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江之战
马江之役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884年8月23日。法国舰队在福建马尾港发动偷袭,福建水师未做准备,主力被歼灭,法军则一舰未失。法国司令孤拔还摧毁了马尾造船厂、闽江沿岸台等河防设施,彻底瘫痪了福建省沿海的海军。这场战役使法军掌握了台湾海峡制海权的战略目标,导致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三天后,清廷对法宣战。这场战役是中法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正文
1884年7月中旬,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侵入马尾港,伺机挑衅。此时,清迁仍幻想议和,不但严令清军不得主动出击,亦未作有效的防御部署。8月23日,法军发起攻击,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张佩纶,船政大臣何如璋遁逃,负责指挥的副将张成开战后跳水逃命,各舰失去统一指挥,仓促应战。官兵们英勇还击,击伤孤拔座舰。
马江之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八百壮士壮烈殉国。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受重创而死。战后,中法重新议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中法海战终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而告终。
战争背景
马江之役,又称马江海战或马尾海战,是中法战争中1884年8月在福州闽江发生的一场水上战役。法国宣战后,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攻击位在马尾镇的福建水师,福建水师未做准备,仓促应战,主力被歼灭,法军则一舰未失。孤拔并摧毁马尾造船厂、闽江沿岸炮台等河防设施,彻底瘫痪福建省沿海的海军,顺利达成法军掌握台湾海峡制海权的战略目标。3日后清廷对法宣战。这场战役是中法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战争过程
8月23日
法军炮轰马尾造船厂。伏波号与扬武号遭杆雷艇45、46号袭击。45号杆雷艇攻击伏波号,艇长拉都右手握着引爆器。法军旗舰窝尔达号遭到炮击。8月23日下午一点四十五分,离最后期限还有十五分钟时张佩纶派去小艇要求延期,被长时间担心清军偷袭的法军误认为是杆雷艇,于是开火。法舰野猫号(Lynx)立刻炮轰罗星塔附近的7艘清军军舰,其中清军战舰振威号随即发炮回击,但不久附近两艘战舰济安号与飞云号中弹着火而沉没。随后,法舰杆雷艇46号(Torpilleur No. 46)发动突袭,击沉清军旗舰扬武号,但船身也遭炮击受损。杆雷艇45号用杆雷重创了“伏波”,导致“伏波”舰体严重受损,舵叶失效。但45号因雷杆卡在“伏波”舰体上不能后退,“伏波”舰官兵借机用步枪等武器从甲板上猛烈射击,45号艇长拉都中弹,左眼被打瞎。此后,“伏波”因为舰内进水过于严重,在舰长吕文经指挥下退往上游。这时孤拔乘窝尔达号率领四艘战舰驶入江口从后包抄福建水师,击退伏波号与艺新号,随即攻击福州船政局。“凯旋”号炮击“振威”号,“振威”虽受重伤清军最先开炮的振威号遭赶到的凯旋号炮击受重伤,振威号试图冲撞德斯坦号(D'Estaing)时被该鉴快炮击中船轮与锅炉沉没。这时清军仅剩福星号炮艇陷入法舰包围,一番血战后被杆雷艇45号(Torpilleur No. 45)摧毁螺旋桨而沉毁。下午两点八分,清军小炮舰福胜号从罗星塔处偷袭法舰后方,但皆未击中目标,随即被法舰迪盖-特鲁安号(Duguay-Trouin)击沉。两点二十五分,被猛烈炮击的福州船政局船坞因附近埋藏地雷被击中而炸毁,里头停泊的三艘单桅船漂出港外,其中一艘撞到罗星塔附近沙洲上的火药库,引发大爆炸,造成搭乘木船作战的清军死伤惨重,而附近十二艘战舰试图前来支援,却纷纷遭法舰炮击,无法突破。下午五点左右,福建水师几乎全灭,而陆上的各炮台也在法舰强大火力下纷纷失守,于是清军派数艘载满燃料的戎克船冲撞法舰,但全被法军击沉。至此清军水师已无反击之力,而清军主帅张佩纶与何如璋则早在开战不久便逃跑。
