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宪

李宪

李宪(679-742年),本名李成器,因避讳昭成皇后的尊号,改名为宪,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之孙,唐睿宗李旦与肃明皇后刘氏的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长兄。

为人恭谦谨慎,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年),李旦李旦继位,册封为皇太子。武则天以“周”代“唐”后,改授为皇孙,并出阁开府,后改封为寿春郡王,“神龙政变”后,李显李显晋升其为蔡王,但其坚决辞让。唐隆元年(710年),进封为宋王;不久后,唐睿宗复位,以嫡长子之身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加封为雍州牧、扬州市大都督及太子太师,后升迁为尚书左仆射、司徒。玄宗李隆基登基后,进封为司空太尉,后改封为宁王;历任南岐州泽州泾州刺史。因秉持不干议朝政及不与人结交,得到玄宗李隆基的信任,兄弟之间友爱如初。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742年1月),病逝于长安,终年六十三岁,玄宗李隆基闻之,失声痛哭,追谥为“让皇帝”,又追赠其妃元氏为“恭皇后”,葬于惠陵(今蒲城县西北三合村)。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李宪,本名为李成器,为李旦李旦的嫡长子李治李治时初封为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年),唐睿宗李旦继位,册立年仅六岁的李成器为皇太子;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更改国号为“周”,加尊号为圣神皇帝,并将睿宗李旦降为皇嗣,李成器被武则天册封为皇孙,与其五个弟弟同一日离开皇宫前往封地就藩,并给予开府设置属官的权利。长寿二年(693年),李成器改封为寿春郡王;长安年间(701-704年),累积转任左赞善大夫,并加封为张果老。神龙元年(705年),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李显李显继位后,改封李成器为蔡王,晋升为宗正员外卿,并加赐实封四百户,加上原有的实封共计七百户;但李成器坚决推辞,认为承担不起大国的封地,依旧担任寿春郡王。

辞让储位

唐隆元年(710年),李成器进封为宋王;同月,李旦李旦再次登上皇位,授予其为左卫大将军。后睿宗李旦欲册立皇太子,因李成器是嫡长子,楚王李隆基拥有平定韦后之乱的功勋,久久不能决定下来。李成器上表推辞,认为皇太子是国家公器,国家太平时应优先选择嫡长子,国家危难时要选择有功之人,这才是国家社稷之福。后多次哭泣坚决推辞太子之位,言辞恳切。当时王公大臣们都认为楚王李隆基对江山社稷具有大功,应该册立为皇太子。睿宗李旦赞赏李成器的心意,同意他推辞太子的举动。

李隆基认为兄长李成器身为嫡长子,也上表推辞太子之位,但李旦李旦没有允许,并下旨赞赏两个儿子的行为,认为这是天下最公正的做法,确实不应该剥夺;于是册封李隆基为皇太子,任命李成器为武威郡牧、扬州市大都督和太子太师的官职,加赐实封二千户;并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房、府邸一区、良田三十公顷。同年十一月,李成器被授予为尚书左仆射,不久后晋升为司徒,依旧担任太子太师及都督之职;次年,李成器上表请辞司徒之职,被授予太子宾客兼领扬州大都督之职。当时太平公主暗中图谋皇权,宰相姚崇宋璟为断绝心怀不轨者的念头,请求外调宋王李成器及申王李捴担任刺史;于是宋王李成器以司徒之职兼任蒲州刺史。

兄弟情深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隆基李隆基继位后,进封李成器为司空;等到玄宗李隆基平定萧至忠岑羲等人之乱后,宋王李成器再次进封为太尉,同时兼任扬州市大都督,并加赐实封一千户。九月,宋王李成器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并解除其太尉与扬州大都督之职。开元二年(714年)六月,宋王李成器担任南岐州刺史,依旧拥有开府的权利。开元四年(716年),因避讳窦皇后的尊号,李成器改名为李宪,同时改封为宁王,实封累积达到五千五百户;此后又历任泽州泾州刺史等职务。

