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英文: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国海军1975年开始服役的一型十万吨级超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该型舰是以二战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前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五星上将切斯特·尼米兹的名字命名,前后总共建造了10艘,是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核心。在2017年更新一代的福特级航空母舰服役前,尼米兹级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军舰。

由于第一代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严重超支,再加上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兴起,导致了美国国会对是否还需要继续建造核动力航母产生了质疑。同时1960年代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也反对继续造核航母,因此美军核动力航母的发展一度面临中断的境地。不过在随后的越南战争中,核动力的企业号航母表现出了比常规动力航母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和更好的周期成本,这使得美国政府又重新拾起了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论证和研发,并于1967年正式决定建造新型核动力航空母舰。在经过多个方案的论证后,新航母最终以第二批次小鹰级的二号舰“约翰·肯尼迪”号的设计为基础发展,最终的定型方案便是尼米兹级航母。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分为三个批次,首批三艘于1967年开始建造;第二批五艘于1981年开工,1998年入列完成;第三批两艘则是于1998年开工,2009年入列完成。

尼米兹级航母满载排水量超过10万吨,舰上两座核反应堆驱动4具蒸汽轮机,输出达26万轴马力,最高航速超过30节。舰上飞行甲板面积达1.8公顷,配备四具蒸汽弹射器、四部升降机和四根拦阻索,能够搭载F/A-18E/F“F/A-18E/F超级大黄蜂式打击战斗机”、E-2D“先进鹰眼”等各类舰载机约70架。

截至2024年3月,仍在服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仍有10艘。从1975年首艘尼米兹级服役至今,该级舰陆续参加了锡德拉湾冲突、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多场地区冲突和战争,承担了大量的威慑和对陆打击任务,是美国海军的核心力量。该级舰的设计寿命为50年,到2024年时,首批尼米兹级航母已经接近寿命终点,它们将陆续被福特级航空母舰所取代。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美国海军超级航空母舰在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建造的美国第一种超级航母合众国号(CVA-01)被杜鲁门政府因军种竞争和崇核思想而取消,由此引起的“美国海军”以及朝鲜战争爆发后海军航空母舰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得杜鲁门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美国航空母舰的发展问题。在迅速批建佛瑞斯特级航空母舰后,继任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又批建了小鹰级航空母舰,随后在小鹰级的基础上于1957年开工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美国海军计划在企业号航空母舰后美国的航空母舰全部采用核动力。然而,企业号的造价过高,最初预计为3.14亿美元,在建造过程中经费严重超支,成本达到了4.5亿美元,而小鹰号航空母舰的价格仅为企业号的一半多。同时,美国海军在1957年开始装备第一代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这引起了对于美国海军是否继续建造超级航母的必要性的质疑。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坎农就认为核潜艇的威慑能力要大于核动力航空母舰,不批准建造新航空母舰。多重原因导致当时美国政府、国会和海军内部对于是否继续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意见不一致。另外,1961年上任的美国国防部长麦纳马拉强调经济效益,反对核动力航母。因此,美国海军只能继续建造相对廉价的传统动力航母,即第二批次的小鹰级。

越南战争爆发后,企业号在越南海面上充分证明了自身价值,创造了单日出击165架次的记录。同时经过分析,美国海军认为核动力航母能够长时间维持高航速、蒸汽量更大、放飞效率更高,不需要携带航行用燃油,舰载机燃油与弹药的携带量也更多,大大减轻了后勤补给舰艇的工作压力,舰员生活空间也更加充裕。同时,美国国防部也认为在越南战场上与其发现取得、维持并保护一个陆地上的空军基地相比,在海面上维持一艘超级航母反而更加便利和节省成本,而且在海上更加安全。1967年,美国正式决定兴建更新一代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研制历程

早在企业号航空母舰的设计过程中,美国海军就预见到了企业号高昂的造价,因此已经开始了针对企业号后续舰的降本型设计方案,包括减少核反应堆数量、减少防护舱间数量、缩小甲板面积等方面。第二批次的小鹰级开建后,美国海军仍未放弃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设计工作,以小鹰级为基础,提出了“小鹰级改核”的方案,将传统动力改为四具45000轴马力的A3W型新型反应堆,满载排水量为87400吨,舰上还将安装“宙斯盾”的前身“提丰”雷达系统和SPG-55大型电子扫描雷达,同时为了增加舰内可用空间而不增加舰体宽度,使用了较为缩窄的薄型水下防护隔舱等,整体看小鹰级改核的设计整体规格与企业号航空母舰相当,甚至吨位超过了企业号。

