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厦门园林植物园

厦门园林植物园

厦门园林植物园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东南部的思明区的万石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该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是福建省第一个植物园,也是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任园长为丁印龙

厦门园林植物园所处地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20.8°C。园区水系主要为樵溪和水磨坑溪,园区内有湖泊、溪流、泉水和涧谷等水资源,而园区的气候和水文资源为植物园的景观建设与植物引进提供了条件。截至2020年,区内植物种类超过8500种,其中包括金花茶桫椤、银杏、水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以及笔筒树苏铁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园区占地面积4.93平方千米,是集自然奇现、人文胜景、植物造景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区内20余个专类园和种植区和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包括南洋杉疏林草坪、多肉植物区、雨林世界等主要景点。

2004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授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202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列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1月25日,厦门园林植物园被文旅部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起步阶段(1960—1965年)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的前身是由"厦门市园林管理处"管理的一个苗圃。福建省林业厅厦门市园林处于1960年开始以花圃为基础,初步规划成园区,筹建植物公园;因公园处于万石山,又被称为万石植物公园。在1961年,厦门市园林处派人从广州市引回了数百种植物品种,并得到了国家林业部与福建省林业厅的重视和支持,形成了"福建省厦门树木园"。随后,在1962年,专家组进一步制定了园林植物园的雏形,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热带植物的引种和建园工作,并正式命名为"厦门植物园",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植物园。

发展阶段(1966—2005年)

1966年后,因社会动荡植物园遭到破坏,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才恢复引种工作。1985年,园区更名为厦门园林植物园,并沿用至今。厦门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正式出文,将厦门园林植物园总面积定为2.27平方千米。1988年,厦门园林植物园被国务院列为“鼓浪屿一万石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1993年,是由厦门市园林设计室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共同编制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总体规划(1993-2012年),并同年通过了以陈俊愉院士为组长的评审专家组的技术鉴定,成为中国较早编制且较完善的植物园总体规划之一,景区根据规定完成相应设施建设。2001年,厦门园林植物园被列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

快速发展阶段(2006—2022年)

2006年,厦门市政府加大对厦门植物园的投资与建设,将其园区面积从2.27平方千米扩大至4.93平方千米,并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市城邦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工作人员对原有园区规划进行修编。通过“永续保护、利用”“风景名胜区与植物园和谐一体”的原则建设植物园,完善植物园的分区及专类园建设。2019年,厦门园林植物园启动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先后完成植物园东门改造、园区内部队营房及周边环境景观的提升、旅游观光车万石路东段充电管理站、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园林植物园科研实验用房的建设。2022年12月9日国家文旅部资源开发司下发函件通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通过了专家评审达到申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要求。2024年1月25日,厦门园林植物园被文旅部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厦门园林植物园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东南部的思明区,属于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地处洪济山山脉延伸西端的万石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8′、北纬24°45′,东临厦门大学学生公寓、北临厦门火车站、西临中山公园、南临厦门大学,占地面积为4.93平方千米。

气候

厦门园林植物园所处地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20.8°C,2月平均气温约为12.5°C,8月平均气温约为28.7°C。年平均降雨量约1238毫米,多集中在3至6月,年平均湿度为78%。7至9月有台风,主要受东北风向控制,其次为东南季风。园区光照充足,紫外线较强。上述气候因素提供了植物引种驯化的条件。

地质

厦门园林植物园所处的万石山形成于新生代白垩纪晚期造山运动,区内形态各异的球状花岗石遍布,并于山峰溪涧有部分露出。区内土壤为花岗岩母质发育而成的酸性砂质壤土,通透性强,pH值介于5至6间。区内中部土层较深厚,西北部及东南部比较瘠薄。

地形地貌

厦门园林植物园以缓坡低山为主,由于岩石节理发育,在海浪长期的冲刷与侵蚀作用下,形成各种形态的岩石与沟壑,其中包括“万石朝天”“中岩玉勿”“太平石笑”“天界醉仙”“紫云得路”在内的多处摩岩石。

水文

厦门园林植物园区内拥有丰富的湖泊、溪流、泉水和涧谷等水资源。其中,主要的水系包括樵溪和水磨坑溪,它们从东部一直延伸到西部,穿越整个园区。樵溪源于五老峰北麓,蜿蜒曲折,流经紫云岩(雨林世界),经过百花厅后注入西北部的万石湖;而水磨坑溪则从太平岩寺开始,经过中岩寺、万石莲寺和蔷薇园,最后汇入万石湖。此外,园区内还有多个泉眼,其中包括高读琴洞的清泉,终年不竭,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此地的气候和水文资源为植物园的景观建设与植物引进提供了条件。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至2020年,厦门园林植物园从世界各地引种超过8500种植物,率属281科1918属,其中蕨类植物39科65属138个分类单位,裸子植物13科41属156个分类单位,被子植物门229科1812属6248个分类单位。其中仙人掌与多肉植物2000余种、藤本植物约200种、竹亚科200多种、苏铁科100多种、南洋杉科11种、市花光叶子花100多个品种,以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并有多个植物类群在全国植物园闻名。区内珍稀保护植物超过200种,其中包括金花茶桫椤、银杏、水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以及笔筒树苏铁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区内有迁地保护植物4894种,植物标本收集、馆藏5569号。还有世界三大珍稀濒危旗舰植物海椰子千年兰巨魔芋

