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何图哩·伊兴额

何图哩·伊兴额

伊兴额(1807-1861年),吉林市人,原名伊清阿,又作伊兴阿,字松坪,何图哩氏,初隶蒙古正白旗,后改满洲。清朝中晚期将领,官至正红旗蒙古副都统。

伊兴额,早期在吉林省担任驻防职务,后跟随军队征讨喀什噶尔,被任命为骁骑校,之后被选拔为侍卫、三等侍卫。爱新觉罗·奕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伊兴额自请从军,在奉命率军前往江浦县支援的时候,采取了示弱不战的策略,并且趁敌人不备而偷袭敌营,大败敌军,因功被提拔为一等侍卫。三年后,伊兴额率领骑兵,多次击退夏白、任仲勉、李大喜等人率领的捻军,斩敌无数,因功被提拔为记名副都统,并赐予花翎。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夏,伊兴额率领马队斩杀捻军将领李月,之后又招降了捻军将领陈保元及其军队五千人,被朝廷赐予“额图浑巴图鲁”的称号,但河北镇总兵、副都统瓜尔佳·胜保弹劾其谎报战果,遂被剥夺了花翎和顶戴。次年春,伊兴额率领马队擒斩了捻军将领梁思任、刘大渊,因功恢复了花翎和顶戴,后又被授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之职、加授头品顶戴。九月,伊兴额率军与捻军交战,因捻军援军赶到,清军大败,伊兴额被夺职。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春,伊兴额被重新起用,他抓住战机,率领骑兵与捻军在商水老湖坡激战,击毙捻军二万余人。五月,胜保再次弹劾伊兴额谎报战果,伊兴额被剥夺头品顶戴。不久之后,伊兴额以病重为由辞官。次年冬,因蒙古科尔沁区亲王僧格林沁的举荐,伊兴额再次被启用,奉命办理徐州市宿州市的团练事务。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春,捻军进入曹州,伊兴额率领五百骑兵奉命增援,却被捻军伏击,数次冲击都无法突围,最终力战而死。爱新觉罗·奕詝下诏恢复伊兴额的原职,授予他骑都尉的世袭职位,赐谥号“壮愍”,并在徐州、汶上县、宿州、永城市建立了聂氏宗祠纪念他。

《同治徐州府志·宦绩传》评价:“(伊兴额)以副都统帮办军事,忠勇善战,为徐郡保障。”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伊兴额,出生于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原名伊清阿,又作伊兴阿,字松坪,何图哩氏,吉林省人,隶属于蒙古正白旗,早期在吉林担任驻防职务。在跟随军队征讨喀什噶尔时,伊兴额被任命为骁骑校,接着又被选拔担任侍卫之职。之后,伊兴额被召入京城面见皇帝,爱新觉罗·旻宁认为他的原名不符合满语习惯,于是下令将其名字改为伊兴额。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伊兴额被提拔为三等侍卫,并改隶属于满州旗籍。

驻扎江浦

爱新觉罗·奕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伊兴额自请从军,被派往扬州大营,与太平天国作战。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命令他前往江浦支援,伊兴额初到时,采取了示弱不战的策略,之后趁敌人不防备而偷袭敌军营地,在柳树坝大败敌军,并且攻破了九洑(fú)洲,因功被提拔为一等侍卫,和州被敌人围困,情况危急,伊兴额直接率领军队去救援,成功解围。此后,伊兴额在江浦驻扎了三年。

大胜捻军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二月,捻军将领夏白、任仲勉率领一万余人在宿州市南平集筑起炮台,这样进可以攻城,退可以倚仗浍河固守。伊兴额与协领德昌率领马队五百余人赶到宿州市,同时,署理总兵郑魁士、总兵郝光甲率领将士也赶到,他们兵分三路进攻,伊兴额率领马队分路截击,于三月初歼灭两千多名敌人,斩杀捻军将领任仲勉,并且占领了南平集,毁了炮台。之后,捻军将领夏白、李大喜等人会合雉河集的捻军,再次进攻清军,伊兴额率领一千骑兵,在其余清军的配合下,先后在双沟集、芦沟集、孙疃集、宿州与捻军交战,四战四胜,斩敌无数。

当时,捻军以雉河集为据点,多次对清军展开进攻,清廷决定派大军镇压围剿。四月,清军侦察到捻军在永城市境内东面茴村等地活动,遂命令伊兴额及总兵傅振邦率领军队攻击捻军,伊兴额率领马队的一千余人,居中攻击,傅振邦率领的步兵四千余人,分两翼包抄,双方激战八个小时,杀敌二千余人,并且焚毁捻军营地,捻军只能向西南败退。之后,捻军将领韩奇峰苏天福率军三四万人,再次进攻清军,伊兴额与傅振邦商议,认为捻军势众,应该出奇制胜,遂从东西两面袭击,马队力行冲击,步兵开放枪炮,连环进逼,捻军不敌,损失二千多人,被迫退过濉(suī)河。两个月后,伊兴额再次与傅振邦联合,在宿州铁佛寺攻击捻军将领王得六率领的捻军军队,杀敌六百余人,同时焚毁了捻军修筑的营垒。

