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英文名: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药品,以下简称:湖南中医附一),是一所管理规范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95号。现任院长为朱镇华。

湖南中医附一始建于1963年7月1日,初始定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963年7月4日,外伤科收治第一例住院患者。1965年,医院更名为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76年,医院各科室专业开始细分。1978年,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先后续建药剂楼、职工宿舍及后勤配套用房1.33万平方米。1984年,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再次完善了组织架构。1986年6月,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扩建工程正式动工。1992年,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一步完善了党政机关、临床、医技等五大系统。1994年7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评为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97年7月,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医院周期复评。2002年3月,医院新门诊楼正式投入使用。2006年2月20日,医院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2月12日,湖南中医附一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2年,湖南中医附一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2017年,湖南中医附一与迪拜协和医院签订友好框架协议。2022年1月,程博任第十七任党委书记。2025年4月3日,该院与稻田中学共同举办了“院校共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合作挂牌及签约仪式。

截至2025年4月,湖南中医附一总占地面积228亩,其中东塘院区医疗占地63亩,编制床位1800张;在建的岳麓院区占地面积165亩,总规划床位1480张。医院设有临床科室60个、医技科室10个、多个中医特色门诊和特色治疗室、重症监护中心(ICU)5个。

湖南中医附一曾获得“全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医院”“诚信经营单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定点医院”“湖南省红十字会定点医院”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创立初期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文教办与卫生部联合在保定市召开全国中医中药工作会议。会后,时任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郑琼、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崔洪源等8位出席会议的同志草拟了向省委申请创办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请示。随后,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湖南中医学院筹建领导小组,并指定由郑琼、崔洪源、谭日强(时任湖南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具体负责湖南中医学院筹建工作。

1959年,湖南省计委投资50万元用于湖南中医学院建设教学大楼和病栋楼,10月,湖南中医学院在长沙市南郊张家冲(今砂子塘街道附近)征地100亩(约6.67万平方米),其中,医院建设用地40亩(约2.67万平方米)。医院建设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师生利用假期义务参与建设,他们毕业后大多留院成为医院各战线上的骨干力量。1962年,医院建成一栋3三层砖木结构病栋楼,面积为4442平方米。同年11月,全省医院工作会议召开,医院筹建1工作进度加快。为更好地推进医院筹建工作,1963年3月,湖南省卫生厅任命程茂轩为医院副院长,全面主持建设期工作。程茂轩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医院的建设中,工作生活都在医院临时搭建的茅草屋内。

1963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42周年之际,医院克服业务用房和设施设备简陋、人员配备不足的困难,正式开放办院,定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这是湖南省在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时期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第一所公立中医医院,也是当时学学院唯一的附属医院。开院时,医院工作条件艰苦,只有一栋集"门诊、住院、职工住宿"三合一的病栋楼和三栋小平房。业务科室仅设立内小儿科斗、外伤科、针灸科门诊、中医妇科门诊、药房、实验室。病床50张,其中,内儿科病床40张、外伤科病床10张,收治的病人中以慢性疾病为主。设立办公室、总务科、工会、共青团4个职能科室,工作人员82人。

1963年7月4日,外伤科收治第一例住院患者。开院半年门诊量即达到3.16万人次,半年住院人数146人次,平均每床周转2.7人次,病床使用率达98.8%。药剂科调剂室供应处方3.84万张。人员配备上由原有的82人增加到113人,其中高级医务技术人员8人。同年,全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各方面的建设仍面临巨大的困难。医院先后配置各类医疗设备价值1.72万元,修建煎药房、营养食堂等各类辅助用房。

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964年-1983年

1964年2月,医院成立党支部,老红军彭仁山任第二任院长兼首任党支部书记。至1964年年底,医院开设病床100张,工作人员增加至124人。1965年,医院更名为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同年,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又建成一栋三层砖混结构门诊楼,面积为3933平方米。至此,医院总建筑面积8375平方米长,病床150张,硬件条件得到加强。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四川中医学院的王行宽、奚彩昆、方立成、张孝娟、黄代秀等加入队伍,当年门诊量达14.45万人次。1966年5月,崇观玉任第二任党支部书记兼第三任院长。1969年12月,燕平任革委会主任。同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党总支委员会,燕平任首任党总支书记。为发挥专家治院作用,1972年开始,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设立学术委员会。1974年1月,崇观玉任第二任党总支书记,燕平任第四任院长。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刚刚创建起来的医院造成了冲击,其间,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陆续增设了检验科、放射科、新医科(后更名为针灸科)、产科学、五官科、计划生育科、家庭病床科,外伤科细分为骨伤科和外科;病床增至300余张,日均门诊人次多数时间在1200以上。同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打破坐堂行医的惯制,先后派出40余批、400余人次医疗队员到农村、基层、边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6年各科室专业开始细分,内小儿科分化为内科、儿科,五官科分化为中医眼科、耳鼻喉口腔科,实验室更名为综合实验室,下设心电图室、胃镜检查室、超声波诊断室、超声心动图室,增设急诊室;党政体系增设医教科、政工科、行政科、计划生育科,医教科下设门诊办公室,医院组织构架建制趋全。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基本建设方面,先后续建药剂楼、职工宿舍及后勤配套用房1.33万平方米,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筑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1979年2月,医院成立中共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委员会,王海观任首任党委书记,肖佐桃任第五任院长。1981年12月,单良任第二任党委书记,肖佐桃调离后,副院长刘树梓主持医院全面工作。1982年4月16~22日,卫生部在衡阳市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史称"衡阳会议"。1983年9月,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根据原卫生部《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等有关规定的原则精神,参考有关兄弟单位的"制度与职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制度与工作人员职责》,其中涉及医疗、护理、药学等工作制度66项,院长及不同级别岗位职责91项,医院管理体系更趋完善。同年11月,张运波任第三任党委书记,张孝娟任第七任院长。

