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沁县
玛沁县,隶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系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全县2019年辖区总面积13460.12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117.57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108.53万公顷,占草场面积的92.3%,属典型的高原山地类型,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下有6乡2镇35个行政村、96个牧业合作社,全县总人口约5.88万人。
玛沁县在魏晋南北朝属党项族羌族牧地,境内民族主要以藏族为主体。玛沁县东与甘肃省玛曲县为邻,东北与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兴海县毗邻,西与玛多县、达日县相连,南与甘德县相连,东西长205.3千米,南北宽175千米。
玛沁县是畜牧业大县,畜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2022年,玛沁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39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亿元,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9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2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全州总量的57.6%。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3万元、4.33万元、1.49万元同比增长6.1%、5.1%、6.6%。
玛沁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最高大的山”,因境内著名的阿尼玛卿山而得名。玛沁县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属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纯牧业县,是果洛州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也是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2020年4月20日,玛沁县等17个县(区)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正式脱贫摘帽。
历史沿革
魏晋、南北朝时属党项族驻牧地,唐设“羁州”,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属朵甘行都司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地,清为上郭罗克百户、中郭罗克千户部落牧地,青海建省后由省直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果洛行政督察区属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西乐设治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1952年玛沁地区解放,1957年设置玛沁县。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拉加、军功2乡,合并设立拉加镇;撤销当项乡,并入当洛乡。调整后,玛沁县辖2个镇、7个乡:大武镇、拉加镇、大武乡、东倾沟乡、雪山乡、下大武乡、昌麻河乡、优云乡、当洛乡。
2001年末,玛沁县辖2个镇、7个乡,31个牧委会。大武镇驻大武。拉加镇驻拉加,辖史肉欠、赞根、哈夏、俄合科、台西、拉德、也合恰、加思乎、麻什堂、赛日托、曲哇军功11个牧委会。大武乡驻桑多,辖江钦、哈龙、日近3个牧委会。东倾沟乡驻曲如麻堂,辖当前、东柯河2个牧委会。雪山乡驻茶多,辖阳柯河、阴柯河2个牧委会。下大武乡驻雪前多,辖年扎、清水、尼青3个牧委会。昌麻河乡驻昌麻河,辖茶藏、血麻2个牧委会。优云乡驻中心站,辖优曲、德尔当、阳桑3个牧委会。当洛乡驻当洛,辖格雅、加布青、岗龙、坎巴、查切5个牧委会。
2006年8月,撤销昌麻河乡,并入优云乡。调整后,玛沁县辖2个镇、6个乡:大武镇、拉加镇、大武乡、东倾沟乡、雪山乡、下大武乡、优云乡、当洛乡。
2020年4月21日,玛沁县退出贫困县。2021年8月,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玛沁县位于北纬33°43’~35°16’,东经98°~100°56’,东与甘肃省玛曲县为邻,东北与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兴海县毗邻,西与玛多县、达日县相连,南与甘德县相连,东西长205.3千米,南北宽175千米。境内西北部和北部高山环绕,积石山脉绵延全境,阿尼玛卿山逶迤北部,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玛沁县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钴、锌、金、银、、镓、、煤、硫、锡、等十余种。其中铜、金、银、钴、硫和沙金及其它稀有金属矿储量4676万吨,潜在价值60亿元以上。
林草资源
玛沁县属林草资源种类繁多。全县主要有三个天然林分布区,切木曲流域的切木曲林区、以洋玉为中心沿黄河南岸分布的洋玉林区、以德柯河流域为中心的德柯河林区。森林主要建群树种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白桦、山杨等。乔木树种以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优势树种,另外有白桦、青杨。草地资源共有高寒草甸类,高寒草原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草原类四类,其中以高寒草甸类为主,温性草原类占比最小。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冬虫夏草图、川贝母、秦艽、黄芪等十几种中藏药材遍布全县。
