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定川寨之战

定川寨之战

定川寨之战是赵祯时爆发的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于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击败宋军的作战。定川寨之战是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评价。

背景

定川寨之战发生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 年),是宋夏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在此之前,西夏在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中接连获胜,这使得西夏的气势愈发强盛,频繁攻掠宋西北边地。例如好水川之战,西夏军队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大败宋军,让宋朝在西北边境的防御压力骤增。宋朝在这两场战役失败后,被迫完全采取守势,在军事战略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西夏方面,李元昊的谋臣张元认为宋朝的精兵良将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关中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基于这种判断,张元向李元昊献计,若西夏大军能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顾及渭河平原,便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进而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这一战略分析为西夏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方向。李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 10 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一路从刘燔堡(今隆德县)出击,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东南部)出发向陇西郡发动攻击,试图通过这种军事行动实现其战略目标,给宋朝的西北边境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经过

九月下旬,元昊采纳张元之策,于天都山(今海原县东)集左右厢兵 10 万,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一路出鼓阳城,一路出刘蹯堡(今宁夏固原西北),钳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企图诱宋军出击,聚而歼之。闰九月初一,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获知夏军来攻,命副使葛怀敏率军自渭州(今甘肃平凉)至瓦亭寨(今隆德县东北)阻击。初九,葛怀敏进抵瓦亭寨,会该寨都监许思纯、环庆都监刘贺部,违令北进,进屯五谷口(瓦亭寨北)。王沿遣使持书戒勿深入,命其背城为营,示弱诱敌,设伏奇袭,攻其不备。葛怀敏不从,会知镇戎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两路都巡检李良臣、孟渊等部,集兵数万,继续北进。二十日,进至镇戎军西南,走马承受赵政以为距夏军已近,不可轻进。葛怀敏乃止,晚趋养马城(约今宁夏固原西北)。继旋曹英、泾原都监李知和、王保、王文、镇戎都监李岳等亦自镇戎军至。诸将闻元昊移军新壕(今宁夏固原西北古长城壕)外,议次日黎明前往袭击。赵珣以为夏军远来,利于速战速决,建议依马栏城(今旬邑县东北)布栅,扼其归路,固守镇戎,以保障粮道,待其兵疲而击。葛怀敏不听,命诸将分兵四路趋定川寨。二十一日,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行至赵福新堡(约今宁夏固原西北),遭夏军截击,退守向家峡(赵福新堡附近)。元昊乘势挥军抵新壕,向宋中军进逼。葛怀敏、赵珣、曹英、叶芝春等人守定川寨。近午,夏军毁新壕版桥,断宋军粮道和归路,又断定川寨水源,饥渴宋军。葛怀敏率军列阵出击,元昊集兵分别进攻,先败河(今宁夏固原北清水河)西刘贺军,再击阵于寨东葛怀敏军,因阵坚攻不动,转击阵于寨东北曹英军。时狂风突起,飞沙弥漫,宋军部伍相失,营阵大乱,士卒惊骇,争相入城,葛怀敏为众所拥,几乎被践踏致死。赵珣率刀斧手和勇士据门桥奋击,夏军稍退。是夕,夏军围城。葛怀敏与诸将商计,突围走镇戎军。赵珣料途中必遭夏军截击,力主出其不意,迂回笼竿城(今隆德县北)前往,诸将不从。二十二日黎明,以曹英、赵询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等殿后,结阵东进。临行,属下拦马再谏,请求转道而行,葛怀敏不允,策马东南,驰行二里,长城壕桥已断,归路被阻。夏军乘宋军混乱之机,从四面冲杀过来,宋军九千四百余人近全军覆灭,葛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叶芝春、王保、王文、刘贺等 16 将被杀。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连破数寨,直抵陇西郡,在纵横 600 里地区,焚民舍、毁城寨,所到之处,宋军皆壁垒自守。十月初,元昊得知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率军来援,又受陕西省诸路 20 万屯兵的牵制,未再深入,大掠而还。

结果

定川寨之战是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最终以宋军的惨败和西夏的决定性胜利告终。在这场战役中,宋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损失了大量兵力和将领。据史料记载,宋军有九千四百余人近全军覆灭,包括主帅葛怀敏在内的十六位将领战死。西夏军在李元昊的指挥下,成功地实施了战略计划,通过牵制宋军边境地区的军队,再派劲旅直捣渭河平原,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定川寨之战后,北宋与西夏在1044年达成了和平协议,即庆历和议。根据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元昊接受宋的封号;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庆历和议规定北宋每年向西夏支付大量的岁币,包括白银、丝绸和茶叶,这加重了北宋的经济负担。定川寨之战暴露了宋军在军事指挥、战术运用和军队协调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葛怀敏的指挥失误,被认为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评价

定川寨之战是宋夏战争中的第三场主要战事,西夏军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边境地区的控制力,同时对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西夏的领导者李元昊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通过精心策划和用兵,成功地击败了宋军。而宋军方面,葛怀敏的指挥受到了一些批评,他被认为不谙兵法,轻敌贪功,没有听从正确的军事建议。这场战役最终以宋军的惨败和西夏的压倒性胜利结束。宋军损失惨重,多名将领战死,士兵几乎全军覆灭。战役的失败对北宋政府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最终导致了庆历和议的签订,北宋向西夏支付了大量的岁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的经济负担。关于定川寨之战的记载存在一些争议和模糊之处,不同史料之间的描述有所出入,使得这场战役的具体细节和责任归属成为历史学家研究和讨论的焦点。尽管定川寨之战以宋军的失败告终,但它也为后来的和平进程铺平了道路。庆历和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结束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状态,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这场战役也被视为一个教训,提醒后世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官在战争中必须谨慎行事,合理评估敌我双方的实力,避免轻率冒进。定川寨之战不仅是宋夏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史书记载

宋史》称二百里,《续通鉴》称二里。

 司马光:《水记闻》称赵珣被俘。

 王天顺:《西夏战史》。

参考资料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古诗文网 .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