8月24-26日
闽江战场形势图。8月25日长门炮台击退法军炮舰。8月27日迪盖-特鲁安号率先通过闽安,凯旋号在后。法舰炮轰沿岸炮台示意图。8月24日至26日,法军舰队开始攻击田螺湾与闽安沿岸的清军炮台,由于炮台建造时只考虑外来之敌,固定的炮位无法向上游的法舰开火,群龙无首的守军见法舰后纷纷弃守,不战而逃。闽江口最窄处南北岸分别设有金牌炮台和长门炮台,为闽江口第一要塞。8月26日,孤拔率领8艘军舰停泊馆头,炮轰要塞,金牌炮台遭法舰击毁,长门炮台以哈乞开斯机关炮反击,但遭到法军陆战队袭击,随后遭法舰迪盖-特鲁安号摧毁。这时清军福州市一带的海防设施已全被摧毁,剩余的福建水师船舰则逃往舟山群岛躲避法舰。而法军远东舰队则停留至8月29日,与东京湾舰队正式合并为远东舰队后才离开闽江江口,驶往台湾,转攻澎湖。
失败原因
马江海战的失败,真的可以形容成惨败。清军阵亡730余人 ;而法军仅仅五人战死(而且这是清军的统计,法军统计则是无人战死),二十余人负伤。甚至有人用屠杀来形容这场海战。装备原因那么真的福建水师(即船政水师)就这么差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要知道,当时的福建水师号称是中国第一海军。
那么简单介绍一下福建北洋水师,这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比北洋舰队更早,由福州船政局节制,在整军建制和装备水平上均是国内第一,这只水师在某些方面比北洋舰队更有富国强兵的意义,因为它的舰船大都是福建船政工厂自制(小部分外购),也就是说,这是一只“国产”海军。中法海战爆发之前,福建水师拥有各型舰船26艘,但是由于国内造船水平比较低下,当时的舰船大都是铁肋木壳船,也就是说围护结构都是木制的,不及北洋舰队的外购远字号军舰。主力舰船十多艘加起来的总吨位只有9900吨,但是在当时已经是国内最大了(北洋水师尚未形成后来的规模)。相比福建水师的小吨位国产铁肋木壳船和兵商两用船,法军的则主要是大吨位的军舰,其装甲,航速,设计都要领先于福建水师的军舰。其次,法军共有火炮77门,清军共有火炮五十余门,而且都是前膛炮,其威力和射速都没法和法军的后膛炮相比,法军的有些火炮还是最新式的机关炮,数艘法国军舰,甚至配有鱼雷。最后,法军的炮弹多是爆破弹,打中清军的船之后,总是会燃起熊熊大火,而清军的炮弹威力就小很多,有的甚至打不穿法舰的装甲。战略原因马江海战开始之前,清廷对此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分歧。北洋政府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现福建水师装备太差,不足以对抗法军,现在的上策是先求和,然后再做打算。但是清流派的意见则完全不同,清流派认为当下必须决一死战,方可击退法军的进攻。清廷觉得李鸿章言之有理,可是又抹不开面子去反驳清流派的决战论。就在是战是和的思想上左右为难,非常纠结。
战机被一点一点的延误了。其实早在7月12日法军军舰就在孤拔的率领下进入了马江军港,而清政府明明知道法军军舰来者不善,但是还是严令福建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也斩。”“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在这样的命令之下,福建水师官兵只能是眼睁睁看着法国军舰做好各种战斗准备,之后法军通知了闽浙总督何璟要开战,并且通知了附近的英国和美国舰船离开港口,而何璟却妄图改变开战日期,对福建水师封锁了消息,最终导致福建水师在没有准备的条件下仓促应战,最终导致了福建水师的惨败。 战术原因当福建水师的官兵收到“无旨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准还击,违者虽胜犹斩”的命令时,看着不远处耀武扬威的法国军舰,大家无不恨的咬牙切齿,但是没办法,吃着朝廷的粮,自然得听朝廷的话,即使敌人在面前也不行。 这场海战的福建水师的多名军官和官兵,像后来的北洋水师一样,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但是不得不说,福建水师太听清政府和闽浙衙门的话了,大敌当前,完全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1884年7月12日,法军就声称要占领福州市港口。7月14日,法军远东舰队开进马尾港口,耀武扬威,公然挑衅。