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是由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并组建而成的社会科学类人物博物馆,包括鲁迅博物馆馆区和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北京鲁迅博物馆主要承担鲁迅和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人物资料的保管、研究等工作,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内有鲁迅故居及鲁迅陈列展览。上海鲁迅故居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10月19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54年在鲁迅故居旁建立了陈列厅;1956年10月19日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依托原北京大学红楼建立的旧址类博物馆。北京大学红楼于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8日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鲁迅博物馆现馆藏文物、图书等藏品7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59件。主要有鲁迅的手稿、生平史料、藏书、藏画、藏碑拓片、藏友人信札等文物藏品和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历史人物的遗存。2022年5月,北京鲁迅博物馆入选第十九届(2021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项目名单。

历史沿革

北京鲁迅博物馆

1923年10月30日,鲁迅买下位于宫门口三条21号的6间旧屋的小宅院,次日,鲁迅亲自绘制房屋改建图3张。1924年5月24日,小宅院改建完工。次日鲁迅先生和朱安夫人搬到这里居住,不久鲁迅的母亲也搬到这里居住。这里是迄今在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鲁迅的居所,鲁迅在此生活了两年多。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鲁迅先后两次自沪返京探望母亲,也住在这里。鲁迅在这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篇章。

1947年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病逝后,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北平高等法院查封了旧居,将其暗中保护起来。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物部副部长王冶秋等派人查看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上海鲁迅故居,并筹备恢复鲁迅故居原状的有关事宜。9月20日,北平市人民政府安排矫庸、李育华两位同志看管鲁迅故居,在许广平的指导下恢复故居陈设。

1949年10月19日,时值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旧居正式对外开放。次年3月,许广平先生将旧居和鲁迅生前的藏书、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1954年初,文化部决定建立鲁迅博物馆,在鲁迅故居旁增建陈列室。1956年10月19日,正值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正式开放。1996年10月19日,正值鲁迅逝世六十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基本陈列《鲁迅生平展》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1916年10月,北京大学红楼开始修建,1918年8月,北京大学红楼落成,后改用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1961年3月,北大红楼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8日,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北京大学红楼的基础上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合并建馆

2014年7月11日,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并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包括鲁迅博物馆馆区和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

设计布局

场馆设计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区包括上海鲁迅故居,鲁迅生平陈列厅。鲁迅故居是鲁迅亲自设计改造的四合院,面积约400平方米,有3间北房,3间南房,东西厢房各2间。正房的中间一间为起居室,起居室后接的一间当地俗称"老虎尾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鲁迅生平陈列厅是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位于鲁迅故居东侧,占地1000平方米。展厅外观是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屋顶灰色瓦,墙壁灰色砖,颜色较深。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建于北大红楼。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红楼建筑通体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砖木结构,平面呈工字形。东西宽100米,正楼南北进深14米,东西两翼楼南北进深各34.34米,总面积约11290平方米。地上4层,半地下1层,共有房间263间。

馆内布局

鲁迅生平陈列展厅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半地下结构。序幕厅正中的雕塑呈两页稿纸叠加造型,上刻鲁迅手书自传,周围墙面木石相间,镌刻鲁迅主要著作篇目。展厅一层中心展区有“什么是路”“铁屋中的呐喊”“麻木的看客”和“这样的战士”4个主题形象,随后的展览以鲁迅生平为主线设为8个部分。在隔断墙和门窗的处理上,采用了从鲁迅生活过的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中提练出来的造型风格。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院内西侧平房是新文化运动陈列,用大量历史图片梳理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院内东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陈列馆。红楼一层,入门为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雕像,走廊一端为书库、第二阅览室和学生大教室的旧址复原。二层主要包括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旧址复原及专题展览,校长办公室、文科教员休息室、日刊处旧址复原陈列。

