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希德
蔡希德,唐朝时期安史之乱时期史思明手下部将。
蔡希德,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攻占洛阳市后,蔡希德率领军队进攻常山,与史思明会合,攻陷了常山城,俘虏了常山知府颜杲卿。随后,他们又连续攻克了广平、巨鹿县、上谷郡等郡。在与唐军的战斗中,蔡希德和史思明曾被李光弼和郭子仪击败,但之后又得到了安禄山的支援,继续与唐军作战。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叛军内部矛盾激化。蔡希德继续围攻太原市,但被李光弼率领的唐军击败。同年,唐军光复长安、洛阳,安庆绪兵败邺郡,蔡希德和其他将领纷纷归降安庆绪。然而,蔡希德因为为人梗直,直言劝阻安庆绪不理政事的行为,引起了安庆绪的不满。758年9月,蔡希德被安庆绪在邺郡杀害。
人物简介
757年,唐军光复长安、洛阳市,安庆绪兵败邺郡。蔡希德、田承嗣等将领便纷纷来归,安庆绪又招募了河北省诸郡的人马,兵力又迅速恢复到六万人。
人物生平
蔡希德出生不详,但估计是幽州的胡人,以其勇猛善战被安禄山收为大将,与史思明、安守忠、李归仁等人齐名。天宝14年(755)安史之乱,很快攻占东都洛阳,就在叛军准备进攻潼关县,直取长安时,诈降的常山知府颜果卿在常山起兵,河北诸郡纷纷反正,叛军老巢平卢受到威胁,安禄山遂派蔡希德率兵一万进攻常山。颜果卿起兵只有8天,蔡希德已兵临城下,与史思明会合。由于准备不足,加上没有援兵,短短几日,常山城便被叛军攻陷,颜杲卿被执送洛阳市,不屈而死。随后,史思明、蔡希德又连克广平、巨鹿县、上谷郡等郡,只有饶阳县太守卢全诚不降。叛军围饶阳29日不克,李光弼率军援救,以围魏就赵之计,首先攻取常山,史、蔡二将无奈,解饶阳之围来救,双方大战于常山,叛军大败,退入九门,常山郡大部被光复。双方在常山对峙40多天,史思明断了官军的粮道,城内草尽,李光弼派兵去石邑取草,用重兵护卫,结方阵而行,叛军无计可施。蔡希德率兵攻打石邑,又被守军击退。之后,李光弼得到郭子仪的援助,大败叛军于九门。史思明逃往赵州,后又退至博陵;蔡希德逃往巨鹿县,后又逃回洛阳市。安禄山发精兵2万交与蔡希德,让他支援史思明,叛将牛庭介也从范阳发兵一万多援之。郭子仪、李光弼攻博陵不克,又退回常山。史思明得到支援,再犯常山。郭、李二人以逸待劳,深沟高垒,避而不出,相据数日后,二人觉得叛军已经疲惫,于是率军出击,大败叛军于嘉山。史思明又逃回博陵,李光弼率军紧紧围困。于是河北省官军士气大振,河北诸郡纷纷杀死叛将归顺朝廷。范阳归路被切断,叛军内部人心惶惶。
在这大好形势下,李隆基却让潼关守军出击,结果全军覆没。至德元年(756)6月,叛将孙孝哲进入长安,玄宗逃往四川省,唐王朝大厦将倾。得知长安失守,李光弼便解博陵之围而走,与郭子仪都退往井径关,只留地方团练守常山。史思明、蔡希德又率众反攻九门,却中了守军诈降计,史思明差点丧命,只好又退回博陵。但不久,史思明整军再来,克九门,守军被杀数千人。之后叛军连克河北省诸镇,终于在756年10月底,平定了河北。至德2年(757)正月,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叛军内部矛盾开始激化。这时,史思明、蔡希德、牛庭介又合兵一处,攻打李光弼的总基地太原市。李光弼部下精兵尽调往朔方郡,部下只有不足一万人的团练。可是由于李光弼指挥得当,叛军屡战屡败,一个多月也没攻下太原,反而损兵折将。恰逢安禄山死去,安庆绪调史思明守范阳,蔡希德接替指挥继续围攻太原。不久,李光弼率敢死队出击,叛军大败,损兵7万余人,蔡希德狼狈逃走。
但不久,蔡希德势力又复,757年9月,又率军围困叛军屡攻不克的上党郡。初二,蔡希德率轻骑在上党城下挑战,守将节度使程千里率一百骑兵突然杀出,欲生擒蔡希德,不料中了埋伏,欲撤回城中时,因为悬索桥损坏,程千里掉入城壕,被蔡希德俘虏。蔡希德将其送往洛阳市,自己继续围攻上党。但同时,官军大败叛军于长安外。9月28日,官军进入长安。10月,又在新店大败叛军15万,安庆绪弃洛阳逃往邺郡。蔡希德为了援救安庆绪,率本部从上党直奔邺郡,叛将田承嗣等也率兵来援,叛军军势复振。
安庆绪北逃时,河北平原、大清河二郡的太守杀死叛将,归顺朝廷。758年3月,蔡希德与叛将安太清攻克二郡,将两名知府处死。4月,蔡希德又与叛将崔乾佑率兵二万攻河内,不克,退回。
蔡希德颇有才略,部下皆精锐之士,但他为人梗直,安庆绪到邺郡后,不理政事,日日乐,蔡希德遂直言劝阻,引起安庆绪的极大不满。另一叛将张通儒趁机进谗。758年9月,安庆绪杀蔡希德于邺郡。蔡希德死后,部下数千人离军而逃,诸将也因此怨恨而不再卖力。
参考资料
唐宋东都西京留守录:他是王维的弟弟 因受贿差点被杀_新闻中心_洛阳网.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12-28
【志载冀往】历经三个皇帝的安史之乱.澎湃新闻.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