动物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区内全年可见鸟类接近200种,占厦门已发现鸟种的一半以上,多种珍稀鸟种在植物园出现。收录在册且常见的有103种,隶属于10目31科,其中包括栗喉蜂虎在内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中日协定保护候鸟30种,中澳协定保护候鸟7种。

园区布局

厦门园林植物园占地面积4.93平方千米,设有20余个专类园和种植区。是集自然奇现、人文胜景、植物造景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西部有万石湖、异叶南洋杉疏林草坪、雨林世界、多肉植物区、蔷薇园、奇趣植物区、裸子植物区等多处场馆;还有包括如平石笑、天界晓钟、万笏朝天、中岩王笏、紫云得路、高读琴洞在内的人文景观。园区中部有西山园、姜木植物园、花卉园等多处场馆。园区北部为市花三角梅园;园区东部为闽台植物区。

重要景点

万石湖

万石湖位于植物园西门以东,地处园区西部。此湖前身是于1952年建造的万石岩水库,起初是作为厦门市的战备水源。该水库由园中的两个水系,水磨坑溪和樵溪的汇流形成。湖上有"春秋"和"天趣"两座桥梁,还有"仰止亭""沧趣亭""适然"等水榭亭台。万石湖因湖水波光与周围植被覆盖率高,而得名"万石涵翠",此处也是厦门著名景点之一。

南洋杉疏林草坪

南洋杉疏林草坪位于万石湖以南,地处园区西部,又被称为南洋杉草坪。始建于60年代,由中国著名园林大师孙筱祥教授设计,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南洋杉科共有3属37种,植物园引种了其中的3属15种。在南洋杉草坪的东南侧,还种植了约10万平方米的异叶南洋杉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异叶南洋杉纯林之一。此处种植了多株纪念树,其中包括由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王震于1984年2月10日种植的“云南香樟”纪念树,截至2022年树高已经超过10米。这个地方已经成为人们怀念一代伟人及其伟大成就的场所,多位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在此种植了纪念树。

百花厅

百花厅位于异叶南洋杉疏林草坪以东,地处园区西部。此厅采用了园中园的格局,以荷花池为中心,池面上有荷花、王莲和睡莲等多种植物。整体建筑以传统的中式庭园为基础,五个展厅沿着池边布置,有的通过廊延伸连接,并通过小路相通。建筑风格统一,采用白墙、粉柱和琉璃瓦顶。百花厅内举办过多次各种主题的展览活动。区内还有大花老鸦嘴扁担藤、连雾、葫芦树印度无忧花金花茶等100余种植物。区内还有一处以蕨类植物为主的植物区,有古藤包围的小径和被青苔覆盖的石头。廊延伸的部分还刻有中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的“岩坞”和厦门市书法名家高怀所书写的“榕荫暑”两幅行书石刻。

雨林世界

雨林世界位于天界寺以东、百花厅东南,地处园区西部,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该园在保护原有自然植被的同时,通过引种和栽培雨林特有的植物,增加物种多样性,形成了多层次的雨林植被群落,展现了雨林的特征,如植物相互竞争、老茎重新开花、空中花园和板根现象等。此外,园内还建造了雾森系统,将自来水雾化喷洒在空间中。

药用植物园

药用植物园位于雨林世界以东,地处园区西部。该园区种植药用植物约350种,这些药用植物的选择和种植遵循了适应当地环境和生长条件的原则,其中包括杜仲砂仁沉香檀香女贞等传统名药,也有闽南地区传统青草药红叶苋车前和一见喜等。

藤本植物园

藤本植物区位于雨林世界以东、多肉植物区以南,地处园区西部,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园区内沿着道路两旁建有廊架,总长度超过600米,是国内最长的藤本植物花架群之一。这里展示了多个品种的观赏藤本植物,如美丽红花龙吐珠、蒜香藤、使君子、红花西番莲、星果藤、蛇藤等,数量超过百种。

多肉植物区

多肉植物区位于雨林世界东北方向,地处园区西部。该园是厦门园林植物园的一个专类园区,占地约4万平方米,建于1999年。该区包括室内展馆和室外展区,其中包括仙人掌科植物展馆、多肉植物展馆、森林性多肉植物展馆三个室内展馆,以及模拟沙漠环境的室外展区。该区目前收集了50余科近3000种(包括品种)的多肉植物。这个区域是园林植物园最独特的专类园区之一,也是中国多肉植物栽培、园林应用示范、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多肉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态特点和园艺栽培方法

