐道的谈资之一.

确实是这么回事么?

失落的十年?

先从两个方面来做个简单的比较:

首先,是对比中日两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近些年来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基本上是高技术附加值制成品,如家用电器、汽车、精密仪器等;而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产品则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

其次,据相关资料统计: 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达到2.9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75%;海外净资产1.5万亿美元,超过我国GDP总量;海外制造业销售额4348亿美元,与日本出口相当。1991-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年均增长3.1%,净资产年均增长13.9%,均高于同期日本GDP增幅--------------所有这一切正好说明,他们正在默默打造一个海外日本.

请不要忽略了下面的事实: “到2000年的前5年中,日本在不停哭穷,不停叫喊衰落的同时,静悄悄投到设备技术开发和刺激生产上的资金,已经高达1000兆日元,约合9万多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在60万亿到76万亿之间。据我国经济学界估算,到2001年,我国社会总资产大约在36万亿到52万亿人民币之间。这也就是说,即使日本过去的工业基础为零,用这笔真正的巨资重新打造一个工业王国,也已经超过了我国社会资产的总和”------------中国前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唐淳风\u003c真实的日本经济\u003e

如此的数据是谁在构造操作?,是日本政府么?是日本企业么?这么做的根源来自那里?我相信,白益民先生的\u003c三井帝国启示录—探寻微观经济的王者\u003e一书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

透过整体才可以接触真实

如果国家作为系统对象的话,那么其政治,经济,科技等指标都是我们评价其是否优秀依据,称为综合国力。而作为企业来说,管理制度,财务控制,技术能力等指标也是我们评价其是否优秀的依据。现在市场上单纯研究日本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科技、乃至于具体到丰田汽车精益生产,东芝模式等各个指标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书籍或多或少的给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各个不同要素的解释,但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答案。换句话所,此类书籍的更专注在某个具体的方面,并不是整体的阐述,它们无法详尽的解释为什么是带有强烈计划经济的日本而不是放开市场的欧美;是严格等级制度的日本而不是提倡自由主义的欧美;具体到同样生产方式下的丰田而不是宝马,奔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与技术的奇迹?带着这些问题,三井一书的作者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那就是抛开表面的各个指标直接切入到背后的原因,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结合在日本三井商社12年的实践经验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论述。

西方技术史还是东方社会史?

这是一本“厚重"的书.

说它厚重,是因为字数接近40万字,沉甸甸的,不可谓不厚,说它厚重,是因为承载记录了日本企业近两百年来的发展历史,白益民先生如同一个艺术家,把我们所看到残碎片段,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发展进行修补,描摹,通过一步步的分析综合,在经济史的幕墙上构造出一幅宏大的画卷,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默默支撑了日本经济两百多年的支柱---综合商社。

那么综合商社是什么?它是怎么存在的?它做过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近几十年来欧美国家以及中国和日本国内的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课题涉及其模式与发展,历史形成原因,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从单纯技术领域的解释可以参考乔。摩吉尓(Joel Mokyr)的意见――”今天在远东实验室中创造的发明在本质上基本是西方的。这些社会中的某些虽然保留了许多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但是在技术领域,西方的传统是没有对手的”

而按照日本学者苔沙。莫里斯-铃木在\u003c日本的技术变革—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u003e所提出的观点---“近来,在技术史研究中有迹象出现更为全球化的方法…….不理解这些社会中技术变化的复杂过程,技术研究中那些最耐人寻味的问题---文化和社会结构对技术的影响,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等问题,仍然是难以解答的”

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学者强调的是技术进化理论,日本学者强调其单纯文化以及社会结构,在这些观点以外,本书的作者白益民先生尝试着开始从”综合文化“的角度对上述的论断作出了自己的表达。

我们知道任何宏观的事物,必然都有具体的操作作为其理论发展的技术支持,日本经济在明治维新后的飞速发展,二战失败后的不断前行,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从小到大,不断扩大份额,侵吞资源….这些事实,不由得我们不做深刻的考虑--单纯依靠产业模式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因为――同样的模式总是可以找到类比。历史的变化使人们看到社会在不断发展中的断层及其连接点,而随着活动空间的扩大让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看待以前觉得只有唯一性的解答,学会用差异性的目光来审视世界。