野生动物资源
玛沁县境内有雪豹、棕熊、白唇鹿、岩羊、猞猁、雪鸡等野生动物。
气候特征
玛沁县境内属大陆性寒润性气候,东西部差异较大,西北部寒冷湿润,东南部由寒温潮湿逐渐到冷温湿润。年平均气温-3.8℃~3.5℃,气温低,日温差大。降水在日控分布上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大武513.2毫米、优云441.9毫米、当洛565.9毫米、东倾沟529毫米、雪山484.9毫米、拉加423.2毫米。各河流的天然径流量以降水补给为主。全县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17.28亿立方米。年降水量423~565毫米之间,多集中在6—9月份。全年日照时间为2313~2607小时,相对日照45%~63%。一年之间无明显四季之分,冬季寒冷而漫长,时间长达八九个月。春季干旱多风,夏秋季短而多雨,并常伴有暴雨和冰雹。除拉加镇黄河各地一带有80~95天的无霜期外,其余地区均无绝对无霜期。大武地区发芽、返青期一般在4月中旬,枯黄期在9月下旬,生长期约150天。西部地区牧草发芽、返青期一般在5月上旬,枯黄期在9月上旬,生长期约110天。
文化旅游
玛沁县旅游资源多样,如格萨尔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古建筑文化、山川文化等,全县共有3A级景区2处。境内有著名阿尼玛卿山国家地质公园,阿尼玛卿雪山和西藏自治区的冈仁波齐峰、云南省的梅里雪山、玉树市的尕朵觉吾并称为藏区“四大海东积石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公园内的哈龙冰川垂直高差达1800米,是黄河流域最长最大的冰川。拉加寺景区,位于玛沁县东北部黄河北岸的拉加镇阿尼群贡(意为:大鹏展翅)山下,坐东向西,面临黄河,该寺是黄河源头的一大名胜古迹,距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属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喇日寺,位于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该寺建辩经殿、莲花生殿、长寿殿、总管殿、小经堂、大小轻经房4座、轻经长廊200米、石刻玛尼石等,有医学、密宗、因明、修行闭斋等学院,以格鲁派为主的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民族,景区内有极其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
政治
行政区划
2016年,玛沁县辖2个镇(大武镇、拉加镇)、6个乡(大武乡、东倾沟乡、雪山乡、下大武乡、优云乡、当洛乡)。截至到2023年,其境域面积未发生变化。
人口
2023年,全县总人口约5.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4万人、农牧民人口2.54万人。
民族
玛沁县境内民族以藏族为主体,另有汉族、回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等。总人口57070人,其中,藏族人口47298人,占总人口的82.87%;农牧业人口33055人,占总人口的57.92%。
社会事业
玛沁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47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各1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35个。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所,其中民办职业技术学校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9所、幼儿园6所。截至2022年7月初,全县在校生11559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9040人(小学6351人,初中2689人),民办职业学校428人,在园儿童2091人。
经济
概述
2022年,玛沁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39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亿元,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9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2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全州总量的57.6%。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3万元、4.33万元、1.49万元同比增长6.1%、5.1%、6.6%。
此外,玛沁县还制定了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第一产业
玛沁县全县总土地面积为2006.67万亩,其中草场面积1763.6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89%;可利用草地面积1361.67万亩,天然草原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植被为主,草畜平衡面积632.67万亩。禁牧面积729万亩。玛沁县是畜牧业大县,畜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始终坚持把畜牧业生产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在畜牧业生产中,继续坚持“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依靠科技,增加效益”的发展方针,狠抓畜牧业生产常规管理,落实防灾抗灾保畜和接羔育幼的各项措施,强化畜疫防治工作,切实发挥草原基础设施的作用。