仙人掌科植物展馆

仙人掌科植物展馆是位于厦门园林植物园的一个专类展馆,于2000年6月对外开放。展馆的面积约为800平方米,是国内展示仙人掌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专类展馆之一。馆内有各种金群和中国国内最高的武伦柱。此外,还展示了80多个属、400多种(包括种下单位)多彩多姿的仙人掌科植物。展馆内外设置了两个不同模式的小展馆,展示了仙人掌科植物群体和个体的统一美,突显了仙人掌科植物景观的意境。展馆的设计不仅突出了多肉植物的形态奇趣和超俗脱群的特点,也体现了多年来在多肉植物区进行引种驯化、栽培积累和园林推广的成果。

多肉植物展馆

多肉植物展馆建成于2004年5月,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主要展示多个科属的多肉植物,包括天门冬科阿福花亚科景天科番杏科大戟科、刺戟木科等。馆内有被称为中国“第一龟”的龟纹木棉、著名的“拟态植物”生石花、以及大型丝兰被称为“稻草人”等。园区有关部门考虑了多肉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点,通过地栽和玻璃展柜等展示方式,展示了多肉植物的多样性。多肉植物展馆的设计和布局旨在营造出一个宜人的环境,使游客能够近距离观赏植物。展馆的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多肉植物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多肉植物的科学研究和园林应用。

森林性多肉植物展馆

森林性多肉植物展馆于2014年初开放,是中国国内首个专门展示森林性多肉植物的展馆,面积约为700平方米。馆内有多种森林性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的叶仙人掌属、丝苇属、姬孔雀属昙花属等。这些植物生长在森林环境中,适应了湿润、阴暗的生境,具有独特的生长形态和适应策略。馆内展示了160余种森林性多肉植物(包括种下单位),展示它们的形态、生态特征和观赏价值。通过展馆的布局和展示方式,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展馆的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森林性多肉植物的机会,促进了多肉植物的科学研究和保护。

蔷薇园

蔷薇园位于太平岩寺以西、万石湖以东,地处园区西部,是一座始建于1995年的园林景区。该园区内拥有众多著名景点,其中包括象鼻峰和万笏朝天等,园区还设有一个玫瑰花瓣造型的音乐舞台。园内有约100种蔷薇科植物,园区内还设有一个水池,池中种植着睡莲等水生植物,周围则是草坪。

奇趣植物区

奇趣植物区于2014年建立,位于蔷薇园以西、百花厅以北,地处园区西部,占地面积约2.35万平方米。该园区设有温室和冷室,展示了200多种各种奇趣植物。此园有世界上极度濒危的棕榈科老人棕,寿命超过2000岁但仅有两片叶子的百岁兰,奇特的缀化苏铁,独特色彩的黑龙竹和黑草竹,药用植物锡兰肉桂,被称为弥勒佛树的白花异木棉,世界上木材密度最小的轻木,能提取香料的依兰,被称为最毒的植物见血封喉,叶片形似犄角的鹿角蕨,猪笼草瓶子草茅膏菜属等能吃动物的植物,跳舞草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花朵怪异的大花马兜铃,以及不需要土壤栽培的松萝菠萝等多种植物。

裸子植物区

裸子植物区位于奇趣植物区以西、万石湖以北,地处园区西部,占地约2万平方米,建于1970年。该区是集植物景观和园林于一体的景点。园内有一座低凿的池塘,其中群鹤在水中停留或觅食。池塘旁边还有一座名为“延年亭”的建筑。裸子植物区引种栽培了近百种(包括变种)植物,涵盖了5纲6目11科26属,其中以南洋杉科苏铁科为主要品种。这里收集了世界著名庭院树种,如金钱松、雪松、南洋杉,以及被称为活化石水杉孑遗植物银杏等。

竹类植物区

竹类植物区位于万石湖以北,地处园区西部。园区引进了28个属、近200个种类的竹子,其中包括粉单竹琴丝竹银丝竹黄金间碧玉斑竹泰竹观赏竹种,形成了一个竹群园景。

棕榈植物区

棕榈植物区又被称为棕榈岛,位于万石湖以东,地处园区西部,是集椰树、湖光、山色于一体的景点。区内植物以乔木、灌木为主,并有少部分藤本。2011年11月,国家林业局在该园设立“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棕榈植物保育中心”。

山茶园

山茶园位于小桃源以北,地处园区西部。该园面积约4万平方米,于2018年初建成开放。现有山茶科植物近400多种(含品种),其中包括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金花茶等品种。园内还有黄花风铃木、美丽异木棉、刺桐等开花大乔木作为伴生树种。

