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源于1985年成立的社会科学系。1997年,社会科学系增列经济法本科专业(后统一为法学本科专业),成立了法学教研室。法学院现有法学、知识产权2个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学院现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法学、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80人。其中,法学(经济法)专业于1998年开始招生,知识产权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十余年来,累积培养法学专业本科生1200余名,在他们中间,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涌现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吴洪淇等一批知名校友。在办好两个本科专业的同时,学院还面向全校其他本科专业学生开设法学双学位教育(较早的时候是经济法辅修教育)。迄今,已有1000余人参加了法学辅修专业或双学位教育,提升了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他们中,有近20%的同学通过了司法资格考试或考上了研究生,选择了法律相关职业或者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管理等职业。

学院现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多年来,本学科依托我校的理工科优势背景,秉持“特色学科引领,传统学科紧跟”的发展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学科方向:(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本方向紧密结合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在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法治路径、循环经济法、环境行政法等领域进行了持续的调查研究。(2)知识产权法学。本方向紧密结合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在促进专利实施转化之理论基础及政策法律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版权制度创新、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及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保障等领域进行了持续研究。(3)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本方向紧密结合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之要求,在民法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精准扶贫与区域社会发展等领域进行了持续的研究。(4)法学理论。本方向紧密结合法治社会建设之要求,在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区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社会权保障的国家义务与社会协同等领域进行了持续研究。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重视教学和教学基层组织、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建院伊始,学院就明确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确定了“教学稳基础、科研上层次”的理念和“本科生导师全覆盖、实行精英教育”的模式。学院拥有校级法学专业教学团队2个,1间可容纳400多人、设施较为先进的模拟法庭,1个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实验室。先后与七里河区人民法院、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宁区人民法院、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甘肃佳运律师事务所、甘肃勇盛律师事务所、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协议,共同建立了多个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团队、基地建成,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强化职业意识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学院重视法科学生的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司法资格考试以及同学们的学术训练和法律实践活动。2015年,法学院代表队在全省高校法律辩论赛中获得第2名,在全省高校模拟法庭大赛中获得第4名;多名同学的作品入围甘肃省“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赛乃至“‘互联网+’时代法科生创新创业全国法学本科生学术论坛”并获奖;2015年、2016年、2017年,法学院的就业率分别达到93.85%、94.29%、93.14%;2015年、2016年、2017年,法学院的考研上线率和四、六级通过率均为全校第一或第二。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重视科研和学科基层组织、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经过调查研究,学院明确了“狠抓特色优势学科,辐射带动传统学科”的学科建设思路。目前,依托学院设有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甘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设有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建设的“甘肃高校新型智库”,拥有“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和“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审判与科学研究基地”;设有校级的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学科基层组织包括知识产权研究所、民商法(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法学理论研究所等。近年来,学院先后参与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项目3项、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和省软科学项目20余项,总经费约260余万元;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等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派20人次参加国内重要的学术会议或学习交流,部分教师被推选为全国性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或副主任委员。学院还联合相关机构主办重要的学术论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现有宪政及法学理论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经济法社会法研究所、环境资源发研究所、刑法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文化遗产法研究所七个研究所和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审判与科学研究基地、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两个研究基地。另拥有法学系和知识产权系两个系和一个实验教学管理中心。

师资力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学院已经建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保障了本科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现有教职工28人,其中专任教师2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和在读博士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90%;他(她)们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院校获得法学硕士、博士学位。

学院聘请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专利代理人作为兼职教师。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提升了本科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水平,同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中,他们将成为开展双导师制的重要支撑。为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层次,特别是知识产权新专业办学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能力,学院还计划引进多名在本专业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提升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科研成果

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

常丽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6-10

浅析专利不实施的原因及反思

成峥;刘彦

财经界(学术版)

