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
江忠源(1812年—1854年),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今湖南邵阳)人,晚清时期大臣、湘军统帅,在团练“新宁勇”基础上创建楚勇,是太平天国初期的劲敌。
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年),江忠源中举人,后因屡试不中回乡兴办团练。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江忠源率领兴办的团练部队镇压雷再浩起义,因有功获得知县身份。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爆发,大学士阿鲁特·赛尚阿将江忠源调入军中,由副都统乌兰泰指挥。咸丰二年(1852年)乌兰泰身亡,江忠源开始了独自领军的生涯,同年四月在蓑衣渡大败太平军。咸丰二年(1852年)八月,江忠源因防守湖南省有功而晋升为道员。咸丰三年(1853年),江忠源赴任湖北按察使,同年十月升任安徽巡抚,为了防止太平军从南昌市撤围西进,江忠源赶赴湖北田家镇(今武穴市西北)布防,但是被太平军击败,残部退守武汉市。咸丰三年(1853年)十一月,江忠源率领部下防守合肥县(今合肥市),被太平军重重包围,战斗一直持续到咸丰三年(1853年)十二月,庐州城终被太平军攻破。城破之后江忠源投水自杀,年仅四十二岁,后追赠总督,谥忠烈,主要作品为《江忠烈公遗集》。
晚清名臣曾国藩评价江忠源肯定能名满天下,但最终会因为自己的气节和刚烈而死。清末民初学者认为江忠源具有大将之风,是楚人中的翘楚。清代书法家王定安认为太平军起事以来,湖南人以书生的身份杀贼,自江忠源开始。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江忠源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正月二十四日,其父江上景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中贡生,以教书为生。江忠源自幼受到其父传统封建教育,为人好大喜功,豪爽重义气。道光十七年(1837年)选为贡生,随后中举,后公费入京参加会试,但屡试不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通过大挑获得官职后返回家乡,因为察觉可能有匪徒作乱,所以暗地里召集家乡子弟进行军事化训练。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雷再浩在新宁黄背峒勾结广西壮族自治区流民作乱,江忠源一战击破叛军巢穴,生擒雷再浩后将其诛杀。因军功被升为知县,去浙江省候补,后奉命去秀水县赈灾,所以实补秀水县知县。赈灾完毕之后又剿灭了十数起大盗,秀水因此得到治理。受到当时浙江巡抚吴文镕的赏识,调任丽水县知县,命其治理海塘。咸丰帝即位之后,时任礼部左侍郎的曾国藩奉诏推荐江忠源入京朝见皇帝,但不久江忠源因父亲去世而辞职回乡守孝。
征战广西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咸丰元年(1851年)四月,清廷派大学士阿鲁特·赛尚阿前往湖南省平乱,江忠源被大学士赛尚阿调到了军中,归属副都统乌兰泰统领,深受乌兰泰重视,很多事情都咨询他。江忠源又招募之前训练的五百乡兵组成楚勇,由其弟弟江忠濬统领,赶赴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楚勇凶猛强悍,和清军绿营相比堪称劲旅,获得多次小规模战斗胜利,江忠源也因此积累功劳升至直隶州同知。
咸丰元年(1851年)闰八月,太平军罗大纲攻陷永安(今广西蒙山),不久清军将永安围困。当时的提督向荣和乌兰泰在战法方面发生了分歧,江忠源居中调解但没有成功,认为此战清军必然会失败,所以称病回到了老家。
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太平军突出重围,北上攻打桂林市。江忠源知道之后再次召集一千乡兵,和刘长佑一起昼夜兼程赶赴广西。还没有赶到乌兰泰就已经战死,江忠源独自率领军队作战,扼守洲三次战斗都获得胜利,解除了桂林的危机,因功被擢升为知府。
助守长沙
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太平军流窜到全州,即将到达湖南省,江忠源率领诸军进攻,太平军放弃守城继续逃窜,将重都放在船上,打算水陆并进。江忠源熟悉地理环境,担心太平军趁着湘江水位上涨顺流直驱衡阳市,危及上沙,所以率领部下在蓑衣渡利用砍伐的树木将河道堵住,将太平军堵在了蓑衣渡,血战两个昼夜,此战太平军损失上千将士,三百余艘船只和全部辎重,南王冯云山也在战斗中被击毙。
