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章惇

章惇

章惇[dūn](1035年—1106年1月2日),字子厚,号大涤翁,建州浦城(今浦城县)人,为北宋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书法家,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

章惇才智出众,博学善文。嘉祐四年(1059年)考中进士,封商洛市(陕西省商洛市)县令、雄武军(天水市秦州区)节度推官。熙宁二年(1069年)章惇得到王安石的赏识,任三司条例官、集贤校理等职,参与制定新法、修著国史、编撰实录。熙宁五年(1072),章惇受命察访荆湖北路,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平定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交界的叛乱,招抚四十五州。元祐六年(1091年),章惇遭刘挚等人弹劾,贬为汝州市知州,元八年(1093)赵煦亲政后起复位宰相,继续改革弊政。执政期间,章惇兴修水利,恢复青苗、免役等法令,军事上征服西夏,收复吐蕃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去世,宋徽宗即位,章惇由于曾反对宋徽宗即位的缘故,屡遭贬斥。

崇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106年1月2日),章惇过世,享年七十一岁 ,累赠观文殿大学士、申国公、太师、魏国公,葬于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绍兴五年(1135年),追贬昭化军节度副使。章惇著有今录诗十六首,包括《寄苏子瞻》《谢刘子先赠酒》《赠陶辰州》等。

人物生平

两次赴考

景祐二年(1035年)章惇出生于浦城的一个官宦世家,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章惇才智出众,博学善文。嘉祐二年(1057)三月,章惇和他的族侄章衡参加科举考试,同时苏轼苏辙兄弟俩也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宋仁宗到崇政殿亲自考试礼部进士,可是除了章惇这几个人全部高中进士,章衡更是考上了状元。章惇不甘落后于晚辈,拒绝受敕。嘉祐四年(1059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再次高中,这回考中开封府试第一名,名列进士第一组第五名。章惇这时才开始踏入官场,后被授予商洛市(陕西省商洛市)县令、雄武军(天水市秦州区)节度推官

入朝为官

嘉祐四年(1059年)章惇入职朝廷后,得到欧阳修举荐被选任为馆职,却被王陶攻击,未任馆职,做了武进(武进区)的知县。熙宁二年(1069年)章惇得到王安石的赏识,让章惇进入集贤院,随后王安石设立三司条例,任命章惇为编修三司条例官、集贤校理和中书检正,并参与制定新法,监督修著国史,编撰实录。当时宋朝正处在治理南北两地蛮族之时,于是章惇被任命为湖南省、北察访使招抚群蛮。章惇先派两个特使去梅山招抚当地愿意归降的蛮人。但招抚特使因为对当地妇女的不敬惹怒当地的蛮族而被杀害,双方的矛盾被激化。章惇没有听取王安石“勿轻动”的命令,立刻率军分三路杀向梅山,大败,懿、洽、鼎三州之内的蛮族。因蛮人占据潭州的梅山,章惇就乘势南下。十一月章惇招降梅山峒峒蛮,蛮姓为苏氏,登记他们的百姓共一万四千八百户,土地二十六万四百余亩,并规定他们要交的税,一年一收。修筑武阳、开峡两个城,设置安化县,隶属邵州

熙宁七年(1074年)章惇任军械监制司,设立专门考察,审查曾布所调查交易。三司着火,赵顼在御楼观看,章惇带领手下赶去救火,路过楼下,神宗问过之后知道是章惇,第二天就任命章惇为三司史。同年,王安石第一次罢免宰相官职后,吕惠卿掌管中书门下,章惇作为吕惠卿的重要帮手协助其整顿新党。次年宰相吕惠卿贬为陈州知州邓绾[wǎn]说章惇和吕惠卿勾结,章惇被贬出京城,任湖州知州,同时,王安石再次被任命为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峡州、沅陵县(湖南省陵县)和沅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发生叛乱,攻打城池,对宋朝造成威胁。朝廷派章惇前往辰州和沅州平叛。当地溪洞诸部臣服于宋后,设靖州,有安靖西南之意。封章惇为荆湖北路首府(今湖北省荆南荆州市知府和提举兵马巡检,章惇在此设置诚州(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朝廷后改任章惇为杭州市知州,人未到杭州,便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因为母亲去世,章惇辞官服丧。服丧完毕,被任命为判三馆秘阁、审官院和翰林学士。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发生,新党开始诛除异、结党营私,制造文字狱打击旧党官员,将案件扩大至整个旧党,想要将司马光旧党重要人员一网打尽。