2014-04-10

草地生态补偿政策与机制研究——基于黄河首曲玛曲县的调查与分析

常丽霞;沈海涛

农村经济

2014-03-25

东西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证分析与社会救助立法的完善

白小平

兰州学刊

2014-03-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刑事法治建设之考量

苑博张子龙

经济研究导刊

2014-02-15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之规定

贾小龙

理论与现代化

2014-01-20

从政策到程序:农村社会保障程序制度的解构与取向

白小平

理论月刊

2014-01-10

渭河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及重构新论

吕志祥;孟天琦

中国水土保持

2014-01-05

论汉代法制中的重民思想

成峥

法制与社会

2014-01-05

专利“侵权不停止”理论新解及立法完善——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衡量

张耕;贾小龙

知识产权

2013-11-25

渭河源头区退耕还林生态效果评析

吕志祥;邓一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09-25

输入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困境与公共品供给的现代转型

白小平

中州学刊

2013-09-15

社会法起源新论——生存的社会维护和社会立法进程视角

白小平

时代法学

2013-08-20

社会公平正义视阈中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白小平;贾小龙

开发研究

2013-06-20

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文化的当代变迁与走向——基于拉卜楞地区的个案分析

常丽霞;崔明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28

社会法的规范语境与本土化建构 优先出版

白小平;李擎

河北法学

2013-05-14 11:33

草地生态补偿:国家法与习惯法的暗合与补缺——甘南藏族自治州牧区草地生态补偿政策实践的法人类学考察

常丽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10

农村社会管理的误区、选择与制度保障

白小平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5-10

民法主体性的人本主义内涵

贾军王立军

前沿

2013-05-01

鄂尔多斯市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吕志祥;牛建平

煤矿安全

2013-03-20

解缙《大庖西封事》看明初君臣关系的实质

谢永强

陇东学院学报

2013-03-15

网络环境下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发展

辛万鹏;赵世瑛

社科纵横

2013-02-15

“斯哇”: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甘南藏族自治州聚居区两起个案的法人类学考察

常丽霞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2-09-30

混淆可能性标准研究——学说批判与立法辩护

贾小龙

商业时代

2012-07-30

停止侵害与专利侵权预防——以侵权行为的再次发生为视角

贾小龙

特区经济

2012-07-25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白小平

生产力研究

2012-07-15

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的源起

贾军;蒋丽琼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7-15

从“国情考量”到“权利理性”——对平等就业权中“合理差别”的动态分析

原新利;于潇杰;赵曼姿

生产力研究

2012-03-15

困境与突破: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民参与式民主初探

张有亮;赵龙

农村经济

2012-02-25

注册商标专用权取得程序的整合——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有关修订

贾小龙

中华商标

2012-02-15

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对行政权力介入的动态要求分析

原新利

商业时代

2012-01-20

关于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构建的再思考

陈海啸常丽霞

农村经济

2011-11-25

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公众参与制度再思考

张有亮;杨金光;赵龙

兰台世界

2011-11-10

新时期地方立法的转型分析

吕志祥;董燕云

人大研究

2011-11-05

程序正当侦查程序中主体利益均衡的基础

张有亮;赵龙;张建忠

商业时代

2011-10-30

催生与谨慎: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参与式管理初探

张有亮;赵龙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1-10-15

生态效益补偿的法理辨析——基于生态综合管理的研究进路

常丽霞;吕志祥;陈海啸

农村经济

2011-09-25

人文传统与自然权利观的发展——人权理论的缘起

原新利;邹驯智

大家

2011-09-05

创新社会管理:参与式社会管理新论

张有亮;赵龙

长白学刊

2011-07-20

法律程序正当:警察与犯罪嫌疑人利益平衡的基础

张有亮;赵龙

法制与社会

2011-07-15

谁来守卫古茶树?