1984年-1993年

198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再次完善了组织架构,并开始实行岗位责任制、科室核算制和经济技术承包制,对党政职能科室实行目标管理和全面核算。同年,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护理部,适时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护理管理开始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修订专科护理常规,逐步从基础护理向专科护理发展。临床科室也逐步开始,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型,大外科、大内科逐步细分成各专科,逐步建立起三级管理框架。同年,时任医院党委书记张运波皮、院长张孝娟,带领谭新华、关秀荣等多次赴北京向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汇报医院建设情况,积极争取国家建设项目。最终,国家计委、卫生部把医院列为"七五"期间全国七所重点项目建设中医医院之一,由国家投资2000万元,作为以热病,肝、胃病为专科特长的综合性生医院重点进行建设。1985年该项目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工程正式启动建设,由省地方财政拨款500万元,用于建设生活福利设施。同时,长沙市就近将梨子山国有房产用地40亩低额划拨医院,用于开建设职工住宅区。其后,为做好项目收尾工作,国家增加投资205万元,湖南省兜底完善余额投资。

1986年1月,谭新华任第八任院长。1986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扩建工程正式动工。1988年6月,蔡光先任第四任党委书记。同年,湖南中医学院实行院系合并,医院成为中医一系,承担后期教学和学学生管理工作。随着外事活动的增加,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增设外事办公室,大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为使科研活动动更加具有组织性,成立科研科,并于1989年成立中心实验室,设立8个中医临床研究所。进入20世纪90年代,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管理、临床、教学、设备、医技检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199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同时开始了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随着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医院新开9个病区,实际开放病床达700张。同年,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装第一台CT机,价值290万元,成为湖南省第三家能够开展CT检查的的医院。

截至1990年5月,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建1栋11层病房楼(现至仁楼)、1栋6月层医技楼,连同辅助建筑等共扩建39132平方米。至此,医院扩建工程基本完成,累计建成各类房屋21项,总面积59319平方米。1992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一步完善了党政机关、临床、医技、药剂、后勤动五大系统。开始信息化建设,设立综合统计信息科,建立财务管理系统、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实现了人事、医疗、药剂、设备、财务的微机管理。

1993年2月,李传课任第九任院长。同年10月,贺文莲任第五任党委书记。为加强财务工作,严格财务管理,财务科独立成科,下设三个财会室:医技财会室尽、药剂财会室、后勤财会室。至1993年,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已增至23个,开设病床704张,诊疗设备价值达900万元。工作人员892人,其中正副教授、正副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66人,中级职称242人,初级职称457人,年住院人数6204人次,年门诊量28.14万人次。在此时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规模初具,基本建成医、教、研相结合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教学医院。

1994年-2007年

1994年年初,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已基本符合"三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同年5月,尤昭玲任第六任党委书记。同年7月,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944.02分的优成绩被评为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随后,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又投入国家示范中医医院的迎评工作中,同年9月,成功获评全国省级示范中医医院。1995年1月,程丑夫任第七任党委书记。5月,谢凤瑛任第十任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新一轮机构改革,机关和后勤职能体系更加完善,共设科室27个(其中,机关职能科室共19个,后勤职能科室共8个)。

1996年7月,卢岳华任第八任党委书记,程丑夫改任第十一任院长。同年,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筹资金560万元,新建一栋4596平方米的制剂楼,大幅提高了医院制剂研发、生产能力。1996年年底,医院开始实行网络管理,建立起长沙市第一个收费管理系统(门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1997年7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920.49分通过三级甲等中医院周期复评。同年9月,周小青任第九任医院党委书记。

