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茶色树鸭

茶色树鸭

茶色树鸭(学名:Dendrocygna bicolor)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左右翅各有1枚形状特殊的飞羽,飞行中与空气摩擦能发出轻而尖的啸声。嘴形广平;秃颈;长腿,跗骨前缘被以网状鳞;后趾仅具狭形瓣蹼;后趾(连爪)的长度为其宽度(连同瓣蹼)的3.5-4倍。两性羽色均鲜艳。栖息于丘陵谷间小盆地或面积不大而浅水的水域以及水库中潮湿多草的小岛上。飞行力弱,潜水能力强。以植物种子及嫩茎叶为主食。

外形特征

茶色树鸭身长48-53厘米。大小如绿头鸭,体锈褐色,腰白色,两胁有奶油色条纹。喙灰色,头部及脚都很长,头部及上身呈浅黄色,两侧有些红色,冠深色,背部及双翼呈深灰色。尾巴及双翼上有栗褐色的斑纹,上尾有一半月形白色块斑,在飞时特别明显。雏鸟两侧的颜色相对比较浅,尾巴颜色不同。

大小量度:体重♂1000-1300克,♀910-1015克:体长♂ 540-615毫米,♀470-550毫米;嘴蜂♂53-61毫米,♀49-59毫米;翅♂270-285毫米,♀250-286毫米;尾♂72-112毫米,♀69-125毫米;跗♂ 40-55毫米,♀39-50毫米。

栖息环境

栖息于富有植物的池塘、湖泊、水库等水域中,也出现在林缘沼泽和四周有植物覆盖的水塘和溪流中。喜欢隐匿在高草丛中或荷叶下,也成群栖息于水面上,但通常避免开阔的湖泊。

生活习性

该物种既能在水面觅食,也能潜入水下觅食,有时也到水边地上觅食青草。食物主要为稻谷、作物幼苗、青草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虫、螺、蜗牛软体动物门、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通常在黄昏时栗树鸭呈几只到几十只成群飞到附近稻田觅食,黎明前返回白天栖息的水域。

停息时身体挺直,常有几只不时引颈四望,遇人或敌害临近首先起飞,随之其他树鸭亦跟着起飞,性极为机警。常成几只到数十只的群体活动和觅食,也有多到数百只的大群。飞行力弱,速度亦不及其他鸭类快。亦善游泳和潜水,且潜水能力甚强,一次潜水可达十几分钟。在炎热的白天,常在芦苇丛或其他较高的水草丛中睡觉和休息。如遇食物丰富又无干扰,它们常栖息在固定地方,一般不变换栖息地,甚至不作长距离的迁徙。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阿鲁巴巴哈马孟加拉国巴巴多斯、伯利兹、贝宁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家、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岛和萨巴、博茨瓦纳、巴西、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加拿大开曼群岛、中非共和国、乍得、智利、哥伦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古巴、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共和国、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属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加蓬冈比亚加纳瓜德罗普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印度肯尼亚莱索托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墨西哥、蒙特塞拉特、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拿马共和国巴拉圭秘鲁波多黎各、卢旺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塞内加尔圣马丁岛荷兰部分)、南非南苏丹、苏丹、苏里南斯威士兰坦桑尼亚、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干达、美国(夏威夷岛)、乌拉圭委内瑞拉赞比亚、津巴布韦。

旅鸟:百慕大、不丹法国格林纳达以色列牙买加摩洛哥阿曼葡萄牙、塞拉利昂、索马里西班牙斯里兰卡、维尔京群岛、也门

繁殖方式

茶色树鸭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几乎都可以进行繁殖,但一般在降雨后。营巢于树枝上或树洞中,或靠近水边的沼泽地上,巢高达0.5米以上,用厚厚的芦苇铺垫。巢内由草叶和草茎构成。

求偶和交配在水中进行,交配前雌雄鸭一起游泳,雄鸭不断地向雌鸟进行嘴浸水运动,雌鸭保持一种竖直的姿势,然后雄鸭突然爬到雌鸭背上进行交尾。每窝产卵6-13枚,卵白色。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4-32天,雄鸭通常是在夜间孵。孵化52天后雏鸭就能够飞行。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