潘志伟陆志明

环境保护

2011-05-25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内容及履行

白小平

商业时代

2011-05-10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精神实质及其在中国的践行

贾军;徐蕊蕊

商业时代

2011-03-20

西部地区农民参与式民主的实践构想

张有亮;赵龙

实事求是

2011-03-10

论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协调

李小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26

法学是科学吗?——自然科学视角

何自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20

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回族习惯法变迁调查与思考

谢永强;朱晶松;谢芳

丝绸之路

2011-01-16

以礼致序 以乐致和:乡饮酒礼的社会控制功能——基于《勉寓公举行乡饮酒礼为乡闾倡》的分析

穆永强

陇东学院学报

2011-01-15

中国模式的不足:土地垄断

贾军刘曜

理论导刊

2011-01-10

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构想

谢芳

发展

2011-01-05

法学案例教学研究

张琦

发展

2011-01-05

地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践内涵和动态意义

原新利;刘淑君

学理论

2010-12-10

论犯罪嫌疑人近亲属权益之维护

张有亮;赵龙

沈阳大学学报

2010-10-15

推广中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潘志伟

发展

2010-10-05

论循环经济法中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张琦;李玉基

商业时代

2010-09-30

浅析我国大学本科现行环境法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潘志伟;白小平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9-15

逃税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析

贾小龙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8-28

关于法律资源配置与分享的探究

张有亮;赵龙

商业时代

2010-07-20

论西部开发中市民社会的建构

谢永强

商业时代

2010-06-20

论司法中的事实形式

何自荣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15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价值选择与完善

乔煜

商场现代化

2010-03-20

高原藏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新探——基于藏族传统生态文明的视角

吕志祥刘嘉尧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15

权利形态转化问题探究

何自荣

陇东学院学报

2010-01-15

公共政策视域中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

吕志祥;高兵桃;刘嘉尧

生态经济

2010-01-01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与少数民族文化认同

穆永强丝绸之路

2009-12-16

试论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社会价值

谢永强

丝绸之路

2009-11-16

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缺失及重构

吕志祥刘嘉尧

商业研究

2009-11-10

生态文明与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重构

吕志祥;刘嘉尧

科技管理研究

2009-10-15

我国民间组织面临的法律困境及制度重构

高兵桃;吕志祥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15

社会法基本问题探究——从私法与公法比较之视角

何自荣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8-15

美国土地休耕保护计划及借鉴

刘嘉尧;吕志祥

商业研究

2009-08-10

对政府官员的“人肉搜索”与公民监督权实现的路径困境

原新利

齐鲁学刊

2009-07-15

生态补偿制度与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英文)

吕志祥;高兵桃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9-07-15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行政处理制度探讨

常丽霞;蒋华林

商业时代

2009-06-20

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认定及损害赔偿

贾军;张璐宁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9-05-15

论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及其实施要素保障

许楠;辛万鹏

商业时代

2009-04-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背景下的职工薪酬管理

张有亮;马大姐

学术论坛

2009-04-10

藏族传统道德现代转型之路径新论

吕志祥刘嘉尧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15

在稳定与流动之间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张有亮;马晓燕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15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蒋华林;陈彪;叶进

环境保护

2009-02-25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源考

袁峥嵘;常丽霞贾小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20

地方政治改革的宪法维度

王凤涛;张维权

理论观察

2009-02-20

法律的“淡”政治问题探究

何自荣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9-02-20

论合同期限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关联与互动

张有亮;马大姐

商业时代

2009-01-20

植物新品种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

贾小龙

电子知识产权

2009-01-15

大学理念和制度安排探讨

何自荣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10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之法律考辨

白小平;张玺

商业时代

2008-12-30

浅议拆封许可合同的认定

贾小龙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8-12-20

案例教学对宪法学发展范式的“介入”功能

原新利

中国成人教育

2008-12-15

西部区域环境法治建设基本原则探析

施文甫;常丽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28

工科院校法学教育目标的定位和教学体系的优化

何自荣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25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对策

贾小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01

社会救助制度建立的正当性——基于实质平等原则的分析

原新利;张有亮

西部法学评论

2008-10-15

论法律中的利益衡平

何自荣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15

论法律文化的特征、要素和功能

辛万鹏

兰州学刊

2008-10-15

税收社会职能探析

白小平

当代财经

2008-10-15

试论平等型医患关系的法律适用

张琦

中国市场

2008-10-05

专利法需要怎样的“间接侵权”——专利间接侵权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贾小龙

电子知识产权

2008-09-15

产权冲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及改革取向

辛万鹏;李振宇

商业时代

2008-09-10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