清军方面认为,蓑衣渡的胜利是保全湖南的首功,但当时清军内部将领互相推诿,没有统一的统领和部署,并没有按照江忠源的建议在东岸布置军队,所以太平军得以从东岸进入湖南境内。进入湖南省的太平军连战连捷,先后攻占了道州、桂阳、郴州等地。
江忠源在郴州听闻太平军进攻长沙,与总兵和春一起出兵救援,此时太平军已经攻占南城天心阁高地,江忠源认为敌人占据此处之后,长沙就非常危险了,于是立即率领部下去争夺,在和春的增援下夺回。太平军多次猛攻,都被清军所阻挡,始终没有攻入城中。湖南新任巡抚张亮基到达长沙后,江忠源提出调拨一只军队渡河去西岸驻守土墙头和回龙潭要地,张亮基非常认可,但是诸将领却逡巡不前,不尊号令,没有人愿意驻守河西。九月十九日,太平军大败广西提督向荣,清军士气大跌。江忠源非常气愤,赶赴湘潭市去面见徐广缙,请求他来到长沙指挥,被对方拒绝。
同年十一月,太平军在回龙塘突围,攻陷岳州(今湖南岳阳),十二月攻陷武昌,江忠源痛恨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不愿意继续东去战斗,所以被张亮基留在了湖南省。在此后的战斗中,江忠源先后剿灭了岳阳市晏仲武和浏阳周国愚,积功升任道员。
坚守南昌
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清廷任命江忠源为湖北按察使,出兵剿平了通城县、崇阳县、嘉鱼县等地的农民起义军,擒获匪徒首领刘立简、陈百斗、熊开宇等。三月八日,奉旨赴向荣军军中,帮助办理江南军务。临行时江忠源上书咸丰帝陈述了八条兵事,每条都切中清军时弊。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七日,江忠源自武昌前往江南大营,途中还镇压了广济宋关佑起义,行至九江被太平军所阻,耽误数日。期间江西省巡抚张芾命其紧急支援南昌,但朝廷旨意让其抓紧支援凤阳,其向朝廷上书请求先增援江西,率领一千三百人的军队行军三昼夜奔赴南昌,江西巡抚张芾将所有战事的指挥权都交给了他。
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太平军赖汉英率军万余人赶到南昌城下,江忠源亲自率兵防守,部下被炮击碎也依然不退。不久之后清兵援军赶到,太平军一面攻城,另一面还要打援。八月,太平军撤军转去攻击湖北。江忠源守卫南昌长达九十多天,朝廷下诏表彰他功劳,特赐予其二品顶戴。
在防守南昌期间,江忠源看见太平军利用水军屡次挫败清军,所以上书朝廷请求在四川省、湖北、湖南三省建造舰船,训练水师,令广东省筹集资金购买大炮,和太平军争夺长江的控制权。并写信给曾国藩陈述厉害,曾国藩赞同他的说法,这才有了后来的湘军水师。
战死庐州
太平军在南昌撤军之后,又攻占九江,继续扬帆西上进攻。张亮基接到警报之后命令司唐树义率领万余人进入田家镇(今属湖北武穴)布防,江忠源正在追击太平军,也率领六百余楚勇赶来增援。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三十日,太平军大举进攻,湖北江防部队和江忠源的楚勇纷纷败退,江忠源仅剩百余人退守广济,被咸丰帝惩罚降四级留任。后又升任安徽巡抚,咸丰帝还授予他自行视轻重缓急自行决定去留的旨意。
太平军胡以晃率军自安庆市攻打皖北,江忠源率领五百楚勇和上千新招募的乡勇抵达庐州(今安徽合肥),此时城中守城士兵仅三千余人。咸丰三年(1853年)十一月十二日,太平军兵临城下开始进攻,江忠源亲自领兵上城防守,面对枪林弹雨依然不后退,还下令城中百姓上城墙协助防守。
江忠源刚到庐州就到处请求增援,战至十二月中旬,前来增援的清军超过两万人,但都畏缩不前,作壁上观。太平军吸取了之前攻城的经验,采用地道战炸毁城墙,大军纷纷杀入城中,江忠源想要拔刀自刎,被亲兵劝阻。一名亲兵背负江忠源逃走,被其挣脱,继续留下和太平军战斗。战至水闸桥时投入右塘自杀,年仅四十二岁。
江忠源阵亡后咸丰帝非常震惊,追赠总督,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入祀昭忠祠,谥忠烈。
文学作品
江忠源的著作有《江忠烈公遗集》十卷,以及部分诗词。
人物评价
晚清名臣曾国藩评价:我平生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肯定能名满天下,但最终会因为自己的气节和刚烈而死。
