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地带,坐落在海上丝绸之路门户、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专科层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3],是福建省19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7年5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2021年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肇始于1902年福建农桑总局蚕务学堂,是最早开办农业职业教育的学校之一,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祥地。2003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福州市农业学校和福建省农业学校合并设立。经过120年的发展,学院从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成长为办学基础扎实、办学特色鲜明的农业高职院校,培养了数万名农业技术人才。
截至2024年6月,学院设有相思岭、首山两个校区和软件园办学点,有全日制在校生1.5余万人。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102.59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38.86万m²。纸质图书资源量78.61万,教师731人,专任教师650人,设有9个二级学院,46个专业培养方向。
历史沿革
1902年,闽浙总督许应骙在蚕桑棉总局旧址(福州水部门外耿王庄,南公园)重办农桑总局,并附设浙股、粤股蚕务学堂。由福建布政使周莲任农桑总局总办,候补道员何成浩任会办,会同陈宝琛、叶在琦、郑锡光诸绅,计划振兴全省农桑事务。浙股蚕务学堂聘浙江蚕学馆毕业生任教习,粤股蚕务学堂聘广东省专家当技术员。浙股蚕务学堂学制3年,前后毕业10余班学生,每班约30人。毕业生或是留任教职员,或是派往各县当劝业员。1906年,浙股、粤股蚕务学堂改称福建中等实业学堂,翌年改称福建官立中等蚕业学堂,设蚕业本科班(学制3年)和蚕业别科班(学制2年),归省提学司管辖。留日归来的陈耀西任监督。1912年,“蚕业学堂”改名为福建省立蚕业学校。1914年又改称福建省立甲种蚕业学校,移址南门城边街,并附设乙种女子蚕业学校。1927年,北伐军入闽后成立的福建省教育改造委员会对福州市原有的省立学校进行改造,分别合并。蚕校与创办于1908年的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创办时为福州农事试验场农业别科班)合并为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第二分校。一年后,为提倡、改进职业教育,省教育厅将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第二分校改称为福建省立福州农林中学。1933年8月,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职业学校规程规定,省立福州农林中学校改称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简称“高农”),迁址北门外崇福寺。
1936年,全省教育改革。“高农”并入长乐鹤上街的省立长乐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改称福建省立长乐农业职业学校。1937年夏,又迁回福州北岭与省农民师资训练所联合,名称为“省农民师资训练所、省立长乐农业职业学校、省长乐农场”三联合机关。1938年,因抗战形势日紧,省立长乐农业职业学校随省府迁往战时省会——永安市,奉令撤销联合机关,改校名为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简称“省立高农”),并奉令接收省立福安茶业职业学校及省立南平初级农业职业学校。1939年,“省立高农”迁往连城文亨。这一年,“协职”迁往闽清六都。1941年4月福州市沦陷,“协职”又迁往将乐县(抗战胜利后迁回祭酒岭原址)。是年,“省立高农”在永安茅坪的新校舍落成,迁入后校名改为省立永安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43年1月归并省立农学院,为学院附属高农。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11月奉令独立办学,改称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次年1月,奉令迁回福州北岭原址,同年8月迁南港陈恕乡,1948年2月因陈恕不宜办学,又迁回北岭旧址。1903年,基督教福州美以美会传教士孟存慈在培元高小学校内创办培元师范学校。1913年,福州公理会与美以美会合办,将培元师范学校改名协和师范学校,移址于城内古仙桥。1919年,美以美会办的一所中学并入协和师范学校,改名福州协和师范中学校,迁仓前山施埔,高中分师范科、普通科,附设农林木场。1928年1月,福州协和师范中学校改名为福州私立协和中学,迁址福州西门外祭酒岭,并开始建设农林科。1933年,私立协和中学因附设有农科,遂按省令改办职业学校称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简称“协职”),专办初、高级农科。1979年6月,福建省农垦学校在邵武市原省“五七”干校旧址创办。1994年8月2日经省农业厅、省教委批准,决定将农垦学校迁至福州市仓山省农业干部学校内,实行两校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校多制。合并后,隶属关系不变,仍由省农业厅主管。1997年4月福建省农垦学校更名为福建省农业学校。
1951年8月1日省政府根据当年6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技术教育会议提出的对中等技术教育采取“以调整、整顿为主,有条件发展”的方针,将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与省立福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合并,校名福州农业技术学校,以“协职”所在地祭酒岭为校址。1953年秋,学校调整出森林科,与从龙岩市、建阳二农校调整出的森林科合并成立福州林业学校(隶属林业部,1956年学校迁南平市改称福建省林业学校,隶属省林业厅)。1954年,莆田农校部分教工和学生并入。1957年8月,建阳农校作为一个班并入。1958年8月因国防建设需要,学校迁址福州城门乡东塔村重建校园,隶属福建农学院而更名为福建农学院附属农业学校。1960年8月增设大专班,隶属福建农科院,改称福建农业科学院附属专科学校,61年秋大专班并入福建农学院,则更名为福建农业科学院附属农业学校,此时,龙溪农校牧医一个班并入。