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京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Beijing zoo)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西直门外大街137号,东邻北京展览馆,西邻首都体育馆。一共分为北区、西区、东区三个区,是中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始建于1906年,于1955年正式定名,占地面积约0.8平方千米,分为北区、西区、东区三个区,展出珍稀野生动物约400种,5000余只,其中有鹰山、火烈鸟馆、犀牛河马馆等多个动物馆舍和畅观楼、荟芳轩、背景海洋馆等古建筑和科普场馆,还有熊猫、双角犀鸟、北极熊等明星动物。园内植被比较丰富,林木覆盖率高,有乔木8000余棵,灌木7000余株。

建园以来,北京动物园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和称号。1995年,北京动物园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十佳动物园”;1999年,北京动物园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00年,国家旅游局评定北京动物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7年,建设部将北京动物园列为国家级公园。

历史沿革

北京动物园的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4月15日(清朝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商部上奏,请求拔地兴办农事试验场。​

1906年10月13日,出使归来的考察政治大臣戴鸿慈托忒克·端方等连上三道奏折,第三奏就提到了修建包括京师万牲园在内的公共设施。

同年,清农工商部在原乐善园、继园(三贝子花园)和广善寺、惠安寺旧址上,建立农事试验场,农事试验场占地面积约0.71平方千米,包括动物园、植物园、车场、咖啡馆、照相馆等。

1907年6月7日,端方在出洋期间定购的动物抵达北京。这批动物一共59笼,包括斑马、花豹、狮子等。7月19日,农事试验场中的万牲园正式接待游客。

1908年,农事试验场首次售票开放。

1929年7月,农事试验场改组为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

1935年开始,试验场交由北平市政府管辖,更名为北平市农事试验场。1937年7月试验场被日军占领,并关停至11月。1938年,农事试验场先后更名为北京特别市农事试验场和实业部农事试验场。1941 年改名为实业总署园艺试验场。

1943年,抗日战争末期,园中猛兽如狮、虎、豹等以防空的理由被日军下令毒杀。

1945年,园艺试验场被日军占作仓库,被迫关闭,部分小型动物寄存在中山公园。1946年,园艺试验场更名为北平市农林实验所。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时,该园仅遗3种、14只动物。

1949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农林实验所更名为“北平市农林实验场”。9月1日,定名为“西郊公园”。

1950年3月1日,西郊公园正式开放,成立西郊公园动物管理所。

1955年4月1日,经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正式定名为北京动物园。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题写园名。

自然地理

北京动物园位于北纬39°56′22′′,东经116°20′05′′,园内平均海拔46米,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西直门外大街137号,东邻北京展览馆,西邻首都体育馆南长河下游的一段经园内流过,长河为西城区和海淀区南北分界线,因此园内游览地域大部分在西城地界,小部分属于海淀区地界。园区占地面积0.862平方千米,其中绿化面积约40.8平方百米,占公园总面积的47.33%。

北京动物园所在的北京市地处中纬地带,其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日变化显著,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北京动物园展出珍稀野生动物约400种,5000余只。植被比较丰富,林木覆盖率高,园区内有乔木8000余棵,主要种类有油松、白皮松、毛白杨、垂柳等,灌木7000余株,主要有迎春、卫矛、黄杨等。

景区布局

北京动物园一共分为北区、西区、东区三个区,三个区位于长河的不同方位。此外,园区设置有正门、北门、西北门、西南门四个门。

北区位于长河北边,包括鹰山、犀牛河马馆、象馆、北京海洋馆等景观;西区位于长河南边,包括畅观楼、春堂等古建筑和儿童动物园、科普馆、山馆、叶猴馆、猩猩馆、火烈鸟馆等14个动物展区和科普建筑。东区位于长河南面,包括水禽湖、荟芳轩、豳(bīn)风堂等景观和猴山、猫科动物馆、大熊猫馆等9个动物馆舍。

主要景点

北区

鹰山

鹰山位于北京动物园的最北端,在象馆西边的土坡上,西临犀牛河马馆,南面是长河。鹰山于2006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约1500平方米。采用网栏形式,利用山地形附加山石修筑的铁网笼栏,东西长18米、南北宽12米,高12.5米,以坚固钢材为骨架相连,骨架中间的丝网用不锈钢丝制成。

鹰山内的建筑风格采用了景观仿真技术模拟动物在野外的生态环境。高层修有禽洞,作为栖息之处。鹰山下部为玻璃罩,并开有拳头大小的洞口,既便于近距离观察,也可以投喂食物。活动场内还设有水池,长4米,宽2米,池底最深为0.5米。

