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隋与突厥之战

隋与突厥之战

隋与突厥之战是隋朝对突厥的防御战争,共历时21年至26年。这场战争是由突厥四个汗国的进攻和隋朝的反击组成。隋朝采取了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策略,分化离间突厥各部,最终取得了胜利。隋朝的胜利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并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此战争后,突厥东、西可汗因内部不稳定,分别在607年与611年臣服于隋朝。隋朝的胜利也为其发动隋灭陈之战提供了较大优势,统一了中国。突厥在此战争中只采取了掠夺物资、逞罚战争等无战略方针的方式作战,诸汗又不能紧密团结,最终瓦解。

简介

隋与突厥之战是突厥与隋朝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自581年突厥侵隋开始,到607年东突厥臣服为止,共经历26年的时间。突厥经此战争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分别在607年与611年臣服隋朝。由于隋朝因此战争获的较大优势,得以发动隋灭陈之战,统一中国;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隋朝派兵防守边境,主动出兵反击,最后采纳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为方针,分化离间突厥各部。而突厥只以掠夺物资、逞罚战争等无战略方针的方式作战,诸汗又不能紧密团结,最后瓦解。隋对唐灭西突厥之战的胜利,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

历史背景

突厥早在北魏时兴起于阿尔泰共和国山南麓,于552年脱离柔然完成统一。木杆可汗灭柔然后成为漠南漠北的强国。突厥版图东自辽海,西至里海,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东西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汗庭(首都)设在于都斤山(今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由于突厥时常南下掠夺中原的人口和财富,北朝各国采用和亲政策或朝贡策略以安抚突厥。隋初,突厥发生贵族内乱,大可汗沙钵略可汗只好分立庵逻为第二可汗、阿波可汗为阿波可汗、玷厥为达头可汗等共称四可汗以共享权力,此外还有步离可汗

北周权臣杨坚系出华阴杨氏,是世族中的高门,杨坚女儿杨丽华宇文赟的正后。北周宣帝去世后,于581年二月代周称帝,建国隋朝。隋文帝建国后冷落突厥,进贡礼数微薄,使得突厥各部怨恨隋朝。而嫁给沙钵略可汗的北周千金公主,因为不甘心北周被隋文帝杨坚篡位,屡次劝沙钵略可汗出兵,为周室复仇。

战争过程

突厥攻隋第一战

日期:581年-582年

地点:北方长城一带(今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结果:突厥获胜,掠夺陇西县一带。

指挥官:

(隋朝)杨坚阴寿虞庆则杨勇韩僧寿达奚长儒贺娄子干叱列长叉

(突厥)沙钵略可汗、第二可汗、阿波可汗达头可汗步离可汗高保宁

581年突厥沙钵略可汗联合原北齐守将、营州(今朝阳市刺史高宝宁入侵隋朝。隋文帝紧急令边防加强戒备,加筑长城,派阴寿率兵驻幽州(今北京市),虞庆则驻太原市(今山西太原市),太子杨勇驻大兴城(今西安市),共同抵御突厥。

582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率军入侵隋朝,隋将韩僧寿和李充成功抵御突厥军。5月,营州高宝宁带领突厥兵攻击平州(今河北卢龙县)。沙钵略可汗尽起本部兵10万,又率第二可汗、阿波可汗达头可汗步离可汗等人,共率领40万大军攻入隋长城以南。6月,隋将李光在朔州市(今山西朔州市)击败突厥兵。突厥主力沙钵略可汗与隋将达奚长儒发生激战,当时突厥兵10余万,隋军才3000人。隋军集结在一起,四面抗拒,连续激战3天,作战14次,隋军兵器用光,就用拳头相拼,手上的骨头全部露出来。这场恶战杀死突厥兵1万余人,隋军也损兵折将十之七八,突厥兵撤军而回。

西北,突厥军进犯兰州市时又被隋将贺娄子干打败,但在临洮县(今甘肃临洮县)、豳州(今陕西省彬县南)等地成功击败隋将冯昱李崇、兰州总管叱列长叉。583年突厥军深入掠夺武威市天水市、安定(今泾川县北)、金城(今甘肃兰州市)、弘化(今甘肃庆阳市)、延安市、上都(今富县)等陇西陕北六郡。沙钵略可汗本来还想继续南侵,但因为其侄启民可汗叔父达头可汗发生纠纷,只好率军北返。

