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界线
南北分界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水田与旱地分布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这一概念在1908年,时任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的张相文撰写了《新撰地文学》提出。2010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陈全功教授团队,根据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数据制作了一张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并且划定了一条精确的南北分界线,西起平武县,东至射阳县。中国南北分界带最窄处26.42公里,最宽处195.41公里,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总长度约为1666.28公里。
南北分界线是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志,使得中国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温暖湿润,而北方地区则以温带、寒带气候为主,寒冷干燥。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南北地区在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南北分界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志,也是中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分界线。在人文地理上分界线是中国两河流域文明的汇合之处,以北是黄河流域,以南则是长江流域。
定义
南北分界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这一概念在1908年,时任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的撰写了《新撰地文学》提出。2010年,的教授团队,根据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数据制作了一张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并且划定了一条精确的南北分界线,西起,东至。中国南北分界带最窄处26.42公里,最宽处195.41公里,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总长度约为1666.28公里,在自然地理上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而在人文地理上其实是中国两河流域文明的汇合之处,以北是黄河流域,以南则是长江流域。
发现和命名
发现历程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橘逾淮而北为枳”,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地理文献《尚书·禹贡》不仅认识到了这条界线。还利用这条界限进行了地理区划并对其两侧的地理环境差异做了比较科学的描述。20世纪初,随着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萌芽,人们开始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秦岭-淮河线。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写到“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属犀牛”这里的北带就是指在长城与秦岭-淮河之间。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关于秦岭-淮河线的科学论述。
名称由来
南北分界线名称得名,是因为以分界线区分的南北,不论是从地貌特征,农作物种植,或是降雨量,温度,甚至是植被类型,气候特点来看都是不一样的,而从人文地理来看,这条分界线以北是黄河流域,以南则是长江流域,分界线是中国两河流域文明的汇合之处。综合以上因素南北分界线不仅是南北地理特征的划分线,对气候、农业、文化和地理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划分中国的南部和北部地区,促进了对中国境内不同地域的认知和研究。也因此得名南北分界线。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分布
2010年,的教授团队,根据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数据制作了一张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并且划定了一条精确的南北分界线,西起四川省的境内,经甘肃省的文县、康县,陕西省的略阳县、洋县、旬阳县,湖北省的郧西县,河南省的西峡县、新野县、汝南县,安徽省的阜阳市、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区约4.67公里),江苏省的泗洪县、淮安市(北距淮安市区约5.68公里),东至。(E120°21’,N34°05’)。中国南北分界带最窄处26.42公里,最宽处195.41公里。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总长度约为1666.28公里。
形成原因
从地质学的角度秦岭淮河作为分界,在遥远的古生代就已经奠定。秦岭、大别山、淮阳低山丘陵以北是华北陆块,以南是扬子陆块,两块陆地原本彼此分离中间被海洋所阻隔。在4亿年前的泥盆纪初期两大板块开始接触碰撞,经过2亿年的构造缝合。到三叠纪末期海洋逐渐消失两块陆地连为一体。秦岭与淮阳古陆则正式成为地质上的南北分界线。约14万年前,黄河及西部山地河流的泥沙逐渐沉积到黄河大冲积扇中,湖泊沼泽遍布平原。淮河便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并逐步取代淮阳陆块,成为中国东部的南北分界线。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橘逾淮而北为枳”,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地理文献《尚书·禹贡》不仅认识到了这条界线。还利用这条界限进行了地理区划并对其两侧的地理环境差异做了比较科学的描述。20世纪初,随着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萌芽,人们开始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秦岭淮河线。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写到“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原麝犀牛”这里的北带就是指在长城与秦岭-淮河之间。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关于秦岭-淮河线的科学论述。
地理标志
秦岭
广义的秦岭包括好几条山脉,除了一般所称的秦岭以外还包括南面的米仓山、大巴山脉、武当山,西面的岷山和东面的伏牛山。秦岭山脉西高东低。岷山海拔达4000米。在陕西省境内的秦岭平均2000~3600米。东段的大别山已下降到1000米左右。秦岭象一堵挡风墙横亘在中国的中部。冬季,它阻滞了西北风南下,减弱寒潮威势,使南方少受寒冻;夏季它截拦了东南风带来的云雨,使之不易深入西北。因此,秦岭是中国南北之间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即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淮河
淮河流域位于中国的东部,涵盖了河南省、安徽和江苏省等省份。该流域的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1°-36°,东经112°-121°之间,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千米。淮河的发源地是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大致由西向东流经河南省南部、安徽省与江苏省北部,沿途接纳一百多条支流,最终注入洪泽湖。在洪泽湖进行调蓄后,洪水分为两路下泄,大部分洪水经由三河闸出口,入江水道至三江营流入长江,小部分洪水则由高良涧闸出口,经苏北灌溉总渠至扁担港注入黄海。淮河干流全长1000千米,总落差为200米。
