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彪
马彪(1885年—1948年),字炳臣,回族,出生于1885年,甘肃省临夏县漠泥沟何家庄人。是北洋政府时任镇守使的马海晏六弟马海青之长子,马步芳堂叔。
马彪早年从“简练军”,参加过抗击八国联军的“庚子之役”,民国初年,在青海马麒部供职。1932年,马彪任青海南部警备司令部第一旅(骑兵)旅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马步芳即组成骑兵暂编第一师,马彪任中将师长,率部东进抗日。1939年春末,马彪率部进驻河南周口至界首市一带,防御淮阳区日军,曾一度攻占淮阳西关,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歼敌千余人,俘虏数十人。1940年7月,骑一师整编为中央陆军骑兵第八师,马彪任师长,调驻安徽涡阳、蒙城县、怀远等地牵制日军。1942年,马彪因功晋升何柱国部骑兵第2军军长,旋应蒋介石电召赴重庆市,受到嘉奖。后调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休居西安市。1945年12月,马彪当选青海省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1948年,马彪因遭遇车祸在西宁市去世,终年63岁。
马彪率领的部队将士驰骋中原,抗击日寇,在抗战史上留下了美名。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作战记录中对其有“恶战马彪”之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马彪,字炳臣,回族,出生于1885年,甘肃河州人,是北洋政府时任镇守使的马海晏六弟马海青之长子,马步芳堂叔。16岁时曾随其父马海清在董福祥的武卫后军中当兵,参加过在廊坊市、北京正阳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1932年,马彪任国民党马步芳部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第一旅旅长。
抗日战争
1937年8月,蒋介石命令马步芳出兵参加抗战,马步芳组成骑兵一师三旅共8000余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颁令该师为暂编骑兵第一师,正式任命马彪为师长。1937年9月1日,马彪率领暂编第一师,从西宁市出发,经兰州市、平凉市长途跋涉,奔赴抗日前线,于1937年10月17日到达陕西省,隶属第八战区和西安市行辕指挥,各旅分驻兴平市、扶凤、礼泉县、永寿县和咸阳市等县,休整待命。马彪在即将与日寇交锋之前豪言:“恨不得马踏倭鬼,给我已死先烈雪仇,与后辈争光”。
1938年2月10日,马彪奉命移驻临潼区一带,担任陇海铁路潼西段西安至河南紫荆关公路沿线之蓝田县、商州区、龙驹寨、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公路一线的护路任务。在此期间,马彪派出部分骑兵小队,由潼关县、风陵渡北渡黄河到达晋南芮城一带,奇袭运城市日军,确保潼关安全。同年冬季,日伪军千余人渡河偷袭防地,马彪率骑兵迎击,斩杀击毙日伪军数百名,战后,防区民众给马彪赠送书有“保境安民”的一把万民伞。
1939年2月,经过整编的马彪师调驻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至界首市一带的黄泛区,主力驻项城市,任务是防御淮阳区的日军。同年8月至9月间,马彪师攻占了淮阳西关,日军退守淮阳内城,开封市日军乘着100多辆卡车和装甲车,载着10门大炮,前来增援,突破中国国民党7个主力师的防线兵临淮阳,日军里应外合,骑兵师腹背受敌,双方展开了残酷的肉搏,骑兵师三进三出淮阳城,战斗异常惨烈,双方均伤亡惨重。战斗中,师长马彪手持机关枪也加入了战斗,这时城外日军的10门重炮连续向骑兵阵地发射,骑兵死伤无数,日军的装甲车也冲破了三旅阵地,马彪急忙撤出城外重新集结队伍,让团长韩有才接任二旅旅长指挥战斗。一小时后,骑兵师3个旅从四面向增援的2000多名日军突袭,使其措手不及防守崩溃,撤出阵地。淮阳一战,歼灭日军800余人、伪军1000余人,俘虏日军20多人,缴获机枪130挺、迫击炮3门,骑一师则阵亡将士2000余人,损失战马千匹,被俘战士30多人。不久,骑一师又在一次突袭中全歼日军骑兵500余人,缴获战马数十匹。骑一师接连几次重创日军,使日军锐气顿挫,称骑一师为“马胡子军”。从此,“马胡子军”的声威传遍整个敌战区,皖北防区战事得以稳定。不久,日军又抽调重兵,配备重炮、坦克向骑一师宝塔一线强攻,骑一师立即组织反攻,因武器力量悬殊骑一师主力撤退,留下100余名官兵阻击,主力安全撤退后,百余名官兵背水作战直至弹尽粮绝,全部投水自尽,壮烈殉国。