鹰山有中国最大的猛禽生态展区,里面住着高山兀鹫秃鹫白尾海雕等动物。

犀牛河马馆

犀牛河马馆位于动物园的最北端,东临象馆,南濒北长河,周围有大片的绿草。馆内整体设计以“走进非洲”为主题,展出了犀牛和河马两种动物,其中犀牛又分别展出有白犀黑犀印度犀三种,一共有六只犀牛。

犀牛河马馆2016年扩建后总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活动场地3213平方米,造型模仿非洲栖息地的原始窝棚,外墙装饰方形整石,采用一层砖混结构。整个馆由13个高低错落、面积相同的圆筒形兽舍和一个餐馆大厅组成,并设有室外活动场地、环形参观道、水池等附属设施。

兽舍圆筒直径8.78-10.78米,层高5.6-7米,外侧被2米操作廊环绕。有河马室外活动场2个,分别设有263平方米和246平方米的水池,池深2米,活动场间用铁栏、绿化、山石分割,场内设置13个伞亭遮阳。活动场外还设置有1.2米高的平台。

场馆有茅草屋、犀牛雕塑、图腾柱等异域风情建筑。运动场内安装了透明的落地玻璃,可供游客直接参观犀牛。此外,场馆内还有泥坑和树桩供犀牛洗澡和蹭痒痒。

象馆

象馆位于北区的中部和长河的北侧,靠近犀牛河马馆和北京海洋馆。象馆于1954年竣工,当时名为象房,仅能饲养几头幼象,后于1996年兴建新象馆。新象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62平方米。

建筑平面呈坐北朝南的倒凹字形,建筑为框架结构,分东西两侧,东部六间兽舍展览非洲草原象,西部八间兽舍展览亚洲象,北部为饲料间、治疗间、产房、配电室、工作人员工作间等附属设施及650平方米的室内参观厅,东、西、北各由一道3米宽的操作廊连通。参观道环绕运动场外侧,参观道与运动场之间用深达2米的毛石砌筑的壕沟分隔。

馆内的大象主要分为亚洲象和非洲象两种,共有三头非洲象和五只亚洲象。

北京海洋馆

北京海洋馆位于北京动物园内长河北岸的沙滩上,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造型独特,外型似一只蓝色的大海螺,集观赏、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水族馆。

北京海洋馆拥有世界先进的维生系统,使用人造海水,总水量达18000吨。海洋馆内有雨林奇观、触摸池、国宝中华鲟鱼馆等七个主题的展示区域,馆内饲养和展示的海洋鱼类及生物达千余种、数万尾。

雨林奇观中具有热带雨林风光,内有瀑布、小溪、小桥等景观。随着自然地势的变化起伏,具有22个镶嵌在森林与岩缝中间、大小不一的展示缸,展示有七彩神仙鱼、玻璃、巨骨舌鱼等鱼类。

触摸池模拟仿长达48米的海岸线,展出海胆海葵海星纲等海洋生物,可满足游客手触摸形态各异的海洋软体动物的需求。海底环游具有32个展缸,向游客展示鞭凤蝶总科长吻鼻鱼、多带蝴蝶等具代表性海域的观赏鱼类。

中华鲟馆内,游客可透过亚克力展窗看到中华鲟及其繁殖生活的长江流域景观。馆内有系统介绍中华鲟的科普知识展板。游客可以在此对中华鲟进行水下喂食。

西区

叶猴馆

叶猴馆位于猩猩馆的西面和山魈馆的北面,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室外运动场为684平方米,外运动场高5.2米,下部2.7米为带通气孔的玻璃围栏,上部2.5米采用间距0.5厘米不锈钢绳围网,顶部用点焊网封顶。此外,室内兽舍及室外运动场内还有利于动物攀爬、跳跃的活动内容和适宜植物。

山魈馆

山魈馆(猿猴馆)位于西区,在叶猴馆和企鹅馆的中间,内饲养有包括白颊长臂猿、白眉长臂猿、黑蜘蛛猴、黑叶猴、黑斑叶猴、绿狒狒等多种猿猴类动物。

猩猩馆

猩猩馆位于西区的中心,在叶猴馆的东面和儿童动物园的南面。猩猩馆室内面积143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面积3600平方米。展室内建有山石栖架,背景绘有野外生活环境的壁画。馆舍的南边有4个外活动场,其中3个活动场的面积分为60平方米、135平方米、190平方米(均不含壕沟面积)。活动场内有山石、水池、运动设施,边缘为深5米、宽5米的壕沟,壕沟外围游人护栏。