元丰三年(1080年),章惇担任参知政事。次年,章惇的父亲章俞霸占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拦路向章惇告状,章惇把他抓了起来。大理寺弹劾章惇的父亲霸占田地。章惇不理事实,多次以权谋私,维护父亲。事发之后章惇被罢免,任蔡州知州,后又改任陈、定二州的知州和定州路安抚使。

权倾朝野

元丰五年(1082年),章惇已经是门下侍郎、御史大夫,成为变法里的重要人物。元丰八年(1085年)章惇任职枢密院事,赵顼驾崩,赵煦即位。由于哲宗皇帝年幼,所以高滔滔垂帘听政,章惇和蔡确假称有制定政策方略的功劳。之后蔡确遭到罢免,章惇惶恐不安,就开始反对司马光所改的役法。章惇说的虽然有可取之处,但他专注求胜,忘记朝廷礼节。司马光的建议施行后,章惇极力在太后面前争论,说的话十分不恭敬。宣仁太后勃然大怒,元祐六年(1091年)闰二月,章惇被刘挚苏辙王觌[dí]、朱光庭王岩叟孙升接连弹劾,以阻挠旧法为由,将章惇贬到汝州市出任知州(今河南汝州)。元祐八年(1093年),赵煦亲政,改次年为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被封为尚书左仆射,重新推行新法。章惇废除了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又以是其党羽之罪,对吕大防、范继仁、苏轼、刘奉进等进行贬斥,近地岭南皆有贬斥,牵连总多。

章惇任用邢恕御史中丞。邢恕成为章惇的依附者,邢恕用娄太后曾废他的孙子少主而立他的儿子常山王高演为帝的事,诬陷司马光曾对范祖禹说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娄太后一直犹豫立谁为帝。邢恕又奉命诱逼高士充上奏,说他父亲高遵裕临终前曾退去左右对高士充说赵顼皇帝在临终时,王珪[guī]曾派人来问知不知道皇太后想立谁为帝。这些凭空捏造的谎话,都是为了诬蔑宣仁太后所编造的。章惇据此追贬司马光、王,追赠高遵裕为奉国军留后。章惇还暗中勾结宦官郝随,让他帮助自己上奏请求追废宣仁太后,但是遭到皇太后、太妃们极力反对。赵煦烧掉了郝随的奏章。郝随得知后,急忙暗中告诉章惇。第二天上朝,章惇又说起这件事,哲宗大声训斥章惇他们这样做,是不想让我死后见英宗皇帝吗,章惇这才不敢再提废宣仁太后的事。但章惇仍不肯善罢甘休,又陷害元祐年间宣仁太后所立的元祐皇后,和郝随劝哲宗使用掖庭狱,将孟皇后废居在了瑶华宫。之后哲宗十分后悔,经常独自感叹说被章惇坏了名节。

章惇恢复了元祐间(1086~1094年)被废除的募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在章惇主持下,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类著其法,总为一书,定名为《常平、免役敕令》,颁行全国,熙宁新法基本恢复。绍圣二年(1095),面对西夏军队屡次三番的进犯,章惇下令反击。章惇派遣章楶[jié]进攻西夏,在章惇的主持下,宋军取得了极大的胜利,收复会州并从西夏手中夺取了天都山和横山一带。一战擒西夏令王皆保、二战擒勃罗,札[zhá]实、泪丁讹遇,三战杀仁多洗忠。平夏城大捷歼灭西夏军队数十万,收复被司马光割让的横山等诸多要塞,最终迫使西夏国对宋称臣。元符二年(1099),章惇命宋军进攻吐蕃,将吐蕃大部分领土归纳入宋朝版图。除此之外,章惇还多次击败蛮人,收复诸州,开拓西南。在章惇一代,宋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为了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章惇甚至亲自主持改进武器,使得兵器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辩论立储

元符三年(1100年),赵煦去世,太后告知章惇等宰相。众人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应早立储君,章惇推荐简王赵似,太后却坚持立端王为新君。枢密使曾布、中书侍郎许将尚书左丞蔡卞也都附和,章惇奉命召端王入宫,见到端王后,章惇说端王生性轻浮、性格不稳重,不具备做皇帝的条件。曾布斥责章惇,让一切听太后处置。最终太后决定立端王为新君,就是宋徽宗