西山园

西山园位于多肉植物区以东,地处园区西部。该园建于2019年,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地形起伏。此区中心位置为西山湖,修建于1952年,总库容约为8.4万立方米。园区内植被以草皮、地被、大花乔木等为主,四周有以马尾松木麻黄台湾相思为主的混交林,建有观景亭、观景平台、木栈道。

姜木植物园

姜目植物区建于2015年,面积约2万平方米。该园位于西山园西北方向,地处园区中部。该区种植400多种(含品种)姜目植物,有株型独特的旅人蕉象腿蕉等,有叶色斑斓的彩虹竹芋、锦竹芋等,有花色艳丽的粉苞芭蕉、红姜花等,有花型奇特的金嘴蝎尾蕉地涌金莲等多种植物。

花卉园

花卉园位于姜木植物园以北,地处园区中部。该园面积约5.7万平方米,主要种植草本花卉。园区依山就势而建,采用欧式风格布局,通过借鉴加拿大布查特花园的建园形式,将自然式花境布置于开阔的空地中,通过山峦、大花乔木、两幢欧式建筑、柏树等不同背景来衬托展示鲜花,展示四季有花的热带、亚热带草本花卉景观。

市花三角梅园

市花三角梅园位于花卉园以北,地处景区北部。三角梅又被称为叶子花、九重葛、宝巾花,为紫茉莉科蔓性披散灌木,1986年被列为厦门市市花。全世界三角梅现登记在册约有400多个品种,此园引种收集了300余个品种,是中国国内保存光叶子花最多的机构之一。

闽台植物区

闽台植物区位于西山园以东,地处植物园南门入口区。该园建于2021年,面积约3.0万平方米,种植台湾赤楠、兰屿肉桂枫香树钟花樱桃福建紫薇闽楠等约500种(含品种)的台湾和福建特色植物,设置彩叶植物、果树、福建特色植物、台湾特色植物四个片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植被类型为主。

明星物种

三角梅

光叶子花,学名光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 glabra)是紫茉莉科,叶子花属木质藤本状灌木,花很细小,黄绿色,三朵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外围的红苞片大,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被误认为是花瓣,因其形状似叶,又被称为叶子花。三角梅原产南美洲的巴西,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耐干旱,耐修剪,生长势强,喜水但忌积水。要求充足的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疏松、排水好的沙质壤土能旺盛生长。三角梅光照不足会影响其开花,适宜生长温度为20至30℃。

金花茶

金茶花(Camellia chrysantha (Hu) Tuyama)属于灌木,高2至3米。枝条近无毛。叶互生;叶柄长7至11厘米,无毛;叶片革质,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1至16厘米,宽2.5至4.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隆起。花单生;花梗长1厘米;苞片5,阔卵形,萼片5,不对称,卵形,长4至8毫米,宽7至8毫米,基部合生,稍被疏毛;花瓣数量8至10,金黄色,近圆形,边缘具缘毛;雄蕊多数,排成四列,花丝稍被疏毛;子房3至4室,花柱3至4,分离,无毛,长1.8厘米,蒴果先端凹陷,三棱形或稍球形,直径4.5至5厘米,绿白色;种子扁而有角,光亮,淡褐色至褐色。

桫椤

(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茎干高达6米及以上,直径10至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至2米,宽0.4至1.5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至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40至50厘米,宽14至18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8至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长9至12厘米,宽1.2至1.6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而有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有短柄,羽状深裂;裂片18至20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的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有锯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分裂,基部下侧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孢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膜质;囊群盖球形,薄膜质,外侧开裂,易破,成熟时反折覆盖于主脉上。

银杏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银杏科银杏属的植物,是一种乔木,高度可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浅纵裂,成年树皮呈灰褐色,深纵裂且粗糙。树冠在幼年和壮年时呈圆锥形,老年时呈广卵形。银杏叶片为扇形,带有长柄,颜色淡绿,无毛,具有多数叉状细脉,并且顶端宽度为5-8厘米,在短枝上常常有波状缺刻,在长枝上常分为两裂,基部呈楔形。银杏的球花为雌雄异株,单性,生长在短枝顶端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而雄性球花则呈下垂状态。种子具有长梗,下垂,通常呈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银杏原产于中国,生长在海拔500至1000米、酸性(pH值5-5.5)黄壤、排水良好的天然林中,常与日本柳杉、榧树、蓝果树等针阔叶树种混生,并且生长状况良好。银杏在朝鲜、日本以及欧美各国的庭园中也有栽培。银杏是一种速生且珍贵的用材树种,其边材呈淡黄色,心材呈淡黄褐色,木质细腻轻软且具有富有弹性的特点,易于加工,表面光泽,比重在0.45至0.48之间,不易开裂和变形,因此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室内装饰、雕刻和绘图版等领域。银杏的种子可供食用(但过量食用易中毒)和药用,叶片也可用于药用和制作杀虫剂,还可用作肥料。银杏种子的肉质外种皮含有白果仁酸、白果醇和白果酚等有毒物质,树皮含有单宁。