中部室外运动场,每年使用期为4月下旬至10月下旬。使用面积约740平方米,由建筑外侧仿山石墙体、电栅栏及防护电草环绕闭合组成。运动场内设施丰容配有栖架2组,仿单杠立架1组,仿真树桩3个,并配有4个不同类型取食器,1个取水口。园林植物主要为乔木、灌木以及一、二年生和多年生地被植物

企鹅馆

企鹅馆位于动物园西区的南部,山魈馆的下方。馆内饲养有来自温带的3种企鹅,都属于环企鹅,分别是斑嘴环企鹅、洪氏环企鹅和麦氏环企鹅。其中,洪氏环企鹅生活在南美洲秘鲁及其附近的岛屿,所以也被命名为秘鲁企鹅。企鹅馆展出的企鹅因为生长在亚热带和南温带等地,身材比较矮小。

火烈鸟馆

火烈鸟馆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设计采用全钢结构,南、北、东三面采用大面积加胶玻璃围合(其中东侧玻璃根据季节可拆装)。室内东侧高6.2米,西侧高3.0米,屋顶用透明阳光板封闭,建筑最高点达6.8米。火烈鸟馆为开敞式展览形式,兽舍内除种植乔、灌木外还设有小桥、溪水和局部的玻璃地面,是园区内第一处人工营造的原动物生态环境的湿地景观。

两栖爬行馆

两栖爬行馆(原爬虫馆)于1975年设计,建成于1979年8月,分为上下两层,建筑总面积为4712平方米,是北京动物园内体型较大的建筑。馆内按动物分类划分为鳄展区、龟鳖类展区、蛙展区、蝾螈展区、蜥蜴展区、蟒厅和蛇展区,共计6个部分。

两栖爬行馆展览着无毒蛇、毒蛇、大蟒、鳄鱼、龟、蛙、以及各种蜥蜴类,馆内设有大小不同的展窗90个,布局上采用大型展窗和小型展窗相结合的方法,配有空调系统和天窗,在一般展箱中还设置了采暖灯和辐射板,每个展箱均有水池供动物洗浴、饮用。所展出的动物来自世界各地,如热带的鳄鱼、非洲的蟒、印度尼西亚圆鼻巨蜥科莫多巨蜥)等。

门厅右侧是两层楼的蟒蛇展厅。一层中央为一个长12米,宽6.4米,跨两层高达11米的玻璃围合的蟒展厅,展厅中间有用混凝土做成的树,供蟒蛇盘绕。一楼南侧有12个面积相等的展窗,北部为9个大小不等的展窗,东面有6个。

最大的鳄鱼展厅面积为179平方米,位于门厅内左侧,从门厅过月亮门是一个弧形展厅,分布着大小不一的25个展窗。展窗面积分别为40平方米、6平方米、1平方米。弧形展厅的末端又有一方厅,内有7个大小不等的展窗。

畅观楼

畅观楼建于继园旧址,于光绪34年(1908年)初建成,为清末皇室郊外北京行宫国际酒店,供慈禧光绪帝休憩使用,位于北京动物园西部,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畅观楼建筑为欧式风格,一共3层,楼墙体为土红色。因清代时站在楼上,向西可远眺西山,向东能俯瞰京城,而得名。畅观楼依水而建,三面环水,采用中西合璧造园手法,有着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植物配植。楼南数10m处有一座白石小桥,桥南东有一铜狮、西有一麒麟。在铜狮、麒麟台基南侧,左右对称布置有2两块自然式花境。

鬯春堂

鬯春堂坐落在动物园西区,位于畅观楼之南,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鬯春堂是一栋中式建筑,清时为慈禧太后到畅观楼游玩时,随行大臣、高级官吏休憩的场所。

鬯春堂以山石景观为主,种植有藤本花木、竹子、松树等植物,与山石相配合。1996年,受附近施工单位火灾波及,曾有损毁,后按原样进行修复。周围山石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青石、湖石垒建,围合成一个小院落。庭院外南植有玉兰,东植有柳槐,北植有连翘花灌木,西为动物园疏林草坪。庭院内山石旁种植紫藤、竹子,沿山石种植各色地被花卉,堂后有一株老榆树。

​革命先驱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时曾在此亲植桧柏三株。宋教仁不幸遇难后,在鬯春堂之北、畅观楼之南,建“宋教仁纪念塔”(已于20世纪60年代损毁,只余基座),并在其周围密植柏树

