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奥友峰
卓奥友峰(英文名:ChoOyo,东经86°39'39"、北纬28°5'39"),海拔8201米,是世界排名第六位的高峰。它位于喜玛拉雅山脉的中部,东距珠穆朗玛峰100公里,北侧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南侧于属尼泊尔。“卓奥友”藏语意为“首席尊师”。
卓奥友峰地区的气候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复杂多变,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为风季,气温常在-30℃至-40℃。每年6至9月是雨季,只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9至10月这段时间会有2至5天的好天气。
因为攀登的线路相对简单,卓奥友峰被认为是所有8000米级的山峰中最为容易攀登的一座。1954年10月19日,奥地利登山队四人首次沿西北坡登上卓奥友峰顶峰。1985年5月1日,西藏登山队九名队员在队长仁青平措的带领下沿西北坡登顶卓奥友峰,这是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卓奥友峰。2023年10月1日,第二次青藏科考卓奥友峰极高海拔综合科考队成功登顶海拔8201米顶峰,并完成了冰芯钻取与雪冰样品采集,这是中国首次获取卓奥友峰冰芯和梯度雪冰样品。
自然概况
地理环境
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86°39'39"、北纬28°5'39",是世界第六高峰,它屹立在喜玛拉雅山脉的中部,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28.1公里,其北侧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南侧于属尼泊尔。为上新世末喜马拉雅山脉造山运动以来断裂上升的断块山地,山势高拔峻峭,山顶平坦。山体由黑云母花岗片岩、长英岩与花岗石等组成。“卓奥友”在藏语意思是为“首席尊师”。
卓奥友峰峰顶是面积很大而平缓的雪坡,呈平台形,远看像一个秃顶的智慧长者。卓奥友峰主要有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和西山五条山脊,北坡西山脊是传统攀登路线。其峰体被常年积雪和无数条冰川所覆盖。北侧的加布拉冰川长10多公里,西侧山下海拔5700米处,是兰巴冰川的源头—著名的兰巴山口,在兰巴山口下有一条通向南北的小路,它是中国、尼泊尔,印度人民友好往来的民间通道之一。南侧的兰巴冰川长14公里,而格重巴冰川长达20余公里。冰川类型以山谷冰川为主,其次为平顶冰川、冰斗冰川等等。卓奥友峰现代冰川的发育良好,在海拔5700米以上的峰面,是加布拉冰川中下游的消融区。在这个区域内,冰塔林触目皆是。冰塔消融而成的冰水又汇聚成一个个冰湖。受冰湖的侵蚀,冰塔之间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冰沟、冰洞和冰桥,构成了一个动静相间、高低起伏、绮丽壮观的冰雪世界。海拔6900米到7200米之间则是冰瀑区。由于这里山势陡峭,悬挂在山表的冰川就像一个个飞泻而下的固体瀑布,气势极为壮观,但给攀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气候环境
卓奥友峰地区的气候复杂多变,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冬半年干燥而风大,为干季和风季。夏半年为雨季,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暴雨引起了频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云雾弥漫,冰雪肆虐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强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只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9到10月这段时间,是风季与雨季相互过渡的时节,也就常有3—4次持续2—5天的好天气,这时便是进行登山活动的绝好时机,包括卓奥友在内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最好的攀登季节是春季,好天气周期持续较长,一般两周左右。
生物状况
据相关研究显示,卓奥友峰高山区的植被类型是以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为主的高山稀疏植被,土壤为寒冻钙土。在海拔5390m到5176m,垂直跨度为214m的研究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从高至低渐次升高,物种多样性渐次增多,土层厚度渐次增厚。在研究区域发现物种80个(含变种和亚种),分别隶属于47个属。出现频度较高的种有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矮兔耳草(Lagotishumilis)、楔叶委陵菜(Potentillacuneata)、中国马先蒿(Pedicularisoederivar.sinensis)、高山委陵菜(Potentillapolyschista)、密生福禄草(Arenariadensissima)等;含物种数较多的属有:虎耳草属(Saxifraga)、风毛菊属(Saussurea)、嵩草属(Kobresia)、委陵菜属(Potentilla)、龙胆属(Gentiana)、葶苈属(Draba)等。随着海拔降低,物种和属的丰富度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攀登活动
