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乌拉特后旗

乌拉特后旗

乌拉特后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辖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东与乌拉特中旗交界,西与阿拉善左旗毗邻,南与杭锦后旗磴口县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旗人民政府驻巴音宝力格镇。2023年,全旗户籍人口57313人。截至2024年,乌拉特后旗行政区划辖3个镇、3个苏木,50个嘎查村

乌拉特后旗从战国至明朝属游牧地,归各部落统治。明朝初期,旗境属东胜卫辖地,隶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顺治五年(1648年),乌拉特前、中、后三公旗由呼伦贝尔大草原迁徙到此地。1912年,旗境隶属山西省管辖。1936年,乌拉特三公旗改隶绥远省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仍隶属乌兰察布市。1950年7月,乌拉特后旗成立人民政府。1952年10月,乌拉特后旗与乌拉特中旗合并,设立乌拉特中后联合旗,隶属乌兰察布盟。1958年4月,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河套行政区,次月并入新设立的巴彦淖尔市。1970年10月,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潮格旗。1971年1月,潮格旗正式成立。1976年,旗府西迁到扎格拉山东南,命名潮格温都尔镇。1981年8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潮格旗改称乌拉特后旗。2004年,巴彦淖尔盟撤盟设市,乌拉特后旗改隶巴彦淖尔市。同年,乌拉特后旗政府所在地迁至巴音宝力格镇。2020年7月,乌拉特后旗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名单。

乌拉特后旗境内阴山山脉横亘东西,主要山脉包括二郎山和扎格拉山,平均海拔为1056.6米。该地区位于中温带,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且多风沙,夏季则干旱少雨,日照强烈,蒸发量大。乌拉特后旗的旅游景点有玛瑙湖、恐龙化石保护区等。

2023年,乌拉特后旗生产总值为113.1亿元;全旗农牧业总产值11.98亿元,同比增长8.1%;全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6.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23元,同比增长6.1%。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阴山山脉以南属于赵国的九原地区,而阴山以北则是匈奴的放牧之地。现乌拉特后旗所在的区域在当时隶属于赵国的包头市。到了秦朝,该地区被划归为九原城和北假之地。汉朝时期,该地区属于朔方郡,并由北方刺史部进行管理。汉朝末年,边境的郡县被废除,该地区被南匈奴再次占据,使得现乌拉特后旗所在的区域先后成为南匈奴的属地。三国时期到晋朝初期,该地区仍然是南匈奴的放牧之地,整个乌拉特后旗都归其所有。

五胡十六国时期,现乌拉特后旗所在区域先后成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赫连夏的属地,而阴山山脉以北则成为拓跋鲜卑的放牧之地。南北朝时期,现乌拉特后旗所在区域一部分属于北魏的沃野镇,一部分属于怀朔镇。之后,它成为西魏的领土,不久后又归属于北周隋朝时,现乌拉特后旗所在区域属于丰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州改为郡,隶属于五原郡天宝初期,李世民贞观年间将州改为郡,现乌拉特后旗所在区域隶属于九原城,其北部边境被突厥占据。景龙二年(708年),朔方总管张仁愿修筑了三座受降城,现乌拉特后旗所在区域成为西受降城的管辖区域。

宋朝辽朝金朝西夏时期,现乌拉特后旗所在区域全部归西夏管辖。元朝时,云内州被改为下州。阴山以南属于云内州,隶属于中书省大同路;阴山以北属于宁德路和砂井总管府。现乌拉特后旗区域分别归属于上述这些地方。明朝时,现乌拉特后旗所在区域属于东胜卫的管辖范围,隶属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永乐元年(1403年),东胜卫的军民迁移到内地,东胜卫因此被废除。正统三年(1438年),东胜卫再次设立,但不久后又被废除。此地被瓦剌占领,后来成为土默特万户罗士蛮部的属地。明朝末年,林丹汗在该地区居住,之后该部落向西迁徙到青海省皇太极七年(1633年),原游牧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乌拉特部归附后金。在清朝开疆拓土进程中,乌拉特部发挥了重要作用。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将乌拉特部分置为乌拉特前、中、后三旗(亦称三公旗),并赐牧地于木纳山(乌拉山)、狼山一带。

