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蒸白鱼
清蒸白鱼,作为东北地区菜系中的吉菜,具有咸鲜本位、色彩艳丽、鱼肉洁白、细嫩鲜美、汤汁清淡的特点。食用后可调理身体各项机能,但不能与大枣同食。这道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和镁等多种营养物质。
基本介绍
【菜品名称】清蒸白鱼;
【所属菜系】东北菜;
制作材料
辅料:肥膘肉(50克)、玉兰片(25克)、火腿(25克) 、油菜(20克);
调料:料酒(20克)、花椒(3克)、盐(3克)、味精(2克)、醋(10克)、大葱(15克)、姜(30克)。
做法
1.将活乌苏里白鲑收拾干净,入沸水锅中略烫一下捞出,刮净黑皮洗净,两面上斜十字花刀,放入容器内,加肥膘肉、玉兰片、火腿片、油菜段、精盐、料酒、花椒、葱、米醋2克、姜块15克、鸡清汤300克上屉蒸熟取出,拣去葱、姜块和肥膘肉不用。
2.将鱼轻放在汤碗内,原汤沥入炒勺保烧开,撇去浮沫,加入味精浇在鱼碗内,再将玉兰片、火腿片、油菜段交替摆在鱼上,上桌时带米醋、姜米15克佐食。
工艺提示
本菜选用的是松花江活白鱼。
菜品特色
口味:本位咸鲜
色彩艳丽,鱼肉洁白,细嫩鲜美,汤汁清淡。
历史文化
𩾌𩷕白鱼是吉林省的鱼中上品,俗话说:“三月桃花开江水,白鱼出水肥且鲜。”《永吉县志》记载:“白鱼一名??一名‘鱼乔’,吉林市产者最细,故又称细鳞白鱼,贡品。”据传,此菜是清代吉林乌拉将军巴海的家厨所创制。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帝赴吉林考察时,巴海设宴迎驾,家厨用松花江白鱼烹制了“清蒸白鱼”。康熙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于是扬名全城。乾隆十五年(1750),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亦品尝了“清蒸白鱼”,称它为关东佳味。如今仍然是吉林省的特色名菜。
营养成分
·热量 (534.55千卡);
·蛋白质(8.13克);
·脂肪(51.88克);
·糖类 (13.72克);
·粗食纤维 (4.91克);
·维生素a (57.19微克);
·胡萝卜素 (188.20微克);
·硫胺素 (0.15毫克);
·维生素B2 (0.12毫克);
·尼克酸 (3.27毫克);
·维生素c (11.20毫克);
·维生素e (1.18毫克);
·钙 (73.13毫克);
·磷 (71.50毫克);
·钠 (1722.41毫克);
·镁 (32.53毫克);
·铁 (3.64毫克);
·锌 (1.37毫克);
· (5.41微克);
·铜 (0.16毫克);
·锰 (1.63毫克);
·钾 (276.82毫克);
·吡哆醇 (0.02毫克);
·维生素B5 (0.06毫克);
·叶酸 (8.40微克);
·维生素k (1.05微克);
·胆固醇 (84.50毫克);
又一做法
〔原料〕
鲜鲤鱼....1条
大葱段....50克(约 1000克)
蒜泥.....25克
醋......25克 有机生姜50克
生葱白...100克 甜面酱50克
姜末.....15克 小磨香油25克
〔烹制方法〕
1.把鱼宰杀好洗净,停一小时使其缓劲。然后隔 1.3厘米坡刀切至脊骨,两面均匀打上花刀。把鲜姜、生葱切成斜刀片,均匀地塞入鱼身的每个刀口内。
2.把葱白末、姜末、甜酱、蒜泥、椒盐、酱油、醋、香油分别放在八个小碟内。
3.将整好的鲜鱼放在大鱼池盘里,入蒸笼内急火蒸 15分钟取出,拣去葱姜片后放入大鱼盘中。
4.上桌时,将 8种味碟围在鱼周围即可。就餐者可按自己喜欢的口味选用调料。
〔工艺关键〕
1.划坡刀时,刀深一定到骨,且刀距基本一致。
2.蒸制时一定用沸水旺火,时间根据鱼的大小,一般掌握在 10—15分钟内即可。
〔风味特点〕
1.清蒸白鱼,始创于宋代,相传是阳谷县狮子大酒楼的名菜。当年武松提刀走上狮子楼追杀西门庆时,正遇店小二端盘上楼,被武松踢了一脚,丸子、鱼、鸡滚了一地。其中的鱼就是清蒸白鱼,它与酸辣丸子、凤凰下蛋、酥烧肉被称狮子楼的“四大名菜”,在当时名声很响。
2.最初清蒸白鱼是把白条鱼蒸熟后,再加油、盐调味即成。到了清代,此菜传至东边黄河东岸的东阿镇,吃法也讲究起来。它不仅选用优质黄河鲤鱼,而且还要跟上 8个调味碟,一起蘸食,使其风味大增,流传至今,现为东阿县地方名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