海椰子

海椰子(Lodoicea maldivica)属于棕榈科、巨子棕属植物。它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干挺直,高度可达15至30米,拥有整齐的单项树冠。海椰子的叶子为羽状全裂,长度约为4至6米,裂片众多,质地革质,呈线状披针形状。雄花生长在分枝的上部,而雌花散生在下部;雌花基部有数枚小苞片,萼片为革质,圆形,宽约2.5厘米,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海椰子的果实为倒卵形或近球形,顶端微带有三棱,长度约为15至25厘米,内果皮为骨质,内含一颗种子;果实内部的胚乳有一个富含液汁的空腔。海椰子的果实横宽约为35至50厘米。海椰子的外层覆盖着一层海绵状纤维质外壳,剥开外壳后就是坚果。每个海椰子果实的重量可达到25千克,其中坚果的重量可达15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坚果之一,因此被称为“最重量级的椰子”。

百岁兰

百岁兰(Welwitschia mirabilis Hook. f.)属于百岁兰科百岁兰属植物。它的树干非常短而粗壮,呈倒圆锥状,高度很少超过50厘米,直径可达1.2米;树干的上端或多或少呈二浅裂状,沿裂边生长着一对巨大的革质叶片,叶片呈长带状,具有多条平行脉络。百岁兰的球花形成复杂的分枝总序,呈单性,异株。一般情况下,雌性植株可以结出60至100个雌球果,种子数量可达1万颗。种子带有纸状的翼,内部含有内胚乳和外胚乳,具有两片子叶。百岁兰的叶片具有明显的早期形态结构,其气孔呈复唇形状,是一种罕见在沙漠中能够生存、具有矮壮木本植物特征的植物,能够固沙保护土壤。

巨魔芋

巨魔芋(Amorphophallus titanum (Becc.) Becc. ex Arcang.)属于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它是多年生的球茎植物,块茎的直径可达65厘米,最重甚至超过100千克。巨魔芋的叶柄通常高达3-4米,叶片的直径超过5米,覆盖面积可达20平方米以上。它的花朵非常大且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当花序开放时,会散发出令人刺鼻的腐尸味。巨魔芋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的巴里赞山脉热带雨林中。它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环境不宜过干,但过于湿润的土壤会导致球茎腐烂。巨魔芋生长的最适温度为白天25-38℃,夜晚20-25℃。

人文景观

明朝时期,在现今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区内兴建有寺庙,其中紫云岩寺是香火最为旺盛的一座,但由于道路不便,前往寺庙十分困难。此寺后因朝代变迁、社会动荡等原因被毁。清顺治帝十年(南明永历七年、公元1653年),樵溪桥建成。据记载,多位古人曾浏览此处,并留下多处石刻。其中乾隆辛卯年(公元1771年)蒲月南湖郑君扬在岩洞上以行楷书镌刻“琴洞”二字。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名士郑光沂在此辟路,在石上镌刻“紫云得路”四个字。清代诗人张承禄、黄莲士等多位诗人曾浏览此园,并留下多首诗词。

天界寺

天界寺位于百花厅以南,地处园区西部。该寺建于明末清初,由月松和尚发起募资兴建。自建成以来,寺庙每天清晨要敲钟108下,被称为“一百零八烦恼之梦”。天界寺的“天界晓钟”是厦门市历史上著名的“小八景”之一,也是新二十名景中的一部分。天界寺后面巨石错杂不齐,形成了天然的洞壑景观,洞中有石刻,其中一块由清乾隆时期的黄日纪所题写。洞穴两端相通,当天风起时,声音在洞中回响,山谷间回应,如虎长啸一般,因此得名。洞内外的石壁上刻有多处题刻和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日纪的《仙岩四景》,还有明朝征倭将领的诗作,这些题刻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水师巡防海上的景象以及诗人表达平定倭寇、保卫国土的雄壮情感都刻在天界寺后山长啸洞的岩壁上。岩壁上镌刻着福建省总兵官施德政、部将李扬和福建南路参将徐为斌等人创作的七言律诗各一首。该处也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云得路

紫云得路位于雨林世界以西,地处此区西部。现雨林世界所在地旧称紫云岩,曾以幽静、草木茂密、磐石嶙峋而闻名。在古代,这里建有文昌庙,供奉文运昌盛、功名利禄之神祇。然而,虽然紫云岩寺的香火旺盛,却一直存在道路难行的问题。直到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十三年(公元1808年),郑光沂在此开辟了一条道路,并在石壁上镌刻了“紫云得路”四个字。古寺后因朝代变迁等原因被毁,林道旁的石刻保留至今。