1912年,乌拉特后旗境内隶属山西省管辖。1919年,乌拉特后旗划出乌拉特星地一部分,设固阳设治局。1923年,乌拉特后旗划出乌拉特后旗垦地部分,设包头设治局。1936年,乌拉特三公旗改隶绥远省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仍隶属乌兰察布市。1950年7月,乌拉特后旗成立人民政府。1952年10月,绥远省人民政府民字第127号令,将乌拉特后旗与乌拉特中旗合并,设立乌拉特中后联合旗,驻海流图,隶属于乌兰察布盟。1958年4月,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河套行政区,次月并入新设立的巴彦淖尔市。1960年,将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境中西部的7个苏木曾划给杭锦后旗,并成立中共海力素工作委员会负责管理。1963年,将上述地区划回乌拉特中后联合旗。

1970年10月3日,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潮格旗,以乌拉特中旗境内西部8个人民公社、2个合营牧场的行政区域为潮格旗的行政区域。1971年1月10日,潮格温都尔公社革命委员会所在地召开大会,宣布潮格旗正式成立。1976年,潮格旗旗府西迁到扎格拉山东南,命名潮格温都尔镇。1981年8月22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潮格旗改称乌拉特后旗,旗府驻地赛乌素镇。1984年,乌拉特后旗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改革全旗“政社合一”体制,以原牧区和城镇人民公社辖区为基础,分别建立苏木、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次年,乌拉特后旗增设巴彦布拉格镇,并建立镇人大和人民政府。

2001年4月20日,乌拉特后旗格日勒图敖登苏木撤销,并入宝音图苏木;潮格温都尔苏木撤销,并入赛乌素镇。2002年7月5日,乌拉特后旗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旗府驻地搬迁至巴音宝力格镇议案。次年6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研究同意旗府搬迁。  2004年,巴彦淖尔市撤销建市后更名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隶属于巴彦淖尔市。同年,乌拉特后旗政府所在地由阴山山脉北麓的潮格温都尔镇搬迁至南麓的巴音宝力格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乌拉特后旗地理座标为东经105°8'20"∼107°38'20",北纬40°41'30"∼42°21'40"之间,地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北部,东与乌拉特中旗交界,西与阿拉善左旗毗邻,南与杭锦后旗磴口县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95.25公里,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市总面积38%。

气候

乌拉特后旗地处中温带,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8度,平均降水量96~105.9毫米,年均无霜期130天,年均冻土深2.3米。乌拉特后旗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多,夏季干旱降雨少,日照强烈,蒸发量大。全旗平均温度山前9.5℃,山后6.8℃。

地质

乌拉特后旗地质构造属阿拉善盟构造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狼牙山主脉的旋回褶皱带明显地表现为向北凸出的弧形形迹,构成巴彦淖尔市倾斜高原的主脊,为第一旋纽褶皱带,狼山以北的普岱庙,向东北至呼鲁斯太山一带,为第二条旋纽褶皱带;西北由多若毛德的脑音乌拉,经巴格毛德庙向东北断续延伸的丘陵带,为第三条旋纽褶皱带。这3条旋纽褶皱带是由古生代变质岩及大规模的花岗石侵入构成。

地形地貌

乌拉特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戈壁地带,属阴山山脉纬向构造带,主要山脉有二郎山和扎格拉山,平均海拔1056.6米。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横贯该旗南部。山峰耸立,南陡北缓,主峰巴什喀海拔2365米,为该旗最高点。乌拉特后旗地貌类型可分为三大型,九个亚类。