隋反击突厥之战

日期:583年-584年

地点:北方长城一带(今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结果:隋朝获胜,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

指挥官:

(隋朝)杨坚杨爽杨弘窦荣定阴寿

(突厥)沙钵略可汗、高保宁阿波可汗

隋使长孙晟北周时曾送千金公主入突厥后,并且长时间留居突厥,他了解沙钵略可汗与阿波可汗、达头可汗之间不和,建议隋文帝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隋文帝采纳他的策略,派元晖出伊吾(今新疆哈密市)道结交西面的达头可汗和东面的处罗侯(沙钵略可汗之弟),以分化沙钵略可汗的力量。

583年,隋文帝乘突厥内部矛盾加剧与灾荒严重之机,命杨爽、河间王杨弘、豆卢勤与天水市总管窦荣定等并为行军元帅,率军兵分八路军反击突厥。杨爽率领李充等四将出朔州市(治今山西朔县)道,与突厥沙钵略可汗相遇白登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杨爽听从李充建议,令李充与李彻领精骑5000,乘突厥军尚未准备时突袭。突厥军遭遇隋军突击而惨败,沙钵略可汗丢盔弃甲,士兵死亡大半。杨弘率豆卢勤等人率数万隋军出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道,与突厥军遭遇,战而胜之。幽州总管阴寿率步骑数万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带),击破高保宁,平定和龙(今辽宁朝阳)地区。

5月,隋将窦荣定率9总管、步骑兵3万出武威郡(治今甘肃武威)道,在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与突厥阿波可汗发生高越原之战。窦荣定数次击败阿波可汗军。长孙晟乘机施离间计,争取阿波可汗归隋,以孤立沙钵略可汗。8月,隋朝派遣高颎出宁州道,虞庆出原州道,两路出击突厥。

沙钵略可汗得知阿波可汗归隋,率军袭破其居地。阿波可汗逃归达头可汗后率军回击沙钵略可汗。贪汗可汗因与阿波可汗友善,被沙钵略可汗废黜,也逃归达头可汗。至此,突厥内部矛盾不断加深,沙钵略可汗与阿波可汗相互攻伐不已,最后阿波可汗领有大漠西部与龟兹铁勒、伊吾等西域地,建国西突厥汗国,以阿波可汗和达头可汗为可汗。而原突厥汗国改称东突厥汗国,依旧以沙钵略可汗为可汗。583年突厥苏尼部万余人归隋,达头可汗降隋。584年春,沙钵略可汗在受到西突厥与隋朝的压力下,向隋朝请求援助援军下击败阿波可汗,并且向隋求和称藩,表明“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

突厥攻隋第二战

日期:599年

地点:山西省河北省一带

结果:隋朝获胜,突厥阿史那·雍虞闾被其部属所杀。

指挥官:

(隋朝)杨坚杨谅高颎、杨素、燕荣

(突厥)都蓝可汗、达头可汗

587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去世。由于其王熙虞闾懦弱,沙钵略可汗遗命立自己的弟弟叶护可汗为可汗,即莫何可汗。隋文帝遣长孙晟赐莫何可汗旗鼓。东突厥莫何可汗得隋旗鼓,西击西突厥。西突厥部众以为隋出兵助莫何,多不战而降,并且生擒阿波可汗。588年,莫何可汗去世,其子雍虞闾立,即都蓝可汗。莫何可汗的另一子启民可汗,号突利可汗,居北方。

588年11月隋朝发动隋灭陈之战,次年四月南陈亡,隋朝一统天下。杨坚陈叔宝的屏风赐给改封大义公主的北周千金公主,大义公主睹物伤感,写诗记叙陈朝灭亡以怀念周室。隋文帝非常不高兴,待遇礼数渐薄。并且允许突利可汗娶隋安义公主为妻,以离间阿史那·雍虞闾。都蓝可汗断绝向隋朝贡,与达头可汗结盟袭击突利可汗,并且准备进犯隋朝。长孙晟拉拢突利可汗到长安归降,隋文帝封为启民可汗,使居五原以招收旧部。启民可汗的归降也让隋文帝得知都蓝可汗即将入侵的消息。