1999年1月,肖小芹任第十任医院党委书记。眼科、肝病中心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成为"国家眼底病中医医疗中心""国家肝病中医医疗中心"。为适应日益增长的患者就医需求,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投入3000万元建设新门诊楼,该大楼于12月奠基,2002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集门急诊、调剂、收费、常规检测等综合功能于一体,高六层,总建筑面积17142平方米,可容纳2000~3000名患者就诊。2000年1月,钱正华任第十一任党委书记。2002年1月,旷惠桃任第十二任院长。在医院的支持下,职工集资建设了7栋住宅及相关配套设施。此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以临床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目标。至2003年,医院占地110.6亩(约7.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编制病床700张,开设23个临床科室和8个医技科室。

2004年3月,谭元生任第十三任院长。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注重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2005年1月,柳景红任第十二任党委书记。根据建设和发展需需要,医院从规模扩张型发展转移到内涵建设型。同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中医学和省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单位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医院中医药科研平台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10月,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湖南省最大的中西医结合微创外科治疗中心。

湖南中医附一

2006年2月20日,经教育部批准,湖南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2月12日,湖南中医附一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医院开展包括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镜下心脏修补术在内的新技术20余项,顺利通过"湖南省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创建验收。2011年5月,郭志华任第十三任党委书记。2012年,湖南中医附一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获批国家中医全科培养基地建设单位,获2000万元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同期开始基层医生的培养工作。2014年,湖南中医附一门急诊人次突破100万大关,国家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正式落户医院。12月,湖南中医附一牵头全省县级中医医院及部分综合医院、社区医院共同组建湖南省首个中医医联体--"湘中医"医疗联盟。

2015年1月,易刚强任第十四任党委书记。同时,湖南中医附一上线患者移动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挂号、缴费、消息推送等功能。同年,长沙市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66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湖南中医附一作为首批启动的20家医院之一,为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适应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党政管理工作制度汇编偏》《医疗管理制度汇编》《工会工作制度汇编》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2016年4月,陈新宇任第十四任院长。6月,刘平安任第十五任党委书记。12月,湖南中医附一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大专项验收,正式挂牌成为国家中医临床未研究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大楼(至和楼)正式投入使用。大楼的建成为医院增加病床朱800张,建筑面积增加93784平方米。

2017年,湖南中医附一以全省排名第一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同年,湖南中医附一与迪拜协和医院签订友好框架协议,并于次年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湖南中医附一迪拜分院"。2018年,湖南中医附一作为湖南省唯一一家中医医院入选全国建立健全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同年7月,眼科、妇科学、针灸科成功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省儿童医院共同申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小儿脑病"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9月,湖南中医附一承接省级专项拨款1600万元用于帮扶建设贫困县中医院中医药特色骨伤专科能能力建设,这是湖南省中医界的首个专科建设扶植项目。

2019年,湖南中医附一获批中国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单位,针灸科、眼根科获专科专病循证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小儿科、骨伤科为协作单位,开展了以最佳最新科学证据对中医药在人体健康和生命受益的评估和诊治决策的科学探索。医院集团衡阳县医院正式揭牌成立,开启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之路。同时,医院集团迪拜医院正式挂牌。同年,湖南中医附一进一步优化了职能组织架构和职责。2020年12月,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主体奠基。同年,上线互联网(云)医院。2021年1月,湖南中医附一正式印发《湖南中医附一竞赛程(试行)》,并以医院章程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立柱架梁"基础,建立健全议事事规则、激励机制等内涵管理制度500余项和岗位职责400余项,构建了完善的医院领导、决策和内部治理框架。

2021年5月,陈新宇任第十六任医院党委书记;6月,朱镇华任第十五任院长。湖南中医附一在岳麓区购置政府划拨医疗用地164亩(约10.93万平方米)筹建岳麓院区,计划总投资19.8亿元,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建设床位1480张。2022年1月,程博任第十七任党委书记。2023年,湖南中医附一入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建设单位。

2025年3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湖南中医附一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是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医医院。4月3日,湖南中医附一与稻田中学共同举办“院校共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合作挂牌及签约仪式。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截至2025年4月,湖南中医附一东塘院区编制床位1800张,年门急诊人次近182万,年住院人次近7.7万;在建的岳麓院区总规划床位1480张。旗下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指导老师33名、湖南省名中医43名、博士生导师45名、硕士生导师167名、高级职称494人。

院区分布

截至2025年4月,湖南中医附一总占地面积228亩,其中东塘院区医疗占地63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在建的岳麓院区占地面积165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