1940年7月,骑一师被整编为骑兵第八师驻防蒙城县,马彪继续担任师长。8月,马彪所部调赴皖北涡阳、蒙城、怀远等县,驻守涡河以南、沙河以北三角地带,牵制津浦铁路蚌埠沿线的日军。1940年9月间,马彪得悉日军将大规模扫荡涡阳县、蒙城等地,即命第三团李增荫固守龙岗。该部进入怀远县涡河北岸的龙岗镇阵地后,严密布防,修筑了两道防御工事,埋设了许多地雷,挖了许多陷阱,对日军构成了威胁。当日军调集第六十师团一部和两个伪军师,在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的配合下,围攻龙岗镇时,李部官兵英勇固守,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日军先以重炮轰击,继以在坦克掩护下,向马彪所部阵地猛扑而来,在猛烈炮火掩护下,派步兵持探雷器寻找地雷。马彪率领官兵在工事中用机关枪扫射,打死打伤日军数百人,并将敌打旗指挥官打死于马下。马彪抓住战机,当即令两个骑兵连渡过涡河,迂回包抄袭击敌人。日军受到前后夹击,伤亡1000余人,慌忙溃退。经过这次战役,皖北一带日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从此,“马胡子军”的声誉传遍附近敌占区群众之中。9月,骑八师在皖北涡河北岸的龙岗乡炸毁日军坦克1辆,打死日军300多人;11月,骑八师被日军重兵围困,孤军抵抗七天七夜,杀敌无数,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大部分将士阵亡,只有两千余人冲出重围。
1941年2月5日,日军进犯界首市,马彪率部驰援,对日军形成合围之势,迫使日军仓皇退出界首,避免了对界首人民造成更大的灾难。1941年夏,日军以优势兵力,由皖北寿县、风台两县出发,从三面包围马彪部。马彪决定由怀远的河溜集、蒙城县的双涧集、陆瓦房等地,转移到阜阳市、颍上沙河以北地区。这一次敌我双方只发生了一些小部队的遭遇战,并无大的接触,敌人扑空后,仍退回原据点。
遭遇排挤
骑一师威名远播,受到蒋介石的注意,马彪被升为陆军骑兵第2军副军长兼骑一师师长。于是有人即向马步芳告密,说马彪有野心,想脱离青海;再加上马彪初到皖北时,与新四军彭雪枫部友好,因而受到马步芳的猜疑。1942年夏,马步芳由青海飞往重庆市,向蒋介石报告说:“马彪因年老申请退休,拟由马步康去接替”,蒋介石准其所请。马步芳返回青海后,即派马步康(马步芳堂兄)带领部分人马前往与马彪办理交接手续。马彪被调任有职无权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居住在西安市赋闲。不久,马彪接到蒋介石电召去重庆,当面诉说他并未要求退休,并表示宁愿战死沙场,死而后已。蒋介石嘉许马彪勇敢善战,屡立战功,犒赏银币10万元,并分别电示西安胡宗南及苏鲁豫皖边区总司令汤恩伯,予以妥善安置。在临泉,汤恩伯让马彪筹编骑兵第八军,由于马步芳从中作梗而落空。接着马彪出任河南漯河市警备司令,徒有虚名。马彪此时已年逾古稀,又连丧二子(长子随军抗日,任特务营长,1939年在武汉受训时中暑身亡。次子被其副官唐继舜擦枪时走火,中弹毙命),不胜哀伤。1942年马彪回至西宁市后,心灰意冷,1948年因遭遇车祸在西宁去世,终年63岁。
主要成就
出青抗日
七七事变前夕的青海省,是由马步芳家族统治着的一个独立封建王国。自从马步芳父亲马麒于1915年担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后,就开始了马步芳家族对青海的全面统治。1929年1月1日,青海建立行中书省。1929年12月1日,马麒出任青海省主席。1931年8月5日,马麒病逝,其弟马麟继之。1936年5月,马步芳取其叔而代之,被国民政府明令宣布“暂行兼代”省主席职务。1938年3月,马步芳正式担任青海省主席。
