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简称红三军。军史上同期有3支红三军。第一支是赣西南红三军。第二支是湘鄂西红三军。第三支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第三军。
军队编制
中国工农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军部队的番号。1931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改编而成红三军。军长贺龙,政治委员邓中夏(后万涛、彭之玉先后代理,最后由湘鄂西分局书记夏曦兼任,直到1932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派关向应接任),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柳直荀。
全军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师,教导第一、第二师及警卫第一、第二、第三团,湘鄂西警卫团,汉川独立团,荆当独立团,军直教导团等共5个师6个团,计人枪5200左右。第七师师长孙德清,政治委员朱勉之;第八师师长王一鸣,政治委员王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治委员陈培萌;教导第一师师长王炳南,政治委员陈协平;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鹏,政治委员涂美中。
历史沿革
红三军因中国国民党“围剿”和中国共产党对军队领导者不断更替下,于1932年8月退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2年11月初,红三军在军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率领下,由大洪山出发,从随县以北翻越桐柏山,进入豫西南。行进中,红三军不断遭到国民党军、地主武装的追击和拦截。11月10日晨,在苗店、郝寨打退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第一〇三旅等部的追击。战斗中,红八师师长覃苏牺牲。随后强行军50余公里,涉过白河,经南河店,进入伏牛山区。此后,每日行程50余公里,仍未摆脱第一〇三旅的尾追。11月下旬,在西峡县附近的觉村一带设伏,击退第一〇三旅的追击,由荆紫关镇进入陕西省南部。不久,在武关击溃国民党川军第六十四师1个团,全歼1个营,并占领武关。这时红三军得知鄂陕边界国民党军兵力薄弱,遂从武关折返向南,由照川街进入湖北省郧西县境,复由漫川关进入陕南,在阳(今旬阳市)、安康之间渡过汉江,经神河街、牛头店翻过大巴山脉进入四川省。尔后,沿鄂川边界南下,在巫山县大昌镇歼国民党川军1个营和保安团一部。接着,翻过巫山,抢渡长江,攻克巴东县县城,继续南下。12月30日攻占鹤峰城,全歼该城守军保安队,结束了长途转移。两个多月中,红三军行程约3500公里,部队由出发时的1.4万余人减至9000余人。1933年底,红三军进军四川。1934年4月,红三军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游击,威震了川黔铁路边境。红三军为了得到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进行必要的休整和补充,四处游击,以利再战。红三军在此时期,把希望放在攻占彭水县城上。5月9日,红三军胜利攻克了彭水县城,歼敌一个团的兵力。按原定计划,攻下彭水后,红三军应住下来着手开展游击和建立根据地,但这个意见被夏曦否定了。他认为“彭水背山面水,易攻难守”。红三军于是又撤出彭水,第二天(5月10日)清晨急着向黔东北地区进发。5月14日,红三军越过川黔边界的鸡公岭、凉风丫、由朗溪进入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原属后坪县)的塘坝区石界乡;并在塘坝欧圆坨处决了攻占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时抓获的团防局长、征收局长和一名乡长。红三军因为天天打仗,战士们衣不蔽体、食难充饥,伤员越来越多,弹药无法补充,人越打越少。整天都在狭小的山路行军红三军,一些骡马大炮在崎岖山道上行军十分困难,红三军离川入沿河时已经不足3000人了。1934年5月12日进入贵州省。15日红三军主力进驻客田白鹤,5月15-18日,中国工农红军到红溪村甘溪场后,由于数日的急行军,士兵十分疲惫。于是贺龙决定在此休整部队,筹集军粮。之后,由于夏曦在一系列失败中丧失了战斗意志,只知道逃跑,而没有了壮大红军部队的具体设想和措施,于是思想开始转变,把取得胜利希望寄托于贺龙。红三军的领导重心实际已经倾向贺龙和关向应。红三军进入贵州后,在贺龙领导下士气大振,进军顺利。其间,进至遵义地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发科场,围歼了团防杨和亭部,缴枪40余支。5月19日,红军一百余人带骡马十多匹,到离麻青寨十里远的亲团圆寨子没收了原后坪县南二区伪区长杨鹤鸣,恶霸地主杨和顺、杨玉珊三家财产。同时对麻青寨上伪乡长李伦文家的粮食也进行处理。此时,离麻青寨不远的红丝敌人,听说中国工农红军即到,就将百姓赶到红丝场头九龙阡洞内,妄图借天险阻止红军南进。5月22-28日,红军在红丝一边休整,一边围歼东二区区长高腾文。打下九龙阡洞后,红三军分会召开了团部会议,想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去暂时游击,以打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消息。但通过详细研究分析,认为务川近临重庆市,川军常在遵义市一带骚扰,不宜休养生息,于是决定进入黔东北之沿河。1934年6月10日,贺龙把红三军司令部设立在南腰场上的余家桶子大院里。 10月2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转战到达川黔边区,与红三军共8000余人胜利会师。从此,红二、六军团以此为根据地,转战川黔边区,使中国国民党如梦方醒,为之震惊,不得不抽调重兵围赌川黔边区。因而减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遭敌重兵围追赌截的压力,有力地策应和支援了红军的战略和长征。1934年10月,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复称红二军团。
参考资料
历史上的三支“红三军”.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