但是当时的福建省官员面对不怀好意的法军,居然没有戒备心,出于对国际法的无知,福建官员竟然没意识到这是侵略,反而还以接待贵宾的方式“款待”了法军舰队。8月19日,法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清政府答应各项要求,被清政府一口回绝。随后法军勃然大怒,做好了开战准备。但是福建水师还是没有任何动作,眼睁睁的看着收到通知的美国军舰和英国军舰离开了港口,但是各船还是没有起锚,看着法舰摆开进攻阵势,福建水师各船还是船尾对着敌舰,岸上炮台也没有做备战的准备。8月23日,法舰终于开火了,马江海战爆发。战斗一开始,福建水师还未起锚就遭到法舰连射袭击,顿时两艘军舰被击沉,几艘重伤,随后战局更是一边倒,眼看着要撑不住了,福建巡抚张兆栋和旗舰“扬武”号管带兼舰队指挥张成竟然溜之大吉,一时间福建水师军心大乱。
战争影响
该战役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不但主要船舰在该战役中被击毁,剩下的战舰也在日后法军追击下陆续被法舰击沉或被迫自沉,乃至于全军覆没,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而法方参战的中国海舰队在该年与东京湾舰队合并,东向攻打台湾,并在占领基隆市夺取该地煤矿,作为封锁台湾海峡的动力来源。这使得法军得以封锁台湾,占领澎湖,甚至北上威胁北京的清朝政府,迫使其与法国重起谈判。“制器”“造船”是晚清海军近代化努力中最为重要、也最见成效的一环。起初,这种器物层面的努力似乎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然而,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科学素质低下、外部环境扼杀等因素,洋务派的“制器”始终难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中法战争后,有鉴于此战教训,清朝更重视沿海海防,在马江海战中,兵商两用船表现拙劣,基本没有发挥出什么威力,造成了兵商两拙。所以此次,清政府下定决心,再也不造兵商两用船,专门造军舰,后期的马尾船政,给南洋水师提供了几条2000吨左右的军舰,同时也给北洋水师提供了一条2000吨的近海铁甲舰。同时,由于当时清朝造船起步较晚,一段时间内,难以形成较为庞大的海军力量,所以清政府决定,从国外购买更先进的军舰。自马江海战后,清政府在马尾加强了防御;在闽江口,在琅岐岛建立金牌炮台,并在其对岸建造长门炮台;在闽江两岸之间还有天险南北龟山岛,在两岛各设立了两门240mm大口径阿姆斯特朗岸防要塞炮,三门80mm格鲁申式速射炮。斥资购买国外战舰。
同时筹组当时亚洲最大的舰队北洋水师。另一方面,日本海军将官东乡平八郎于该战后不久参访法舰,并随舰队前往基隆市、厦门市等地考察战况。有人认为,日后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伊东祐亨率领日本海军大败北洋水师的过程也受到法军的启发。马江海战之后,福建水师一蹶不振,虽然之后也有了一些船,但是吨位更小,火力更弱。后来,北洋水师很快取代了昔日福建水师中国第一的位置,直到1909年,清政府将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北洋水师、湖北水师以及南洋水师,合并重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独立的福建水师就此解散。
参考资料
陈晓平:“未在船与战”“不可深恃”——詹天佑在马江之战前后.今日头条.2024-09-24
马江之战 (1992).豆瓣电影.2023-11-13
船政后人捐赠马江海战功牌.福州新闻网.2024-09-24
本周日,两位大咖为你深度解读马江之战_正文_综合新闻_马尾新闻网.马尾新闻网.2024-09-24
中法马江海战功牌现身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 文化 - 新乡网新闻中心.新乡网.2024-09-24
中法马江海战功牌现身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今日头条.2024-09-24
“舰虽亡,旗还在” _正文_文化_马尾新闻网.马尾新闻网.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