1937年8月,蒋介石命令马步芳出兵参加抗战。马步芳在全国人民抗日救国呼声的感召下,在中国国民党的抗战号召下,对抗日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同时出于乘机扩编部队的图谋,决定派出一支部队开赴中原参加抗战。马步芳从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第一旅、第二旅和骑五军第二旅中抽出一部分兵力,又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湟源县三县征拨民团,组成骑兵一师三旅共8000余人。其成员中回、撒拉族、东乡、保安、藏等民族人员占70%以上。以其族叔马彪为师长,赵仁为参谋长,马元祥、马禄、马秉忠分别为第一、二、三旅旅长。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令该师为暂编骑兵第一师,正式任命马彪为师长。1937年9月,暂编骑兵第一师在西宁市受检阅后,在青海省群众的热烈欢送下,由西宁出师,经兰州市、平凉市到达陕西省。隶属当时的第八战区和西安行营指挥。晚清光绪年间就曾在北京与日本人打过仗的马彪,在即将再次与日寇交锋之前豪言:“恨不得马踏倭鬼,给我已死先烈雪仇,与后辈争光”。
青海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谢佐曾对这段历史进行过深入研究,他向记者说:“青海骑兵师出征的意义在于,它也是我们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西北的抗战,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青海省是个多民族地区,不管哪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整体中的一部分。当我们受到日本侵略的时候,大家奋起抗战,这本身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凝聚力。”
血战淮阳
1939年春,暂编骑一师第二旅马禄部由郑州市调往乾县,并由驻防甘肃武威的骑兵第五军马步青部增补了两个旅,另组成暂编骑兵第二师,马禄升任该师师长,驻防北同官(铜川市)等地,归胡宗南指挥,长期与陕北地区边区八路军对峙。这样,马彪师三旅马秉忠部就被调为第二旅,马步芳又从青海省抽调一个旅,补充为暂编骑兵第一师第三旅。这年2月,经过整编的马彪师全师调驻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至界首市一带的黄泛区,主力驻项城市,任务是防御淮阳区的日军。
同年八九月间,骑兵师各旅先后渡过颍河,经常以“小骑群”的游击形式袭击淮阳一带日军。后二旅马秉忠部直接渡河进驻宝塔孔庄一带,围困了淮阳城,并占领淮阳城西关。日军不甘失败,从开封市调来100辆大卡车援兵,与驻淮阳日军步、炮、坦克各兵种配合,大举进犯马秉忠旅。战斗中双方展开冲锋,形成白刃战,马部官兵英勇作战,旅长马秉忠不幸中弹身亡,营长李国勋、连长赵清心等也为国捐躯,人马伤亡惨重。师长马彪派一旅马元祥率部分队伍渡河增援,马元祥也负伤撤回。最后,骑兵师以轻骑迂回敌后进行奇袭,致使日军腹背受敌,终于溃退。此役消灭日军1000余人,生俘数十人,骑兵师伤亡2000余人。此后,暂编骑一师全体将士在抗日烈士的精神激励下愈战愈勇,其中一次战斗打死敌骑兵500余人,缴获战马数十匹。日寇羞恼成怒,遂抽调重兵,配备优良武器,用炮弹摧毁马彪师宝塔阵地,并以步兵疯狂猛扑。马彪师百余名将士背水而战,战斗持续了6个多小时,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十余名官兵不愿做俘虏,投身黄河,壮烈牺牲。
龙亢战役