科普馆

科普馆坐落于西区,占地4500平方米,展区面积5500平方米,可接纳1200人参观,是全球动物园中规模最大的科普建筑。科普馆共分四层八个展(景)区:植物、昆虫、走近动物园、走近自然、动物趣味知识、生物多样性、机动展厅和教育中心。科普馆展示的动物知识内容广泛,融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并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形象进行演示。

地下展厅为昆虫世界,以热带植物和人造生态景观为特色。展有昆虫活体和标本,还有巢穴、穴居,有拟态、鸣声等互动游戏。

一层主要展现了北京动物园的百年发展史,介绍了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的外观及运动,并有多处可参与互动的展台。

二层分为东、西两厅。东厅主要接动物的捕食、防御和繁殖,西厅主要介绍动物的节律、迁徙、洄游。另外还有动物趣味知识游戏。

三层由动物的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美好明天三个篇章组成,同时还有多组可参与性的互动游戏。

东区

熊山

熊山位于东区的东北部。熊山动工于1952年,建成于1953年7月,原为稻田。建筑面积为157平方米,活动场面积4275平方米,分为黑熊山和白熊山两部分。熊山设置有两处展示活动场间的参观步道。熊瞎子山在东面,内部展顶高5米,游人参观处时高于动物活动部分3米。

猴山

猴山位于动物园的东南部,始建于1942年,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其中间为山石堆集的假山,外有椭圆形的围墙,围墙高3.1米,从假山到围墙的距离为5.9米。在北侧的围墙处有一空间,可供猴子遮风避雨。

狮虎山

狮虎山在东区的北部,靠近豳风堂。始建于1954年7月,于1956年建成。建筑外型采用山形,山体用22根钢筋砼柱支撑,山皮总厚约5-6厘米,最高峰为14.2米。狮虎山占地面积78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784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参观大厅、展览普舍、隔离室等,室内有有兽舍20间,室外有6个活动场所。

此外,狮虎山内还有地下通道,通道内通道内有一系列科普设施,可供游客们在互动体验中了解动物习性。室外运动场内还设有水池、栖架、取食器等丰容设施。

大熊猫馆

大熊猫馆位于东区的南部,主要是由亚运熊猫馆和奥运熊猫馆两个部分组成。亚运熊猫馆建于1989年(北京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筹备阶段),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拓扑原理及太极图的表现形式构成。造型呈竹笋状,11对拱圈像是一个个环绕竹笋的竹节。东南面高约8米,西北面高约3米。东南面为馆的入口处,西北面为馆的出口处。室内为3个相对独立的展舍,有串间连通。展舍与活动场之间采用活动串门。“大熊猫馆”四字为著名画家、书法家范曾所书。

奥运熊猫馆始建于2008年4月,为二层钢结构建筑,建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18平方米。其中,室内运动场面积499.21平方米,兽舍运动场475平方米,游客参观大厅1280平方米。此外,馆内模拟原生态自然景观,修建有木桥、云梯、假山等景观。

猫科动物馆

猫科动物馆位于动物园南区东北角展西路下,紧邻熊山,分上下两层。场馆分丛林区动物展厅、荒漠区中型动物展厅、高山区动物展厅、热带雨林区室内展厅。猫科动物馆采取了立体参观道方案和单层平房式兽舍设计,将局部二层的立体空间式兽舍与游客参观道相结合。外场可以看到1只欧亚猞猁,是猫科动物馆内仅存的本土物种。

豳风堂

豳风堂位于北京动物园中部和东区,于1907年底至1908年初建成,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最初的作用是农事试验场的陈列室,展示各种农林物资和工具,后作为动物园内特色餐厅。

“豳风”二字取自于《诗经》中的《豳风•七月》,是描写西周时期豳地就是现今在陕西省彬县位置老百姓农耕桑蚕等生产生活的诗歌,诗中反映的劳动场景与当年豳风堂四周水乡泽国、男耕女织的表现内容十分吻合,豳风堂因此得名。

豳风堂的主体建筑是五间房屋和一个庭院,建筑均为中国传统风格,镶大块玻璃窗,堂北侧假山堆砌,并有人造瀑布,堂内曾陈设清军锐健营的营中物品作为装饰,包括爱新觉罗·弘历御笔匾额一面。1949年后豳风堂原有建筑因为老化破损而拆除,在原址改建了豳风堂餐厅供广大游客朋友休息用餐。

豳风堂餐厅曾先后易名“大众食堂”和“宾丰餐厅”,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设有雅座单间和KTV包房,经营川、鲁、苏特色菜,并经营野味菜肴。在北部有9间售货厅,经营食品、冷热饮、儿童玩具等。