当初,李成器、李隆基等兄弟五人于圣历初期搬出皇宫,府邸位于洛阳市积善坊内,五人分院共同居住,号称为“五王宅”;大足元年(701年),李成器跟随武则天返回长安后,被赐给府邸于兴庆坊,也被称为“五王宅”。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继位后,兴庆坊成为其曾经居住的府邸,便成为了皇宫。此后李宪被赐宅于胜业东南角,申王李捴(zǒng,同“总”)与岐王李范被赐宅于安兴坊东南角,薛王李业被赐宅于胜业西北角,兄弟之间府邸相望,环绕于皇宫的四周。李隆基李隆基又于兴庆宫西南建造楼阁,西面楼阁上题写“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阁楼上题写“勤政务本之楼”,并时常登楼,听到兄弟的王府有乐声传来,便招来兄弟几人同榻饮宴,有时也会前往兄弟们的府邸,赏赐金帛。诸王每日前往侧门朝见天子,返回府邸后,便开展饮酒、击球或斗鸡等活动,李宪等诸王与玄宗之间兄弟友爱,没有隔阂。

李宪秉持恭敬谨慎的态度,不干涉朝政,也不与朝臣结交,玄宗李隆基对他十分信任。玄宗李隆基与兄弟们友爱,即便有谗言构陷,仍然友爱如初。玄宗李隆基曾写信给李宪等兄弟,认为服药以求羽翼,不如骨肉兄弟间的天生羽翼,曹魏遭到司马氏夺权,根本不是药丸的效果,并将得到的神方之药赐给李宪兄弟们,期望兄弟们都能长寿。开元九年(721年),李宪被任命为太常卿,直到开元十四年(726年)终止,但仍兼任开府仪同三司;后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再次被拜为太尉。

追谥让帝

后来玄宗李隆基在世的兄弟只剩下宁王李宪,李隆基对其特别关心,每年李宪生日时,都会前往宁王府参加宴会。李宪经常会被赐予酒酪、珍馐等美食;尚食监或四方进献之时,李隆基认为美味的东西都会赐给宁王李宪,而他每年交付史馆的年终录都会有数百页。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季,宁王李宪卧病在床,玄宗李隆基知晓后,不断派遣中使送去医药和珍馐美食,并命令僧人崇一负责诊治李宪的病症。李宪的病情稍有好转,李隆基都会非常高兴,并赐予崇一绯袍鱼袋的赏物。

次年十一月,李宪病逝于长安,终年六十三岁。玄宗李隆基听闻兄长李宪去世后,大声痛哭,并于次日下旨追谥李宪为“让皇帝”。李宪长子汝阳郡王李璡(jīn)上表请辞帝号,玄宗李隆基没有允许,并于册敛之日赐予其一副御衣,派遣右监门大将军高力士送玄宗手书放于灵座之前,书称“隆基白”。后又追赠宁王妃元氏为“丁姬”,与李宪合葬于桥陵旁边,并将李宪的陵墓命名为“清惠陵”。李宪将要下葬时,玄宗派遣中使告诫李璡等人葬礼要节俭,并按照规定安排陪葬品;下葬之日,天降大雨,玄宗李隆基派遣庆王李琮于泥水中送行十几里。

人物评价

李宪去世后,玄宗李隆基手书称赞兄长李宪,认为他孝顺友爱,两人幼年时,一同外出游玩,一同学习,形影不离;又以嫡长子的身份辞让太子之位,两人手足之情至深,因此追谥李宪为让皇帝。

后晋刘昫等人在撰写《旧唐书·睿宗诸子传》时评价道,认为谦让而受益,辞让成就贤明,李宪辞让太子的举动,是唐朝最大的美谈,这样的大事,无人能够比得过他。北宋宋祁在撰写《新唐书·三宗诸子传》时认为,睿宗李旦有圣明的儿子,一个成为皇帝,一个被追谥为皇帝,三个追赠为太子,这是上天赐予的福报。

