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家庄子村

高家庄子村

辛庄镇高家庄子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侧。高家庄子村尊师重教风气浓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内文化氛围浓厚,,高家庄子村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首批“烟台市文化模范村”。

简介

辛庄镇高家庄子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侧。西汉末年,高姓徙居此地,以姓氏取名高家庄子。

历史

至正年间,徐氏族人徐进之担任北海守墩(烽火台)吏,初由本县勾下店迁居朱宋村。明代初年,为防倭寇侵扰,徐氏后裔奉命看墩报警,携眷由朱宋迁到高家庄子定居,将墩点设在村北1公里处,称为“北泊子”“北园子”。洪武年间,受渤海地震海水倒灌影响,部分墩台淹没。明末清初,撤销墩台守护,守墩户全部迁入村内。

古迹

镇龙庵。东汉光武元年(25年),为防水患,村西曾修建镇龙庵。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重修,庵内正殿供三尊神像,火神居中,三头六臂。东为药王、西为财神,殿外东北墙壁砌陶瓷塑龙王像一尊。院落南边建有钟鼓楼,木石结构。院内古柏4株,生长茂盛。现庙毁,钟楼、松柏尚存。庙外西南方有一单独小院落,内建土地庙。1957年秋在庙前修水库,挖引洪道时,发现一尺多长宝剑一把,上面铸有“斩龙剑”三字。并发现一只精致黄色的陶瓷盒,称为“压龙盒”。可惜此两件出土文物当场被毁。

周口关帝庙。村中关帝庙为东汉光武年间兴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重建。房顶更换为黄、蓝、绿琉璃瓦,五脊六兽,金碧辉煌,耀眼夺目。庙内神像关羽居中,两边为周仓关平,做工精细,形象逼真。两边山墙绘精致壁画,内容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生平事迹。庙左前方有旗杆基石两块,上面刻有“光绪二十二年立”。

名门

百年徐氏家族。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徐氏族人徐云峰在贵州省任守备期间,出资在村中十字路口修建一座徐氏祠堂,供奉祖先。祠堂造型典雅,气势雄伟、大出厦、宽走廊,两旁立两根明柱。院内两株翠柏,两株树,生气勃勃。正门为大门楼八字墙,高台阶。明柱上雕刻金字对联。后改为“徐氏先祠”。现家庙、松柏尚存。

咸丰年间,徐氏族人徐素去北京市投亲靠友学做生意。在收买古玩时低价买了一套供器,后经珠宝商鉴定属明朝珍品,因此发了一笔横财。后在北京前门外东半壁街与亲戚合伙开设“三义广”绸缎庄,柜上大部是徐氏族人。一年,徐躬修去苏杭进货误期,上色货都已销完,只好进了些成色不好的黑白绸缎,销路不畅。适逢爱新觉罗·奕詝热河省驾崩,热河到京城沿途要扎行宫、戴国孝,皇宫急需大量黑白绸缎。结果“三义广”黑白绸缎被高价抢购一空,皇宫内院的白银大量流入绸缎庄, “三义广”赚的白银用大车往老家运送,徐氏族人成为暴发大户,有“四老门”“五合堂”“六大家”“七猛虎”等。

清末,徐氏族人徐其清在济南市潍县两地又开设“泰丰楼”大饭庄,经营33年之久,柜上职员大部是该村徐、王两姓懂经营、会管理、能吃苦者。这些大户讲排场、摆阔气,在村内买土地、盖房子,三条大街道同时兴建宅院,样式一律是大门楼,高台阶,北京市式的四合院。家具考究,有硬木八仙桌太师椅子、茶几条案、集锦架等,一律漆成油栗皮色。墙上挂有名人字画,桌上摆放文房四宝,还有紫砂壶、朱砂瓶、暗花镜、玉钢佛等名贵珍玩。花园内假山怪石、奇花异草。院内骡马成群,牛羊满圈。全村计有骡马200多匹,木轮大车百余辆,佣人伙计一大帮。徐氏家族人财两旺,盛极一时。

同治年间,为防匪盗侵扰,徐氏家族筹巨资兴建土围墙。墙高6米,顶宽2米,环村总长2100米,5座大门分别用汉白玉雕字,东门为“山屏”,南门为“同义寨”,西门为“环溪”,北门为“海”,西便门为“静坊”。耗银数万两,3年告竣,5座大门各设“子母土炮”2门,抬杆炮40支,土枪40枝。晚上围子门一关,村子如铁桶一般。

文化

高家庄子村尊师重教风气浓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明清两代,全村有功名者达50多名。清武进士徐云峰,御封“太子少保、一品顶戴、兵部侍郎”,同朝为相的刘墉曾题赠“春庭燕喜”巨匾一块。1977年恢复高考后,村中子弟先后有45人考取大中专院校,其中研究生5名,博士生2名。

村内文化氛围浓厚。清朝时组织庆春会,20世纪40年代前后庆春会活动鼎盛时,有高跷脚子100多副,北京市经商的族人徐世荣为村购买戏装80多件,百余名青年参加排练。剧目有《西游记》《灯宫》《金钱豹》等10余种。踩高跷、唱京剧、弹三弦琴、说鼓书活动传承至今。1974年10月,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郭全宝赵连甲到村体验生活并做指导。1996年,高家庄子村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首批“烟台市文化模范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