高平原

海拔900~1700米,切割深度50米,由碎屑岩组成缓倾斜和波状起伏地形,向北逐渐倾斜。由于其地表形态的不同,地貌组合类型为准平原化丘陵、山麓倾斜平原、砾石红土戈壁、复沙沙地、链瓮沙丘、沙丘、盆地7种类型。

高原边缘山地

南坡陡立,海拔高度1030~2365.2米,相对高差平均600多米,最大1300米;北坡较缓,平均海拔1600~2365米,相对高差100~400米之间。

冲积平原

位于狼山山地的南麓和河套冲积平原之间的结合部位,由山地河谷山洪挟带的物质在山前堆积和黄河泥沙沉积而形成。因其形态特征、地质历史的不同,所以,地貌类型可分为山麓洪积扇、洪积台地、河套冲积平原(包括扇缘洼地、黄河古河道、河间平地)三大类型。

水文

乌拉特后旗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不丰富,是个典型的干旱缺水高原。阴山山脉横亘东西,北坡一带的低山残丘为分水岭,将全旗分为南北两大水系。岭北为内陆水系,流入旗境内北部沙地和蒙古国境内;岭南各条洪沟切穿阴山区,流入套内。

旗内河流域面积17641平方公里,黄河流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内流区由分水岭向北有12条干河谷、支流40多条,呈树枝状分布在山后牧区各地;分水岭以南有40多条较大的山洪沟,穿过山区,流入套区。受地质、地层岩性与地形地貌等条件影响,旗境内地下水形成三大类:第一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二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层间水;第三类,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在山前、河谷、沙地一带,水量较丰富,埋藏浅;碎屑岩类裂隙孔隙层间水分布在盆地上;基岩裂隙水分布在中低山区和丘陵区。后两者可分为贫水区、中等富水区、富水区,还有少量自流区。

全旗平均年总径流量6442立方米,其中过去山前黄河流域1148.8万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后期,黄河来水逐年减少,前山农业灌溉难以为继,为了摆脱黄灌的被动局面,前山农区全部改为井灌。山后内陆河流域5293.2万立方米。影响旗内水文的因素包括特殊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径流。

土壤

根据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记载,全旗共有8个土类。即栗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浅色草甸土、盐土、沼泽土、风沙土、灌淤土;7个亚类,67个土属,3个非土壤形成物。前山灌区有36个土种。棕钙土面积最大,占全旗总面积的35.46%。分布在东南部;其次是灰棕漠土,占全旗总面积的34.59%,分布在西北部;风沙土占16.62%,分布在西部和北部;栗钙土占0.67%,分布在山区平均海拔2000公尺以上;浅色草甸土占0.26%;盐土占0.26%;沼泽土占0.01%;分布在山后绿州和山前一带;灌淤土占0.15%,分布在山前灌区。其它土类占11.98%。

植被

乌拉特后旗草原植被资源贫乏,仅有种子植物430种,分属64科、289属(内蒙古自治区植物有2374种、642属115科)。乌拉特后旗草原植被系统中最重要的前11科为:菊科禾本科豆科、黎科、蔷薇科、蓼科十字花科唇形科蒺藜科百合科毛茛科。这11大科共有植物295种,占全旗植物总数的68.5%,137属,占属总数的68.6%。其中饲用植物225种,占全旗植物总数的72.9%。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乌拉特后旗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2649万亩。全旗耕地22.83万亩,其中水田0.00万亩,水浇地22.76万亩,旱地0.07万亩;全旗园地0.0687万亩,其中果园0.0676万亩,其他园地0.0011万亩;全旗林地73.71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78万亩,灌木林地57.92万亩,其他林地14.03万亩;全旗草地2647.99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2645.97万亩,人工牧草地0.03万亩,其他草地1.99万亩;全旗湿地7.02万亩,其中灌丛沼泽0.00万亩,沼泽草地5.54万亩,内陆滩涂1.48万亩,沼泽地0.00万亩;全旗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02万亩,其中城市0.00万亩,建制镇2.57万亩,村庄4.54万亩,采矿用地3.29万亩,特殊用地0.62万亩;全旗交通运输用地3.40万亩,其中铁路用地0.14万亩,公路用地3.26万亩,机场用地0.00万亩,管道运输用地0.00万亩;全旗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2万亩,其中河流水面0.00万亩,湖泊水面0.05万亩,水库水面0.47万亩,坑塘水面0.90万亩,沟渠0.96万亩,水工建筑用地0.24万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24年,乌拉特后旗蕴藏矿产资源8大类(有色、黑色、冶金矿产、花岗石玉髓矿产、能源矿产、贵金属、砂石粘土)46个品种,主要有铅、锌、铜、铁、硫等矿产资源,总储量达60多亿吨。乌拉特后旗境内至东向西有东升庙、炭窑口、获各琦、欧布拉格四大金属矿区。乌拉特后旗境内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共8大类46个品种118处矿化点,且具备储备大、品位高、易开采的特点。