1940年5月,由于暂编骑兵第一师损失惨重被第一战区长官部暂调后方豫西、舞阳县等地进行休整。7月全师调赴皖北的临泉县及豫皖边界的沈丘县两县,并被整编为骑兵第八师,马彪仍为师长。整编后的骑八师仍属洛阳第一战区战斗序列,同时有接受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李仙洲集团军的指挥。1940年8月,骑八师又调赴皖北涡阳、蒙城县、怀远一带,负责牵制津浦铁路蚌埠段的日军。骑八师经常突袭日伪敌军,破坏敌占区铁路、公路、桥梁等以断敌交通,给日军物资运送造成困难,并牵制了敌军的行动。当时日伪军称骑八师为“马回子军”或“马胡子军”。同年9月,骑八师工兵连和一个步兵大连市进驻怀远县涡河北岸的重镇龙亢镇,修筑公路,埋设地雷,与日军展开激烈交战,终使日军仓惶撤退。数百名日兵陈尸阵前,因来不及运走,日军仓惶中只割走各尸体一只胳膊而溃逃。龙亢战役,使得皖北一带的日伪军如惊弓之鸟,闻风丧胆,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从此,“马胡子军”的威名传遍皖北敌占区。
土炮抗日
1939年秋,暂编骑兵第一师第二旅接替原国民党第四十军庞炳勋补充团,执行豫周口至槐店的河防任务,基本上袭用原布置执勤。在缺乏新的防御武器条件下,征用民间古老的防守堡寨的大小土炮,编制成抗日土炮队,赶赴河防,分别部署在主要渡口和据点。土炮的弹药自行解决,办法是收集民间破铜烂铁,最好是破铁锅砸碎后的大小渣粒。
换防不久后的一个拂晓,日军用20多只汽艇满载全副武装的日军,由黄泛上游顺着白马河(周口北)进入贾鲁河与黄泛汇合处。上空有飞机掩护汽艇强渡黄泛,企图攻占水上堡垒和万寨。万寨地处在黄泛中心,像个小岛,虽弹丸之地,但在战略上占有极重要地位。驻守万寨的是第3团第2营营长李国勋。上级命令:万寨决不能丢失,守防将士与阵地共存亡。万寨军民在李营长组织指挥下,团结一致。小小的橡皮筏子,经不住土炮队近距离射击的威力,稍一冲破小孔,汽艇泄气,很快沉没,补救无法。20多只小皮筏子、一百几十个鬼子兵全部葬身鱼腹,无一生还,全军覆没。事后,获有情报说,日寇没有弄清土炮是什么新武器,用什么战术,打得他们如此惨败,都说大大的厉害。从此,抗日土炮队成为了河防重要武装之一。
社会关系
人物评价
“东瀛愚顽逞披猖,妄图兴师吞神州。中华民族齐奋起,浴血抗日始燕幽。河湟健儿请长缨,金戈铁马下中原。英雄转战在豫皖,痛歼寇兵大河南省。淮阳城里交白刃,誓杀强敌不退还。将士殉国山河壮,凛冽浩气照宇寰。宝塔背水复战,援尽捐躯义冲天。继进皖北涡河岸,激战却敌奏凯旋。”青海骑兵师自离青东下,八年间转战苏鲁豫皖边区,血沃中原,牵制日军力量,大战十多起,小战百多次,伤亡近万人,共歼灭日、伪军12000余人,在防区内未丢失国土一寸,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价)
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这支由西北回族及各民族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远离家乡,转战陕西省、河南省、安徽、江苏省等地,辗转行程万里,为抗战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价)
中原恶斗声威重,寇畏将军如天人。(回族爱国民主人士薛文波先生悼念马彪将军诗句)
相关事件
与新四军共同抗日
1940年8月,马彪所部调赴皖北涡阳、蒙城县、怀远等县,驻守涡河以南、沙河以北三角地带,牵制津浦铁路蚌埠沿线的日军。马彪部初到皖北,即与在此开展游击战争的新四军彭雪枫部取得联系。彭雪枫给马彪100匹军衣布料,马彪也以10匹战马和部分枪支回赠。双方友好往来,关系融洽,有时互通情报,共同对敌,多次成功地阻击了蚌埠市日军的进犯和扫荡。但是,由于受中国国民党内部右派势力的影响,马彪部也与彭雪枫部时而发生摩擦和冲突。有两次,马彪接到上级电令率部“迎敌”,当交火后发现不是日军而是友军,于是双方停火撤兵。还有一次,马彪直属工兵连奉命出击,却钻进彭部“口袋”,被俘1000余人,彭雪枫得知是友军后,即将人、枪全部归还。
参考资料
马彪.抗日战争纪念网.2025-02-25
【馆长数家珍】马彪和他的“胡子军”.今日头条.2025-02-25
甘肃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人民网.2024-05-16
冈村宁次为什么在作战记录中写下“恶战马彪”.人民网.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