陈列展览

常设陈列

鲁迅生平展

“鲁迅生平陈列”以大量的实物、图片,并配以多媒体手段,全面地展示鲁迅一生的生活、工作与业绩。展厅一层中心展区的“什么是路”、“铁屋中的呐喊”、“麻木的看客”和“这样的战士”四个主题形象,为理解鲁迅思想提供启示。展览以鲁迅一生的足迹为脉络,共分8个部分:“在绍兴市”、“在南京”、“在日本”、“在杭州市、绍兴、南京”、“在北京”、“在厦门市”、“在广州市”、“在上海”。

原状陈列

鲁迅故居

宫门口三条二十一号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内,是鲁迅先生在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在京四处故居中唯一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遗址。院内的格局布置,室内的陈设展示,都保存着鲁迅当年居住时的模样。1924年5月25日至1926年8月26日鲁迅在此居住。其间鲁迅写下了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彷徨》中的大部分作品,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以及《坟》和《朝花夕拾》中的大部分作品200多篇。

北大红楼旧址陈列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复原了蔡元培校长室、北京大学日刊处、文科教员休息室、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的办公室、毛泽东工作的阅览室、北大学生上课的大教室等多处旧址。

第二阅览室又称新闻纸阅览室,是毛泽东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他广泛结交新文化运动人物,并逐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学生大教室内,鲁迅曾在此讲授中国小说史。因鲁迅讲课生动、分析精辟,教室常常爆满。为了能容纳更多的人听讲,教室内没有桌子,而是在椅子的扶手处设立了小桌板。

临时陈列

有声的中国——一九三零年代的鲁迅与上海出版专题展

2020年12月2日,由上海鲁迅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有声的中国——一九三零年代的鲁迅与上海出版”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幕。

鲁迅居住上海的近十年间,是上海出版业的发展期,大量知名出版物诞生于此,其中包括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中华书局的《四库备要》,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画报》。鲁迅在创作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青年作家的培养,他主张“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同时引导和团结冯雪峰柔石黎烈文等一大批文学青年进行文学创作。

此次展览向观众重现了这一上海市出版业的辉煌历史,借助文物和史料来展现了鲁迅在上海时期的文学成就、对出版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和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曙光•伟业——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专题展

2021年6月18日,“曙光•伟业——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专题展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共分六个单元,通过200余幅历史图片及120余件实物展品,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史、传播史为线索,以近百位风云人物点缀于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凸显这些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内在关联。重点展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下,以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邓中夏高君宇等为代表的五四一代青年,冲破封建伦理束缚成长起来,在对各种“主义”比较和鉴别中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劳工为伍”,又在“南陈北李”指导与推动下,酝酿、筹备、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曙光•伟业——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专题展注重在宏观叙事中突出历史真实的细节,在大格局中讲文物故事。围绕主题,吸取学界成果,同时挖掘馆内外博物馆、档案馆的相关藏品。部分新挖掘的展品对于研究李大钊、陈独秀两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唐山皮影展

2021年12月18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唐山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唐山皮影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皮影,如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云南省浙江省广东省湖南省、内蒙等地,唐山皮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支。唐山皮影也称为“乐亭影”、“州影”、“驴皮影”等,与评剧、乐亭大鼓并称为“冀东三枝花”。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皮影以“驴皮”做材质,经处理后的驴皮具有净亮透明、柔韧性高的特点。“驴皮影”的制作有一套严谨的流程,主要分刮皮、浆皮、选皮、描样、雕刻、上色、上油、组装八大步骤。

此次展览精选唐山博物馆藏120余件清代末期至民国初期的唐山皮影,另有5套影卷和28个实物唱盘。在欣赏这些艺术品的同时,观众可以了解唐山皮影是如何制作和操纵表演的,感受交融在皮影方寸之间的俗与雅、丑与美、古与今。

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

2022年2月27日,由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图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作举办的“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分为五大部分,围绕“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主题,讲述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包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以及井冈山市精神、抗美援朝战争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展览以图片展板的形式辅以文物文献,展出中共一大纪念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藏文物及实物百余件。展厅内展出蔡和森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讲义《社会进化史》,毛泽东的一批重要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以及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新入藏革命文物等。