可再生能源

乌拉特后旗山后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风光年可利用时数5600小时以上(其中风等效可利用小时数3800小时以上,光能达1800小时以上),属中国一类清洁能源发展区域。

生物多样性

截至2022年底,乌拉特后旗境内已知植物78科、291属、569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2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种(蒙古野驴雪豹波斑鸨金雕、草原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9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乌拉特后旗行政区划现状辖3个镇、3个苏木,50个嘎查村,旗人民政府驻巴音宝力格镇,电话区号0478,邮政编码015543。

参考资料:

政治

数据截至2025年1月,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全旗户籍人口57313人。其中,非农人口25725人,农业人口31588人。全年出生人口296人;死亡人口334人;18岁以下人口7847人,占总人口的13.7%;18至34岁人口10365人,占全部人口的18%;35至59岁人口25920人,占全部人口的45.2%。全旗男性人口28600人,女性人口28713人。

民族

2023年全旗汉族人口40775人,占全旗人口的71.1%;蒙古族人口16262人,占全部人口的28.4%;其他少数民族276人,占总人口0.5%。

语言

乌拉特后旗所属阴山山脉地区的语言主要包括蒙古语、汉语两种语言,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汉语。汉语大部分方言属于晋语区大包片。

宗教信仰

乌拉特后旗宗教活动较为特殊,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前山两镇一苏木狭长地带。截至2004年,全旗正式登记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4处。藏传佛教活动点2个,天主教点1个,基督教点1个。

藏传佛教亦称喇嘛教,它传入时间久远,在乌拉特后旗影响较大,信徒甚众。喇嘛教是佛教的一个支派,其教派的衣冠颜色分红、黄两色,俗称黄教、红教。16世纪,黄教就传到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居住地区。统治阶级为弥昭令之不足,则在蒙古族居住地区大力倡导喇嘛教,以“柔驯蒙古民族”,巩固其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康熙乾隆满族统治者为了其国政的需要,更把喇嘛教作为统治蒙古民族的一项重要手段而大力提倡。清代藏传佛教很大的尊崇与优惠,鼓励各盟旗大建寺庙,喇嘛教在广大蒙古地区广泛流行。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若哈巴多格木德,在乌拉特后旗创建第一座黄教喇嘛庙—巴音善岱庙强白嘉措赐名“拉西却冷”,清廷赐名“永觉寺”。此后,旗境建庙之风日盛。至1949年,旗境内共建成寺庙27座,据民国21年(1932年)考察资料统计,旗境内平均37.4人中就有1座寺庙。

经济

综述

2023年全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3.1亿元,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1亿元,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87.02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18.73亿元,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为6.47:76.97:16.56。

第一产业

2023年全旗农牧业总产值11.98亿元,同比增长8.1%。粮食播种面积为12.08万亩,同比下降24.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  0.87万亩,同比下降8.4%;玉蜀黍属播种面积 10.94 万亩,同比下降25.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65万亩,同比增长115.5%;油料播种面积1.76万亩,同比增长2.3%。

