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垛镇
三垛镇(江苏消防科技产业园)是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东部的一个镇,面积为188.6平方千米,人口约8.3万人。该镇由原二沟乡、三垛镇、司徒镇、武宁乡合并而成。三垛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它因萧纲之子武宁郡王的割封地而闻名,也因北宋婉约派词宗秦观(字少游)的故里而出名,又因南宋岳飞在此抗金“三战三捷”而得名。 三垛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国家级生态乡镇、江苏省重点镇、江苏省综合规划示范镇、江苏省卫生镇、扬州市市重点镇、扬州市环境优美镇。该镇拥有发达的产业,有各类市场主体6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200多家,主要从事消防器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新能源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此外,三垛镇还拥有众多宾馆、酒店和建材等专业市场。 三垛镇交通便利,位于高邮市东部,是高邮城市副中心,也是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镇区交通四通八达,省道高兴东公路、安大公路以及国家南水北调三阳河、省级河道北澄子河纵横交汇于此。此外,三垛镇距离连淮扬镇铁路、北京-上海高速公路、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和长江口岸也都很近。 根据2019年的数据,三垛镇下辖4个社区、21个行政村,镇人口73693人。该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560元,财政收入为8628万元。此外,三垛镇还拥有1021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1个,综合商店或超市达到50平方米以上的有73个。 总体而言,三垛镇是一个历史悠久、产业发达、交通便利的重要镇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地位。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为三垛区。民国三十六年(1948年),改为二沟区。
1949年,复为三垛区。
1958年,撤销三垛区,设三垛镇。
1983年,三垛人民公社改为三垛乡。
1985年,撤乡,改置三垛镇。
原司徒镇
1949年,为司徒乡。
1958年,与垛、大吉、东潭、米仓、官垛5乡合并为司徒、官垛2乡;同年,司徒乡并人三垛镇,改为三垛人民公杜。
1959年4月,由三垛人民公社划出,设立司徒人民公社。
1962年6月,横泾人民公社析出。
1983年,司徒人民公社改为司徒乡。
2000年5月25日,撤乡,改置司徒镇。
撤并后
2013年8月,撤销司徒镇、三垛镇,将原司徒镇、三垛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三垛镇,镇人民政府驻原三垛镇少游路西侧(光明社区境内)。
地理环境
三垛镇地势平坦,河渠成网,土地肥沃、具有美丽的田野风光和显著的水乡特色。处于北纬33度,江淮平原南端,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年平均气候15℃;年平均降雨量103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7%,无霜期217天。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
境内土地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2.3米之间。土质主要为粘土,土层较厚,地压力8吨/平方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一般建筑无需打桩。
正常水位1.1-1.5米,防洪警戒水位2米,防洪标准日降水量200mm,48小时内排出。外河水位达到3米不破圩。
高邮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蓝天碧水的环境、优美秀丽的风景。全镇境内水网交借,资源蕴藏丰富,水产养殖面积达7.5万亩,耕地面积达9.5万亩。
位置境域
原三垛镇地处高邮市东部,东邻甘垛镇,南连汤庄镇,西接龙虬镇,北界横泾镇, 行政区域面积186.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垛镇属里下河地区低平原,地势平坦,水网密布。
气候特征
三垛镇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水文
三垛镇境内有北澄子河、三阳河、人字河、小泾沟、第三沟、司徒河、横泾河等河流流经。
自然资源
2011年,原三垛镇有耕地面积7.78万亩,人均1.4亩。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原三垛镇辖区总人口5.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8万人,城镇化率55.6%。总人口中,男性27600人,占49.8%;女性27800人,占50.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87人。
截至2017年末,三垛镇常住人口为77637人。
截至2019年末,三垛镇户籍人口为73693人。
行政区划
三垛镇,位于高邮市城东,距离高邮城25公里,与界首、临泽同为高邮三大古集镇,位于著名的“里下河平原“核心地带。2013年,高邮市委、高邮市人民政府召开高邮市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撤销司徒镇、三垛镇,将原司徒镇、三垛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三垛镇。下辖三百六、茆吴、春生等21个行政村,三阳社区、二沟社区、武宁社区、司徒社区等4个社区委员会,273个村民小组。