牡丹亭

豳风堂西侧有一座牡丹亭,于1908年初建成,由南北两个半圆廊组成,其中南廊中间是一间玻璃方亭,北廊中间曾是一间海棠式玻璃厅,后拆除,种植有各类品种牡丹。

牡丹亭西部及北部被荷塘环绕,荷塘北面有山坡以及依山而建的瀑布,山上林木茂盛,种植有松柏、槐树、栾树等乔木以及迎春花、丁香等花灌木。在堂前左右两侧种植有两株海棠树,在左前方绿地种植牡丹、芍药,东南部土坡上遗存有六株古侧柏

荟芳轩

荟芳轩位于动物园东区,建于1906年,与畅观楼、鬯春堂为同时期建筑。房屋建筑形式为中式一排九开间,外有栏杆,门窗都为圆式。轩东有一桥,名为青石桥。荟芳轩门前有一片平整的草坪,在草坪上群植有海棠、油松、金银木等植物。荟芳轩后有水禽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荟芳轩经修后作为会议用房使用。现荟芳轩以原有建筑结构为基础,外廊封闭并安装玻璃门窗。

明星动物

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的稀世珍宝,数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根据2006年的最新统计,中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大熊猫234只。截止2023年5月29日,大熊猫丫丫回到北京动物园后,北京动物园一共有11只熊猫。

丫丫是2000年8月3日年出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只雌性熊猫,其母亲是熊猫大熊猫乐乐。2003年4月起丫丫和乐乐一同旅居美国孟菲斯动物园,2023年4月27日,丫丫回到上海动物园,经过一个月检疫期后回到北京动物园。

萌萌是2006年9月13日出生在北京动物园的雌性熊猫,人称“北动影后”“北二胖”,在亚运馆内展出。目前在北京动物园居住的大熊猫中有5只是萌萌所出,是有名的“萌氏家族”。

“萌氏家族”的家族成员有萌大萌二萌兰、萌宝、萌玉等熊猫,其中萌大、萌二是萌萌第一胎所出的雄性双胞胎,萌大是“典型的阳光大男孩”,萌二因为得过“螨虫眼”有“白眼圈”,喜欢用掰断竹子的方式吃竹子。萌大和萌二都在亚运馆内展出。萌兰是2015年7月4日出生的雄性大熊猫,外号“西直门三太子”,因为2021年“越狱”未遂而出名,目前在奥运馆内展出。2023年10月25日,北京动物园回应萌兰受伤,初步判定为竹竿划伤,萌兰正常取食,行走姿态正常。2025年1月8日,北京动物园发布消息,大熊猫“古古”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指标也呈下降趋势,为营造适宜老年大熊猫静养和护理的饲养环境,经研判决定暂时停更动态视频的播报。同年1月16日凌晨2:09,大熊猫“古古”因年老体衰伴随心脏、肝脏等器官病变及衰竭导致死亡,享年25岁零4个月。

双角犀鸟

在中国,双角犀鸟分布在云南省西南、西藏自治区东南罕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北京动物园的鸟苑中饲养有一只双角犀鸟,饲养员给它起名叫“露娜”。露娜会在户外和屋内的木桩上跳来跳去,还喜欢跟饲养员和小红球玩。

北极熊

北极熊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熊科,体重平均400—800公斤。人类发现的最大的北极熊达到1000公斤。

“斯斯”,是2020年来到北京动物园北极熊馆的一只雄性北极熊,它还有两位邻居——美美、乐乐,都是2011年来到北京动物园的。北极熊的日常饲料有牛肉、鲅鱼、大黄鱼苹果胡萝卜、黄瓜等多种果蔬,营养主管会根据不同时期动物情况来进行食谱调整以保障动物营养所需。同时,北极熊还会定期进行行为训练。

河马

河马属于偶蹄目,河马科,陆地上除象、犀之外体型第三大的大型植食性哺乳动物。河马的皮肤最厚可以达到5厘米,但是河马皮肤的水分蒸发量非常高,约为人类的3-5倍。

2023年4月12日早6时30分,北京动物园的河马“津津”在水池中产下一幼崽,取名“福晨”。“福晨”体态较小,体表光滑,身体颜色与“津津”相似,呆萌可爱。

豚尾猴

豚尾猴,隶属于哺乳纲灵长目猕猴科,头顶毛短排列成棕褐色平顶区,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且形似猪尾,故俗称“平顶猴”或“猪尾猴”。豚尾猴多以群居方式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山区森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噘噘”是一只在北京动物园雄性豚尾猴,因为它总是噘嘴,“噘噘”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它会主动和路人以噘嘴方式人打招呼,像极了欧洲国家的“贴面礼”,这种礼貌且绅士的行为吸引了游客。

