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林街道
柏树林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市碑林区,位于西安城区中心地带,东至和平路,西临印花布园和安居巷,南起护城河,北辖东大街中、西段与新城区相邻,面积2.09 km²平方公里。1993年,辖区内有居(家)委会34个,汉族占98%,少数民族有回、满、藏、蒙等占2%。街道办事处机关驻东十道巷19号。2020年,常住人口为50374人。
历史沿革
1955年设端履门街道,1963年改柏树林街道。1996年,面积1.1平方千米,辖东羊市、西三道巷、东大街、东仓门、马厂子、南城巷、圪塔寺、东县门、开通巷、兴隆巷、东厅门西段、东厅门东段、菊花园、三学街、柏树林、端履门、东木头市东段、南柳巷、骡马市、解放市场20个居委会和商业大楼、邮电宿舍、省科委6-7号楼、中医院、碑林区委、市建四公司、市住宅一公司、下马陵干休所、市二轻局、3404号、陕西日报、石油仪器厂12个家委会。
1955年设建国路街道,后改为公社,1972年改为和平路街道。1996年,面积0.9平方千米,辖和平路南段、和平路北段、东一道巷、东三道巷、东四道巷、东六道巷、东八道巷、东十道巷、清莲坊、建国路南段、建国路北段、建国一巷、建国二巷、建国三巷、建国四巷、建国五巷、建国六巷、东门里、大差市19个居委会和省水电设计院、西北电管局、省政协、省煤炭设计院、省府事务局修缮队、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省煤炭工业厅第一、省煤炭工业厅第二、省档案局、省劳动人事厅、省委印刷厂、省化肥公司、省轻工业设计院、省石油仪器厂、省委雍村、省科技报所、市建总公司、省委8号院18个家委会。
2001年,和平路街道并入柏树林街道。2002年,辖三学街、开通巷、下马陵、东仓门、菊花园、端履门、和北、和南、圪塔寺、马厂子、东大街、建南12个社区。
文化
名胜古迹
西安碑林博物馆在辖区内。碑林南侧文昌门为登城墙阶道,城上建有魁星楼。碑林所在地三学街,从宋代至清代历为府学、县学等学府集中地。开通西巷有始建于隋朝的卧龙寺,初名福应禅院,唐朝名观音寺,北宋皇帝赵光义改名卧龙寺,现为市区内最大的佛教寺院。
碑林博物馆
碑林,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正式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始建于北宋元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唐昭陵六骏石刻”有四骏藏于碑林。
西安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西安碑林博物馆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寺
又名卧龙寺,位于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创建於刘宏时期(168—189年)。
隋朝时称“福应禅院”,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
李漼咸通年间(860年)和李儇干符年间(874年),先后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
宋初,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赵光义时(9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
元朝时,卧龙寺得到重修。
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再次重修,立石碑纪事,现碑仍存大雄宝殿东边,“碑石显文如花朵,故人称开花碑”。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殿宇。
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兴为十方丛林,立碑记之。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殿堂,立“卧龙历史碑”。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与光绪帝避难西安市,给卧龙寺带来新的繁荣。慈禧太后施银千两重修庙宇,并建立石碑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还亲书“慈云悲日”、“三乘迭耀”匾额赐寺,并为山门书额“敕建十方卧龙禅林”。当时西藏自治区、蒙古的喇嘛、王公们千里迢迢送来各类贡品、佛像,其中佛像均诏令送卧龙寺供养。所以寺内小型佛像甚多。
民国二十年(1931年),朱庆澜将军等人筹资修整了大雄宝殿和禅堂,同时广购佛经,创办了佛学国书馆。后又请释太虚来讲经说法。对东院、西院房舍都进行了整修。
西安事变旧址,位于西安市,由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新城黄楼、西京招待所、唐华清宫五间厅、兵谏亭等建筑组成。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区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1982年2月23日,西安事变纪念馆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西安事变旧址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历史面貌
辖区商业、服务业和文化娱乐业发达,文物古迹集中,也是西安市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境内55条街巷,绝大多数形成于明清年间。东大街成为西安市的繁华商业中心始于陇海铁路通达西安后。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后,东大街连同整个柏树林街道地区的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50~70年代,辖区内相继有21个居民委员会陆续开展了对烈、军属的优抚活动。常年坚持买粮买煤,挑水洗衣,协助料理家务。春节、建军节,组织驻地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与部队开展联谊联欢。1980年初,街道组织驻地单位的学校、商店的青年和共青团员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孤寡老人、烈军属送温暖,进行包户综合服务。1983年办事处成立社区服务指导小组,有28个居(家)委会相继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开设了48个服务项目116个服务内容。1983~1993年,为蓝田县老区贫困村民捐款32360元,粮票13940斤,衣服2万件;为黑河引水工程捐款11773元。其间,共发放社会救济金10440元,临时救济费2150元,抚恤金39510元。1993年,区域内有优抚对象456户,综合包户服务对象30户;义务服务小组33个,常年保持综合包户义务服务人员230人。至1993年底,累计安排残疾人106人就业,占残疾人的54.9%。
80年代,对辖区内低洼地区和危陋旧房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东仓巷、卫华巷、开通巷、东厅门、菊花园、端履门等居民住宅小区,新建楼房153栋。区域内有驻地单位275家,其中有中小学校7所,幼儿园4所,医疗单位6所,影剧院4座。名胜古迹有汉代的董仲舒墓和卧龙寺,宋代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清代的南城清真寺等。
行政区划
柏树林街道辖三学街、端履门、菊花园、开通巷、屹塔寺、马厂子、东仓门、下马陵、东大街、建国路南段、和平路北段、和平路南段等12个社区居委会。
截至2020年6月,柏树林街道柏辖12个社区。树林街道办事处驻东十道巷19号。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21年6月21日,西安市碑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柏树林街道常住人口为50374人。
地理环境
柏树林街道地处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北部,西安城区中部,明城墙内东南隅。东、南临护城河,分别与东关南街街道、太乙路街道、文艺路街道相邻,西起印花布园、安居巷与南院门街道相接,北辖东大街全段,与新城区西一路街道、中山门街道接壤。距区人民政府4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0.78千米,总面积2.09平方千米。
经济
2011年,柏树林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7.5%。
截至2011年末,柏树林街道有商业网点4593个,职工22662人。
截至2011年末,柏树林街道有邮政网点46个,电信服务网点42个。
交通
柏树林街道境内西安地铁1号线、西安地铁2号线通勤。主干道有东大街、顺城南路、顺城东路等。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柏树林街道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429人,专任教师14人;小学3所,在校生4958人,专任教师1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691人,专任教师8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l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5700人,专任教师15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柏树林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5个,会员213个;电影放映单位3个,座位7200个,每万人拥有1057个,放映电影3800场次,观众达110万人次;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档案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79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35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东仓鼓乐、张姓风筝等。张氏风筝被列人世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柏树林街道有体育场地11个,社区安装的体育器材达200多件,保障15%居民有体育锻炼器材。经常参加运动的居民占常住人口的11%。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柏树林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病床550张。专业卫生人员568人,其中执业医师242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215人。
劳动就业
2011年,柏树林街道新增就业人员7211人,有499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9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2011年,柏树林街道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00人。
社会福利
2011年,柏树林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73户,1981人,支出600.41万元,比上年增长2.05%,月人均252.57元,比上年增长2%;城市医疗救助4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8人次,共支出8.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5人,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10人,接收无军籍职工6人,军休所1个,抚恤事业费支出109万元,比上年增长9%。社区服务设施1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2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4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13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40万元。
参考资料
西安市碑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二号).中国政府网.2021-06-24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