美国正式确定兴建更新一代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美国海军希望直接沿用“小鹰级改核”的方案,但遭到了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反对,麦克纳马拉认为反应堆的数量越多,造价越高,后续更换核燃料的成本也更高,坚持只批准搭载2具反应堆的新航母,这样至少需要反应堆单机功率12万马力,也就是需要研发更新型的核反应堆。相较于动力上的困难,在舰体设计上反而简单,第二批次小鹰级的二号舰“约翰·肯尼迪”号(CV-67)在1967年刚刚下水,设计上汲取了美国此前所有超级航母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了修正和改进,各方面的设计已经较为成熟。因此新核动力航空母舰沿用了“约翰·肯尼迪”号的大部分设计,略微放大的舰体设计,在甲板布局、舱室布局、舰岛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细微改变。

建造历程

1968年6月22日,首艘新核动力航母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和干船坞公司安放龙骨,1970年8月15日,二号舰安放龙骨。两舰原定于1970年和1972年下水,1972年和1974年交付,并在1972年开工三号舰。但在1971年受“尼克松冲击”影响,因为美国单方面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美元迅速贬值,随后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美国国内物价上涨迅速,制造成本增加,船厂工人因薪资举行了多次大罢工,大大拖延了新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建造进程。尼米兹级首舰直到1972年5月13日才下水,已故的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切斯特·尼米兹的女儿凯瑟琳亲自为其洗礼并命名为“尼米兹”号,该舰直到1975年5月3日才交付美国海军,整整耗时7年时间,,而企业号航空母舰从安放龙骨到交付仅用4年。二号舰被命名为“艾森豪威尔”号,1977年交付。三号舰“卡尔·文森”号直到1975年才开工,1982年交付。

1979年美国海军先后派出了新交付的两艘尼米兹级和小鹰号航空母舰开赴波斯湾应对伊朗人质事件,其中尼米兹号在波斯湾不间断游弋144天,而小鹰号就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使得美国进一步意识到需要打造一直能够长时间维持在海外部署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群的必要性,同年,不顾卡特政府的反对,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优势通过决议批建第二批次尼米兹级的首舰。1980年里根政府上台后,提出了美国海军“600大舰队”振兴计划,分别于1982年和1988年各追加采购了两艘第二批次尼米兹级,使得第二批次尼米兹的数量达到了5艘。

美苏冷战结束后,此前建造的传统动力航母基本接近寿命终点,同时克林顿政府确定了美国新时期各军种的装备规模,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确定在11艘。为维持这一规模 ,美国海军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别下订了最后一批两艘尼米兹级,也就是“罗纳德·里根”号和“乔治·布什”号,而且两舰的建造周期也略微放缓,分别在2003年和2009年交付。

设计特点

舰体设计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采用偏后的右置舰岛、带斜角的飞行甲板和双层船壳舰体设计,全舰钢制。在排水量方面各批次均有细微差距,以切斯特·尼米兹号为例,其设计标准排水量73973吨,满载排水量91440吨,后期加强防护能力满载排水量上升到102815吨,但各舰长宽规格基本一致,舰长约333米,其中水线处长约317米,舷宽76.8米,其中水线处宽40.8米,最大吃水12.5米,相较于企业号航空母舰,其排水量上升但舰体长度反而不如企业号。

尼米兹级在舰体设计上较为重视防护能力,其双层船壳舰体设计贯穿舰底到飞行甲板全舰,壳体中间用钢板交叉斜拉连接。舰体内部划分为数个箱型结构并进一步划分为23个横向水密舱、10个防火隔舱和2000余个小水密舱,水线下的舰体内部纵贯4层防雷隔舱。与企业号相较,防火隔仓和水密舱的划分更为周密,但防雷隔仓数量有所降低,以腾出更多的舰内空间。

