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淮上区

淮上区

淮上区是中国安徽省蚌埠市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蚌埠市区北部、淮河以北,北纬32°56′至33°05′,东经117°13′至117°38′,东与固镇县的王庄镇接壤,北与固镇县的新马桥镇毗邻,西与怀远县魏庄镇和五岔镇相连,南以淮河为界,与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隔河相望。淮上区成立于2004年3月,截至2023年11月,淮上区辖5个镇、1个街道,总人口28.3万人,面积412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总量与增量空间在全市各区中位列第一位,是蚌埠市辖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

在历史上,淮上区长期隶属于凤阳县管理,1947年蚌埠设市,淮上区归于蚌埠市管理,解放后设立小蚌埠区后改名郊区。2004年,蚌埠区划大调整,正式设立淮上区。淮上区处于北京至福州市上海市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与合肥市徐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淮北市淮南市、南京、滁州市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拥有曹老集铁路货运站、淮河货运码头和蚌埠市客运北站。淮上区以平原为主,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万分之一左右,拥有双墩春秋古墓、曹操屯兵处等历史人文古迹,有黑松马尾松刺槐等植被,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兼有南方和北方的气候特点。全区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常有旱、涝灾害发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2021年,淮上区被安徽省推进制造大省和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和“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2023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3.6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19.0亿元,同比增长4.8%,二产完成增加值56.5亿元,同比增长0.6%,三产完成增加值78.1亿元,同比增长0.01%。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淮上区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

春秋战国时期,淮上区曾分别为宋、吴、楚等国邑地。

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淮河北岸的淮上区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

清朝时期,凤阳县主簿由溪河集移治今小蚌埠镇,清同治二年(1863年),凤阳府在小蚌埠正街原凤阳县主簿街署立“三县司”一所,直属凤阳府管辖,专管蚌埠一方行政治安之事。

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将“三县司”废,小蚌埠镇由凤阳县划属灵璧县,一直到1947年蚌埠脱离凤阳县设为市,小蚌埠又划属蚌埠市。1949年初设小蚌埠区,1956年改名郊区。

2004年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以规划30平方公里的范围为起点,调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区划,原郊区的小蚌埠镇吴小街镇、原中市区的淮滨街道、原属怀远县梅桥镇与原属固镇县曹老集镇合并成立为淮上区,区人民政府驻小蚌埠镇。将原郊区的李楼乡长淮卫镇,雪华乡的曹彭、仇岗、孙郢、山南4个村划归龙子湖区管辖;将燕山乡雪华乡的邱桥、纪郭、沈圩3个村,长青乡的陶店、金圩2个村,秦集镇的仲集村划归蚌山区管辖;将长青乡的许庄、九龙、山香、黄山市、王岗、石巷6个村,秦集村镇的秦集、九塘、河北省东周、姜顾、花郢、西朱、禹会遗址、大徐、高埂、前郢、冯东、冯西、宗洼、草寺、大孔、老贯徐、三尖塘、彭巷、仁和、枣林、周蔡、杭刘、广德24个村划归禹会区管辖。

2004年,淮上区辖原郊区的小蚌埠镇吴小街镇,原中市区的淮滨街道,原属怀远县梅桥镇,原属固镇县曹老集镇。区人民政府驻小蚌埠镇。是年3月,淮上区正式成立,淮上区政府由涂山路迁至淮上大道。

2013年底,淮上区共辖小蚌埠镇、吴小街镇、曹老集镇、梅桥镇、沫河口镇5个镇、淮滨街道1个社区。其中沫河口镇为代管。

2014年5月,原五河县沫河口镇整建制划转淮上区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淮上区辖淮滨街道、小蚌埠镇、吴小街镇、曹老集镇、梅桥镇、沫河口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淮上区地处淮河北岸、蚌埠市北部。介于北纬32°57′~33°05′、东经117°14′~119°08′之间。东与五河县大新镇接壤;北与固镇县新马桥镇王庄镇毗邻;西与怀远县魏庄镇和五岔镇相连;南以淮河为界;与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隔河相望。区境东西最长距离20.61公里,南北跨度16.34公里,总面积41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蚌埠市淮上区属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江淮分水岭的末稍。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3种。境内以平原为主,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万分之一左右。

气候

淮上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所以兼具南方和北方的气候特点。全区季风显著,无霜期较长,但因处在中纬度,冷暖风团活动交锋频繁,且变化大,加上降雨集中,常有旱、涝灾害发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年平均气温摄氏度15度,最低气温摄氏零下19.4度(1969年2月5日),最高气温摄氏41.3度(1959年8月21日)。年平均无霜期为216.8天。太阳辐射总量为119.1卡/平方厘米,夏热多雨,秋旱少雨,冬寒晴燥,气温自北向南递增,常年干燥度为1.05。暴雨天气系统主要受涡切变和台风影响,大多出现6至9月份,期间约占全年的60%至80%,隆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隆雨量为837.8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565毫米(1956年),最小年降雨量为376毫米(1922年)。汛期暴雨集中,成灾暴雨多发生在7至8月份。降雨年际、年内分配不均,是造成本区洼地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水文