北宋文学家苏辙认为,废掉长子册立幼子,即便圣贤之人也很难做到,李宪与李隆基兄弟友爱,终生都没有嫌隙,这是古今第一人。

典故轶事

长枕大被

李宪身为睿宗长子,在李显李显病逝后,他的三弟李隆基率兵消灭了韦后之乱,并且拥护睿宗李旦再次登临帝位。李宪本来有机会成为太子,但他以弟弟李隆基拥有安定社稷的大功为理由,坚决推辞太子之位。李隆基成为太子后,曾经特制大被褥长枕头送给他的兄弟们,表示要永远跟兄弟友爱地生活在一起。后面李隆基继位后,兄弟之间始终保持友爱与信任,自古没有这样的帝王。后来人们就用“长枕大被”来形容兄弟之间的友爱。

护花铃

唐朝天宝初年,宁王李宪喜好声乐,其他王爷没有人能够超过他的,某年春天的时候,在后花园中,宁王李宪为了保护花朵,便使用红线将金铃挂在花枝上,这样便能够很好地驱散鸟类,后人将之成为“护花铃”。

卖饼者妻

宁王李宪十分尊贵,拥有数十个才色俱上佳的宠妃。在他府邸的附近有个卖饼之人的妻子,长得十分漂亮,李宪看到她之后便目不转睛,后来派人重赏她的丈夫,从而得到了这位美女,对她十分宠爱。某天,李宪就问美女是否还记得当初卖饼的丈夫,美女听后沉默不语。李宪便召见卖饼之人,他的妻子看到丈夫后,双眼情不自禁地流泪哭泣起来,当时宁王府有十多个客人,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看到这个场景都很悲伤,宁王李宪让大家作诗,王维最先完成诗作,“莫以今时宠,宁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音乐人生

唐朝帝王多喜好音乐,生活精致,李宪善画马,开元年间在兴庆池南花萼楼下作《六马滚尘图》壁画。李世民与武则天都曾参与宫廷音乐的制作,李隆基更是亲自制作过《霓裳羽衣》,而李宪也是一位音乐天才。新旧《唐书》都记载李宪与李隆基共同参与宴会,《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过李隆基前往李宪的宁王府,大家酒后起舞的事情。也曾有李宪归园即奏乐的记载,同时结交王维、李白贺怀智等艺术家、诗人和音乐家,能与这些非贵族阶层交往,证明李宪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而李宪也经常与李隆基参与唐宫盛行的“热戏”,以胜负为目的的音乐角逐活动,此外李宪还善于吹奏笛箫,李宪与李隆基等七人组建了小型乐队,《新唐书》记载李宪吹奏横笛的事情。虽说在士大夫眼中,音乐属于小技,但对于李宪而言,这是他面对复杂局面保全自己的最佳手段,让他独善其身,也能寻得精神寄托

家族成员

陵墓

根据新旧《旧唐书》记载,李宪与妻子元氏合葬于李旦李旦的桥陵旁边,被李隆基李隆基命名为“惠陵”。它的位置在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约四公里外的三合村,整个陵墓为覆斗型,高达15米,直径为30米,陵墓之前有石碑、石马和石狮等石刻。因李宪被玄宗李隆基追谥为“让皇帝”,并以王礼安葬,命名为“惠陵”,也被当地人成为“让冢”。整座陵墓内城南北长达285米,东西长达207.5米,地面为147平方米。在李豫宝应元年(762年)时遭到了破坏。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时,赵匡胤曾下令整修过包括“惠陵”在内的唐朝陵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曾下令让陕西巡抚毕沅修筑80丈的惠陵城垣,并于陵前树立“唐惠陵”的石碑。

200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一批珍贵文物,以及陵园和墓葬形制。墓道东西两侧绘有青龙与白虎,墓室南北两壁绘有朱雀与玄武,此外墓室东壁绘有《观赏乐舞图》,动静相宜,生动感人。壁画人物形象涉及胡人、突厥人、西亚欧洲人等,展现天宝包容与海纳百川的气魄。

研究书目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2024-04-23

旧唐书(全十六册).豆瓣读书.2024-04-23

新唐书(全二十册).豆瓣读书.2024-04-23

资治通鉴.豆瓣读书.2024-04-23

唐明皇 (1993).豆瓣电影.2023-04-24

太平公主秘史 (2012).豆瓣电影.2024-04-23

深宫计 深宫计 (2018).豆瓣电影.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