尼米兹级的舰内分成八层甲板,分别是最底的反应堆舱层、第4号甲板(辅助机械层,内设有应急柴油机)、第3号甲板(其他设备层,内设有其他舰船设备、厨房、医院和娱乐中心)、第2号甲板(内设有维修车间、会议室和食堂)、第1号甲板(主机库,另有部分维修车间)。一号甲板上方、飞行甲板下方还设有三层甲板,分别是03号甲板(舰载机飞行员宿舍、会议室等)、02号甲板(军官宿舍等)、01号甲板(仓库等),普通水手的宿舍则从第2号甲板到03号甲板均有分布。

飞行甲板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布局与小鹰级的“约翰·肯尼迪”号基本一致,仅进行了细微调整。其飞行甲板全长332.84米,最宽处76.44米,舰上共设有4个升降机,其中两个设置在右舷舰岛前方,两个设置在舰岛后方两舷边的位置。每部升降机的平台长25.9米、宽15.9米,平台自重105吨,载荷约58.5吨。甲板上还设有三个武器升降机,分别在舰首弹射起飞区底部、舰中三角调运区底部和右舷舰岛旁的舰载机停放区。

飞行甲板左侧设有斜角甲板,长度约242米,比舰体中线向左斜9.5度。中心甲板和斜角甲板前半部分各设有两具C-13-1蒸汽弹射器,弹射行程最大约94米,蒸汽压力约600psi,能让34吨重的大型飞机加速至185节的升空速度,足以让F-14战斗机E-2空中预警机起飞,在作战条件下,理论上4具弹射器能以平均每分钟2架的速率将所有舰载机弹射升空。最大过载可以达到6g,但轨道行程长、压力低,整个行程的平均加速度仅有2g多一点,F/A-18战斗攻击机飞行员常常调侃C-13-1弹射器在后段往往没有飞机自身的发动机加速得快。

舰尾斜角甲板末段设有四具MK-7拦阻索,拦阻宽度为36.58米,甲板上只有滑轮和拦阻索,但甲板下面布置着三四套拦阻机、滑轮缓冲系统、拦阻索末端缓冲系统、复位系统、冷却系统等设备。每根拦阻索是由6股钢丝绳组成,每股钢丝绳由12根主钢丝、12根中间尺度的钢丝和6根呈三角状布置的细钢丝扭结成。钢丝绳对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要求高,达到1500兆帕以上,同时延伸率不小于20%,拦阻索大约200次进行一次更换。该拦阻索可在340英尺(约103米)内,将降落速度130节(约240千米/小时)、50000磅(约22.6吨)重的飞机截停。

动力设计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设有两具A4W反应堆,由美国贝蒂斯原子动力研究所(Bettis Atomic Power Laboratory)和诺尔原子能实验室(Knolls Atomic Power Laboratory)共同设计,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制造。每个反应堆热功率为550兆瓦,按照约720千瓦=1吨/小时的算法换算,其两座反应堆的总蒸发量为1528吨。每个反应堆各向两具蒸气涡轮机输出蒸汽,驱动每个蒸气涡轮再带动一个推进轴,共四具蒸气涡轮带动四轴推进,双舵设计,每个螺旋桨直径22英尺,总的最大动力输出260000马力,这一数字低于企业号和小鹰级的280000马力,加上尼米兹级的船型比企业号稍宽,导致阻力增加,使得尼米兹级的最高航速降至31节,低于先前的企业号的35节或采用传统动力的小鹰级、佛瑞斯特级航空母舰的约33节,是二次大战以后美国海军最慢的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为了防止核推进系统故障或受损失效后导致直接无法航行,其四个大轴还各联结了一个功率8000千瓦的柴油机当作应急推进主机。舰上还设有四具总功率32兆瓦、各功率8兆瓦的蒸气涡轮发电机与4具2兆瓦的辅助柴油发电机负责维持舰上电力供应。按照设计,尼米兹级每次进行更换核燃料与大修(RCOH)是13年,随后由于技术改进以及科学规划航行频率,更换核燃料与大修间隔延长为15年与23年。

船电设计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在船电设备方面也大部分沿用小鹰级的“约翰·肯尼迪”号的配置,但由于没有了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所需的舰岛排烟道,舰岛结构有所变化,相应的船电设备布置位置也有所调整。主要探测与警戒雷达方面,尼米兹级舰岛顶部安装了一部AN/SPS-48型三维电子扫描阵列雷达,采用机械旋转改变方位角、电子波束改变俯仰角、正弦波导馈源结构,工作在E和F频段(2至4GHz),最大对空搜索距离达370千米,最大探高30,000米。舰岛右后方的甲板边缘设有一座雷达桅杆,顶部安装了一部AN/SPS-43型远程对空搜索雷达,工作在甚高频(0.2 GHz),对掠海导弹的最大探测距离为30公里,对大型高空飞行器的探测距离最大为500千米。在AN/SPS-48上方的桅杆架上,还安装有AN/SPS-67型平面搜索雷达,工作在C频段(5450至5825MHz),主要用于近距离对海和对低空搜索以及导航等功能。

