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果楝
浆果(学名:Cipadessa baccifera (Roth.) Miq.),又名灰毛浆果楝,为离瓣花亚纲楝科浆果楝属一个种。浆果楝的种子含油量高,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油料作物。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10米;树皮淡褐色;小枝幼时被细柔毛,后渐无毛。叶连柄长8—25厘米,叶轴被疏柔毛至无毛,有小叶4—6对;小叶对生,膜质,长卵圆形至椭圆形,长1.5—8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表面无毛或沿中脉有疏柔毛,背面沿中脉和侧脉被稀疏、紧贴的长柔毛,侧脉8—10对、纤细;具短柄。复总状花序长8—13厘米,近无毛。花白色或淡黄色,径约3毫米;萼5齿裂,裂齿阔三角形,外面被细柔毛,花瓣膜质,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短尖,近无毛,雄蕊管无毛,花药卵形,无毛;子房无毛。果紫红色,径约4毫米,花期4—6月,果12—2月成熟。
分布范围
产中国的沪西、龙陵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普洱市、普文镇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帝汶岛及菲律宾。中国广西、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省区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0—2400米的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林中,也见于山坡灌丛和灌丛草地,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