樵溪桥

樵溪桥雨林世界以东,地处园区西部。此桥建于清朝顺治十年(南明永历七年、1653年)。这座桥采用花岗石条石构建,全长6米,宽1.5米。东端的桥梁搁置在一块巨石之上,而西端则以一座高3米、宽2.2米的石桥墩作为支撑。在石桥旁边的巨石上刻有楷书字体的“樵溪桥”三个字,下面署名为“永历七年阳月岱洲余宏志”。樵溪桥附近还保存了许多未知的石刻和遗迹。如今,樵溪桥及其周围的石刻都被列为厦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读琴洞

高读琴洞位于樵溪桥以东约100米,地处园区西部。岩洞上刻有行楷字体的“琴洞”两个字,下面署名为“乾隆辛卯年(1771年)蒲月南湖郑君扬书”。这个岩洞高5米,深13米,宽3米。洞内有一块石头,形状类似古琴,溪水从石头下流过,发出如琴鸣般的声音,因此得名琴洞。据传说,樵溪桥和琴洞曾是郑成功在厦门驻军期间读书的地方,因此被称为“高读琴洞”。该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岩寺

太平岩寺位于多肉花卉区以北,地处园区西部。寺庙下方的岩壁上雕刻有"极乐天"三字和"石笑"二字,此寺被认为是佛地中的极乐乌托邦。此寺始建于唐代,此后经历多次兴衰,于明朝时期重新修建。现存的建筑物是在2008年进行的翻建,寺内外有多处石刻可以证明这一点。太平岩寺集自然景观和历史遗于一体是寺庙,其中石刻和景观被认为是古代文化的遗产。

郑成功读书处

太平岩寺一侧为海云洞的洞穴,洞顶建有一座八角亭,被称为“郑延平郡王读书处”。在过去,这个地方林木葱茏,宁静幽雅,郑成功曾居住在太平岩寺,经常到海云洞阅读,倾听溪流中泉水的奔流之声。目前,该地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的后裔郑鹏云游览太平岩时,在“石笑”附近的岩壁上留下了一首诗,题为《游太平岩经先世延平郡王读书处》。诗中写道:“石不能言口常开,读书深处有莓苔。草鸡莫问当年事,鲲海骑鲸去不回。”这里的“草鸡”指的是郑成功,而“草鸡大耳”则暗指郑成功的传统形象。而“鲲海”则指的是台湾海峡,借用了“太白骑鲸成仙去”的典故,寓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但半年后在台湾病逝。

太平石笑

太平石笑是厦门二十景之一,由四块天然巨石组成。其中两块巨石相叠,一端贴合,一端张开,另外两块巨石则垂直竖立,形成一个石门,恰似一张笑脸的表情。在石门的右侧巨石上,雄浑有力地刻着“石笑”二字,书法极其出色。这个景点位于太平岩的地界,因此得名太平石笑。石门背后还刻有一组七言绝句:“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作主乐天成。”这组诗意味深长,表达了石门迎接来访者的喜悦。

象鼻峰

蔷薇园位于太平岩寺以西、万石湖以东,是一座始建于1995年的园林景区。该园区内拥有众多著名景点,其中包括象鼻峰和万笏朝天等,园区还设有一个玫瑰花瓣造型的音乐舞台。园内有约100种蔷薇科植物,园区内还设有一个水池,池中种植着睡莲等水生植物,周围则是草坪。

象鼻峰由两石并成,高约23.3至26.6米,两石间隙极小,貌酷似象鼻,石头上面镌刻“象鼻峰”,是由清代雍正年间厦门市海防同知李璋所题写,也是“万笏朝天”四字的题刻者。

中岩寺

中岩寺位于万石岩和太平岩之间,并因此得名,地处园区西部。古人曾在此留下诗句:“中岩地介两岩中,山径蜿蜒通一线,抵达寺前心欢喜,玉笏石笔凌空悬。”

新碑林

新碑林位于中岩寺以南,地处园区西部。此处的岩石大多呈现球状风化体,有些孤立或堆砌成群,根据情况被规划为“碑林区”,并以石上刻有当代名人名家的题咏而得名为“新碑林”。

万石莲寺

万石莲寺座落在“万笏朝天”巨石下方,地处园区西部,寺庙周围有众多的巨石分布而得名。相传该寺建于唐代开元年间,由中原陈氏入岛开发时兴建,是厦门市岛上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已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经历了几次兴废和重修后,现在的万石莲寺是在厦门开放后由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重新修复的。万石莲寺的山门为一座石坊,石坊上刻有楹联:“一句弥陀声传厦门,千年常住业绍庐山”,这是李叔同为会泉法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而撰写的。