舰载机管制方面,尼米兹级配备两具位于舰岛外侧的AN/SPN-46精密进近控制雷达、一具位于舰岛顶部后方的AN/SPN-43型舰载机进场管制雷达和一具位于后桅杆后方的AN/SPN-41舰载机着舰辅助雷达。这三种雷达有清晰的分工:当舰载机接近航母时,空中管制由SAN/PN-43C接管,可以监视标记距离200多千米内的飞机,并确定其敌我身份和型号。当舰载机接近航母10千米左右距离时,AN/SPN-46雷达接过管制任务。AN/SPN-46能同时引导两架飞机,将它们安全降落在航母甲板上。AN/SPN-41辅助监控,以确保无误。

自卫武装

美国海军从小鹰级的“约翰·肯尼迪”号开始,将航空母舰上的2座MK-10型“小猎犬”防空导弹双臂发射装置换装为三座MK-29型“AIM-7麻雀导弹”(IBPDMS)八联装短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尼米兹级也沿用该设计,三座MK-29分别位于舰尾两舷和舰首甲板右侧的下沉外凸的小甲板上,由包括Mk95照射雷达、Mk 23目标捕获系统以及AN/SPQ-9火控雷达组成的MK-91火控系统负责控制,装填RIM-7P“海麻雀”防空导弹最大射程26千米,最大射高8.5千米。尼米兹级上还安装有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六管20毫米近防机炮,安装在MK-29的临近位置,共三座,自“艾森豪威尔”号之后在舰首左舷增加一座,共四座。

舰载机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在舰载机搭载方面,因舰载机体型大小不同和后勤需求不同,在搭载总数上有所变化,80年代一般舰载机总数为80-90架,2000年后一般为60-70架。同时,美国航空母舰的设计寿命一般在50年左右,而各种舰载机只能服役约20年左右,因此尼米兹级在服役期间换装过多次舰载机。按照服役年代,尼米兹级的舰载机配置基本如下:

此外,在服役初期,尼米兹级也曾短暂列装过F-4“鬼怪”战斗机、RF-8G“十字军”侦察战斗机和RA-5C“民团团员”侦察轰炸机以及A-7攻击机“海盗船II”轻型强击机

出击效率

尼米兹级的甲板在保证至少有3条弹射器可用的情况下,最多可以有36个固定翼飞机的停机位和5个直升机停机位,36个停机位对应的出动方式大约为滚动出击一个轮转波次18个架次,其中包括10~12架次战斗机(一个中队,具体数量取决于具体机型)以及一部分其他(执行预警、反潜、巡逻、截击、空中加油或电子对抗任务的)飞机。按照尼米兹级4台C-13弹射器5分钟9架次的最快弹射纪录计算,尼米兹级最快需要20-30分钟弹射将36架甲板待命舰载机全部升空。但由于弹射器维护、舰载机暖机等因素,这一效率不能长时间维持,按照1997年7月20日美国海军测试航母最大出动效率而开展的“高潮”(SURGEX )演习的结果,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98小时内共出动了975架次舰载机,平均每小时约10架次,每架舰载机每天出动4.2架次。

升级改造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由于建造时间跨度大、舰体升级冗余高、服役时间长,在服役期间和后续舰的建造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升级改造工程,增添了许多新设备或进行了设计优化:

第二批次改进

尼米兹级的第二批次在建造过程中,结合此前暴露出的问题并应用新技术理念,对原有设计进行了优化改良,采用模块化建造方式提高建造效率,在侧舷增加了63.5毫米厚的凯芙勒复合装甲提高防护能力,加强了箱型装甲保护弹药库和机舱,全面更新了雷达和电子设备,重新设计了反应堆,提高堆芯寿命由13年到15年等。经过改造,以第二批次的美国罗斯福号航空母舰(CVN-71)为例,满载排水量增至97000吨。同时,第一批的尼米兹级各舰在后来大修时也追加了上述改良措施。