被贬身死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登基,迁章惇特进,封申国公。章惇被任命为山陵使,章惇请求罢职,徽宗不允许。章惇途中突然遭遇大雨,赵煦灵车陷在了泥水坑中,过了一夜才走出来。台谏丰稷陈师锡陈瓘[guàn]以此多次弹劾章惇。又因章惇之前说端王生性轻浮、性格不稳重、不严肃,不具备做皇帝的条件。赵佶对章惇也是心有隔阂。于是宋徽宗将章惇贬为越州知州,陈等人认为责罚太轻,再次弹劾章惇,章惇又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于潭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谏官任伯雨八次上章弹劾章惇,称章惇有谋反之心,轻视宋徽宗、想追废高滔滔。宋徽宗又贬章惇为雷州司户参军。崇宁元年(1102年),章惇被贬谪到舒州做团练副使,居住在睦州。崇宁四年(1105年),章惇又被贬谪为越州团练副使,后贬为湖州市团练副使。崇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106年1月2日),章惇在被贬所逝世,享年七十一岁,累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魏国公,葬于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大观三年(1109年),章惇恢复特进、申国公之位。绍兴五年(1135年),章惇被追贬昭化军节度副使,子孙不许在朝中为官。

人物成就

政治成就

元祐八年(1093),章惇被任命为宰相,继续改革弊政。章惇执政期间,首先议论修复水磨,于是下诏使京、索、大源等河将水磨修复,让孙迥重新命令和掌管汴河[biàn hé]堤岸,改差役制为雇役制,恢复免役法规定各地富人缴纳免役钱在一百贯减收三分,即三十贯。章惇恢复青苗法规定借青苗的钱完全自愿,禁止强制,只收一分利息,给散本钱,不限多少,都遵从个人意愿,仍然不要推脱赏赐,超过利息最少,则可以减少兼并之家,赏既不行,则可以绝邀功之吏,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绍圣四年(1097年),章惇安置市易务,规定商贩向市易务购买货物一律用现钱交易,收取不超过二分,不能赊账购买。在章惇主持下,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类著其法,总为一书,定名为《常平、免役敕令》,颁行全国,熙宁新法基本恢复,并对元祐法令也有所吸取。

章惇下令中外学官,不是因为治科、进士、上舍生而入官的人全部罢黜官职,罢黜所有凭借私人关系而当官之人的官职。章惇当宰相七年,从来不利用宰相的权利赠送官职给自己的亲信心腹。

章惇将富州(今麻阳锦和一带)、鹤城区(今榆树湾)向氏和龙山县黔土人举迁到激州,专门对付叙()州舒德一群人,他们在沅江岸边龙标地筑一座土城,因黔士(贵州)人多势众,加之凶悍,所以将新筑的土城命名“黔城”。州(今安江镇)舒光秀,沅州舒光银和诚徽州(今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绥宁县[suí níng] 带)杨再思的孙子杨通宝立即向章惇投降。当时南江蛮溆州(今湖南怀化、洪江市二市及黔阳、会同、芷江靖州及贵州黎平天柱带)范围比较广,以荆坪为中心。五溪各蛮酋不是死亡就是投降,南北两江都已经在朝廷掌握之中,局势暂且稳定,章惇平定五溪南两江,随后以文字信函形式派人把消息送往首都开封市(今河南开封),得到回复潘贞周继续任叙州最高行政长官,潘贞周二弟潘明周和三弟潘能周考虑到五溪地形复杂,只有大哥一个人势单力薄,于是决定留下来。章惇回去复命,后来潘贞周二弟潘明周为长沙府拯郎,三弟潘能周为广西黎塘巡郎。

章惇修汴河,治黄河,开楚州支家河,把淮河与涟河相通,扩大手工业生产的规模。章惇在荆湖北路建立屯田务,分配合并远方或近处的土地并写进州县图籍。命令县城城镇,随时开拓,在新城地买官田,允许庶民安置田地。章惇鼓励外地居民迁入边远地区,并将官田分给他们耕种,与此同时,峒丁都是按照人口给田,田界放置井台,禁止擅自购买,私自占有者有罚。分给当地少数民族土地,并不允许他们随意买卖土地。

军事成就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掌权,欣赏章惇的才能,任用他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官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当时宋朝正经制南、北江蛮族,于是任命章悼为湖南省、北察访使。当时提点刑狱赵鼎说,峡州群蛮苦于酋长刻剥,谋求归附,辰州平民张翘也说南、北江群蛮想要归顺朝廷,宋廷就把这事交给章惇。章惇召募李资、张竑[hóng]等去招抚群蛮,李张二人奸淫蛮族妇女,被他们的酋长杀死,于是发兵攻讨,两江骚动。赵顼怀疑章惇违背命令,王安石也告诫章惇不要轻举妄动,然而章惇竟然用三路兵平定懿、洽、鼎三州。因蛮人占据潭州的梅山,章惇就乘势南下。十一月章惇招降梅山峒峒蛮。蛮姓为苏氏,过去和中原不通,地域东与潭州相接,南与邵州相接,西接辰州,北接鼎。章惇招降了他们,登记他们的百姓共一万四千八百户,土地二十六万四百余亩,都规定了他们要交的税,一年一收。修筑武阳、开峡两个城,设置安化县,隶属邵州。