科室数量

截至2025年4月,湖南中医附一设有临床科室60个、设有医技科室10个、多个中医特色门诊和特色治疗室、开设重症监护中心(ICU)5个。

设备设施

截至2025年4月,湖南中医附一配有美国特力轨道物流传输系统、联影医疗高端PET-CT、高端磁共振3台、CT4台、DSA、数字胃肠、DR、直线加速器及放疗专用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史赛克三晶片高清腹腔镜、钬激光、人工心肺机等大量高精尖设备,开设了一流的血液净化中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南地区最大的全自动中药煎药中心,手术部有20间洁净手术间(含DSA杂交手术室),每年可开展超过10000台大中型手术,医学检验中心已通过ISO15189国际认证,配备湖南省首套德国罗氏诊断CCM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等。医院医疗设备总值超过6亿元,实现了诊疗和临床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科室设置

国家重点科室

参考资料

省重点科室

参考资料

临床科室

参考资料

医技科室

参考资料

诊疗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参考资料

教育科研

医院教培

湖南中医附一实行院系合一的体制,开设有医学影像、口腔医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学、眼视光医学5个专业,医院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土专业学位授权点,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主要临床基地。医院有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门。接受各类实习生临床带教,多次被评为省优秀临床教学实习基地。

科研

湖南中医附一是中国首批新药(中药)临床试验机构,国家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中药)培训基地、国家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传承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医院中药制剂中心有87个制剂文号,可生产20余种剂型的院内中药制剂。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医院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放心中药”工程,在湖南省率先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单剂量分装精优中药饮片供应,较好地保障了中药材质量。

院内专家

参考资料仅为部分

医院文化

院训

医院院训:继承创新  术精德仁

医院精神:天地人和  止于至善

医院宗旨:传承国医精粹  服务大众健康

医院发展战略:中医领尖   西医领先   人才领路   管理领航   医院领跑

医院愿景:中医特色鲜明  文化底蕴深厚  名医名科荟萃  综合实力领先

医院宣传语:信中医    用中医    爱中医

服务理念:精诚仁爱  济世奉献

人才理念:尊重知识  人尽其才

医院的员工理念:尊重体贴  至亲关爱

员工集体理念:爱院敬业  团结夏友善

员工行为规范:勤学善思  踏实肯干  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术技求精  言行文明  谦恭合群  携手奋进

院歌

院徽

1、文化内涵:阴阳太极、天人合一符合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而而结合"红十字"、"蛇杖"的象征,体现了现代综合中医医院的特征,弧边"中草药药图案连续"组合,彰显中医在发展中更加迈向国际化。

2、图案特色:"蛇杖"、"红十字"、"中草药连续""、"阴阳太极"的线条串接,使标志发展成多方位导向的全功能标识。其中,标志阴阳太极+中草药的串接,似一条腾空跃起的飞龙,气势磅礴、自然生动;通过变形处理的阴阳太极图案,正形似一颗饱满的大米,副形似两条蜿蜒游动的鱼,昭示着湖南"鱼米之乡"的地缘特质,也映射出湖湘中医翘楚--湖南中医附一的地理区位

3、图形解构:圆形,所有图形中最为美观耐看,并且视觉效果稳定,所以但凡权威机构,标识基本都以圆形作为基础图形,并运用图形进行非单夜化处理。

4、图二、图三作为图一的延展,可以应用于不同场合。

领导班子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5年4月,湖南中医附一职工举报同科室领导引关注。被举报者为该医院健康管理科主任。举报者陈女士称,叶某某大额财产来源不明,违规安排亲戚余某某入职医院等。在陈女士提供的举报材料中,提及2023年健康管理科失踪6000万元资金。余某某接受采访时,否认陈女士所举报的问题。余某某称,入职程序合理合规,已接受过调查。叶某某回应记者称,关于被举报问题,不接受媒体采访。4月9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纪委书记成某称,院方已经展开调查。4月11日,湖南中医附一医院发布情况通报,叶某某现已停职,配合调查。后续会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参考资料

医院概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5-04-10

湖南中医附一.腾讯网.2025-04-10

领导班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5-04-10

一、医院发展历程.QQ阅读.2025-04-10

(二)峥嵘岁月,栉风沐雨(1964~1983年).QQ阅读.2025-04-10

(三)风起扬帆,奋楫笃行(1984~1993年).QQ阅读.2025-04-10

(四)枝叶尤繁,格局益彰(1994~2007年).QQ阅读.2025-04-10

(五)励精图治,跨越发展(2008~2016年).QQ阅读.2025-04-10

(六)策励未来,挥斥方遒(2017~2023年).QQ阅读.2025-04-10

我院“院校共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挂牌长沙市稻田中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5-04-10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百家号.2025-04-10

科室导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5-04-10

医生介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5-04-10

医院文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5-04-10

微博正文.新浪微博.2025-04-10

6000万科室资金去向成谜?三甲医院主任被下属实名举报,院方称已停职.百家号.2025-04-11

湖南一医院职工举报同科室领导违纪 院方:涉事领导停职调查.新京报-今日头条.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