之后第二批次后续建造的尼米兹级的防护措施不断升级,从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CVN-72)之后,进一步强化飞行甲板下一层甲板的装甲厚度,航母满载排水量增至102000吨,成为全世界第一艘排水量突破10万吨大关的航空母舰。从六号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号( CVN-73)起,在舰岛额外追加了破片防护装甲。从七号舰约翰·斯坦尼斯号(CVN-74)起,采用新开发的高强度HSLA-100钢材,进一步提升防护能力。

第三批次改进

里根号

尼米兹级第三批次,也就是第九艘罗纳德·里根号(CVN-76)与先前第二批次的尼米兹级相比,舰岛外形优化设计变更,应用3D数字模型技术,舰桥右侧向舷外大幅伸展,舰岛视野更加;舰岛高度减少一层,舰桥位置降低,原本位于10号甲板的塔台与信号甲板合二为一;原本位于舰岛后方的独立桅杆取消,舰岛桅杆改为塔式结构桅杆。SPS-49雷达改置于舰岛后部上方,而原本位于主桅杆顶的AN/SPQ-9A跟踪雷达则被更新型的AN/SPQ-9B取代。 新设计了更大更突出的球鼻舰首,进一步减低航行阻力,增加舰首浮力,减缓纵向摇晃;舰内加装指挥网络(ICAN),将舰上推进与航行控制、导航、通讯等相关系统以及舰内所有部门工作站纳入统一指挥管理,是美国海军第一艘实现网络化的航空母舰,大幅提高指挥管制效率。

里根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也经过修改,宽度比以往的尼米兹级略增,斜向甲板前端增宽加长,其轴线与航空母舰中心线的夹角增加到10度。在着舰系统方面,采用MK-7 Mod4降落拦截系统,阻拦索由以往的四组减为三组,减掉一组拦截索有利于节省人力、维修工时与空间。但同时许多美国海军飞行员表示,取消第四组拦截索之后,降落作业比以前缺乏安全感,难度也提高。

布什号

乔治布什号(CVN-77)是尼米兹的第十艘,也是最后一艘。其建造计划历经多次变更。美国海军最初打算大幅修改CVN-77的设计,舰岛、电子系统、弹射器、动力系统与武装等等都将重新设计配置,作为美国海军下一代的CVN-21福特级的装备验证舰。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大规模改进的计划,其舰体规格、作战、飞行甲板配置与航空武器系统等大致沿用里根号航空母舰,但还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舰岛缩小体积并将外观简洁化;升级“网络化”作战软件;飞行甲板边缘采用弧形造型等,降低雷达反射面积;换装新桅杆,加装相控阵雷达;装备新型的拉姆防空导弹取代原有的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装备新开发的联合精确进场着陆系统。

基本数据

该级各舰

重要事件

着舰事故

1981年5月26日夜间,尼米兹号(CVN-68)在佛罗里达外海60海里处的大西洋进行夜间飞行训练。1架EA-6徘徊者式电子作战机电子战飞机着舰后冲入飞行甲板前部右侧的飞机群中,接连撞上1架SH-3海王直升机直升机、3架A-7E强击机和3架F-14A战斗机,引发F-14A战斗机上的不死鸟、麻雀和AIM-9响尾蛇导弹爆炸。事故火灾在半个小时以后被扑灭,总共造成14人死亡、48人受伤。肇事的EA-6B与2架F-14A全毁,3架F-14A严重受损,4架A-7报废,另外还有10架飞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直接损失1.4亿美元。事后查明,事故原因是肇事EA-6徘徊者式电子作战机的飞行员服用违禁药物,导致精神与协调性受损,以致于降落作业失误。此外,舰上的辅降系统故障,甲板上的航空管制人员在该机第二次降落时,未能及时察觉偏离航道,而且6名航管人员也被发现擅自吸食大麻。事故发生后,航母的损管系统也有问题,舰上18个消防泵中只有12个正常工作。

锡德拉湾空战

1982年,在着舰事故中恢复的尼米兹号(CVN-68)部署在地中海利比亚外海。8月19日,尼米兹号发现有利比亚战机向航母飞来,遂起飞两架F-14A战机在空中E-2C预警机的引导指挥下,于利比亚海岸以外80公里锡德拉湾上空将来袭的两架利比亚苏-22攻击机击落。这也是F-14战斗机服役后的第一次实战纪录。