重要馆藏

齐白石为钱玄同刻制的二方印章

此藏品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1931年1月26日中午,钱玄同因听闻齐白石将因年老而不再刻图章,于是在琉璃厂同古堂花六元购得寿山石图章一对,拟请齐白石刻“钱玄同”“疑古”二印。1月30日,钱玄同托黎锦熙转请齐白石刻这两方印章。2月15日,钱玄同从黎锦熙处拿到了齐白石所刻印章,均为白文方印。齐白石刻“钱玄同”印章,边款刻有“庚午冬十二月齐为疑古先生刊时皆居旧京”阴文正体字样。

钱玄同日记

此藏品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1917年初,陈独秀应蔡元培校长之邀,从上海市来到北京就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址入京,其所在地就在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9号院。《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个人担任主编。陈独秀北大任职后,北京大学内具有先进思想的新派人物加入编辑阵营。从四卷一号起,《新青年》成为北大同人刊物,“一校一刊”的结合,更加突显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宗旨。

陈独秀编辑的四卷一号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钱玄同承担了四卷二号的编辑责任。《旧邦新命——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展》中的《钱玄同日记》手稿,明确记录了《新青年》杂志由主要同人轮值编辑的史实。

《尝试集》

此藏品为钱玄同藏书,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人物胡适有意识地最先倡导和尝试用粤语写诗作词。1920年3月,这本诗集正式出版,是中国新文学初期的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在出版《尝试集》时,把《尝试集》分成两编,第一编是1917年9月前创作的诗,第二编就是胡适在接受钱玄同“未能脱文言文臼”等批评后创作的诗。 

这本由钱玄同家属捐赠的初版《尝试集》,封面上有胡适题字“送给玄同,适”。

《西游记考证》

此藏品为鲁迅藏书,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西游记考证》是一本没有标注出版者、出版时间的小册子。据胡适书中自述,该书完成于1923年2月4日,写作过程中,曾得到鲁迅的帮助。胡适在他的《考证》中三次援引了鲁迅的考证并转录了提供的材料。胡适在书的封面上用毛笔写了“豫才先生 适”。

《山野掇拾》

此藏品为鲁迅藏书,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孙福熙,字春苔,绍兴市人,经鲁迅介绍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在那里曾得到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指导;1921—1924年间赴法留学,就读于法国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山野掇拾》是孙福熙留学法国期间写成的,也是他的第一本书。全书共82篇,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1922年暑假期间,从里昂到Savoie乡村去画山野时的种种见闻。书中配有孙先生自画的四幅精美插图,封面也是他自己设计的,画面由各种绿色组成,由浅及深,并用灰色的边框衬托着,画的上端有孙福熙毛笔手书的“山野掇拾”,画的下方是孙福熙毛笔签名。此书于1925年2月由新潮社出版,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

 这本书的出版曾得到鲁迅的大力帮助。《鲁迅日记》1923年8月12日写道:“夜校订《山野掇拾》一过”,翌日又“夜校订《山野掇拾》毕”,8月14日即“上午寄伏园信并还《山野掇拾》稿本。又附寄春台笺”。

《昨日之歌》

此藏品为鲁迅藏书,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冯至的《昨日之歌》作为《沉钟丛刊》的第二种,由北新书局于1927年4月出版,共印行1500册。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收抒情短诗46首,下卷收爱情叙事诗4首,作于1921~1926年。整部诗集以歌颂青春、歌颂爱情为主题。《昨日之歌》出版后,沉钟社的同人批评冯至的诗缺乏时代气息,没有摆脱旧诗词的情调,冯至将此评语当作自己的看法写信给鲁迅,并附寄《昨日之歌》一册。

《绿天》

此藏品为鲁迅藏书,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散文集《绿天》1928年3月由北新书局出版,作者是苏雪林。《绿天》出版后,作者将书送给了鲁迅,在扉页上用黑色钢笔写道:“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版权页的留印处还加盖了“绿漪”朱红印章。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此藏品为李大钊1919年9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原件,由民间收藏家徐继珂捐赠给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于北大红楼展出。这篇文章标志着李大钊从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这也是近代中国人第一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学术研究