2011年末,原三垛镇辖三百六、茹吴、春生、东楼、林阳、二沟、俞胡、南丰、剑鸣、保安、武宁县、柳南、港河、大卢、少游15个行政村和东风、光明、前进、二沟、武宁5个社区,共20个自治组织;下设198个村民小组、33个居民小组。
2011年末,原司徒镇辖柘垛、司徒、米仓、兴联、官垛、耿庭6个行政村和司徒社区。
截至2020年6月,三垛镇下辖4个社区:二沟社区、武宁社区、司徒社区,21个行政村:三阳社区,二沟村、柳南村、港河村、三百六村、春生村、东楼村、林阳村、武宁村、茆吴村、大卢村、俞胡村、保安村、南丰村、剑鸣村、少游村、米仓村、柘垛村、司徒村、兴联村、官垛村、耿庭村, 原三垛镇少游路西侧(光明社区境内)。
政治
经济
综述
2011年,原三垛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560元;财政收入8628万元。
截至2019年末,三垛镇有工业企业1021个,其中规模以上3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3个。
三垛镇是国家重点镇、国家千强镇。近年来,每年都实施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民生实事项目,特别是深能风力发电、通威饲料、南京汪海集团有限公司精密铸造等一大批重特大项目的落户和隧道智能灭火机器人、智能灭火炮、消防高压细水雾系统等一批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总规划面积3.51平方公里的江苏消防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的顺利开工建设,加快了我镇工业跨越发展、特色发展的进程。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4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开票销售23.04亿元、工业入库税收9113万元、规上工业产值15.66亿元。
第一产业
2011年,原三垛镇农业总产值7.39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7万吨,人均1209.4千克,其中水稻3.8万吨,小麦2.9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6万亩,产量906吨;蔬菜种植面积0.7万亩,产量1.8万吨。种植业总产值0.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
原三垛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6万头,年末存栏1.5万头;家禽饲养量148.9万羽,上市家禽130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6510吨,禽蛋2460吨;畜牧业总产值1.7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1.91万亩;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700亩,产量67吨,主要品种有葡萄、梨、桃等。2011年,三垛镇有大型农业机械125台。
三垛农业资源富有丰饶。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造就出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拥有优质喜米种植、稻麦良种繁育、鳜鱼和罗氏沼虾养殖、万头猪场以及高邮鸭、扬州鹅、雪山鸡规模饲养等一批特色产业;拥有“少游牌”、“司徒姓潭牌”罗氏沼虾,“邮澄牌”、“银珠牌”优质稻米等一批绿色品牌。创成茆吴、柘垛两个省级稻麦高产示范方,柳南高效农业园、立华畜禽养殖园创成扬州示范农业园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5家。近年来,围绕农业强镇、养殖强镇打造,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质食味稻米、万蟹楼大闸蟹鳜鱼、立华优质肉鸡等规模种养质态明显提升,创成了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扬州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处于全市前列。
第二产业
三垛始终坚持将工业经济作为三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每年都实施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消防器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新能源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2019年实现开票销售23.04亿元、工业入库税收9113万元、规上工业产值15.6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26家,经济建设欣欣向荣。
消防产业是三垛镇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从80年代初期发展,已有近40年历史。2020年,全镇共有各类消防器材企业72家。品牌主要有“水花”“东消”“邮星”“邮宁”“山河”“圣鑫”“金仓”等30多个;从业人员近万人、年销售额20亿元,主要消防产品有水带、水带接口、直流水枪、自动灭火机、森林灭火机、消防水炮等,其中水带、接口、水枪等产品占全国1/4的市场份额。专业营销队伍规模近5000人,在全国29个省市15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点450个,营销网络遍布全国。