全旗粮食总产量6919.76万公斤,同比下降22.9%。其中,小麦产量337.47万公斤,同比下降10.4%;玉米产量6553.74万公斤 ,同比下降23.5%;油料产量4499.21吨,同比增长8.6%。

第二产业

2023年全旗5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2%。18户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4.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4%, 4户产值突破10亿元的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0.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1.3%。

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7.5亿元,同比下降4.2%;亏损企业亏损额9.9亿元,同比增加28.5%。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8.61元,比上年增加3.29元;实现利润总额13.2亿元,同比下降40.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比上年末增加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中,铜金属含量同比增长5.4%,铅金属含量同比增长54.3%,锌金属含量同比增长14.3%,硫酸同比增长16.8%,多晶硅同比增长33.1%,铁合金同比增长37%,硫铁矿石同比下降26.9%,工业硅同比下降8.5%,水泥同比下降13.4%,锌锭同比下降1.5%。

全年全旗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家,完成建筑业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20.7%。

第三产业

2023 年全旗房地产开发投资1843万元,同比下降35.9%。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626万元,下降21.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17万元,下降51.6%。商品房销售面积1.83万平方米,下降32%;销售额5283万元,下降33.4%。

2023年全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99亿元,同比增长9.9%;金融业增加值0.94亿元,同比增长18.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12.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61亿元,同比增长18.9%;房地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同比下降1.0%。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75亿元,同比下降45.2%。

2023年全旗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9.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3%,拉动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1%,拉动投资增速3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9.8%,拉低投资增速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6%,占全部投资的33.78%,拉低投资增速1.8个百分点。从投资项目看,全旗亿元以上项目25个,同比增长3个。从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5.1%。其中,制造业同比下降47.8%,拉低投资增速6.9个百分点;电力投资同比增长86.3%,拉动投资增速4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0.1%, 拉动投资增速46.4个百分点。

2023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6亿元,同比增长7.5%。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9亿元,同比增长7.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亿元,同比增长6.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6.6亿元,同比增长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6%。 餐饮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4%。

2023年全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05亿元,比上年增长37.9%;非税收入完成7.95亿元,同比下降13.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金融行业各银行存款余额61.33亿元,同比增长13.4%;各项贷款余额56.47亿元,同比增长30.8%。实现存贷双增长。保险业保费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6%。

2023年全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23元,同比增长6.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56元,增长6%,;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8元,增长8.5%。全体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997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18元,增长27.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754元,增长18.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4月,全旗现有中小学6所。其中:完全小学4所,中学2所。全旗共有中小学生4033人。其中:小学2388人;初中990人;高中655人。全旗共招收新生1034人,义务教育阶段932人。其中小学446人;初中招生386人;高中202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3.3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

2023年,全旗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9所。其中,医院2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所,卫健执法大队1个,苏木镇卫生院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嘎查村卫生室32所、个体诊所27所;全旗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274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00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74张。所有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73人,其中,执业医师148人、助理医师104人,注册护士287人。其他专业人员6人、乡村医生28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全旗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保8处,旗保31处。有博物馆、展览馆、敖包文博园和事迹馆等文化场馆6家,注册博物馆1家。整理民间故事、民俗音乐、驯驼、驯马技艺、习俗等非遗项目线索103条,公布乌拉特后旗“非遗”名录共79项。其中,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1项,自治区级8项,市级65项;有文化馆总馆1个,分馆6个,图书馆总馆1个,分馆5个,全旗范围内的50个嘎查村以及34个自然村,都设有文化服务中心或者文化服务室,并且配备了1500到2500 本不等的书籍。全旗的图书总藏量已经达到 14.3 万册,人均拥有图书2.13本,图书借阅量也突破了2万册。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免费提供120万余册经典电子书、18万小时的有声读物、报纸400种、各类视频讲座2万集以上,以及学术论文、图书报刊、学习考试、中外文献等各类数字资源32TB以上。

