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汪杨

汪杨

汪杨,女,是一名博士,现在安徽大学文学院任副教授,曾获安徽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获安徽大学2006、2007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

主要成就

主讲课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研究成果

1.《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遗忘与救赎——论鲁迅研究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重构》,《文艺百家》,安徽文艺出版社

3.《叙述城市》,《安徽文学》2002年第7期;

4.《叙述城市的视角与立场》,《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5.《回归原点的审视——对余华作品三个关键词的再解读》,《芜湖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

6.《被亵渎的圣洁》,《新安晚报》“文学评论”版2004年1月11日;

7.《陷阱里的先锋——评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8.《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如《梦想照进现实》(《文艺争鸣》,2009年第6期),《我们还能怎么“说”?》(《小说评论》,2010年第4期)等。

承担课题

1、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9YJC751001),担任项目主持人。

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7-08D41),一般项目,担任项目主持人。

3、安徽省教育厅2009年度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09SQRS013ZD,担任项目主持人。

4、《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改革及教学内容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XJ200778),安徽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担任项目主持人。

学术论文

魏梦茹,汪杨.论《月落荒寺》中"林宜生"的叙事功能[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2):30-33,57.

汪杨.文献意识现代观念·理论建构——评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J].戏剧艺术,2020(1):155-160.

汪杨.历史境遇与文化氛围——新文化运动前夜的安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3):32-37.

汪杨.新文化运动的地域展开——以安徽地区的书、报、刊等媒介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9-156.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3):84-88.

汪杨.尘世间的田园抒情——许辉论[J].江淮论坛,2009(5):168-173,104.

汪杨."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会议简讯[J].探索与争鸣,2009(8):15.

汪杨,许春樵.救世的妄想——许春樵访谈录[J].小说评论,2012(5):71-75.

阚玉篇,汪杨.新媒体时代《清明》发展策略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1):106-109.

高慧雯,汪杨."母亲"的叙事功能及无母的隐喻——《望春风》中的缺席者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7(4):41-44.

赵明,汪杨.论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7,32(3):76-79.

龚润枝,汪杨.论“五四”时期的“女性书写”--以鲁迅凌叔华黄庐隐为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5(2):84-87,99.

龚润枝,汪杨.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生存言说[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1):36-40.

龚润枝,汪杨.网络言情小说与当代女性的婚恋想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62-65.

汪杨.两个故事,一种叙述--《天云山传奇》与《青春之歌》对照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68-71.

汪杨.我们还能怎么"说"?——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读札[J].小说评论,2010(4):144-147.

汪杨.梦想照进现实——评苏童长篇新作《河岸》[J].文艺争鸣,2009(6):132-134.

汪杨.乡土中国的西北叙事——评杜光辉《大车帮》[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6):115-117.

汪杨.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安徽区域文化[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1(1):133-145.

汪杨.从"大学语文"到"大学人文"[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29-31.

汪杨.皖籍知识分子与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的安徽作者群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80-85.

汪杨.歌为谁未央——评吴讷孙的《未央歌》[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6):108-112.

汪杨.陷阱里的先锋--评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3):111-114.

汪杨.遗忘与救赎--鲁迅研究与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重构[J].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02-105.

汪杨.叙述城市的视角和立场--评郭明辉《一个人的陷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109-110.

汪杨.知识分子的"饥饿"——章永们的人生难题[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50-54.

汪杨.许辉小说:世俗的经典[J].名作欣赏(鉴赏版),2011(7):73-76.

汪杨.皖籍知识分子的五副面孔-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中心的探讨[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2):169-176.

汪杨.《安徽俗话报》的文学镜像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1):93-97.

汪杨."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系列学术会议"首场研讨会-"文学与社会"纪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张宏国,汪杨.乡土规范视野下的史诗建构-《新安家族》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13(1):177-180.

汪杨.《窝头会馆》与《茶馆》的对照[J].文艺争鸣,2010(14):43-45.

汪杨.试论玉器在西周公国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D].安徽:安徽大学,2009.

汪杨.“飘”年代的强势话语——从池莉林白的小说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D].安徽:安徽大学,2004.

获得荣誉

1、2008年12月,获安徽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2、2008年9月,获安徽大学2006、2007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参考资料

汪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22-01-08

汪杨.安徽大学文学院.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