599年春,边官报告都蓝可汗近犯大同市杨坚派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统兵出征,高颎出朔州道,杨素出灵州道,燕荣出豳州道以阻击都蓝可汗。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攻下尉州(今河北尉县),赵仲卿率3000隋军与突厥交战,前后7天。赵仲卿击败突厥,俘虏1000余人,牲畜1万头。突厥重新整编军队,与赵仲卿的方阵相拒5天。隋将高率大军来源,两军夹击突厥,阿史那·雍虞闾撤退。

杨素与达头可汗可汗相遇,命令骑兵列阵,达头率10万狼军冲击隋军,隋将周罗睺率精兵迎敌。杨素亲自带领大部队与突厥决战,突厥大败,士兵死伤不可胜数,达头可汗也受伤逃回。都蓝可汗败后,被部下杀死,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统和东西突厥,成为北方的共主。

突厥攻隋第三战

日期:600年-602年

地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一带(今山西、宁夏与甘肃省等地)

结果:隋朝获胜。

指挥官:

(隋朝)杨坚隋炀帝杨谅、杨素、启民可汗

(突厥)达头可汗、思力俟斤

600年4月,统合突厥的达头可汗再度率军进犯隋朝边界。隋文帝派晋王杨广与杨素出灵武道;汉王杨谅与史万岁出马邑道迎战。隋军在溪流与牧草中放毒,突厥士兵与战马饮食後纷纷死亡,突厥人以为天降恶水,要灭亡突厥,便乘黑夜撤兵。隋将长孙晟乘机追击,斩首1000馀级。史万岁与突厥兵相遇,突厥听说是史万岁的军队,不战而退,史万岁追杀百馀里,斩首数千级,达头可汗再度战败。

601年1月,统合突厥的达头可汗率军进犯隋朝边界,击败隋将恒安。602年3月,突厥思力俟斤渡过黄河,击败启民可汗,俘获6000馀人,牲畜20馀万。隋将杨素率军追击,乘突厥军休息之际,击败思力俟斤,夺回全部的人口和牲畜。

战争结局

达头可汗经历第三次突厥攻隋之战後无力再发动战争,他所统合的突厥汗国完全崩溃。603年突厥所属的铁勒、仆骨等10馀部落都投奔启民可汗,达头可汗西逃吐谷浑,启民可汗仅领有隋境内的河套平原区域,都定襄县

604年隋朝隋炀帝继任为帝,即隋炀帝。606年,启民可汗入朝晋见隋炀帝,隋炀帝招集全国乐人招待他。隔年,隋炀帝又亲自巡视北方。隋炀帝到榆林市後,令宇文恺作大帐,邀请启民可汗辽朝、奚、族族长参加大宴并看散乐,还赠送大量丝织品。隋炀帝又命宇文恺临时造出大殿,称「观风行殿」。当地外族以为是神功,每望见御营,十里外就跪伏叩头,走路不敢骑马。东突厥启民可汗在河套地区隋朝的保护下稳固可汗的宝座,隋朝也为可汗筑两座城,隋朝因此获得北方的安定,直到615年雁门之围为止。

西突厥方面,在阿波可汗被东突厥叶护可汗生擒後,西突厥立泥利可汗为主;泥利死,其子处罗可汗立。处罗可汗部多在乌孙地游牧。隋炀帝时,裴矩经营西域,设计分裂西突厥。当时,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处罗可汗居地的西面。隋炀帝利用射匮可汗向隋求婚的机会,要他灭处罗可汗才可以。611年射匮可汗击败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向东逃走,被迫归附隋,至此射匮继为西突厥的可汗,领有西突厥全境。

后记

隋朝平定北方约数十年,在东突厥阿史那·咄吉世继位後交恶。609年启民可汗去世,其子始毕可汗继位。隋臣裴矩设计诱杀始毕可汗宠臣史蜀胡悉,「始毕知其状,由是不朝」。隋炀帝在东征高句丽後劳民伤财,於611年爆发隋末民变。615年隋炀帝出巡雁门时,被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团团包围。隋炀帝派人向始毕之妻、隋义成公主求救才得以解围。至此,东突厥开始拉拢隋朝各地群豪叛徒,薛举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等人纷纷称臣求援,东突厥扶持他们以分裂隋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