近年来,我们紧扣消防特色产业,坚持在打造特色园区推进产业升级上下功夫,把消防产业作为三垛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抓产业升级、抓园区建设、抓重大项目落户,走出一条依托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园区建设方面:着力打造集生产、科研、检测、培训、物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消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园区总规划面积3.51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3.3亿元;我们还成立了江苏振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市场化模式经营园区,尤其在园区的建设招商、管理营运等方面实行企业化运作。
在产业升级方面:瞄准国内大院大所、大企业大集团,带领企业主动上门推介、寻求合作。2015年以来,我镇企业先后与中科大国家火灾重点实验室、上海消防研究所、湖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合作,推出了隧道灭火机器人、智能灭火炮、消防泡沫液、消防防毒面具、高铁高压细水雾系统等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消防产品从原来的零部件向系统集成、消防装备转变,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
在项目落户方面: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紧抓不放,突出主导产业和招商区域,坚持全员招商、条线招商,注重敲门招商、委托招商,紧盯国内外大院大所、大企业大集团,捕捉时机,主动出击、主动拜访、主动推介。促成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南消集团等一批国内著名的大企业、大集团来三垛考察,落户君目消防、江亚消防、普澜消防等一批重大项目。园区现有各类企业82家,其中消防及相关配套企业37家。
原三垛镇以轻纺、消防器材、服装、机电、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有企业700家。2011年,工业总产值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职工1.72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0.5亿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有工业园区1个,占地面积3940亩,主要产业为消防器材等项目。
第三产业
商业
2011年末,原三垛镇有商业网点1686个,职工2956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8300万元。
金融
2011年末,原三垛镇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4家金融机构在境内设立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6.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00万元。
邮电业
2011年,原三垛镇邮政业务收入19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450万元。
文化
三垛,因此地原有三座大土墩,原名为“三墩”,在《元丰九域志》、《金佗续编》、《高邮军绍兴三巨公祠记》、《读史方舆纪要》中均有记载。
因避赵惇赵惇名讳,改称“三垛”。
特产美食
方酥是三垛特产,传统美食。方酥外形呈正方形,平底,上面隆起,密敷芝麻,口感酥脆香甜,风味独特。方酥不含水、不渗油、不变形、不散碎,耐存放。旧时是若干只方酥装入一个半球状的大眼篾撇(芦柴制作),上面再罩一个篾撇,相互吻合成一个球体,倘若外出,与衣物放在一起亦无大碍。其携带、食用或作为礼品遗赠,给人的感觉就一个字:爽。
方酥与酥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可谓历史悠久。相传南宋建炎四年(1130),岳飞奉诏驰援重庆市,屯兵三垛,与据守高邮的金兵对垒。当时的情势诚如岳飞所云:“所有士马疮尚新,嬴弊方甚,菱糗粮,一一窘乏……”百姓闻讯后,食壶浆,倾囊相助。酥透饤是三垛一带流行的家常食品,它以麦面加“老肥”发酵后烙制而成(亦可用馊粥代替“老肥”发酵),携带、食用都很方便,遂成为劳军支军的首选,百姓日夜赶制。岳飞令士卒将一些酥透饤置于辕门内的土墩上(三垛时称三墩,境内有三个土墩)。金兵的探马远处一看,墩上黄灿灿一片,犹如无数三足金蟾蛰伏,鸟雀盘旋啄食,以为岳家军粮草丰足,吓得金兵不敢贸然出击。从此,酥透饤有了一个俗称:江都方酥,土墩也被称作蛤蟆墩了。
方酥可充饥、可佐茶、可作休闲食品,有干吃和冲泡两种吃法。年轻人,牙口好,整块啃咬,咯嘣脆响,恰如汪曾祺所云:“咀嚼之声动十里人。”一般干吃是用掌心将方酥轻轻摁碎,信手拈碎片入口,细喟慢品。尽显斯文风雅。当然干吃就是就一杯清茶,或花间邀月,神游太虚;或三五知己,海阔天空,那绝对是一种享受、一种惬意、一种境界、一种品位。食用齿颊留香,三日不忘,肥厚生猛之物不可同日而语。冲泡则将方酥置于碗内,徐徐倒入开水,只听“口兹口兹”有声,清香四溢,热气氤中,但见整块方酥借水而发,层层叠叠,尽情舒展膨胀,那种恣意,那种张狂,似要撑破大碗,待要举箸,眼前已是一幅“翠影落群”的立体山水画了。若以鸡汤或猪蹄汤汤冲泡,绝对是上佳的滋补品,有口福者保管大快朵颐。
风俗民情
尚
三垛民间有尚犼的习俗,每年阴历五月十八的“都天庙会”都有迎犼的民俗表演。都天庙会实际是祭祀张巡的宗教活动。唐安禄山叛乱,张巡起兵讨贼,困守商丘市,后粮断城破,36人同时殉难。三垛人感义,立庙祭祀,谓都天庙。庙会三声炮响,都天菩萨出宫巡游,三班六房衙役执事前呼后拥,锣声震天,旌旗蔽日。但这种习俗在解放后却逐渐地消失了,三垛最后一次“迎犼”是在解放初期。