伊拉克作战

沙漠盾牌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领科威特美国启动“沙漠盾牌”(Desert Shield)行动,开始在波斯湾集结兵力。部署在印度洋的独立号(USS Independence CV-62)航空母舰,部署在地中海的尼米兹级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CVN-69)奉命先期开赴战区。艾森豪威尔号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在8月8日完成部署,开始封锁伊拉克北方。同年11月8日,布什总统宣布向波斯湾增派三艘航空母舰,包括尼米兹级的美国罗斯福号航空母舰(CVN-71)、佛瑞斯特级航空母舰的游骑兵号(USS Ranger CV-61)以及小鹰级的美国号(USS America CV-66)。

沙漠风暴

1991年1月17日,联军收复科威特的沙漠风暴行动打响。此时美国海军在波斯湾地区总共有六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包括部署在波斯湾的中途岛级中途岛号航空母舰(USS Midway CV-41)、福莱斯特级游骑兵号以及尼米兹级的罗斯福号,部署在红海福莱斯特级的萨拉托加号(USS Saratoga 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以及小鹰级美国号和肯尼迪号(USS John F. Kennedy CV-67)。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国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平均每昼夜都出动超过150架次飞机,在一个多月的空袭中击毁或重创伊拉克数十个目标,自身无一战损。

沙漠之狐

1998年年底,尼米兹级的尼米兹号与企业号一起参与对伊拉克进行的“沙漠之狐”(Desert Fox)行动,惩罚伊拉克拒绝接受联合国检查其核生物武器销毁进度。行动期间,两艘航空母舰派出舰载机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空袭,目标是巴格达周边的可疑军事设施、电台、电视台、油库、交通设施等。从12月16日夜间到12月20日,总共出动超过300架次舰载机,投掷超过330吨弹药。此外,航母战斗群的其他舰只还发射了超过300枚BGM-109巡航导弹

持久自由行动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尼米兹级的美国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在9月19日奉命前往印度洋。美国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持久自由军事行动于10月7日展开。任务期间,罗斯福号平均每日出动60~80架次,创下连续5个月在无港口下锚停靠并在海上持续航行作战153天的纪录。

无人机测试

美国海军曾经为尼米兹级和更新型的福特级航空母舰开发了X-47B舰载无人攻击机,是第一种在航母上实现自动起降的无人机。但在2017年,舰载无人攻击机项目整体更换为新型舰载无人空中加油机。2020年12月11日无人空中加油机试飞,命名为MQ-25A“黄貂鱼”,外形类似B-2轰炸机,为适应航母搭载需要,主翼采取可折叠式设计,功能有空中加油、侦察监视、对地打击等。“黄貂鱼”机身结构数据为全机长15.545米,翼展22.86米,大小与而F/A-18E/F“F/A-18E/F超级大黄蜂式打击战斗机”相似。2021年末,美国海军多次进行了MQ-25A“黄貂鱼”无人加油机的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的实际上舰测试,并成功实现了无人加油机对有人战机的空中授油,授油对象是美军最新的第五代战斗机F-35C。

此前,美国舰载机一直采用的是“伙伴加油”的方式,也就是改造一部分“超级大黄蜂”战机,让其挂载副油箱和加油吊舱去给其它的“超级大黄蜂”进行空中加油,相当于让战斗机“兼职”做加油机。“黄貂鱼的诞生就可以“解放”出大概两至三成的“超级大黄蜂”,让它们去执行原本应该执行的作战任务,这种新加油模式整体的效费比就会更高。经过无人机加油后,美国军队航母的舰载战斗机航程可以从830公里扩展到1300公里。

“超龄”服役

2024年11月,“尼米兹”号航母接受美国海军审查后被认定为“符合适航和战备标准”,允许继续服役,意味着“尼米兹”号的服役时间超过了原计划的50年最长使用寿命,是美国现役最古老的航母。2025年3月,“尼米兹”号航母已经离开母港,接替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按计划部署到西太平洋。其航母打击群包括航母本体及其搭载的第17舰载机航空联队和第9驱逐舰中队。

