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
獐(zhāng)(学名:Hydropotes inermis),又名河麂,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小型鹿类。体长89~103厘米,体重14~17千克,雌雄均无角,雄性生有长而尖锐的上犬齿,毛密厚呈黄褐色,尾短。栖息于地势低洼的草地与芦苇荡,善游泳,可通过游泳跨越岛屿移动,取食豌豆、大豆、马铃薯、落花生、番薯等植物的叶片,以及蒿属、萹蓄属、马兰、猪殃殃、禾本科等植物
。
由于栖息地和种群数量呈缩减趋势,自2008年以来,獐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定为易危(VU)。在中国,根据2021年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獐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类及发现历史
分类
獐是鹿科(Cervidae)獐属(Hydropotes)下唯一的物种。在鹿科中,獐具有独一无二的形态特征,其雌雄两性均完全无角,且雄性生有外露的犬齿,这种特征组合不同于其他任何鹿类,因此过去分类学家普遍将獐视为鹿科下单独的一个亚科,即獐亚科(Hydropotinae)。但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獐在鹿科中与狍(Capreolus)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獐属被归入狍亚科(Capreolinae),并与狍共同构成狍族(Capreolini)。
獐包括两个亚种:
指名亚种(Hydropotes inermis inermis,又称华南亚种),分布于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
朝鲜亚种(Hydrpotes inermis argyropus),分布于朝鲜半岛西部及中国东北部。
发现历史
1865年,英国博物学家郇和(Robert Swinhoe)收到一位友人报告,其中介绍了一种生活在中国长江地区的小鹿,它们平时隐匿于草丛中,并擅长游泳。郇和最初认为这种动物是原产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豚鹿(Axis porcinus),并将这一报告及其猜测写信提交给伦敦动物学会。直到1868至1869年之交,郇和赴上海市考察时,在市场中发现一具待售的雄獐尸体,由此,他终于意识到长江下游地区存在一种与豚鹿完全不同的小型鹿。
郇和购买并保存下雄獐的毛皮及颅骨,其后,他又在江苏镇江一个当时名为“鹿岛(Deer Island)”的地方,采集到两具雄性头骨。1870年,郇和正式命名了这一物种,其属食虫类“Hydropotes”意为“饮水者”,以表示该物种喜水之习性,种学名“inermis”意为“无防御的”,表示獐两性均无角的显著特征。
形态特征
獐体长89~103厘米,尾长6~7厘米,肩高45~57厘米,颅全长15~17厘米,体重14~17千克。
獐外观与麝较为相似,雌雄均无角,耳较大,雄性上犬齿发达,突出口外成獠牙,犬齿从上颚突出可达52毫米。与不同,獐未发育额腺,且眶下腺明显较小。獐冬毛毛干粗、毛被厚密,色泽呈枯草黄色;夏毛细且较短,光润而微带红棕色,腹毛略呈淡黄色,全身无斑纹。初生幼獐呈暗褐色,体侧有浅棕色斑点,随胎毛更换斑点逐渐消失。尾极短,多被臀部毛发遮盖。
分布栖息
地理分布
在中国,獐曾记录于安徽、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湖北、湖南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辽宁省及吉林省。但由于捕猎及栖息地破坏,獐在部分历史分布区域已绝迹。1995至2003年,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中国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獐在中国仅存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和江西五个长江中下游平原省份。2017年,野生獐在吉林被重新发现。在上海、湖南存在重新引入种群。
中国以外分布于朝鲜半岛,包括朝鲜及韩国西部。
除自然分布区域外,英国、法国曾于19世纪后期人为引入獐供公园饲养展出,其后逃逸及放养个体适应当地气候,并形成稳定的野化种群。
獐栖息于河岸、湖边、湖中心草滩、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岛林缘草灌丛处。
獐虽能在山丘、岛屿灌丛栖息,但更多选择草丛或苇丛。在舟山市,凡灌木茂密的生境多小麂而无獐,茅根山坡或稀疏林区多獐而无小麂。在鄱阳湖草洲,獐选择较矮的苔草丛者占79.3%,较高的芒草丛为20.7%。在白山市一带,獐主要栖息于以青蒿和艾蒿为主的向阳缓坡草地。
獐的几种典型栖息生境简介如下:
1、江苏东台、大丰区、射阳县沿海苔草、芦苇生境栖息地:獐主要靠芦苇和高草丛隐蔽,广阔的地域为其逃避猎人的追捕提供回旋余地。
2、苏皖洪泽湖区以南丘陵生境:獐主要生活在山丘不很稠密的灌草丛中,有时进入农田活动。
3、江西鄱阳湖草洲山丘生境:宽广的草洲是獐的食物和繁殖基地,当夏季涨水受淹时,獐被迫迁往附近山丘,待水稍退便逐渐迁回草洲。
4、浙江舟山海岛栖息生境:众多的小岛上,优势树种是黑松,郁蔽度不高,林间及林缘多灌丛和草地。
生活习性
食性
獐对糖类的消化吸收能力不佳,食物以植物嫩叶为主,也包括少量直径不足2毫米的嫩枝,种子和果实所占比例则很少。獐十分喜食农田的豌豆苗、大豆叶、马铃薯叶、花生叶及红薯叶。在饲养条件下,红薯苗是最好的青饲料。在鄱阳湖草洲,苔草间的蒿属、萹蓄属、马兰丹、猪殃殃等都是獐所爱食的植物。在喜食植物稀少时,也采食禾本科和其他植物。