2005年全县共育活各类仔畜154585头(只匹),繁活率为65.8%,成活率为86.33%,总增各类牲畜143787头(只匹),出栏牲畜15077头只,出售牲畜124914头只,总增率为29.24%,出栏率30.62%,商品率25.4%大畜减损10798(只匹),减损率为2.2%,年未存栏各类牲畜497579头(只匹)。继续坚持“发展羊、稳定牛、控制马”的畜群调整原则,目前全县畜种结构中绵羊64.15%,牛34.36%,马1.49%。坚持不懈地抓好畜疫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兽医站和家庭防疫员的作用,有效地提高疫苗注射密度和质量。春秋两季共注射牛W疫苗34.88万头,密度100%,注射羊W疫苗62.6万只,密度为100%;共检查疫情48.79万头(只)预防免疫注射牛出败疫苗16.2万头,密度达92.9%;人工种草27493亩,其中:种植当年生饲草22340亩,多年生牧草5153亩。落实并完成草原毛虫灭治任务40万亩。
第二产业
玛沁县森林主要分布在军功、拉加、雪山、东倾沟及大武等乡的黄河南岸的切木曲、德柯河等支流两岸的河谷地带,海拨3200-4200米之间。树种以青海云彬和祁连圆柏为优势树种,另外有白桦、青扬。青海云彬多分布在黄河沿岸阴坡,呈带状分布,纯林多。祁连圆柏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一级、二级支流的阳坡、半阳坡,切木曲、秀穷、秀欠、德柯河为主要分布区。
白桦林主要在半阴、半阳坡与青海云彬呈混交分布。玛沁县宜林地面积32.2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面积1.92万公顷,占宜林地面积的6.0%;疏林地面积0.52万公顷,占宜林地面积的1.6%;灌木林地面积24.77%万公顷,占宜林地面积的76.9%。2005年争取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围栅封育项目资金540万元,封育面积7万亩。投资83.26万元设主管护站4个,管护点16个。对己确定的181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了全面管护区划,确定管护人员110人。农业:玛沁县拉加镇黄河谷地小块农业区,耕种农作物1099.75亩,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蔬菜、饲料、草籽等,自2003年以来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发展蔬菜温棚,现有蔬菜温棚42座21亩,每棚年均收入5000元。
交通
省道
宁果路:起于西宁市,沿线经过贵德河西乡、贵南黄沙头、泽库王加乡、同德河北乡,后进入玛沁拉加镇到州府大武镇,全长439公里,其中县境内长76公里。
花阿公路:花阿公路起自青康公路410公里处的玛多县花石峡、途经玛沁县昌麻河、优云、当洛、当项、过吉迈、久治县至阿坝县。玛沁县境内长92.5公里。
昌大公路起自花阿公路的昌麻河、沿途经东倾沟乡至大武镇,全长121公里。
大甘公路起自大武镇至甘德县城,全长86公里,玛沁境内36公里。
县乡公路
花下公路,起于青康公路400公里处,经年扎桥、格让桥至终点下大武乡,基本属沿溪线,全长38.06公里。
东雪公路,起于昌大公路东倾沟岔路口,途经柯曲桥、才贡卡、白塔岔口至终点雪山乡、全长54公里。
主要乡村公路
东当线:起于昌大公路东倾口岔路口,终点为东倾沟乡当前牧委会,全长53.4公里。
大日线:起点为大武镇,终点为大武乡日进委会,全长56公里。路基宽4.5米,路面为天然砂砾路面。
雪下线:起点为东雪公路白塔岔路口,终点为下武乡,全长55公里。
当格线:起点为当洛乡,终点为当洛乡格雅牧委会,全长30公里。
当查线:起点为当项乡,终点为当洛乡查雀牧委会,全长33.5公里。
军赛线:起点为军功乡赛龙沟口,终点赛龙沟,全长25公里。
拉欧线:起点为拉加欧龙沟口,终点为欧龙沟,全长25公里。
拉勒线:起点为拉加、终点为勒合穷,全长55.6公里。
三野公路:起于大军公路18公里处三岔口,终于野马滩煤矿,全长7.15公里。
石峡德尔尼公路:起于大甘公路石峡口,终于德尔尼铜矿,全长18公里。
风景名胜
阿尼玛卿峰
阿尼玛卿峰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西北部,宁果公路可达,距州府所在地大武镇86公里,属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十大山峰之一。
“阿尼玛卿山”为藏语音译,海拔6282米,是昆仑山脉系支脉阿尼玛卿山的主峰,又称玛积雪山或玛卿岗日,因是黄河源头最大的雪山而得名。山体由砂岩、石灰岩及花岗石构成。由13座山峰组成,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最高一座山叫玛卿博拉,山峰呈锯齿重叠形。由于地势高峻,气候多变。据统计,冰川面积约125.7平方公里,有冰川57条,其中位于东北坡的哈龙冰川长7.7公里,面积23.5平方公里,垂直高差达1800米,是黄河流域最大,最长的冰川。奇异冰川世界,千姿百态,晶莹夺目。丰富的冰雪融水汇集成无数条涓涓溪流,蜿蜒交错,大小湖泊熠发光。因高差在1500米以上,自然垂直带谱表现得十分明显:山麓河谷地带可种植春小麦、稞麦等农作物;海拔3600―3800米,生长着高大苍翠的云杉、桧柏等温性针叶林;3800米—4000米是以金露梅、山柳、杜鹃组成的高山灌丛,还有冬虫夏草图、大黄、雪莲花等名贵药材;雪线附近的开阔地带是高山牧场。在林区、草丛中栖息着青鹿、白唇鹿、雪豹、雪鸡、棕熊、丹顶鹤、盘羊等珍稀野生动物。阿尼玛卿山的父王,金贵犀牛山,位于阿尼玛卿峰的西北部,距阿尼玛卿峰有24公里,主峰海拔5262米,顶峰常年积雪。母后威猛女王山,位于阿尼玛卿峰的北侧,紧贴阿尼玛卿峰,海拔5611米。
拉加寺
拉加寺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址东北部黄河北岸的拉加乡阿尼群贡山下,西(宁)久(治)公路可达,距州府所在地78公里,是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区。座东向西,面临黄河,前有1986年建成的黄河大桥可通西岸。拉加寺初名“扎西功德林”(吉祥广安寺)后改为“甘丹扎西迥寺”(具善吉祥源地),又称“嘉祥寺”是我省黄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鲁派寺院。该寺由阿柔格西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创建,系色拉寺属寺。现寺藏有班禅大师和章嘉国师赐给香萨-的锦幛。拉加寺在1952年至1958年间有殿堂12座150间,昂次、僧舍等100间,全寺建筑占地4.7平方米,另外在寺后右侧山坡上还建有班禅行宫1座。从1958年至“文革”期间,该寺两次被毁,造成严重破坏。自1980年开放以后,经复修后又具规模,现有大小殿堂5座397间,昂欠8座182间,转经房6间,僧舍124间。该寺设有总领全寺的大经堂“托桑林”,下分五院,即上下密修院、医明学院、时轮学院和旦正院。每年有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的祈愿法会、三月初三日至十五日的供养法会以及十月底的“五供节”。