淮上区的地表水以淮河为主,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为河湖结合类型,河短,水流量小,干旱年份常见断流。地下水基本上属入渗蒸发型,周围地形产生的侧面补给量很小。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淮上区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及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过渡的地带,主要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称为夏绿林。因历史的变迁,原始植被已消失尽,但典型的南北方树种在境内多有分布。植被除耕耘的农作物外,在张公山、燕山、曹山、老山、芦山、黄山市锥子山等山场有近20年内营造的人工林,属幼龄林区,也伴有少量的老龄人工林木。人工林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一般为黑松马尾松刺槐麻栎的混交。在沿淮滩河堤岸边,营造有防护林带;村庄周围多林木茂密。道路两旁以杨属、梧桐、雪松、中槐为主;公路边已普遍绿化,除杨树外,还有柳树、泡桐、刺槐等树种。园艺场及林果专业村种有苹果、梨、葡萄和石榴等经济林木。

动物资源

淮上区饲养的动物及鱼类主要有:马、黄牛、山羊、驴、骡、猪、水牛、兔、狗、猫、奶牛绵羊、鸡、鸭、鹅、鸽、鹌鹑、画眉、百灵鸟、鹦鹉、鲢鱼、鱼、草鱼、青鱼鳖科黄鳝、鲤鱼、团头鲂罗非鱼白鲫、金鱼、三角帆蚌、虾;饲养的昆虫主要有蚕、蜜蜂属等。

野生的动物、昆虫主要有:野兔、红原鸡、獾、刺猬亚科黄鼬豹猫夜鹰目、蝙蝠、鼠、蛇、蟮、青蛙蟾蜍四脚蛇铅山壁虎、大雁、小燕、喜鹊、乌鸦、麻雀、野鸭、斑鸠、鹭、大杜鹃啄木鸟科鸬鹚水蚤、水、唇足纲飞蝗直翅亚目差翅亚目白蚁螳螂蜚蠊目士蜂、足节虫、螽斯科小䴙䴘、金钟儿、蝼蛄、蝉、蚜虫、蚁、蝶、寄生蜂、蝇、蚊、蛉、蛾、、蚤、斑蚝臭虫虮子、叩头虫、萤火虫瓢虫天牛蜘蛛、蝎、蟋蟀科等。

土地资源

2022年5月,蚌埠市淮上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淮上区分局、淮上区统计局联合发布蚌埠市淮上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一)耕地24823.58公顷(372353.7亩);(二)种植园用地111.15公顷(1667.25亩);(三)林地930.76公顷(13961.4亩);(四)草地113.41公顷(1701.15亩);(五)湿地650.31公顷(9754.65亩);(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859.2公顷(102888亩);(七)交通运输用地1619.53公顷(24292.95亩);(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957.64公顷(74364.6亩)。

交通

淮上区处于北京至福州市上海市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与合肥市徐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淮北市淮南市、南京、滁州市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乘坐京沪高速铁路2小时即可到达上海,3个小时20分钟可到达北京。区内还拥有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徽商物流中心以及1个汽车客运站、1个京沪铁路货运站、2个千吨级货运港口,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公路方面,北京至福州的G3国道与上海至西安市的G36国道两条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铁路方面,京沪高铁贯穿区内,区内还拥有曹老集铁路货运站,与合肥、徐州、宿州、阜阳、淮北、淮南、南京、滁州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水运交通方面,淮上区内有淮河货运码头。淮上新区是承载蚌埠市商贸中心地位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交通发展辐射重点是皖北和豫、苏、鲁交界地区。

人口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上区常住人口为283872人。位列蚌埠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9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835位。

经济

综述

2013年,淮上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65亿元(沫河口镇12亿元),比2012年增长15.5%。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19%、11%;实现财政收入7.06亿元(沫河口0.16亿元),比2012年增长3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5亿元(沫河口0.09亿元),比2012年增长39.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沫河口50亿元),比2012年增长6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25元,比2012年增长20.6%。

2019年,淮上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7亿元,同比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74.7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财政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4.9%(全省平均增长6.5%,全市平均增长7.6%)。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59元,同比增长9.4%;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88元,同比增长10.8%。

2020年,淮上区生产总值17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78.5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76.1亿元,同比增长2.5%。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1.8%,第二季度增长12.4%,第三季度增长5.3%,第四季度增长13.3%。

2022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3.6亿元,同比增长0.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4亿元,同比增长4.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0.1%;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2.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5%;完成建筑业产值29.7亿元,同比增长17.8%。