体育事业

截至2024年,乌拉特后旗累计建设体育场地376处,其中室内137处、室外119处、健身场地120处、全民健身站点和晨晚练点65处。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11月底,乌拉特后旗所在区参加基本养老人数已经达到了1741.8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16%,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目标任务。2024年1-2月,乌拉特后旗发放各类就业补助资金215.71万元,其中公益性岗位补贴86.14万元、社保补贴49.54万元、社会工作者补贴62.45万元、网格员岗位补贴17.58万元。通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财政就业政策,乌拉特后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0人。

交通

乌拉特后旗境内公路是以国、省、县道构成的“四横四纵”为主框架、乡村公路为分支的连接城乡、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截至2024年,全旗公路总里程2217公里,其中包含国道3条,省道2条,县道11条,乡道8条,村道114条。

人文

乌拉特含义

乌拉特系蒙古语,“乌拉”是蒙古语“乌仁”一词在蒙古语言语法规则中连接表示多数的名词格“特”时发生的音变词,其意是“能巧”的意思。在此意上加上表示多数的名词格“特”,则是“能工巧匠们”之意。因此乌拉特部落则是“能工巧匠聚集之部落”的意思。《蒙古源流》一书中记载,金汪古部第三代首领囊古特乌兰昌贵即镇国被擒后,因其精于手工技艺获头衔“斡冉”之称,“斡冉”即“巧”、“工匠”之意,“斡冉”音转乌拉则当“能工巧匠”也。

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驼球,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驼球是一项由运动员和骆驼相互配合完成的体育竞技项目。参赛的骆驼应选择四肢较长、身体健壮、反应灵活、速度快的赛驼。蒙古族驼球比赛为4人赛制,场地长90米,宽60米,在球场端线中央各设一门,设守门员。上下半场各10分钟,双方以进球多少定胜负,若终场比分相等,则互射点球定胜负。比赛中球员除了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击球外,还可利用乘驼掩护合理冲撞,通过两阵对垒,乘驼击球,追逐争抢,以分取胜。这项运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竞技性。球员既要善于驾驭骆驼,又要有娴熟的击球本领。

地方特产

戈壁红驼

戈壁双峰红驼主要分布在阴山山脉以北和中蒙边境线以南的戈壁地区。驼毛以紫红色为主,故称“红驼”。戈壁红驼生活在荒漠草原上,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它兼有毛、肉、皮、乳、役等多种用途,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牲畜。成年红驼平均每只年产毛量为4.2公斤,收绒量为3.57公斤,净毛率达63%。胴体重200公斤~450公斤,屠宰率为5.2%左右。驼掌、驼峰、驼筋是宴席上的高级美味佳肴。驼乳的成分接近牛奶,且易于消化吸收。驼皮是发展皮革制品的上好原料,与牛皮相比肯有价格低,亮度佳的优点。驼绒可做高级被褥,棉衣的填充物,又是纺织工业的优质原料。

肉苁蓉

肉苁蓉(学名:肉苁蓉属 deserticola Ma),别名疆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古语),属濒危种。高大草本,高40-160厘米,大部分地下生。花期5-6月,果期6-8月。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从梭梭寄主中吸取养分及水分。素有“壮阳植物”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乌拉特民族服装

由于蒙古族居住在温带,四季气候变化显著,所以蒙古族服装既有适宜炎热盛夏的单衣,又有可御严冬的皮袍。特别是用传统的发酵的奶子鞣制皮革的技术,使加工的皮袍柔软舒适,加上妇女缝制工艺镶绣的各种色彩鲜艳的花纹和传统的图案,使蒙古皮袍具有艺术价值。

风景名胜

截至2024年,乌拉特后旗有旅游景点10处,已建成的国家3A级景1个,2A级景区4个,特色乡村旅游2个,红色教育基地有2个。乌拉特后旗现有国家级沙漠公园、世界地质公园、草原生态公园各1处,国家级自驾车营地1处。三星级农牧家乐2家,四星级农牧家乐7家,旅行社1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合作社2个。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有石林彝族自治县、恐龙化石保护区、哈木格泰沙漠公园、玛瑙湖、红霞谷、将军谷等地区。

