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木
山青木(食虫类:泡花树属 kirkii)是清风藤科糯米椴,高可达16米,树皮灰色,浅纵裂,幼枝淡红色,被平伏直毛,具椭圆点状皮孔。叶为羽状复叶,连柄长12-50厘米,小叶纸质,7-15片。花淡黄色,直径约3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清风藤科泡花树属的落叶乔木 ,高可达16米树皮黄灰色,平滑,小枝淡红色至暗褐色,被锈色小柔毛,皮孔明显裸芽密被锈色毛。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12-35厘米,对小叶近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6厘米,宽1.5-5.5厘米,基部的小叶较短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稀的极细尖齿,表面暗绿色,背面黄绿色,常有白粉,沿叶脉或全面被褐黄色毛,中脉在表面下凹,在背面隆起侧脉在背面微隆起,小叶柄长0.4-1厘米,被柔毛。树皮灰色,浅纵裂,幼枝淡红色,被平伏直毛,具椭圆点状皮孔。叶为羽状复叶,连柄长12-50厘米,小叶纸质,7-15片,下部的卵形,中部的狭卵形或狭长圆形,顶端的一片狭椭圆形,长4-15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通常宽圆,边缘具侧脉伸出的尖锯齿,叶面深绿色,除中脉及侧脉被细柔毛外余无毛,叶背灰绿色,脉上被平伏长柔毛;侧脉每边6-15条,稍弯拱至叶缘3-5毫米处开叉网结,脉腋有毛。
复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枝上部叶腋,长15-20厘米,主轴具三稜,分3次分枝,被褐色短柔毛;花淡黄色,直径约3毫米,花梗长约1毫米;萼片5,椭圆状卵形,长1-1.2毫米,外2片较小,背面被毛,有缘毛;外面3片花瓣扁圆形,宽约2.5毫米,具明显的5-7条脉纹;内面2片花瓣约与花丝近等长,通常3裂而中裂齿非常小,侧裂片卵形,有缘毛;发育雄蕊长1.2-1.5毫米;雌蕊长约1.5毫米,子房与花柱约等长,被柔毛。核果球形,直径约3-5毫米,核具稀疏网纹,中肋钝隆起,从腹孔一边不延至另一边。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山青木在海拔1300-1800米的区域分布广泛,常见于雷波核桃坪、峨边盐井溪、茧子岗等处森林中。此外,峨眉山(海拔600-1200米)、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脚(海拔1200米)、宝兴县及南川(海拔1600米)也有。稍耐荫蔽,成长后要求一定光照,在雷波常见生于甜槠、木荷混交林中的林窗处,常与香桦、栲树和几种减树相混交。生长较为迅速,但常有分权,影响出材率。
分布范围
山青木分布于中国四川中南部及西南部。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 Pingbian)马鹿塘、迷羊寨、龙滩门。
主要价值
山青木可作为阔叶树主要的更新造林树种,如能加强抚育,生长速度和出材率当可提高。树皮含单宁,可提制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