第一产业

2013年,淮上区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9.83万吨(沫河口镇10.76万吨),比2012年增长0.84%。新增蔬菜标准化棚室4600亩以上,新增良种繁育面积1万亩。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成片造林8000亩。苗台、双墩、九台、三铺等8个村跃入人均收入超万元村行列。乡村建设全年投入9550万元,蚌埠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完成村庄道路26.1公里,铺设管网27.51公里,新(改)建卫生、教育、体育等村级公共服务项目25个。2013年全年累计整理土地3.95万亩,复垦土地2868.6亩,新增耕地开发500亩,流转土地2.97万亩。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新(改)建中小型泵站13座,加固北淝河防洪堤31.1公里,新建配套大中小沟桥涵闸108座,改善除涝灌溉面积4.98万亩。

第二产业

2013年,淮上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3家(沫河口镇48家),新增14家(沫河口5家),实现增加值68亿元(沫河口23.2亿元),比2012年增长21.5%。完成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6000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245家,新增10家,实现产值165亿元,比2012年增长21%,占淮上全区经济总量的34.1%。沫河口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27家,新增5家,实现产值95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9.6%。

2020年除住宿行业外其他行业均为正增长,住宿业整体较前三季度降幅逐步收窄。占全部经济总量55.7%的工业、建筑业、仓储邮政和房地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建筑业产值增长19%,仓储业增长15.6%,邮政业增长31.8%,房地产业增长7.6%。

第三产业

2013年,淮上区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5亿元,比2012年增长10.5%。2013年全年完成投资55.3亿元,开发总面积30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74.6万平方米。商贸物流园区发展加快,共引进项目22个,2013年完成投资20亿元。2013全年实现交易额达80亿元。2013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08家、个体工商户2344户。

社会

教育事业

2013年,淮上区义务在教育工作方面,全年拨付专项经费累计为2094万元。组建蚌埠三中教育集团淮上实验学校和二十中校区、蚌埠第一实验小学淮上分校、市直机关二幼和蚌山幼儿园教育集团淮上分园。偏远地区学校教师交通津贴机制实施,新聘教师64名,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1.25万名学生享受义务教育制度,300余人次完成教育就业技能培训,吴小街镇公办幼儿园建成使用。

文化事业

2013年,淮上区在文化建设方面,计投入资金99万元,小蚌埠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5个文化馆(站)免费对外开放,52个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完成九类市级民生工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634.1万元。

医疗卫生

2013年,淮上区开工建设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蚌埠肿瘤医院,区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区卫生服务综合楼、梅桥镇卫生院建成运营,区急救中心、吴小街镇卫生院投入使用。2013全年人口出生率15‰,政策符合率88.2%。

社会保障

2013年,淮上区35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98亿元,增长35.5%。六类生活补助保障项目累计发放保障金770.6万元,9301名城乡居民、1133名五保户、394户享受计划生育奖扶家庭和952名享受医疗救助居民得到保障,136名生活无着人员、1032名重度残疾人得到救助。三类社会保险项目累计拨付资金1.03亿元,15.9万人参加新农合,1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7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获得荣誉

自2005年以来,淮上区连续三届(8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区,先后6年被评为全市目标管理优秀单位,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中国最佳投资价值(环境)市(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县区、全省信访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旅游

文化遗址

湿地公园

文化

特产

政治

蚌埠市淮上区委书记:宋健。

蚌埠市淮上区委副书记:张领。

蚌埠市淮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傅克。

蚌埠市淮上区人大常委副主任:孟辉、孙凤鸿、周遂意、左佑。

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区长:徐琨。

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程旭、王军、刘敬炜、屈磊、肖尤欢、高建宇。

参考资料

区情简介.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2024-10-02

淮上区2022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2024-10-02

安徽第十四届省运会在蚌埠举办,蚌埠市体育中心主体落成!气势恢宏!.连接安徽.2024-04-05

蚌埠淮上区:隔河“农村”嬗变“蚌埠浦东”.大皖新闻.2024-04-05

【专项规划】淮上区“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2016-2020年).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2024-04-05

蚌埠市四区三县都很美,不信你看!.蚌埠日报.2024-04-08

拥河发展,蚌埠有阵势!.蚌埠发布.2024-04-05

淮上区概况.蚌埠市人民政府.2024-04-05

史法勇任蚌埠市淮上区政府代区长.引力波新闻.2024-04-05

淮上区拥河发展振兴蚌埠经济新版图(2012年10月中国蚌埠在线专题访谈).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2024-04-05

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2024-04-05

蚌埠市淮上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5-06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地名介绍.博雅地图.2022-02-19

淮上区2020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_蚌埠市人民政府.蚌埠市人民政府.2021-11-30

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公布_要闻_安徽文明网.安徽文明网.2021-11-30

宋健任蚌埠市淮上区委书记.安徽网.2022-05-05

淮上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2022-02-09

淮上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