攀登路线
据资料记载,卓奥友峰在1921年以前,几乎没有人了解其真面貌,虽然它一直被称为是最容易攀登的8千米以上的高峰(登顶死亡率2%)。然而从1951年以前似乎没有人对它侦察过,更没有人攀上此峰。1954年10月19日,奥地利登山队在当地夏尔巴人的帮助下,一共四人首次沿西北坡登顶成功。此后,西北路线逐渐成为最热门的传统路线。
选择西北路线登山需要首先从拉萨市沿南藏公路南行,经桑珠孜区和拉孜,行程718公里到达定日县,再沿简易公路南40多公里,就可到卓奥友峰北麓,直抵加布拉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营。这里的平均海拔为4959米,地形开阔避风,且水源充足。
从大本营到前进营地路线较长,中间要经过一条宽阔的冰川河谷,2006年,河谷上架起了两座铁桥,汽车可以开到5500米的巴龙过渡营地,之后徒步行军。徒步行军逆加布冰川而上,中途要翻越多个砾石山坡,对登山者体能要求很高。如果行军速度较慢者可以考虑使用巴龙过渡营地,第二天再抵达前进营地。前进营地海拔570米,为一片连续的开阔碎石地带,正对着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兰巴拉山口。 从前进营地到一号高山营地的路线是在碎石坡和冰川之间行走,路途中海拔6100米处有一开阔而较平整的地方可以设置过渡营地,用来存放物资和休息,然后攀爬一个坡度大约40到50度的岩片和碎石坡之后,在海拔6200米开始翻越一个漫长的雪坡,雪坡顶端便是一号高山营地。一号营地海拔6450米,位于山脊一侧的雪地,类似于珠峰北坳营地,景色十分壮观。从一号营地到二号营地几乎都是行走在冰雪覆盖的山脊,且路线较长,积雪深的时候行走非常困难,对登山者的体能要求很高。尤其在海拔6850米处还要攀登一处高度约10米左右、坡度接近90度的冰雪坡,这对登山者的体能和技术要求都非常高。这是攀登卓奥友峰的第一个难点。二号营地海拔7100米,为一片坡度在15度左右的开阔平台。
从二号营地到三号营地完全是在30度左右的雪坡上行走,其难度不大,基本上也不需要器械操作,如果天气好,二、三号营地之间看得一清二楚,攀登路线也一目了然。高水平的外国专业登山者曾有人携氧气从二号营地直接冲击顶峰。三号营地海拔7540米,位于一片岩石带的下方,为一片坡度在30度左右的狭窄冰雪地带,需要平整雪坡之后方可建营。
从三号营地到顶峰,首先要通过海拔7750米处的高度约8米左右、坡度几乎90度的冰雪岩混合壁,需要器械操作和较高的冰雪岩混合攀登能力,这是攀登卓奥友峰的第二个难点,过了这个难点之后就是漫长的、考验登山者体力和意志的雪坡路线,最终就是有着一个足球场大的开阔顶峰。天气好的时候,从顶峰向东,可以看到珠峰、洛子峰、马卡鲁等众多山峰。天气好的情况下,从三号营地冲击顶峰,一般情况下都将下撤到一号营地,体能好的登山者,当天就可以下撤到海拔5700米的前进营地。
由于卓奥友峰的攀登路线较为平缓清晰,几乎没有冰雪崩的危险,全部都是在山脊之上,很少有来回横切,所以这里也是登山滑雪者的天堂。
攀登记录
1954年10月19日,奥地利登山队在当地夏尔巴人的帮助下,一共四人首次沿西北坡登顶成功。
1959年,法国女登山家郭刚率领国际女子登山队登顶未成,遭遇不幸。
1985年5月1日,西藏登山队九名队员在队长仁青平措的带领下沿西北坡登顶卓奥友峰,这是西藏登山队第一次单独攀登八千米以上的高峰并取得成功,也是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卓奥友峰。同年5月5日,由奥地利、瑞士、西德、美国、荷兰五国组成的国际联合登山队登顶卓奥友峰,成为第一支由中国一侧攀登卓峰成功的登山队。
1994年9月30日,“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登顶卓奥友峰。
1998年4月21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登山队唐元新、张春柏、高永宏登顶成功,填补了中国业余登山团体登顶8000米以上山峰的空白。
2000年9月,山友陈杰攀登卓奥友峰成功,这是中国民间登山爱好者第一次攀登8000米级山峰成功并且安全返回。
2002年10月1日,中日女子联合登山队11名队员成功地登上了卓奥友峰。这次登顶创造了4项中国登山纪录:中日女子首次单独组队登上海拔8000米以上独立山峰;拉吉和她的家庭成为中国第一个一家三口登上卓奥友峰的家庭;仁那和吉吉、大齐米和拉吉成为中国两对都登上世界第六高峰的夫妻;吉吉、拉吉和普布卓嘎成为继桂桑之后登上两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中国女性。
2004年9月21日,杭州业余登山爱好者陈思齐无氧登顶海拔卓奥友峰,这是中国民间山友第一次无氧攀登8000米级山峰成功。同年9月28日,罗丽莉成功登顶卓奥友峰,她是第一位成功登顶该峰的汉族女性。
2008年10月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卓奥友峰。
2014年,中国登山者董红娟(又名静雪)登顶卓奥友峰。
2023年10月1日上午9时15分,中国18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开展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架设、峰顶冰雪测厚、冰芯钻取及雪冰样品采集等多项科考任务。这是中国科考队首次登顶珠峰以外的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