阿尼格托神山
阿尼格托神山位于军功乡曲哇牧委会。阿尼格托独立于群山环抱之中,高高凸起,垂直高差200余米。东南北三面悬崖峭壁间分布着10多个岩洞,是曲哇部落始祖普济法师-参禅之地。半山腰有神仙洞,洞内幻境无穷。传说几进去者有去无回,当地藏族群众在洞口摆有神封堵,佛教信徒围山朝拜。
洋玉原始森林
洋玉原始森林主要分布于拉加、大武、东倾沟、雪山乡的黄河南岸及各支流河谷地带,林地面积约799平方公里。森林中生长着青海云彬、祁连圆柏、白桦、青杨、高原柳、沙棘等树种600余种牧草、野生药材,还有白唇鹿,獐属等数十种珍稀动物。林区近地点沿格曲河向北距离大武镇35公里,公路直达林区。景区高山峡谷、滔滔河流,四季常青,直入云端的参天大树,遮无蔽日,翠绿的圆柏、婆娑的白桦、各展异姿,美不胜收。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各色鲜花竟相绽放,姹紫嫣红,绚丽多彩,景色如画,相映成趣,置身其间,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白塔
白塔坐落于雪山乡阴柯河交汇处,海拔3650米。白塔背面的殿堂内,四周墙壁绘有壁画(唐卡),介绍阿尼玛卿雪山的神话传说。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玛沁县情简介.玛沁县人民政府.2024-07-28
玛沁县:美丽宜人的牧人家园.今日头条.2023-09-18
果洛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政府网.2021-07-16
玛沁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微政玛沁.2024-07-28
玛沁拉加寺--2010专题.青海新闻网.2023-09-18
果洛玛沁机场通过行业验收通航指日可待-玛沁机场-新闻中心.青海新闻网.2023-09-18
公共设施查询——文化馆--民生服务.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9-18
玛沁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微信公众平台-玛沁县官微.2023-09-19
玛沁县坚持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闻中心.青海新闻网.2023-09-18
玛沁:特色产业“创”字当先-玛沁-新闻中心.青海新闻网.2023-09-18
青海贫困县全面脱贫摘帽 西藏青海四川藏区全面脱贫.新浪网.2023-09-18
玛沁县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2020-02-12
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公布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2021-08-29
玛沁县产业.玛沁县新闻.2023-09-18
党政领导.玛沁县人民政府网.2023-09-18
玛沁县委副书记、县长靳才:确保安全生产、生态修复“双到位”.中国网.2023-09-18
拉加镇.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8
大武镇.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8
大武乡.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8
雪山乡.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8
优云乡.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8
东倾沟乡.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8
当洛乡.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8
下大武乡.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8
玛沁县.果洛新闻网.2023-09-18
雄伟多姿的阿尼玛卿雪山.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9
旅游资源.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9
阿尼格托神山.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9
洋玉原始森林.玛沁县人民政府.2023-09-19
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地名介绍.地名网.2021-09-30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表彰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政务公开.青海省人民政府.2021-05-15
祝贺!福建5地获批成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新浪.2020-02-29
青海省2县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今日头条.2023-09-18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通报表扬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通知 中农发〔2021〕2号.郑州威驰外资企业服务中心.2023-09-18
全国脱贫攻坚1981名先进个人和1501个先进集体名单发布.澎湃.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