参考资料

美国航空母舰之六十五 CVN-77“乔治·布什”号.舰载武器.2023-04-08

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研制思考及启示.舰船科学技术.2023-04-08

百舰之首——“企业”号核动力航母.当代海军.2023-04-02

美国纽波特纽斯船厂的核动力航母建造.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23-04-02

美国航空母舰之五十六 CV-68“尼米兹”号.舰载武器.2023-04-08

英语:CVN航空母舰.美国海军官方网站.2023-08-02

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 .britannica.2023-08-10

Nimitz Class Aircraft Carrier .naval-technology.2023-08-10

已经服役47年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还是不能按时退役.新华网.2024-04-10

锡德拉湾之战.现代兵器.2023-04-08

美国航空母舰之五十九 CVN-71“西奥多·罗斯福”号.舰载武器.2023-04-25

“从持久自由”行动看美国实施海外军事打击的新特点.国防科技.2023-04-08

USS RONALD REAGAN (CVN 76).nvr.navy.2023-08-03

USS GEORGE H W BUSH (CVN 77) .nvr.navy.2023-08-03

航母升降机共分为几种?.光明网.2023-08-07

美国航母飞行甲板演变及设计思想研究.舰船科学技术.2023-08-07

航母弹射起飞大起底.新民周刊.2023-08-07

马伟明:中国建世界第二条电磁弹射器.中国工程院.2023-08-07

航母上的舰载机拦阻索可以承受多大的力?.光明网.2023-08-07

A brief history of tailhook design.f-16.net.2023-08-07

出鞘:电磁弹射真的需要核动力或全电推进吗?.新浪军事.2023-08-07

名舰传奇:威震全球的十大舰艇.中国军网.2023-08-07

Nimitz Class Aircraft Carrier Encyclopedia, Science News & Research Reviews.academic-accelerator.2023-08-07

Refueling and Complex Overhaul of the USS Nimitz (CVN 68).govinfo.2023-08-07

AN/SPS-48.navair-rdte.2023-08-08

AN/SPS-43 雷达 .harpoondatabases.2023-08-08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fi-aeroweb.2023-08-08

AN/SPS-67 .FAS.2023-08-08

纸上谈兵 · 美军航母将全面换装新空管雷达.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8-08

MK 91 FIRE CONTROL SYSTEM.firecontrolman.2023-08-08

Mk 29 IBPDMS NATO Sea Sparrow Missile System.weaponsystems.2023-08-08

Aircraft Carrier .PBS.2023-08-08

U.S. Navy Retires Last Lockheed Martin S-3B Viking From Fleet Service; Carrier-Based Multi-Mission Aircraft Completes 35-Year Career .thefreelibrary.2023-08-09

Sikorsky SH-3 Sea King .Warrior Lodge Media.2023-08-09

PICTURES: US Navy retires last of legacy F/A-18 Hornets.flightglobal.2023-08-09

校场:制约我国航母舰载机量的因素真的是机库面积?_高清图集_新浪网.新浪网.2023-09-11

校场:制约我国航母舰载机量的因素真的是机库面积?_高清图集_新浪网.新浪网.2023-09-11

“海上霸主”大比武!“滑跃”式航母VS“弹射”式航母 .航空知识.2023-09-11

The Carrier Myth By Rebecca Grant .航空和太空军杂志.2023-09-11

美国航空母舰之五十九 CVN-71“西奥多·罗斯福”号.舰载武器.2023-04-08

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升级改造.现代舰船.2023-04-02

美国航空母舰之六十四 CVN-76“罗纳德·里根”号.舰载武器.2023-04-08

走进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航空世界.2023-04-02

美军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服役.人民日报.2023-04-02

CVN-68 Nimitz-class .FAS.2023-08-10

Nimitz-class Supercarriers (United States) .militaryfactory.2023-08-10

外军航母火灾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舰船电子工程.2023-04-08

美国航空母舰之五十七 CVN-69“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舰载武器.2023-04-08

美国海军正式发表海湾战争记录.飞航导弹.2023-04-08

一周军评:“黄貂鱼”意义何在?.观察者.2023-09-11

“黄貂鱼”变身美海军开挂神器? .新华网.2023-09-11

美国MQ-25舰载无人机首次给有人战斗机空中加油 专家:舰载机飞得远,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央广网.2023-09-11

为了对付胡塞,美海军最老航母都被拉出来了.北京日报客户端-百家号.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