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苄呋菊酯

苄呋菊酯

菊,纯品为白色晶体,工业品为白色至浅黄色蜡状固体,有显著的除虫菊的气味。蒸汽压3.47×102Pa(200°C),比密度d200.958-0.968,不溶于水,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熔点:43-48°C。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杀虫脒非常高效,对家蝇的毒力比除虫菊素高2.5倍;对淡色库蚊饿毒力,比丙烯菊酯约高3倍;对德国小蠊的毒力,比胺菊酯约高6倍。且对哺乳纲的毒性,比除虫菊素低。适用于家庭、畜舍、仓库等场地的蚊、蝇、蜚蠊目等卫生害虫的防治。

检测方法

谷类、豆类和种子类

将样品粉碎通过420μm的标准网筛后,称取其10.0g,加入20mL5%磷酸,放置2小时。

加入100mL丙,搅拌3分钟后,用涂布有1cm厚硅藻土的滤纸抽滤于磨口减压病浓缩器中。取出滤纸上的残留物,加入50mL丙酮,搅拌3分钟后,按上述同样操作,合并滤液于减压浓缩器中,40℃下浓缩至约30mL。

将其移入预先加入100mL10%氯化钠的300mL分液漏斗中。用100mL己烷洗涤上述磨口减压浓缩器的茄型瓶,合并洗液于上述分液漏斗中。用振荡器激烈振荡5分钟后,静置,正已层移入300mL三角瓶中。水层中加入50mL正已烷,按上述同样操作,合并正已烷层于上述三角瓶中。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不时振摇、混合,放置15分钟后,正已烷层移入磨口减压病浓缩器中。再用20mL正已烷洗涤三角瓶,以此洗涤液洗涤滤纸上的残留物,重复操作2次。合并两洗涤液于减压浓缩器中,40℃以下除去己烷

残留物中加入30mL己烷,移入1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30mL正已烷饱和乙腈,用振荡器激烈振荡5分钟后,静置,乙层转移入磨口减压浓缩器中。正已烷层中加入30mL正已烷饱和乙腈,按上述同样操作,重复2次,合并乙腈层于减压浓缩器中,40℃以下除去乙腈。残留物中加入2mL正已烷溶解。

操作方法

a定性试验

按下列操作条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与标准品的一致。

操作条件

柱:内径0.25mm、长30m的石英毛细管,涂布0.25μm厚气相色谱用5%苯基甲基硅酮,老化。

柱温:在60℃保持2分钟,此后分钟升温30℃,到达180℃后,再毎分钟升温4℃。到达250℃后,再毎分钟升温10℃,到达300℃后保持5分钟。

进样器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50℃

气体流量:用氦气作载气。调整流速使苄呋菊酯约22分钟流出。

监测离子(m/z):123、171、338

b定量试

根据与a定性试验相同操作条件所得的试验结果,峰高法或峰面积法定量。

c确证实验

按照与a定性试验相同的操作条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试验结果与标准品的一致。此外,必要时用峰高法或峰面积法进行定量。

相关连接

石英毛细管

甲基硅酮

色谱

丙酮

己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