宝日汗图度绿洲假村

“宝日汗图”,因宝日汗图庙而得名,位于获各琦苏木乌宝力格嘎查,西临巴音善岱庙、红霞谷。景区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有自驾车营地、马文化博物馆、烧烤篝火营地、自助餐饮区,知青园(知青馆、教室和宿舍、拓展训练场、知青山)和党建研学馆、百年草原廊道、铁柱山酒吧等,致力于打造集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研学养生、越野自驾为一体的戈壁旅游度假区。

呼格吉乐广场公园

呼格吉乐广场公园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最大的广场,是巴彦淖尔市地区最大的具有现代特色并结合民族风格的公园。“呼格吉乐”的汉语意思是“繁荣和发展”的意思,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5.8公顷。

同歌乐歌景观河

同歌乐歌寓意为“清澈明亮的河”,西起西环路,东至团结渠,东西总长度为2.8公里,该工程水体宽度为40米。是一个能够满足现代生活的滨河景区。从景观环境、工程设施、服务设施等方面,都要创造宜人居住的环境,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亲水性、亲绿性、休闲性、文化性、科普性、文化性、生活性,满足不同层次各个阶段、各个年龄段人的不同需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水生态环境为载体,体现文化的内涵,强调空间布局与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共生互衍,融入元朝文化特色。

乌拉特风情小镇

乌拉特风情小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旗府所在地巴音宝力格镇,被誉为中国戈壁红驼之乡、戈壁奇石之乡、乌拉特部落民俗文化体验地。“乌拉特风情小镇”为一处大型旅游休闲度假商业中心,以情景化、体验化为特色,融合研学康体、山地旅游、体育旅游、草原边塞旅游为一体,以独特的民俗民风形成蒙元文化印象之地。

恐龙化石保护区

巴音满都呼(蒙古语是“富裕兴旺之地”)保护区,位于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距离中蒙边境只有30公里,保护区总面积3.2万公顷。巴音满都呼是该区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

玛瑙湖

玛瑙湖湖心区约6.8平方公里,外围区40多平方公里,盛产玛瑙和沙漠漆、戈壁石碧玉黄蜡石以及各种宝石级的矿物晶体

潮格温都尔敖包文化体验区

潮格温都尔敖包坐落于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东15公里处的潮格温都尔山上。潮格温都尔敖包是根据原乌拉特中公旗《旗敖包》的历史记载,在潮格温都尔西山脚下选定吉祥之地建设的敖包,2015年3月命名为旗敖包,并新建了12座副敖包。新建的敖包与潮格温都尔旗敖包组成13座敖包。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乌拉特后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5-01-11

乌拉特后旗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4-08-26

乌拉特后旗概况.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自然地理.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行政区域.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2025-01-11

乌拉特后旗概况.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内蒙古巴彦淖尔:戈壁红驼.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01-11

关于对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进行公示的公告.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综合保障中心.2025-01-11

概况.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2025-01-11

建制沿革.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五).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2025-01-11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2025-01-11

【文汇专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何以“林长治”?.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1

乌拉特后旗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主要数据.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我为边疆添绿色.闪电新闻.2025-01-11

政务公开.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政府信息公开.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科普推广-走进乌拉特历史.微信公众号.2025-01-11

蒙古族驼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2025-01-11

戈壁红驼.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肉苁蓉.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乌拉特民族服装.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宝日汗图度绿洲假村.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呼格吉乐广场公园.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同歌乐歌景观河.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乌拉特风情小镇.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恐龙化石保护区.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玛瑙湖.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潮格温都尔敖包文化体验区.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2025-01-11

关于公布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教育部网站.2025-01-11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5-01-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命名2019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城镇)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5-01-11

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卫健委网站.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