注意事项
第一,在准备攀登卓奥友峰之前,要有计划地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因为该峰是八千米级的山峰,在全世界十四座八千米级山峰中排行第六,并且攀登路线漫长,所以需要有很好的体力和毅力。有许多登山者在数日的连续攀登之后,体力严重透支,最后不得不放弃突顶,还有的队员由于体力不支,登顶下撤时非常疲惫,以至发生危险。
第二,在海拔6850米和海拔7750米的两个难点处,需要良好的攀冰和攀岩技术,同时还要会熟练地使用上升器和下降器,否则上下这两个难点时,非常不安全,所以在攀登之前一定要学习并掌握攀冰和攀岩的技术,以达到熟练地操作上升器和下降器的目的。
第三,从一号营地到二号营地之间的路线,以及从三号营地到顶峰之间的路线,都很长并且有时积雪过膝,如遇风大时很容易造成冻伤,所以在攀登时一定要注意防风和保暖,同时在风大情况下行军,要降低身体重心,注意避风。
第四,在整个的攀登过程中,一定要有高水平的教练和高山向导陪伴,尤其是在登顶下撤、身体极度疲劳时,在通过两个攀登难点时,不要单独行动,要有教练和向导陪同,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滑坠等重大事故。
科考成果
2023年10月4日,在2023年卓奥友峰科考中,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成的古生物分队在卓奥友峰地区获得重大发现:在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层中发现鲨鱼化石,为当时的6级海洋生态链补上第二级缺环。
在距今7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科考队员发现异形菊石,描绘出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前一些生物类群已发生遗传紊乱。杆菊石是最具代表性的头足纲,从四亿年前的泥盆纪进化而来,有6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纪末全部灭绝。菊石亚纲,被地质学家当作测定岩石年代的“标准”化石,比如珠峰地区常见的侏罗纪菊石化石。
科考队员还在卓奥友峰4800多米发现了上新世的小、栒子属、云杉等化石,认为在距今500万年的上新世早期地层中,有一片针叶林群落,证明当时喜马拉雅山脉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已超过3000米海拔高度。
相关传说
卓奥友峰山体高大雄伟,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视之为“神”。在这里东西排着七座山峰,人称“七兄妹”。第一个名叫“乔若布撒”(掌握大权之意),第二个名叫“齐乔雅”(老头之意),第三个叫“乔乌金祥夏”(戴帽子的佛),第四个叫“乔阿刚布岗”(坑洼不平之意),第五个叫“丹真乔”(聪明而美丽之意),第六个叫“乔夏布加玛尼”(文采智慧之意),第七个叫乔乍林嘎姆(白色世界的女神)。据传说:这些“神”掌管着这一地区的福平安大权,对通过这个区域订有戒律。如只允许牛羊通过,不允许马驴来往,并派一座马头状的岩石山来看守门户。相传凡是高头大马通过必遭雪崩而亡。曾有一个富商为能从此而过,将马头上按两个牛角,结果刚刚过山口就人仰马翻、滑坠于山下,从此再没有马、驴敢从此通过。
卓奥友峰在藏语里还有一个名字,叫“乔乌雅”。其中,“乔”是神的意思,而“乌雅”则是秃头的意思。所以合起来便是“秃头之神”。传说在很久以前,乔乌雅和其他附近的六座高峰本来都是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后来乔马雅偷偷喜欢上了隔岸相对的“第三女神”——珠穆朗玛。丽珠穆朗玛也很喜欢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珠穆朗玛却就近嫁给了马鲁卡山。乔乌雅受此打击,一蹶不振,便自己剃光了头发,发誓永不再娶,并把头背对珠穆朗玛向西扭去。于是如今一群山众都像众星捧月般仰视着珠穆朗玛峰,惟独卓奥友峰却独自把头转向了西边。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当地居民对卓奥友峰的崇敬和喜爱。卓奥友峰每年都会迎来不少的信徒在它的脚下顶礼膜拜。
参考资料
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成功登顶.zol新闻中心.2023-10-08
典藏:全球14座8000米以上独立山峰介绍及部分攀登史.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8
卓奥友峰导游.新浪旅游.2023-10-10
卓奥友峰.定日县.2023-10-08
首次!我国科考队登顶卓奥友峰.今日头条.2023-10-10
我国首次获取卓奥友峰冰芯和雪冰样品.新华网.2023-10-08
卓奥友峰.西藏在线.2023-10-10
卓奥友峰8,201公尺.高山症與耐缺氧研究中心.2023-10-10
卓奥友峰简介及攀登历史.新浪旅游.2023-10-10
[武汉晚报]中国地大登山队登顶世界第六峰.中国地质大学新闻网.2023-10-10
女性第一人!董红娟登顶全部14座8000米级高峰.中国科技网.2023-10-10
我国科考队登顶卓奥友峰.央视网.2023-10-10
距今2.2亿年三叠纪鲨鱼化石和500万年前植物化石长啥样?最新科考成果来了.中国科技网.2023-10-10
卓奥友峰.马蜂窝.2023-10-10
卓奥友峰的神秘面纱的背后.央视网.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