犼,是三垛先民信奉的一种图腾。犼乃北方兽名,似犬,食人。俗称“望天犼”、“朝天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帝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三垛是中国七夕文化之乡。历来有“望巧云、拜织女、乞巧智、赛穿针”等民间传统习俗;近年来,围绕打好“秦观”名人牌,以少游文化为抓手、以七夕文化为内涵,赞美传统爱情、倡导人间大爱,逐步让向上、向善、向美的人间大爱,成为三垛人筑梦前行、构建文明、传递爱心的动力源泉。开展了共植爱情树、老鸳鸯联谊会、七夕相亲会等活动;连续7年举办“秦观故里话七夕”中国艺术节系列活动,组织《鹊桥仙》诗朗诵、《花好月圆》情景剧、《纤云弄巧》舞蹈等现代节目,举办融歌舞、视频、音诗画为一体的专场文艺晚会,满足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得到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省市有关部门肯定。连续5年开展“七夕文艺活动村村行”活动,把欢乐送到千家万户。将七夕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传统爱情得以升华、千古佳话得以绵延。
代表人物
秦观、姜恩柱、任文清。
秦观,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著名的《鹊桥仙》。
姜恩柱,我国著名外交官,是外交部原副部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原主任、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原主任。
交通
原三垛镇有市镇级公路13条,总长245千米;村村通班车。
社会
教育
三垛中学,创建于1956年,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三星高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理科实验合格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收费规范学校”、“扬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扬州市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扬州市艺术特色学校”,现正创“省四星级”高中。
三垛小学,有悠久的历史,进入21世纪后,原来的将近百年的校舍被逐渐废弃,搬入了原三垛中学的校址,并新建了一部分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的教学设备。尽管近年来存在市级小学对当地较富裕阶层的儿童生源的竞争,三垛小学仍然保持了生机勃勃的办学风气,这与校领导班子认真负责,严谨治校的措施是分不开的。
三垛镇中心幼儿园,共有在校学生400名、在职幼儿教师42名,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共建“乡村教育工作站”实验基地,多年保教质量全市考核一等奖,一直全市名列。2017年启动异地新建工程。围绕打造扬州市农村一流中心幼儿园,争创省示范幼儿园,三垛镇中心幼儿园异地新建工程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5轨15个班级;各项用房、设施设备按高标准配套齐全。2020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截至2011年末,原三垛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657人,专任教师37人;有小学3所,在校生1866人,专任教师13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初中1所,在校生1211人,专任教师8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424人,专任教师108人;2011年,教育经费3592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221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原三垛镇有文化艺术团体5个;有电影院1座,座位1200个,年放映21场次,观众1.7人次;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16个,藏书4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2011年末,三垛镇广播综合覆盖率96.8%,有线电视用户131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2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原三垛镇有二级乙等卫生院1所;病床36张,专业卫生人员144人,其中执业医师60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5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3万人次,出院病人479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98/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9%。
社会保障
2011年,原三垛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2户,人数326人,支出63.4万元,月人均162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32户,人数945人,支出121.9万元,月人均107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158人,支出50.56万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216人,支出5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778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1人,支出59.5万元。农村临时救助7762人次,支出34.5万元,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1468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60人,支出29.4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93万人,参合率99.2%。