小桃源

小桃源位于新碑林以西,地处园区西部。“小桃源”这一名有明代纪许国所题,被认为如同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据传,据说“小桃源”实际上是明末定远侯郑联为自己所建的“地下别墅”,而清康熙年间的施琅进行了扩建工程。

万笏朝天

万笏朝天位于小桃源以北,地处园区西部,是厦门市旧二十四景中小八景之一。园区未进行开发前山上植被覆盖率不高,形状各异的气大小不同的石头分布于此。此处因成排的岩石都为同一个朝向,似群臣拿着“奏板”在朝拜天子,而得名“万笏朝天”。

锁云石

锁云石位于竹亚科区以西、万石湖以北,地处园区西部。“锁云”二字由清康熙三十七年厦门海防同知姚应凤所题。相传此地为清顺治七年中秋节郑成功诱杀郑联之处。该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活动

厦门园林植物园每年举办三至四场大型科普活动,其中包括精品兰花展、芳菲月季花展、水生植物主题展等科普活动。2012年与2013年植物园推出了夜间自然观察活动—“夜趣自然”活动营。植物园向社会招募科普志愿者,为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科普讲解和咨询服务,协助维护园内参观秩序,维护展品安全,辅助开展科普展览、科学小讲台、科普讲座等各项文化活动。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棕榈植物保育中心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自1960年建园以来,在棕榈科植物的物种保存、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2012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授牌“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棕榈植物保育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利用植物园专业人才集中的优势,积极开展了棕榈科植物的科学研究、物种保护,尤其是极小种群的保育等相关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并利用GIS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对园区的每一株棕榈科植物进行精确定位、采集生长信息,使之成为真正的科学研究对象。

三角梅研究推广中心——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

三角梅研究推广中心主要负责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的运营与维护,严格按照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的要求与标准,合理保存利用三角梅种质资源,大力收集全球三角梅种质资源,争取发展成为世界三角梅种质资源库与中心。主要负责指导市花叶子花的科普及市花叶子花专类园的养护管理指导,以及厦门市三角梅研究院与闽台三角梅研究中心的相关工作,不断培育叶子花新品种,制订三角梅生产与应用的各项标准工作,大力开展三角梅各项课题研究,解决生产、应用中的各项难题,形成三角梅生产与应用的关键技术。

光叶子花研究推广中心与厦门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多个研究所及众多国有企业具有合作关系,围绕光叶子花生产应用中的种苗繁殖、花期调控及园林应用等领域关键技术需求,突出植物园三角梅的特色和优势,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培育三角梅重大科技成果,承担三角梅科技相关项目近10项,发表三角梅论文40余篇、出版三角梅专著1部,获得三角梅相关专利10余个,光叶子花新品种权若干,承担三角梅相关技术标准4项,为厦门市花推广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种质资源研究室

种质资源研究室立足闽南地区,面向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国家,通过收集保育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植物资源,兼顾世界同纬度地区重要战略植物资源富集;开展植物引种评价、植物资源性状评价和筛选特色植物资源,掌握可靠的引种驯化、繁育栽培等相关信息;为植物创新育种、专类园建设、城市绿化及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支撑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护和生物产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的植物保护、植物园的建设和植物科学传播功能。

生物技术研究室

生物技术研究室根据厦门市园林科技建设的发展要求,围绕特色园林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和重要经济植物三大类群,通过前沿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在优良种质资源挖掘、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新种质创造、新品种规模化生产等领域确定研究方向。生物技术研究室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为厦门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提供技术支持。

多肉植物研究室

多肉植物研究室长期以来致力于多肉植物的引种、驯化、园林景观应用、可持续发展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首创此院也是中国首个国内户外规模化种植仙人掌科植物,同时结合展馆、展区建设,打造专业的仙人掌多肉植物景观,在多肉植物的引种、生产、园林应用与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

植物标本室

植物标本室是一个以标本采集、处理、保藏、流通、研究为一体的科研支撑部门,其基本职能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标本及材料的收集,进行安全有序的保藏,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标本查阅与研究的良好场所。标本室现以采集本园内的凭证标本为主,辅以采集国内外的植物标本,以供植物分类、植物地理区系等科学研究,并创建了标本数据管理系统,对库存标本进行数字化管理。

研究成果

厦门园林植物园研究课题立项27项,已完成课题19项,其中1997年的海枣真菌病害的研究及防治项目、1998年的鹤望兰人工育种研究项目和2001年的洋桔梗F1植株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项目等8项研究项目均获得了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以上奖项。同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4篇,获得国家级专业优秀论文2篇,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3篇,厦门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12篇;出版《珍奇植物》《厦门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园林植物1000种》《观赏藤本植物》《竹类植物耐盐性研究与园林应用》《福建常见园林植物-乔木》等专著14部。