清末民初学者赵尔巽评价:湖南省境内的乡勇出省剿灭贼寇,从江忠源开始。曾国藩成立湘军,罗泽南是左膀右臂,湘军朴诚勇敢的风气都是这两人所提倡的。江忠源深受皇帝赏识,成大事之后阵亡,罗泽南制定力争上游的策略,还没有成功就身故了,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江忠源关于兵事的上书,筹划支援湖北的上书,都事关大局的成败,所以保存下来。非常具有大将风范,不愧是楚才中的顶尖人物。
清代书法家王定安评价:自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生叛乱,国内骚动不安。新宁江忠烈公忠源开始倡导起义军。湖南人以书生的身份杀贼,自江忠源开始。
清代文学家朱孔彰评价:自江忠源以大义倡导,立志消灭贼寇,其同袍兄弟多是作战的良才,战功卓著、气节崇高,在永州市、宝庆间罕有匹敌。牺牲时年仅四十多岁,辞去巡抚而掌握兵权,以讨贼为紧急要务,不以开府为光荣,看他的志向,不正是国士的风范吗。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评价:江忠源为“正统上层人物中投笔从戎的先驱”。是近代历史上汉臣大面积崛起的肇始者,不仅为他们进入政坛军界准备了“入场卷”,还搭建了湘军淮军将帅登上政治巅峰的第一道云梯,他是最早私募兵勇,兴办团练,重创太平军的湖南地方武装首领,是名副其实的“湘军之父”。
《新宁县志》评价:江忠源善于抚慰士卒,与他们同甘共苦,他领兵作战尤为神明,每次战斗的时候都骑马亲临前线,观察战场上的山川形势,举着马策对部下下达指示,将在哪诱敌,在哪设伏,往往能以偏师出奇制胜。
《咸同将相琐闻》评价:湘军的功勋,是由江忠源引导出来的;湘人的士气,是江忠源鼓舞起来的。江忠源种下了因,后人享受到了成果。薛氏说,假如给江忠源几年时间,他在所建立的功业,应当能与胡、曾相媲美,确实也如此。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与曾国藩
江忠源年轻时曾在北京市求见曾国藩,但当曾国藩看到他的名帖时却非常不高兴,说江忠源为人无赖,让人将其赶出去。门人便对江忠源说“非常抱歉,我们主人说您是新宁无赖秀才,只会赌博,所以不愿意和您交朋友。”江忠源听了之后大声说:“确实有这样的事情,但是天下人都知道曾国藩岂能拒绝别人改过自新?”曾国藩听到这句话之后非常惊讶,将他迎入府中。当时天下太平,但江忠源却认为马上就会有一场大乱,并且对天下的事情非常熟悉侃侃而谈,声音洪亮震动了房上的瓦片,将茶杯碰到了地上依然谈笑自若。曾国藩对他的印象大为改善,将他送走之后对其他人说:“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人才。”又感叹说:“此人虽能名满天下,但最终会因节烈而死。”
千里扶尸送友
邓鹤龄是江忠源的挚友,也是他的授业老师,此时邓鹤龄咳嗽咯血非常严重,已经奄奄一息,按照湖南人的习俗,就是死也要死在家乡,不能做异乡之鬼。所以大家征求其意见之后由江忠源送其回家乡。江忠源沿途对恩师热汤熬药,问寒问暖,悉心照顾。但邓鹤龄病情越来越严重,到达河北献县时死于途中。随后江忠源为恩师购买棺材装殓,一直把恩师送回湘乡市故里。
江忠源的同乡邹兴愚为人温文尔雅,学习十分刻苦,人才俱佳,因为多次没有考上功名,所以心里一直郁闷不已,身心俱伤,慢慢病入膏肓。得知其没有钱请人照顾,江忠源便以大哥的身份亲自照顾他。邹兴愚的病不但不见好,反而日重一日,江忠源十分心焦,但是又没有办法为好友解脱病痛,他便祈祷上苍,为邹柳溪驱病。邹兴愚在京病故,年仅30岁。邹兴愚病逝,江忠源痛哭流涕,与曾国藩二人全力为邹兴愚料理后事,曾国藩还专门写了《邹君墓志铭》,江忠源护送其灵柩归乡。
墓葬信息
江忠源死后,他的弟弟江忠濬招募人手寻找尸体,八天后由部卒周昌找到并带出,将遗体送回新宁,安葬在家乡。曾国藩向朝廷为江忠源及其家属奏请了很多封赏,亲自写了《江忠烈公神道碑》和挽联:百战守三城 ,章贡尤应千世祀;两年八座 ,江天忽报大星沉。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灭亡。清廷追赠江忠源为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在湖南省、江西省等地为其建造专祠。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清代小说《洪秀全演义》中对江忠源有着详细展现,文中江忠源原是向荣部下统领,由广西巡抚周天爵保举担任湖北按察使,后升任安徽巡抚。胡元炜将江忠源骗入庐州,并私通太平军,同时和心怀不满的守备陈树忠勾结在一起,煽动兵变。后江忠源在与陈树忠交战时受到枪伤,投水而死。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