东北虎

东北虎,又叫西伯利亚虎,生活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森林里。如今,东北虎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都来自人类,虽然猎杀老虎被法律严令禁止,但人类诸多行为都威胁着老虎的生存。

狮虎山内饲养有东北虎“萌萌”和“建生”。“萌萌”是一只出生在上海野生动物园雌性东北虎,精力充沛,机敏矫健,与人亲近,在动物行为训练中可以很好的配合饲养员。“建生”也是雄性东北虎,他领地意识强,警觉敏感,对人类存有戒备心。

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偶蹄目,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长颈鹿栖息在非洲疏林草原或森林边缘地带,是现存陆地上体型最高的动物。集群,日行性。感官灵敏,性情温顺、机警、善奔跑。清晨和黄昏活动觅食,以各种树叶为食物。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到8米,体重约700千克。北京动物园一共有七只长颈鹿,位于非洲动物区的长颈鹿馆里。

亚洲象

亚洲象相对而言比非洲草原象要小一些,一般来说,亚洲象身长为6米左右,一般肩高为2.5米左右,体重2000~6000千克。而非洲象身长为7米左右,一般肩高为3米左右,体重为2700-6000千克。

北京动物园有5只亚洲象,其中有雌象为阿拉利亚、赞兰、王南娇、伊楠,雄象为米盖拉。阿拉莉雅”出生于1979年2月,曾于2002年9月受孕,并于2004 年成功生下一只小象,青年时患有腿疾,随着年龄增长引发病变腿脚不便。赞兰出生于1974 年,阿拉利亚和赞兰共同生活于一个兽舍中,王南娇和伊楠共同生活并与一头名为米盖拉的雄象相邻。

其他看点

儿童动物园

儿童动物园位于西区北部,在长河的南部,靠近猩猩馆。动物园是以儿童的视角开发建设的,内有蓝孔雀、白孔雀、珍珠鸡等动物,还有世界上珍贵品种的名猫和各类品种的犬类可以和儿童一起玩耍。儿童动物园内部还有农家小院,在不同的季节种植有不同的农作物,形成了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东洋房

东洋房位于豳风堂东侧岛上,建于1906年,是一幢日本风格的建筑,房屋建筑在高臺上,四面为日式推拉门窗,后拆除。现在东洋房所在的小岛水禽湖饲养班的办公地和部分鸟类的繁殖地,饲养有黑颈鹤沙丘鹤冠鹤属中白鹭黑颈天鹅等鸟类。

来远楼

来远楼位于动物园西北部长河南岸,是一幢欧式风格的三层小楼,楼东西两翼有长廊。1929年后来远楼改为博物学研究所,一度是标本剥制室所在地,1949年后拆除。

鹤类繁殖岛

鹤类繁殖岛位于畅观楼东侧湖内,原为闲置荒岛。岛为椭圆形,面积约为100平方米。沿岛四周用轻钢桁架向湖内悬挑出6米,在用护网将四周和上方围护。活动场以水面为主,网笼高4.6米。

文化活动

2008年,北京动物园举办“牵手中国五福娃走近自然一动物保护”科普巡展。本次展览是为了配合2008年奥运会,由北京动物学会及动物园承办。本次展出由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一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组成。46幅展板分别讲述了五位福娃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和身边的朋友,引领着游客走近自然。

2012年,在第七届北京公园节期间,北京动物园以“践行北京精神,弘扬公园文化”为主题,邀请动物园邮局、木偶剧院、志愿者等园内团体共同为北京动物园106周年华诞送上祝福。

2022年,北京动物园开展了众多科普宣传活动。园区组织开展国际长臂猿科日主题讲解互动活动,围绕长臂猿的特征、种类及动物保护等工作进行现场讲解。此外,北京动物园还为海淀区田村小学和海淀培英小学的学生开展线上“北京地区野生鸳鸯研究与保护”通识教育课。依托“智游北京动物园”科普导赏系统,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30余项,新增科普牌示80余块,累计参与10.5万人次。

学术研究

1956年4月,北京动物园即成立了科学研究工作组,以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黑天鹅、丹顶鹤等动物的繁殖为重点研究课题。

1980年至2009年,有39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北京市科技奖。其中1985年,“大熊猫人工授精繁殖试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饲养下黑颈鹤繁殖技术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朱鹦人工繁殖新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中原地区,1995年环境丰容概念被北京动物园首次提出,并且这项工作也首先在猩猩馆开展。