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些现象的遮盖下有其生长方式的内在支撑---综合商社的文化特性,透过它,可以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探索日本经济奇迹的秘密。而这个文化特性,就是全书的重点,也是作者“综合文化”思想的具体延伸。

回 溯

黄仁宇在其著作\u003c大历史不会萎缩\u003e开篇提出:”历史上的原因只有一个诸种原因的总原因;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原因。但是,各种事物的发生受各种规律的支配,这规律有些我们茫然无知;有些则即将摸索到手”――在进行历史文化方面的探寻的时候,如果我们在历史本身之外寻找原因,如果将历史的任何一个片段抽象出来并就当作整个世界的过去解释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背离了历史,因为每个事件都是必需的,是不可忽略的,基于此,三井帝国一书在历史方面的阐述相当的精彩和到位,有选择的进行了各个重要事件的分析阐述,同时又衔接了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的横向联系和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

只有当我们把描述特殊事物的科学观点和注重一般事件规律的哲学思维结合的时候,才会让我们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事实中保持清澈的目光和理性。

因此对待大量复杂的资料方面,作者并没有采取一般笼统的论述方式,而是采取通过一般事件规律方式先对作为日本经济代表性的综合商社―――三井商社发展历史进行了提炼,回顾了其草创、发展、磨难、崛起、乃至辉煌的过程(一般事件规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对三井旗下丰田汽车东芝等具体实例(特殊事件)的还原,最后综合历史文化的因素,让我们看到了其发展背后的特殊之处。同时回溯了这些文化因素的根源――――他认为,日本近代文化的根源就是今天中国的江浙一带。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看法,现在江浙商人在外的抱团,从“炒房团”到“炒煤团”的行为都很类似日本企业的“军团主义”,而“吝啬”“一分钱也要赚”和日本商人的经营理念何其的相似。为了证明与探寻。白益民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更加重了我们通过东方文化来了解日本的综合商社在资料上的力度,而我觉得,这也是这本书的所以值得购买的原因之一。

回归东方文化

按照这个思路,作者开始对日本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探寻:

首先把“唐化”的日本作为中华文明开始施加影响的开端和后续演变的起点:因为唐时期中国传播过去的佛学,艺术,政治制度为日本后期接受中国哲学思想打了下坚实的基础,到后来宋明的理学、心学、实学等哲学思想传播的过程更加速了其在认识论上的进步(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几乎都是在今天的江浙一带产生)。同时横向阐明日本战国、慕府、明治天皇各个历史阶段中国文化的渗透作用:天台宗如何从一个佛教派别演变为日本的日莲教,东芝株式会社社长士光敏夫就是其忠实信徒;朱之瑜东渡扶桑,提倡的“知行合一”给日本商人的经营理念抹上浓厚的实践色彩;中江藤树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共生”的思想,其思想是形成日本民族“共生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映到企业,就是和公司共存亡的主人翁意识;而石田梅岩在“心学”基础下的创建的“石门心学”从思想领域更容易接受西欧化和产业革命的影响,更为后来的明治维新取得民众的心理认同……

作者通过上述中国思想对日本的近代的影响,给出了日本经济之所以“如此”而不是“那般”,“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的新颖的解释。

启示的意义

我想起了个小故事:

很久以前,沙漠中有支古老的游牧部落,长期迁徙,居无定所。但他们有一个坚持不懈的习惯:那就是每次行走了两天,必须停下来休息一天!有外人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们要坚持走两天歇一天?部落首领回答:“我们的脚步走得太快,而我们的灵魂走得太慢,走两天歇一天,就是为了等待我们的灵魂!

在日趋激烈竞争的今天,面对国外企业的步步紧逼,我们的企业家都在寻找着如何突破和发展,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技术,往往忽略了对于我们“灵魂”的审视,本书尤为称道的是,白益民先生明确的表明了,作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家,千万不要忽略了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关注,不要在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的“术”的当下,模糊了我们的“道”―――中国文化的灵魂,而日本―――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我想,这也是白益民先生写作这个本书的真实目的。

我们为什么会落败于日本企业,请看看这本书,我们应该如何超越日本企业,更应该看看这本书

―――黄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