华东师范大学盛和林教授,曾于冬季对舟山岛采集的136只獐胃内容物进行分析,共捡出种子植物22科32种,蕨类植物门2种。采食最多的是南烛(乌饭树),出现频次高达96.3%,出现频次在10%以上的有络石、榆木、菝葜、檵木、赤南等9种植物。
行为
獐主要在傍晚及夜间活动,白天活动时间较少,一般是独居生活的动物,但在不同季节存在组群现象。较常见的是雄雌成对的交配群,有时也可见到1只雄性、2~6只雌性的两性混合群,或是2~7只雌性组成的全雌群。雄獐排斥其他雄性个体接近,为争夺配偶与领地,雄獐之间常发生争斗,其修长锐利的上犬齿可在打斗中创伤对手。
獐善游泳,可在岛屿之间或岛屿与陆地间通过游水迁移。在鄱阳湖区,獐的迁移与湖水涨落有关。洪水期,獐即移动到附近高地或山丘,在枯水期则主要栖于草洲,极少在山丘逗留。如遇猎人围猎,獐受惊后有时立即下海游向邻近岛屿,或于晚上迁走。有的小岛几年无人狩猎,獐数量增加,秋季便有一些个体越海扩散到附近岛屿,一些本来无獐的小岛,往往在这一时期有獐迁入。獐在海岛间靠游泳的迁移距离已知超过2千米。
交配与繁殖
发情及交配
獐于11月至次年1月发情交配,高峰期为12月。雄獐在发情期有频繁的标记行为。有两种标记方式,一是眶下腺标记,雄獐选择低矮的小树枝或硬挺的草杆,用额面对准其茎杆上下磨擦,由于磨擦时头部保持一定角度,而接触眶下腺,使腺体分泌物沾在标记物上。二是粪尿标记,通过粪粒上沾染的肛腺分泌物传递发情信息。雄獐在排粪时,先是嗅闻地面,有时也用前蹄扒土,每次排粪或扒土标记处,都留有尿迹。
进入发情期的雌獐,排尿频次逐渐增多,但尿量很少,雄獐据此判别发情个体。当雌獐排尿频次逐渐增加时,雄獐便紧紧跟随,频繁地嗅闻雌獐尿生殖区和尿迹,不时用前蹄在尿迹处扒土嗅闻。雄獐的求偶行为除嗅闻外,还会急步跑向雌獐,并发出“吱吱”求偶声,有时伴随着快速摇头拍耳行为。
交配前,两性彼此嗅对方的头、身躯及生殖区部位,雄獐出现一系列求偶行为。据野外观察,交配时间平均为7.4秒,每小时内会发生2至3次交配,交配间隔时间平均为21分钟。
繁殖及生命周期
雌獐妊娠期168~170天,5~6月产仔,一般每胎产2~4仔。雌獐在怀孕后期,特别在临产前2~3天,活动量明显减少。多在早晨或傍晚产仔。产仔后即舐去幼獐身上的粘液,然后吃掉胎盘。幼獐体毛很快干燥,十多分钟后便能站立和行走,在一小时内便能吃奶。当乳房发涨时,雌獐便走近幼獐,舔舐其毛和肛区,进行哺乳。若幼獐饥饿,也会主动寻找雌獐,或发出吱吱叫声,吸引雌獐注意。
哺乳后,雌獐与幼獐各自分开,幼獐在草丛或灌丛等隐蔽处躺卧,长时间静卧不动。10日龄内的幼獐即使用手抚摸,一般也不逃跑。雌獐守候在幼獐附近,当遇到入侵者时,雌獐即逃离,有引开入侵者保护幼獐的作用。
雄獐一般发育至6月龄即性成熟,雌獐则需发育至7月龄。寿命约10~12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据1982至1983年间估测,中国獐总数约1~3万只。1995至2003年,中国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约有2.4万只獐。由于研究重点的转变,近年来再未有研究者对中国境内獐的种群数量进行普查。但鉴于其分布范围的缩减,推测獐在中国数量可能呈下降趋势。
在朝鲜半岛,野生獐的数量缺乏调查统计,但据估计其自然分布密度较高,种群状况尚比较安全。
保护级别
由于野生獐分布范围呈持续缩减趋势,自2008年以来,獐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定为易危(VU)。
2021年版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獐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致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及过度捕猎,是导致獐数量下降以至在一些地区绝迹的主要原因,江湖沿岸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之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原来多高草丛和芦苇的湿地,大部分被垦为农田。残留芦苇在冬季全被割尽,破坏了獐的栖息环境和隐蔽场所。此外,农民为吃其肉、取幼獐奶块而过量捕猎,因此主要栖息地在平原、江湖岸边、海滩或低丘林缘的獐,易被人追捕杀绝。如鄱阳湖吉山草洲,1987年11月3日调查时有獐数量很多,1988年冬季几乎全部捕尽,1989年后已很难发现有獐。
灾害性天气易导致幼獐死亡。獐的产仔期适逢江南地区梅雨季节,产仔时若遇大雨或暴雨,刚出生的幼獐体毛受淋很易造成死亡。在湖区,如果汛期过早,湖水上涨,日龄小的幼獐就很难幸存。
保护措施
对獐采取的保护措施如下:
1、加强湿地保护,避免野生獐栖息地生境遭受破坏。\u2029
2、严格制止保护区内狩猎行为,在江西鄱阳湖、江苏大丰等地,可结合当地鸟类或候鸟保护区,加强对狩猎各种野生鸟兽的管制,增加保护区夜间巡视强度。
3、严禁在獐产仔期(5~6月)使用猎犬捕杀幼獐取其未消化的奶块(民间用于制药)。\u2029
4、建立生态廊道,以沟通分布孤立的小种群。
5、加强对保护区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减少群众进入保护区狩猎动物、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22
Hydropotes inermis.Animal Diversity Web.2022-12-24
Water Deer Taxonomy - Discovery & Naming | Wildlife Online.wildlifeonline.20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