三垛环境秀美,宜居宜业。三阳第一城、阳光小区、新天地花苑、康华花园、书香园、阳光府邸、锦绣福邸、金河湾小区等一批居民小区的建成,在创的省四星级高中三垛中学、二级甲等医院三垛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一级文化站--少游文化中心以及少游文化广场、金水湾广场以及三星级敬老院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提升了集镇品位;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把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产城融合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持续推进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实施了S333集镇段拓宽改造、东二街特色街区、23个镇村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完善了绿化亮化、驳岸护坡、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性设施配套;将江苏消防科技产业园建设作为镇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园区道路桥梁、绿化亮化等基础性、功能性设施配套,实现园区即镇区,不断拓展集镇空间。2019年主镇区人口增加到3万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2平方公里。
全面开展“康居乡村”、“水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官垛、柳南、兴联3个省级美丽乡村和少游扬州市特色田园乡村,保持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实现了镇靓村美、宜居宜业。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原三垛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8千米,投递点8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9600份、期刊3400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11200户,移动电话用户13600户,宽带接入用户800户。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原三垛镇有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71.76千米,生产能力0.35万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17.28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1200吨。
供电
截至 2011年末,原三垛镇有镇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8412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51%,供电可靠率99.96%。
旅游
光福寺,始建于唐贞观23年(公元649年)。南宋淳熙年间(1237—1240)僧人海云重建改称光福寺。据传此寺与山东省的光福寺同时开工,同时建成。清光绪十四年(1888)僧人持志又建。寺内有闻名全国的悬空泥木浮雕观音海岛,所造神物,形象逼真,姿态各异,并为高邮八大名寺之一。光福寺原重建的大雄宝殿已开工兴建,建成后的光福寺融宗教文化、古文化、水文化为一体。
秦观故居,位于三垛镇少游村,清末明初的老式四合院,为秦观后人在旧址上重建而成,当地人称“秦家大院”,在秦观故居南面有一条河,叫“秦家垛河”。据秦氏后人介绍,当时秦观出门拜会朋友必然坐船,“时复扁舟循沟而南,以适广陵”。苏辙在《简秦观》中写道:“茫茫细雨湿邗沟,苍地无眠尽拥裘。知有故人家在此,忙展诗书洗穷愁。”
岳飞像
在扬州当地民间流传着不少岳飞抗金的传说。据史书记载,建炎四年(1130年)春,从黄天荡逃出的完颜宗弼攻陷扬州,为占有运河通道有攻击承州(今高邮),完颜昌也率军从山东省南下淮安区(今淮安市)接应。在此危急关头,赵构立刻命令岳飞率兵保卫承州,援救重庆市。岳飞接到诏令后,轻骑先入泰州,接着率兵移屯三墩(今三垛),一个月内和金兵三次交锋,三战三捷,在此之后岳飞又率兵在南通市、泰州、扬州等沿江一线接连打败金兵,粉碎了金兵再度南下的阴谋,从而确保宋政权能在南方立足,由于这一系列的战斗起始于承州,所以史称”承州之战“或”三墩伏击战”。
1991年,当地人为纪念岳飞,在该镇东首塑立了一座岳飞塑像。该雕背面北被南,银盔银甲,手按宝剑,威风凛凛地挺立着。
获得荣誉
国家荣誉
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千强镇)第970位
国家生态镇
中华诗词之乡
中国七夕文化之乡
江苏省荣誉
江苏省综合规划示范镇
江苏省卫生镇
江苏省健康镇
市级荣誉
2016-2019年度扬州市社会治理先进集体
2017-2018年度扬州市文明乡镇
2018年度高邮市乡镇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一等奖
2019年度高邮市乡镇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一等奖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三垛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11月10日,三垛镇(黄羽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参考资料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