学术机构设置

北京鲁迅博物馆设有研究室,负责鲁迅生平、思想和著作的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究,规划科研项目,编辑出版鲁迅研究成果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成果,开展五四新文化运动文物及史料的征集,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及博物馆开展学术业务交流,《鲁迅研究月刊》的编辑出版。

学术成果

《鲁迅研究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北京鲁迅博物馆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主要栏目设有作品与思想研究、青年论坛、鲁迅同时代人研究、拾遗与补正、序跋与书评、学术随笔、怀念、学人书简、学术动态、书讯、美术作品、比较研究、翻译研究等。主要报道有关鲁迅研究及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资料和论文,中国国外鲁迅研究成果及动态,开展学术讨论等。主要读者对象是鲁迅研究工作者及爱好者、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师生等。

文化活动

新文化讲堂

“新文化讲堂”社教活动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该活动从2015年首次举办,举办了五次专题活动,分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发展与展望”专题讲座,“群星灿烂的五四星空—以鲁迅胡适周作人为中心”专题授课,“学习贯彻《博物馆条例》的若干体会”专题授课等。

体验活动

朝花手艺坊之木刻家

“朝花手艺坊之小小木刻家”体验活动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该活动从2015年首次举办,每周周二至周六下午。在朝花艺术坊木刻艺术体验区,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听老师讲述的鲁迅和木刻运动、鲁迅和传统木板水印技艺的故事,用传统的木板水印拓印鲁迅藏外国版画名作模板,在老师带领下进行版画拓印,并选择拓印最优秀的作品展示。该活动结合了理论和实践,让人们了解现代版画和古老的木板水印技艺。

少年三闲书肆之感受传统文化

“少年三闲书肆之感受传统文化体验线装书活动计划”体验活动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该活动在2016年首次举办。该活动让父母和儿童共同参与,一大一小亲自学做一本传统的线装图书。活动内容包括讲解鲁迅和艺术,中国传统图书制作历史,动手体验活字印刷和线装书制作。在活动过程中,参与活动者会了解图书制作发展历史和传统图书制作流程,通过博物馆内藏品了解线装书制作的基本知识,最后将活字印刷的成果,装订到自己的线装书,留做纪念。

所获荣誉

1961年3月,北京大学红楼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29日,北京大学红楼被评为首批中国二十世纪建筑遗产。

2018年10月10日,北京鲁迅博物馆被评为中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19年9月,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2年5月,入选第十九届(2021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项目名单。

参考资料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管理与服务部门二支部科技处党小组赴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地调局地质所.2023-08-09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简介.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8-03

馆领导介绍-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中国官方公布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国新闻网.2023-08-16

鲁迅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概况-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鲁迅生平展》1996年.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京大学新闻网.2023-07-18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7-16

北京鲁迅旧居.北京市文物局.2023-08-05

鲁迅生平陈列的设计特色.知网空间.2023-08-05

北大红楼诞生北京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人民网.2023-08-03

北大红楼·建筑 | 北大红楼从开放一层到参观回路完整.新京报.2023-08-06

北京鲁迅博物馆.知网空间.2023-08-06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红楼里传出时代先声.人民网.2023-08-09

原鲁迅生平展.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北大红楼,精神地标永不褪色.中工网.2023-08-09

“有声的中国——一九三零年代的鲁迅与上海出版”展.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曙光•伟业——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展开幕.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唐山皮影展”在我馆开幕.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幕.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齐白石为钱玄同刻制的二方印章.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钱玄同日记.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尝试集》.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西游记考证》.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山野掇拾》.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昨日之歌》.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绿天》.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北大红楼展出文物1357件,展览复原展示6处旧址.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08-06

北大红楼1357件文物赓续红色血脉.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8-06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8-03

鲁迅研究月刊期刊简介.鲁迅研究月刊杂志社.2023-08-03

新文化讲堂.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9-07

朝花手艺坊之小小木刻家.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9-07

少年三闲书肆之感受传统文化 体验线装书活动计划.北京鲁迅博物馆.2023-09-07

北京大学三项建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北京大学招生网.2023-07-16

信息名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7-16

中宣部新命名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政府网.2023-07-16

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新京报.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