2022年,北京动物园“大熊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研究”和“北京城市公园鸟类多样性调查”项目获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人工繁育青头潜鸭的适应性研究”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动物园黒麂的种群建立及发展研究”和“影响大熊猫排粘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鸟类胚胎发育过程展示创新”荣获2022年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技术革新奖。

开发与保护

开发举措

在1955年至1975年的20年间,北京动物园先后兴建了象房、狮虎山、猕猴馆、猩猩馆、海兽馆、两栖爬行动物馆等场馆。

1973年至1977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北京动物园组成4人小组赴非洲采购动物,先后从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运回珍稀野生动物57种1500只。

1978年后,北京动物园相继建成两栖爬行动物馆、金丝猴属馆、鸟苑、热带小型猴类馆、象馆等风格独特,设施趋现代化的馆舍。同时,新兽医学院、检疫场、饲料室、育幼室、明十三陵饲养繁殖基地等后勤保障配套设施,相继落成并逐年完善。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动物园迅速发展,兴建了鹤类繁殖岛、火烈鸟馆、大猩猩馆、大熊猫馆等新兽舍场馆。亚运熊猫馆建于1989年。

20世纪90年代,北京动物园向北扩建,将西部及南部的土地作为商业用地高价转让,修建了新象馆、犀牛河马馆、北京海洋馆、科普馆等新馆舍。1998年,合作建成北京海洋馆,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水族馆。1999年北京海洋馆对外开放。

2001年,科普馆建成,由赵朴初先生题写馆名。

2003年7月31日,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科普馆在北京动物园免费向游客开放。2008年4月,奥运会熊猫馆始开始施工。

保护举措

1950年8月,西郊公园增设兽医。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出面,聘请华北联大兽医学校的兽医学任西郊公园兽医顾问。

1951年3月间建立了兽医院,配有高级兽医师7名、中级兽医师3名、初级兽医师4名。有生化、细菌、病理等5个实验室,有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生化仪、尿液分析仪、x光机、B超等仪器,还有手术室和独立病房。

1954年,聘请苏联动物专家来园讲学,传授经验。

1960年,聘请国内各方面的专家成立“北京动物园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对野生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国内外许多珍稀动物很快适应人工饲养条件,健康成长。珍贵动物大熊猫于1955年首次在园内展出,到1963年即达到首次人工饲养条件下本交繁殖成功。

1986年和1993年,北京动物园分别对猴山进行了维修和改造,加固山石,接通上、下水,沿墙壁设置低压电网。

2002年,火烈鸟馆在原址上进行翻建。室外运动场改变了原有点焊网形式围栏,采用竖向细钢丝围护网,提高了安全性和展示效果。

2003年,对原斑马圈等食草动物圈舍进行了非洲动物混养尝试的改造。将旧兽舍及原围栏、围网拆除,在西北角建有装配式轻型保温兽舍8间,东侧旧兽舍拆除,新建下沉式兽舍,屋顶设参观平台。北侧拆除了原部分虎皮围墙,运动场外围用深沟隔离,靠游人侧新砌毛石墙,上安装高护栏。

2005年,在黑水洋西侧模仿水禽动物自然生态环境,建成了3000余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同时对周围道路系统进行了调整,拆除原破损杂乱的九格砖路面,开通一条3.5米宽的参观路及游人集散广场,铺装透水性能较好的广场砖500余平方米。在湿地沿线搭建一座宽1.5米、长约60米的木质栈桥。

2005年5月12日至5月30日完成了缟獴展示场新建工程,场内根据非洲獴的生活特点做出洞穴及微地形,采用150公分高的双层加胶复合玻璃围合,下部用30公分高带孔不锈钢装饰板支撑。

同年9月,动物园完成了对牡丹亭周围景区的改造,拆除原亭子北侧的鹰笼,新建近7米高的假山。增加了水中氧气,净化了水质。原毛石湖岸拆除后码放水冲石,并在公园湖面栽植人行汀步,利用公园拆除的太湖石,在东侧湖中码建成一座小岛。

2006年5月,动物园在污染严重的猩猩馆隔离沟应用“人造生物膜”及其配套技术,提高水体透明度,去除藻华和腥臭气味。

2007年,北京动物园对猴山进行修整,保留原来的山石堆,在周围建了环绕式的玻璃,顶部是通风的钢丝网,将参观方式也从俯视改成了平视

重要事件

1955年4月1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著名学者郭沫若为北京动物园题写园名,后从毛泽东诗词书法《沁园春·雪》中选择“北京动物园”五个字,拼凑成园名牌匾。7月2日,北京动物园开始在中国首展大熊猫。