淮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北部向暖温带南部过渡型。受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及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流域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大风、霜冻和冰雹等频繁发生。淮河的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雨热同季、秋高气爽以及冬季干冷。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得淮河和苏北灌溉总渠与秦岭一道成为中国气候区划分的界限。以此为界,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而南部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矗立于淮安市市区古淮河上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物为一个微缩地球,位于红桥中间位置,也是河道中心线位置。球体分为南北两半球,北侧为渐变冷色调,南侧为渐变暖色调,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气候特征。2009年9月9日,淮安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项目,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的批准,国测成字[2009]16号文,同意淮安市人民政府在淮安市区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蚌埠市中国南北分界线雕塑于2006年3月建成,由中国当代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创作,高达39.9米,重量为100吨。雕塑中间由八根钢管组成,蓝色四根指向北方,象征北方寒冷;红色四根指向南方,象征南方温暖;中间一颗青铜珍珠,表示蚌埠地处中国地理气候南北之间,同时也与蚌埠“珠城”的美称相呼应。
地理意义
气候差异
地质土壤差异
1936年,地质学翁文灏先生又从土壤角度进一步发现了秦淮一线的南北差异。他说秦岭淮河以北大部分为钙层土,以南则几乎为淋余土根据地址土壤的不同,南北分界线也有农作物种植分界线的定义,主要表现在南部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和甜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而北部地区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
地形地貌差异
地貌特征分界线:南部地区地貌以丘陵为主,而北部地区地貌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而划定了南北分界线。
生物特征差异
影响
南北分界线是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志,使得中国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温暖湿润,而北方地区则以温带、寒带气候为主,寒冷干燥。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南北地区在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南北分界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志,也是中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分界线。在人文地理上分界线是中国两河流域文明的汇合之处,以北是黄河流域,以南则是长江流域。
重大事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紧邻苏联的东北地区地区,获得了最多的援建项目,让东北这个重工业基地的分量更为重要。其中辽宁省的GDP在1954到1959年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仅次于东北的是华北、西北与中部部分省份,相比之下,东南沿海省份则发展较慢。在城镇化方面,北方也曾长期领先于南方,特别是东北的黑龙江省和辽宁。1996年,黑龙江和辽宁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2%和45%,当时全国城镇化率仅为31%。到了2017年,黑龙江和辽宁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9.4%和67.49%,仍然超过全国58.52%的水平。
但改革开放40年,南方经济逐渐赶超北方。从1978年的GDP数据可以看到,当时前十名省份中,南北各有五席;而在2018年,TOP10省份中,北方只有三席。GDP增速前十名的省份,只有陕西省是北方省份。改革开放四十年,南北地区GDP份额的演变更直观地说明了这个问题:1978年,南方GDP占全国的比重为54.4%;1988年时,这一比重上升为56.1%;到了1998年,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为58.7%;2008年有所下降,变为57.0%;但2018年南方重新大幅上升为62.8%。
学术研究
2010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陈全功教授团队,根据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数据制作了一张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并且划定了一条精确的南北分界线,西起平武县,东至射阳县。(E120°21’,N34°05’)中国南北分界带最窄处26.42公里,最宽处195.41公里,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总长度约为1666.28公里。
20世纪初,随着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萌芽,人们开始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秦岭淮河线。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写到“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属犀牛”这里的北带就是指在长城与秦岭-淮河之间。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关于秦岭-淮河线的科学论述。
1936年,地质学翁文灏先生又从土壤角度进一步发现了秦淮一线的南北差异。他说秦岭淮河以北大部分为钙层土,以南则几乎为淋余土根据地址土壤的不同,南北分界线也有农作物种植分界线的定义,主要表现在南部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和甜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而北部地区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
相关文化
在人文地理上分界线是中国两河流域文明的汇合之处,以北是黄河流域,以南则是长江流域。
风景名胜
终南山
终南山地处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的主体部位,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东起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周至县最西界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宝鸡市境内秦岭北麓,跨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是中国大陆境内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秦岭山脉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太白山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
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
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新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淮扬菜文化为核心特色,依托古淮河生态湿地核心景观。在景区的生态建设方面,景区保护原有的地被、植被资源,通过拆建让绿、拆堰让水等措施,维护了古淮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同时,景区按照原有地形地貌,修复了古淮河、白鹭湖、青龙湖、清涟湖等“三湖一河”生态环境,并开展了空气、水质、噪声等环境综合整治。
参考资料
江苏淮安南北分界标志获国家测绘局批准.凤凰网.2023-11-20
蚌埠地标建筑 中国南北分界线雕塑再换“新衣”.百家号.2023-11-20
为什么这条划分中国的线 对南方和北方人如此重要.新浪网.2025-03-12
秦巴山地,不仅是南北分界线,还是华夏文明的历史枢纽.中国国家地理.2023-11-21
涨知识系列:全国各省的南北分界线在哪里?.澎湃新闻.2023-11-20
南北经济的天平何以大幅失衡:产业结构还是人文环境?.百家号.2023-11-20
南方or北方?秦岭淮河,何以分南北.澎湃新闻.2023-11-20
【这里是陕西】陕西宝鸡:太白山.西部网触屏版.2023-11-30
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江苏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ctcnd.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