捻军将领王广爱、梁振贵率领数万人在张七家楼聚集,企图向北逃窜,伊兴额精选数百名精锐,突袭敌军营地,擒获了王、梁二人,捻军派兵前来救援,被伊兴额再次击退,因功被提拔为记名副都统,并赐予花翎。伊兴额还注重防守,他分派军队驻守在徐州市宿州市,以防备捻军侵袭,因此,当阜阳市亳州市蒙城县、宿州等地的捻军蜂拥而起时,徐州、宿州百里之内却平安无事,百姓能够如常耕作,不受影响。

谎报战果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夏,捻军将领李月率兵在永城市、安徽宿州交界处活动,伊兴额率领马步队一千七百五十人,先后在王家溜子、岳家集、陈家集等地与之交战,斩杀李月,并斩杀捻军两千多人。之后,伊兴额还招降了王家墟的捻军将领陈保元及其率领的军队五千人,朝廷大喜,赐予其“额图浑巴图鲁”的称号。不久,伊兴额因病返回徐州市,但河北镇总兵、副都统瓜尔佳·胜保弹劾他不遵守调度,夸大谎报了战果,清廷下令剥夺了伊兴额的花翎和顶戴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春,伊兴额率领马队攻打乔家庙捻军,擒斩了捻军将领梁思任,夜间又进攻酆家墟,诛杀了捻军另一位将领刘大渊,并与总兵史荣椿一同攻破了赵家屯,损毁捻军在涡河两岸七圩的营寨,捻军损失两千余人,余部逃往雉河集一带。伊兴额因功而被恢复了花翎和顶戴,后又被授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之职。之后,捻军围攻蒙城县,伊兴额率兵支援,并在纪家庄击败捻军,成功给蒙城解围。六月,他在薛家湖攻打捻军余满和的军队时,被炮弹炸伤腿部,但仍裹伤奋战,摧毁了捻军驻扎的营寨,因功被加授头品顶戴。

夺职辞官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九月,伊兴额的军队与捻军将领孙葵心李蕴泰、鹿利科等人率领的两万余人相遇,双方先后在宿州岳家集、铁佛寺、阎家楼、苗村桥等地激战,清军击毙捻军三千三百余人,但捻军将领刘玉渊率领数万援军赶到,清军陷入捻军的包围,参将玉禄、常瑞、守备耿超阵亡,伊兴额在马队的帮助下才成功突围,只得退守到萧县,捻军乘胜追击,占领丰县,清廷问罪,伊兴额被夺职。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春,伊兴额被清廷重新起用,辅佐总兵傅振邦剿灭捻军,并接管了清军将领袁甲三所部的军队,督办河南省的军事。此时,清军刚刚战败于河南北舞渡镇,总兵邱联恩、参将福瑞等人战死,清军伤亡无数,伊兴额趁捻军从河南返回淮北市之机,率领一千三百名骑兵与捻军在商水老湖坡激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他采取潜行分兵绕后夹击的策略,使敌军溃败,并先后在沈丘、项城、太和孙家圩等地,连续追击捻军三天三夜,击毙捻军二万余人,受到了爱新觉罗·奕詝的嘉奖。五月,瓜尔佳·胜保上奏弹劾伊兴额,说伊兴额夸大了击毙的捻军数量,将仅六千人的敌军谎报为二万三千人。清文宗下诏剥夺了伊兴额的头品顶戴,并将其交给胜保差遣,同时,命令署理漕运总督袁甲三察核伊兴额之前上奏的有功人员。

不久之后,伊兴额以病重为由辞官,清文宗下诏命他前往镇压捻军,伊兴额称病不往,清军将领德楞额、萧县的百姓郑立本等人,多次上书请求伊兴额回到军中,清文宗多次询问伊兴额的病情,但伊兴额坚称病重不能赴任。爱新觉罗·奕詝大怒,直接夺了伊兴额的职务,并勒令他返回旗籍。都察院上奏了安徽监生张鸿文的呈文,提到伊兴额过去的功绩,并恳请让他总办讨伐捻军的事宜,但清文宗没有批准。

兵败身死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冬,蒙古科尔沁区亲王僧格林沁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镇压捻军的事务。僧格林沁上疏推荐伊兴额,伊兴额于是再次被启用,爱新觉罗·奕詝赐予他六品顶戴,不久又加封为三品,并命令他办理徐州市宿州市的团练事务。但伊兴额的许多旧部已经离开,只能重新再训练兵员。次年春,捻军进入菏泽市,僧格林沁下令伊兴额增援,伊兴额只能率领还没有来得及训练的五百骑兵,与徐州镇总兵滕家胜率领的两千余马步兵前往增援,双方先后在巨野县郓城县东平县汶上县等地交战,捻军佯败,诱敌深入,清军被伏击,伊兴额、滕家胜数次冲击,但都突不出重围,最终力战而死。爱新觉罗·奕詝下诏恢复伊兴额的原职,授予他骑都尉的世袭职位,赐谥号“壮愍”,并在徐州市、汶上、宿州市永城市建立了聂氏宗祠纪念他。

人物评价

《同治徐州府志·宦绩传》评价:“(伊兴额)以副都统帮办军事,忠勇善战,为徐郡保障。”

清代许勤业、王春藻所著《征寇纪略》评价:“滕(滕家胜),将材;伊(伊兴额),尤宿将。”

清朝王韬在所著《瓮牖余谈》中评价:“都统(伊兴额)勇略冠世,用兵如神,尤能以少破众,以奇制胜,虽古之韩、岳,何多让焉?”

人物关系

相关歌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