1962年秋,南平农校农机一个班及创办于1960年9月的闽侯专区农校并入。1966年4月,学校改名为闽侯专区农业学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秋被迫停办,教工下放农场干校“劳动锻炼”,校舍、土地被占用,图书、仪器、教学设备被“瓜分”精光,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1975年秋农校复办,校址设在福清琯口,按行政区划改称莆田地区农业学校。1983年12月,随地(莆田市)市(福州市)撤并,学校隶属福州市,定名为琅岐岛农业学校。2003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省农业学校和福州市农业学校合并组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址在原福州市农业学校校址。2015年全省干校撤销,福建省农业干部学校成建制并入学院。2023年,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蒙古国“一带一路”多所院校共同宣布成立国际茶文化推广中心。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9个二级学院,46个招生专业培养方向。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止2023年12月,学校有省级专业群2个,校级专业群3个。全校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8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
学校打造了“新型职业农民341培育体系、三创教育1+N三共模式、宠物专业六位一体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乡村振兴1611体系、农耕特色校园文化”等办学特色与品牌,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一懂两爱”农业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和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采取“引凤筑巢”的方式,先后引进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和6家企业,吸纳外来资金3000多万元,共建“现代农业科学教育基地”、“新世景花卉”、“风光园林苗圃”等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拥有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级财政支持的4个专业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相思岭讲坛”、“博雅实验班“、”海西创业学院“等平台,开展博雅教育、创业教育、国学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三创”教育,以“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整合校内外资源,协同推进“三创”教育工作。学院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位于相思岭校区,占地540亩。园区坚持“以农业创新创业为主题,涉农创业大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定位和“创业实训、科研科普、休闲观光”功能定位,不断优化“现代农业、闽台农业、休闲农业”特色与内涵,建成了“创业广场(东区)、创业农场(西区)、创业基地(南区)、创业空间(北区)”四大功能模块,年均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超过10万人次。近年来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福建省农业休闲示范点”“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有教师731人,专任教师650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59.23%(38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48.77%,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3.38%。并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省级技能大师3人。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各二级学院与142所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参与1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分别为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学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5个,其中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木鸡郎智能养殖产业学院、数字(农业)产业学院、现代茶文化传承产业学院入选省级产业学院。此外,学校与韩国中部大学、马来西亚玛莎大学、福州泰国华人总商会、与韩国龟尾大学等展开不同程度交流合作,与蒙古国“一带一路”国际发展研究院、蒙古国研究大学、蒙古国国立大学和蒙古国文化艺术大学共同成立“国际茶文化推广中心”,与老挝福建商会开展产学合作,设立“一带一路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丝路农业技术交流中心)”。
据2023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为首批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先行先试高校,与台湾中州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涉及6个专业1093名学生,选派了61位教师赴台研修,86位同学赴台高校学习;聘请台湾高校教师72人次来院讲学;合作举办“福建省高职院校农类(园艺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合作编写出版《洋兰工厂化生产技术》等5本特色教材;合作申报《蝴蝶兰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项目获专项经费资助。2011年,学院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成果展。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学院设立的“动物保健研发中心”“农村经济研究所”“黄米酒研发中心”及“闽台保健食品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院与福建光阳蛋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吴常信院士合作,在学院设立院士工作站,共建了“特色蛋鸡新品种培育与利用研发中心”。