在对外征战方面,章惇十分强硬,绍圣二年(1095),西夏多次进犯大宋边境。章惇上奏皇帝停止和西夏的一切谈判,随后带领大军讨伐西夏。宋军和夏军在陕西省展开激战,激战后宋军成功了歼敌数万人。章惇指挥泾源军连续三次出击,以牺牲3000人的代价歼灭西夏军9000多人。章惇的弟弟率军取得了平夏城大捷和天都山大捷,粉碎了50万西夏军的进攻,将西夏首都门户天都山收复。之后西夏和宋朝平夏城恶战3回,西夏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平夏城战役胜利。在章惇的主持下,宋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一战擒西夏令王皆保,二战擒勃罗、札实、泪丁讹遇,三战杀仁多洗忠,最终迫使西夏国对宋称臣。

元符二年(1099),章惇命宋军进攻吐蕃,将吐蕃大部分领土归纳入宋朝版图。除此之外,还多次击败蛮人,收复诸州,开拓西南。章惇请求断绝夏人每年的赏赐,然后命令边关诸路接连修筑城池薄弱之处,开拓边关土地,总共五十所。章惇认为缩国弃地,罪在帅臣,于是采用骚扰敌人阻挠他们耕种的说法,擅开边隙,不给夏人岁赐,进占汝遮等城,陕西省各路有五十多个地方开战,宋损兵折将,又丢弃青唐,死伤无数。在章惇一代,宋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了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章惇亲自指导监督改进武器,使得兵器得到了不小的进步。

书法成就

章惇对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少之又少。只有《草堂寺题记》石刻、《会稽尊候帖》两份留存于世,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短短五十余字,便能够彰显章惇的书法造诣。

相关作品

人物评价

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伯思在《东观馀论》中评论章惇的书法作品时说:“近百年以来,书法家中只有章惇能表达自己的风格、意趣,虽然在精细巧妙方面不如唐朝书法家,但在意态和气势上超过他们。意境在初唐四大家中的褚遂良、薛稷之上,晚年更加精妙,神采像王羲之。”

王安石对其评价:“公文粗疏,然而,有才能谋略,胜王韵。”

苏轼对章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开始长安见到章惇,则言论相识,说:柳宗元奇伟绝世,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是其余的事。”

苏辙对章惇的评价:“虽然有应付事务的才能,而他的为人难以独自承担。”

家族成员

身世

同辈

儿子

以上主要参考资料:

轶事典故

苏子瞻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子厚为商州区推官,相谈甚欢。一起游览南山诸寺,寺里有山魈[xiāo]做祟,每个人都不敢留宿。苏子瞻说道章子厚留宿,山就不敢出来了。到了仙游潭,潭的边上靠着万丈悬崖,两岸非常狭窄。章惇要求苏轼下山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苏轼不敢,章惇踩着险石下去,用绳索挂在树上,慢慢走了过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说“苏轼、章惇来此”苏轼拍章惇的背说:“章惇日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章惇说 为什么?”苏轼说 能够自己拼命的人以后做了官了,必定能杀人。”章惇大笑。

章子厚是商州区推官,苏子瞻任凤翔府节度判官,一起在山中寺庙喝酒。突然听闻有人说有老虎,两人都是纵酒使气的人,一起骑马前去观看。离老虎还有数十步远的时候,马害怕不敢上前。苏轼说道马还是如此,有很多缘由,便开始转回去。张子厚独自骑马跑向前去说道,我自有道理 。张子厚已经很接近老虎,拿取铜沙罗在石头上摔响,老虎听到后受到惊吓立即慌忙逃窜。回家对苏子瞻说:“你肯定不如我。”

章惇还有点年少轻狂,章子厚与苏子瞻小时候彼此交好。一天章惇坦腹躺下,看到苏子瞻从外面来,章惇抚摩着自己腹部问子苏瞻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吗,苏子瞻大笑着说道都是谋反底家的事吧。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形象

章惇这个角色 在电视剧《苏东坡》中出现,演员是刘长纯,上映时间是2012年。

墓地遗址

章惇墓位于浙江省长兴县九龙山,章惇的父母也葬于九龙山,章惇的不少后裔也葬于此山。2010年1月,章惇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章惇的诗词(16首).古文学网.2023-06-23

章惇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历史记.2023-07-20

章仔钧.古诗文网.2023-07-20

苏东坡 (2012).豆瓣电影.2023-06-23

章惇墓.博雅旅游分享网.2023-06-23

章惇墓.优旅网.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