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智利红鹳,1976年第一次产卵繁殖并育成幼鸟。

1963年9月9日,北京动物园大熊猫莉莉在人工饲养下首次产仔明明,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出生的大熊猫。

从1972年2月21日到2月29日,北京动物园接待尼克松访问团56人参观游园。同年3月到4月,北京动物园承担起护送“国礼”大熊猫的任务,将“玲玲”和“大熊猫兴兴”送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1978年9月8日,世界上第一只人工授精繁殖的大熊猫元晶在北京动物园出生。

2006年8月18日,北京动物园为庆祝建园100周年举办晚会。

2023年5月29日,旅美大熊猫“丫丫”从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回到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

2024年10月31日,日本归还的16只朱鹮空运至北京,在完成为期一个月的严格隔离检疫后,12月4日正式运到北京动物园朱鹮饲养基地,它们会与动物园已有的23只朱鹮一起进行饲养繁育。

相关荣誉

1995年,北京动物园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十佳动物园”。

1999年,北京动物园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000年,国家旅游局定评北京动物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次年,北京动物园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认证。

2004年,北京动物园获得“2004年度文明旅游景区”称号,被评为北京市精品公园。

2006年,北京动物园获得“展览路街道综治创安先进单位”“西城区交通安全标兵单位”“西城区防火先进集体”等称号。次年,建设部将北京动物园列为国家级公园。

2014年北京动物园成功申报获批了“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在2017年通过第一次三年绩效考核,成为中国动物园行业首家圈养野生动物技术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018年北京动物园获批了“圈养野生动物保护北京市国际技术合作基地”。

参考资料

北京动物园官网在线导游.北京动物园官网.2023-06-02

..2023-06-04

..2023-06-01

..2023-06-04

【乐游北京】藏在北京动物园里的“新萌界”,可爱值爆表!.百家号.2025-03-30

北京动物园官网.www.bjzoo.com.2023-06-01

..2023-06-02

..2023-06-03

我与北京动物园|北京城迹②.今日头条.2023-06-03

北动人文 | 走过115年历程的北京动物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7

..2023-06-02

..2023-06-16

..2023-06-18

逛动物园才是正经事!北京动物园本土动物观察指南.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7

北动家族 | 象馆重生,大象们的快乐生活.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7

动物园犀牛河马馆重装亮相.北京晚报.2023-06-18

..2023-06-18

北动科普 | “雪地卖乖精”——企鹅.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7

北动科普 | 爬行动物.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7

..2023-06-02

..2023-06-03

..2023-06-03

北京动物园邀请您共度全球虎日.微信公众平台.2023-06-30

线上动物园|如果你也喜欢大熊猫,就一定要了解一下.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6

丫丫回家,北京动物园大熊猫“全家福”更新!.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6

萌兰受伤.抖音.2023-10-25

北京动物园:大熊猫“古古”身体机能下降,为营造静养环境暂时停更视频播报.澎湃新闻.2025-01-08

大熊猫“古古”离世讣....新浪微博.2025-01-19

动物印象|美丽的双角犀鸟“露娜”.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4

国际北极熊日|岌岌可危的冰川王者.微信公众平台.2023-06-30

动物印象|走进北极熊“斯斯”的生活.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4

河马史诗.微信公众平台.2023-06-30

河马的“民生”.微信公众平台.2023-06-30

动物印象|河马“福晨”的第一个儿童节.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4

动物印象|北京动物园里的绅士“噘噘”.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4

全球老虎日:关于东北虎你不知道的事.网易.2023-07-28

动物印象 | 动物园长颈鹿今年连续“添丁”.微信公众平台.2023-06-30

北动科普 | 世界长颈鹿日,长颈鹿你了解多少.微信公众平台.2023-06-30

动物印象 | 那只走路“奇怪”的亚洲象.微信公众平台.2023-06-30

北京动物园4只雌性亚洲象的科学纪事.微信公众平台.2023-06-30

北京动物园圆满完成“第七届公园文化节——庆北京动物园106周年华诞”宣传活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23-06-04

北京动物园丰富科普宣传活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23-06-04

北京动物园荣获2022年六项中心科技成果奖.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23-06-04

北京动物园的特别记忆.中国经济网.2023-06-04

..2023-06-03

..2023-06-03

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到北京动物园 目前健康状况稳定.中国新闻网.2023-06-03

日本归还16只朱鹮!这批“东方宝石”今天入驻北京动物园.今日头条.2024-12-05

北京动物园获荣誉称号.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