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山和尚

金山和尚

金山和尚(1919~1993年)俗家姓陈,五台县人。八岁时剃度,成为一名“驱乌沙弥”,十五岁时,于金阁寺含空长老座下求受三坛大戒,圆戒后往北平城西正觉寺,亲近辉光长老。一九三七年七月芦沟桥事变爆发,未几北京市沦陷,金山返回五台山尊胜寺,依师静修,如是又数年。一九四三年,金山和尚二十五岁,禀明师父,出外行脚参访。曾到包头市托克托县、归绥、集宁区平地泉镇卓资山镇张家口市大同市阳高县天镇县等地。他于一九四九年抵达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香港弘法四十年,是香港佛教教育家洗尘法师的弘法伙伴,二人患难与共,合作无间,在香港并肩弘化,创办佛教事业。一九九三年五月,洗尘法师以积劳成疾而病逝,金山和尚痛失同参,悲伤逾恒。他本来抱病在身,至此病情急剧恶化,延至十一月病逝,与洗尘法师成为“生死同参”。

出家受戒

金山和尚,俗家姓陈,五台县人,一九一九年岁次己未八月十五日,出生于五台县乡下农村。他家世代务农,耕读传家。父亲乐善好施,在桑梓有陈善人之名。母亲张姓,育有三子,金山区最幼。张氏信佛虔诚,日常持斋诵经,金山受慈母影响,自幼礼佛甚勤。金山八岁之年,慈母病逝,他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出家之想,父亲亦以父兼母职,八岁的孩子难以照应,乃送他到五台山尊胜寺,依灵祯和尚剃度出家,法名慈森,号金山。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属五台县境,群山起伏,五峰高耸;五峰之顶,各有三至五、六平方公里的面积,林木稀少,如积土所成的平台,故名“五台”。蒋维乔居士撰“五台山小记”有曰:

五台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亦名清凉山,相传为文殊菩萨道场;五峰环抱,顶无林木,有如叠土之台,故名。夏时积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丛林大刹,皆在中台之下。僧侣分为青衣僧、黄衣僧,青衣僧即寻常之僧侣,皆著青衣;黄衣僧则喇嘛也。各有著名十大寺,如显通、塔院、圆照、广宗县、殊像、碧山、南山、风林、金阁、灵境等寺,青衣所住持也;菩萨顶、玉花池、金刚窟、镇海、罗瞬、普安、三泉、七佛、寿宁县、台麓等寺,喇嘛所住持也。

五台山最盛时,在明代有寺庙三百余所,民国年间尚存百余所(文化大革命后遗留若干,不得而知)。其中百分之七十属临济宗派下。尊胜寺不在十大名寺之列,但也是临济宗有名的寺院。

旧金山八岁剃度,成为一名“驱乌沙弥”,在寺中撞钟击犍之余,读书认字,学习诵经。一九三三年,金山年十五岁,于金阁寺含空长老座下求受三坛大戒,圆戒后往北平城西正觉寺,亲近辉光长老。辉光长老学问渊博,施教有方,金山在辉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下,诵读经律,如是三年有余,学力颇有进益。一九三七年七月芦沟桥事变爆发,未几北京市沦陷,金山返回五台山尊胜寺,依师静修,如是又数年。一九四三年,金山和尚二十五岁,禀明师父,出外行脚参访。曾到包头市托克托县、归绥、集宁区平地泉镇卓资山镇张家口市大同市阳高县天镇县等地。金山和尚性情随和,态度和蔼,笑口常开,所到之处,信众争相供养。唯尚在战时,烽烟遍地,曾数度受困,艰苦备尝,金山和尚以此为修行的增上缘,以平常心处之,念佛如常,往往逢凶化吉,度过危难。

赴港传法

抗战胜利后,金山和尚往青岛湛山寺,入湛山佛学院,亲近倓虚老和尚。在湛山佛学院期间,结识了东北辽宁籍的同学洗尘法师。金山和尚长洗尘一岁,二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自此结下了以后四十余年生死不渝的交情。一九四八年,内战日炽,青岛市外围发生战事,淡虚老人受息影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叶恭绰居士之请,有南下创办佛学院之议,湛山佛学院师生纷纷南下,金山和尚与洗尘法师亦南下上海市,曾到杭州弥陀寺挂单。未几战事迫近江南,复由杭州市转往华南,初抵广州市,继而于一九四九年抵达香港。

二师抵港之初,无处落脚,当时香港寺院不多,市区内道场房舍狭小,根本无挂单之余地。唯有荃湾东普陀寺住持茂峰老和尚,大开方便之门,接受大陆逃难僧侣挂单居留。

金山区、洗尘二师,亦投依于东普陀寺,未几金山和尚受请担任僧值之职。年余之后,金、洗二师,有感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区尚没有礼佛道场,新界僧侣到香港办事或看病,没有落脚之地,食宿均感困难,因此二师发愿,在港岛中区创办道场,以利同道。乃于一九五〇年在港岛楼梯台,赁屋创办妙法精舍,演天台教观,修净土行,并留单接众,结夏安居。

开创之初,人地生疏,经济困难,二师以坚强毅力,克服困境,信众日渐增加,经济好转,同时也感到场地不敷使用。一九五六年,妙法精舍迁至半山卡卫城道自置之新址,法务日隆,复于一九六〇年,在新界蓝地开辟十方四众道场,命名曰妙法寺,且在寺内开创安养院、内明书院。至此,金山和尚常驻妙法精舍,住持弘化,而洗尘法师则住持妙法寺,继续开拓弘法事业。

弘化利生

一九五九年,香港佛教联合会成立,金山和尚当选董事。一九七二年,金、洗二师创办《内明月刊》杂志,金山和尚担任督印人,礼聘敏智长老担任社长,发行数十年来,誉满海内外佛教界。一九七七年冬,二师受纽约美国佛教会沈家居士之聘,赴纽约弘化,驻锡大觉寺,曾在大觉寺及其他道场做多次演讲,同时也参与纽约世界佛教中心的创立工作,于翌年春季返回香港特别行政区

自一九六〇年新界妙法寺成立后,在金山和尚与洗尘法师的合作下,先后创办了妙法寺陈吕重德纪念中学、香港佛教书院(后来改组为能仁书院,为政府承认的大学机构)、刘金龙中学等教育机构,对社会有相当大的贡献。

一九九三年五月,洗尘法师积劳成疾逝世,金山和尚抱病在身,哀伤过度,病势日增,于十一月十三日舍报往生,享年七十五岁,僧腊六十七春,戒腊六十年。

金山和尚生平以诵《法华经》为日课,余时念佛不辍,生性乐善好施,凡佛教事业,率多随喜参加。晚年曾捐资倡议重修祖庭五台山尊胜寺,以报法乳之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