科研资源
截至2017年10月,图书馆馆藏纸质书总量逾38万册,每年订阅中外文期刊400余种,报纸70多种,并拥有多台借阅机,拥有多台电子图书借阅机、读报刊一体机,有数十万册电子图书和数千种杂志。馆内已经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图书自助借还,3D智能导航等先进的智能管理服务,且开发建设了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和移动图书馆APP。
科研成果
2010年,学院教师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成功申报了5个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省级重大专项合作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省教育厅A类项目1项、地市级合作项目2项。
截至2014年7月,学院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奖级别和获奖数为福建省高职院校首位。
吴昌标教授先后主持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饲料技术开发研究》和《鸡球虫病防控及防治技术开发研究》两个科技项目,其成果转化,直接为企业新增产值达3000万元。
学校荣誉
据2023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2021年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校园文化
校徽
院标释义
学校校标图案为圆形,外圈由学校中、英文名称构成。中间核心图案由篆书“农”字做修正字体设计,并结合麦穗图案及1902数字构成。“农”为象形文字,造字本义为“手持石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中“农”释为“耕”也。在《汉书·文帝纪》中将“农”视为“天下之大本也”。 标志中数字“1902”表示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
校训
厚德强技,学以致用。
校旗
学校校旗旗面为红色,左上方四分之一处印有校标,校名字体为黄色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校歌
学校校歌是《耕读强农》。
学院赋
悠悠闽都南,巍巍五虎山,山形胜南北,一岭最相思。古有王安姑,情深催开漫山花,今有福农学子,学痴堪筑湖坝高。呜呼,相思岭下,茵茵山色,粼粼湖光,莘莘学苑,美美名扬。
夫福农者,高职校也。校由政立,规从部颁,示范于福建省,学子遍东南。其美美名之得来,历凡百载有廿,肇始于蚕务学堂,溯三源而合一,并福宁建之七校,收兴建漳之四班,历久而弥新,集众而益强。回望之,朝更代跌之繁繁,其创始初心不移。桑麻之情,可拜神农;农本之识,堪固社稷。经风雨而在,历春秋而熟,遂就今之大观也。
余观之,今之福农,分设于一城一郊,占地千亩有余,凡立十有二科,共四十三业技,享万余师生,执执而教,痴痴而学。其森森之形,尤彰树木树人;其殷殷之气,但溢春光春色。古人言,国立于本,学立于训。福农之大观,厚德强技也;福农之大用,学以致用也。德厚如土,方可载物载技;技强所用,方显明标明本。此乃新世之所呼,当势之所趋也。经世而能用,顺势而能为,幸哉幸哉。
夫时往时来,代更代新。今之国度,乾坤朗朗,革新再加力,华夏梦复醒,士进不居后,民追奋争先。庙堂之下,百业沐风浴雨而兴;南北之疆,万民披星戴月而作。农本之识煎立煎坚,教基之策益巩益固。天降大任于斯也,从农从教从善流。呜呼,福农大有为矣!
溪兜湖畔,师生同潮而立,立百年之新高;相思岭下,你我比肩而起,起新纪之任重。快哉快哉!
社团活动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学生社团36个,涵盖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思想政治、志愿公益、理论实践、创新创业、军事兴趣等七大类。其中文化体育社团18个,学术科技类社团9个,思想政治类社团3个,志愿公益类社团2个、创新创业类社团2个、理论实践类社团1个、军事兴趣类社团1个。
校园环境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福州市,占地540亩,分别有2个校区,首山校区: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190号相思岭校区:福州市镜洋镇红星村龟山116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爱企查.爱企查.2023-05-25
欢迎访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5
现任领导.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3
最新|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名单公布.福建省教育厅.2025-05-01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24-06-04
校史沿革.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5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茶文化推广中心成立!.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4-01-28
专业.中国教育在线.2023-06-03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3
图书馆.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3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章程.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4-06-04
校史馆.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