保护

厦门园林植物园通过将外地(外国)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种类引入本地栽培称;采用技术手段,改变植物的特性,让它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植物引种驯化对保护濒危植物,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厦门园林植物园对44科88种其中的10余种植物进行了播种或插繁殖试验, 以进行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并成功地繁殖出一批苗木, 并推广于园林方面应用。2002年,厦门园林植物园通过ISO14001和ISO9001体系的论证。2004年,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授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2012年5月,园内棕榈植物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棕榈植物保育中心,确立了植物园作为中国棕榈科植物保护与繁育的科研基地、棕榈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厦门园林植物园除植物保护外,还有多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锁云石、高读琴洞、樵溪桥与周围石刻、天界寺、郑成功杀郑联处、郑成功读书处、澎潮阵亡将士台等。

重要事件

2020年3月18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与比利时卡尔姆特豪特树木园签订合作备忘录。

2020年4月28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与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在南靖签订了《秋海棠组培快繁与苗木培育》合作协议。

2022年12月9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达到申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要求。

主要荣誉

1988年,厦门园林植物园被国务院列为“鼓浪屿一万石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1999年,厦门园林植物园被授予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

2000年,厦门园林植物园被授予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

2001年,厦门园林植物园被授予厦门市环境教育基地。

2001年,厦门园林植物园被列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

2002年,厦门园林植物园通过ISO14001和ISO9001体系的论证。

2004年,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授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

2005年,厦门园林植物园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和全国生物保护多样性示范基地。

2022年,厦门园林植物园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列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4年,厦门园林植物园被文旅部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

厦门园林植物园.天地图.2023-05-24

文旅部:拟确定2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京报.2024-01-25

大叶樟与特区共成长.台海网.2023-05-24

领导介绍.厦门园林植物园.2023-06-12

星河欲转 再动征铎.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厦门植物园:城市绿化的物种“方舟”.中国风景园林网.2023-05-24

浓缩植物园六十年的精彩,六大主题展馆伴您欢度长假.厦门园林植物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4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的公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3-05-24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厦门市发改委.2023-05-25

厦门有望再添一个国家5A级景区!一起来重新认识它.网易海峡导报大生活 .2023-05-25

历时近一年完成改造升级!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多肉馆“换装”.新华社百家号.2023-05-25

厦门植物园里“宝藏”多 为您揭秘园中那些神奇植物.闽南网百家号.2023-05-25

草长莺飞的春日,他们走进植物园寻找“小精灵”→.厦门园林植物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4

福建厦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喉蜂虎回厦繁衍数量达历年之最Paper.澎湃新闻.2023-05-24

智能导览.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万石涵翠·万石湖.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厦门市挂牌古树名木1788株,承载了一代代人难以割舍的思念.新华社百家号.2023-05-24

首页.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邓小平手植大叶樟.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百花厅.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药用植物园.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藤本植物园.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多肉植物区.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蔷薇园.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奇趣植物园.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裸子植物园.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竹类植物区.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棕榈植物园.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山茶园.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西山园.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姜木植物园.厦门市园林植物园.2023-05-25

花卉园.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三角梅研究院.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闽台植物区.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花卉百科:三角梅.赣州城管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2

光叶子花 (guāng yè zǐ huā).植物智.2023-06-12

金茶花.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2023-06-12

Camellia petelotii.植物智.2023-06-12

Alsophila spinulosa.植物智.2023-06-12

Alsophila spinulosa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6-12

Ginkgo biloba.植物智.2023-06-12

中国自然标本馆.自然标本馆.2023-06-12

Welwitschia mirabilis (Tree Tumbo).world of succulents.2023-06-12

巨魔芋Amorphophallustitanum.植物智.2023-06-12

Titan Arum.iucnredlist.2023-06-12

植物园内竟蕴藏这么多历史遗迹→.搜狐网.2023-05-24

郑成功曾在这里读书?!没想到雨林世界蕴藏这么多历史遗迹.厦门园林植物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4

天界寺.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紫云得路.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樵溪古桥·高读琴洞.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太平岩寺.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郑成功读书处.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太平石笑.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4

万笏朝天·象鼻峰.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中岩寺.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新碑林.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万石莲寺.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小桃源.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锁云石.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棕榈植物保育中心.厦门园林植物园.2023-06-12

三角梅研究推广中心——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厦门园林植物园.2023-06-12

种质资源研究室.厦门园林植物园.2023-06-12

生物技术研究室.厦门园林植物园.2023-06-12

多肉植物研究室.厦门园林植物园.2023-06-12

植物标本室.厦门园林植物园.2023-06-12

研究成果.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植物园出版物.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与比利时卡尔姆特豪特树木园签订合作备忘录.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

我园与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签订秋海棠科技合作协议.厦门园林植物园官网.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