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崔涣

崔涣

崔涣(707年-776年),字号不详,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衡水市安平县)。唐朝政治人物,曾任唐朝宰相。崔涣是博陵郡王崔玄暐的孙子,礼部侍郎崔的儿子。他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门荫入仕,起家为亳州市司功参军,后历任司门员外郎、巴西知府等职。

安史之乱期间,崔涣跟随李隆基入川,任黄门侍郎平章事。后来,他被任命为江淮宣谕选补使,负责护送传国玉玺至李亨手中。唐肃宗即位后,崔涣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博陵郡公。后来,他被外放为检校益州长史

大历三年,崔涣因事被贬为道州刺史。同年十二月,崔涣卒于任上。关于崔涣的为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曾在《温公续诗话》中描述他“抑人以远谤,吾所不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涣年轻时博通经籍,擅长谈论,初授亳州市司功参军,累迁至司门员外郎。天宝末年,崔涣因不肯依附宰相杨国忠,被外放为歙州刺史,后改任绵阳市刺史(即巴西知府)。

担任宰相

至德元年(756年),安史叛军进逼长安李隆基入蜀避乱。七月,唐玄宗到达巴西郡,崔涣前往迎驾,并见玄宗。他言辞刚正、恳切,深受唐玄宗称赞,认为得之过晚。这时,宰相房琯也盛赞崔涣,唐玄宗遂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他扈驾前往成都市

不久,太子李亨在灵武被群臣尊为皇帝,是为唐肃宗,并遣使入蜀,通报唐玄宗。八月,使者到达成都。唐玄宗得知肃宗即位,遂退位为太上皇,并让崔涣与宰相韦见素、房琯前往灵武市(今宁夏灵武),转交宝玺、玉册,正式册立唐肃宗为皇帝。

历居要职

唐肃宗继位后,京城长安仍被叛军占据,朝廷的选官途径断绝。同年十一月,肃宗任命崔涣为江淮宣谕选补使,让他招纳遗才。崔涣将事务交给属吏,却遭到欺瞒,致使选取的官员多有滥进,以致传出不称职的声名。

至德二年(757年),崔涣罢相,改任左散骑常侍,兼余杭区知府、江东采访防御使。后来,李亨又授崔涣为正议大夫、太子宾客乾元三年(760年),崔涣改任大理卿,后历任吏部侍郎、检校工部尚书、集贤院待诏、御史大夫

贬谪道州

大历三年(768年),崔涣担任税地青苗钱物使。当时,朝廷将青苗税充作京师百官料钱。崔涣却让属吏折中处理,将下估价作为使者料钱,而上估价则作为百官料钱。皇城副留守张清向皇帝告发,李豫便命法司审讯。崔涣无言以对,被贬为道州刺史

同年十二月(769年1月),崔涣在道县(今湖南道县)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太子太傅,谥号元,后又追赠尚书左仆射。

主要成就

崔涣是李隆基安史之乱爆发后任命的宰相,曾与韦见素房琯一同奉玺册拜李亨为皇帝,后又巡抚江南,补授官吏。当时李白正因永王李案被系浔阳狱,夫人宗氏奔走求援。崔涣也极力搭救,李白方得以出狱。李白的《狱中上崔相涣》、《上崔相百忧章》等诗作就是写给崔涣的。

家族成员

先世

• 祖父

崔玄暐,官至中书令,封博陵郡王。

• 父亲

崔璩,历任朝散大夫礼部侍郎,袭封博陵郡公。

妻子

郑氏,磁州刺史郑曾之孙,颍州区知府郑长裕之女。

李姓,舒州刺史李绍之孙,左羽林录事参军李晃之女。

后代

• 儿子

崔纵,历任监察御史蓝田县令、京兆尹御史大夫吏部侍郎、河南尹、太常寺卿,封常山县公。

崔捷,曾任万年县尉,早卒。

崔扬,曾任三原县丞。

• 孙子

崔元方,曾任渭南市县尉。

• 曾孙

崔碣,历任右拾遗、邓城令、商州区刺史、河南郡、右散骑常侍、陕观察使、沁阳市司马

轶事典故

孙生相面

开元年间,杭州市孙生曾在睦州为僚吏相面。当时,房琯担任睦州司户,崔涣则为桐庐县县丞。孙生道:“房崔二公将来能做宰相。房司户能掌管玉玺印绶,崔县丞则会出任杭州刺史。到那时,我虽然看不到崔县丞的富贵荣耀,但是还能承蒙您的照顾。”后来,房琯果然拜相,并奉李隆基之命将玺绶授予肃宗。而崔涣罢相之后果然出任杭州刺史。他上任时途经孙生家,便下车拜访,却得知孙生已经去世十几天,于是任命孙生的儿子为牙将,并抚恤其家属。

弹劾元载

李豫继位后,宰相元载为巩固恩宠,与宦官董秀勾结。崔涣对此极为憎恨,便在代宗面前指责元载奸邪。代宗道:“元载为人虽不甚重,但却能调和中外,乃是能臣。”崔涣道:“如今战乱初平,百废待兴,元载作为宰相,应严明制度,以正视听。但他却专权结党,越法度,卖官鬻爵,这是幽国卑主之术。”代宗默然不语。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第五十八》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四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

人物评价

常衮:崔涣学义精洞,文词典丽,道高王佐,才茂国华。实每副名,言皆顾行,顷调鼎餗,庶政惟和。及典衡,群才式序,中外更茂,绅所宗。雅有大臣之节,光其旧德之选。

穆员:①佐玄宗扶正厄运,保维宸极。戴肃宗绍复大业,底绥生人。事李豫朝羽仪百辟。②公标鉴遐明,姿度宏粹,松茂玉洁,风清雨润。文以经邦为用,学以为己为宗。承祖祢以付子孙者,清白孝友,其哲人哉!

刘昫:①性尚简澹,不交世务,颇为时望所归。②涣才兼行闻,命与时会。发言上沃主意,致显荣;当官屡为吏欺,终及窜逐。所谓可与适道,未可与权。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八.国学导航.2015-04-20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五.国学导航.2015-04-20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国学导航.2015-04-20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五.国学导航.2015-04-20

全唐文:卷四百十一.汉典古籍.2015-04-20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四.汉典古籍.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