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英文名: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始建于1948年5月,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大道中段278号,由刘罡担任院长。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附属医院,1949年改称第二野战军第二后方医院,1950年改称川南军区教学医院,1951年改称川南军区医院,1953年被命名为西南军区第22陆军医院,1954年被编为第47陆军医院,1963年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中心医院。1983年、1986年、1994年,历经三次整编,均为中心医院。2004年8月,正式更名为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于次月整体移交四川省。2006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接受并通过三甲综合医院等级评审。2009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成立心血管内科、肾脏内分泌科等6个临床科室。2012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政管理体制由省教育厅调整为省卫生厅管理,实现行业归口管理。2018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广汉市中医医院签订专科联盟合作协议。2022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新都区政府签订土地协议,推进院区规划设计工作。2025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损伤与修复实验室”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占地面积148亩,开放床位1800张,设有一线科室44个,共有职工1653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261人、硕博士5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有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0个省临床重点专科、14个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先后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四川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四川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医院,始建于1948年5月,系华东野战军第二后方医院,在山东省青州市组建。1949年5月,医院随军进驻南京。同年6月底,医院奉命调归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战军卫生部领导,隶属二野编制序列,改称第二野战军第二后方医院。其后,医院随军南下进驻四川泸县小市。1950年6月,改称川南军区教学医院。1951年4月,改称川南军区医院。1951年8月,医院移迁至泸州瓦窑坝。1952年10月,全区医院整编,被编为四川省军区乙级陆军医院。1953年,全区医院统一番号,医院被命名为西南军区第22陆军医院。1954年9月,全军医院统一整编,被编为第47陆军医院。1963年9月,全军医院再次整编,医院被确定为成都军区中心医院。1969年12月30日,医院奉命与第38陆军医院驻地调换至四川新都区城关镇。1976年7月1日,医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后勤部直供部领导转属成都军区卫生学校领导,并兼该校教学医院。1983年、1986年、1994年,医院历经三次整编,均为中心医院。1989年3月,成都军区总医院管辖的华阳传染病区(前身系第53医院)转隶并入该院传染科。1997年9月30日,根据成都军区“九五”期间体制编制调整精简计划,仍为中心医院兼成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医院。1999年5月1日,按照军委命令,医院随成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转属第三军医大学编制序列。2000年5月16日,总后勤部颁发命令,医院仍保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医院称号,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教学医院。2004年8月,医院随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移交地方,正式更名为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04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随成都医学院由军队整体移交四川省。2006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接受并通过三甲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同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月明博士申报的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新基因EOLA1与MT2A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获批立项。成为医院获得首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2008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规划。同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5.12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共救治重灾区伤病员648人,开展大小手术300余例,派遣医疗分队3支、救治转运灾区伤员262人,向四川省外转运伤员152人。2009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获省医学重点学科立项建设,成为医院首个省医学重点学科立项建设单位。同年,医院新成立了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肾脏内分泌科等6个临床科室,临床一线科室达到24个。
2010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收入首次突破两亿元,达到23125.70万元。2011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际展开床位数首次超过1000张,达到1051张。2012年,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360名人员编制,医院行政管理体制由省四川省教育厅调整为省卫生厅管理,实现了行业归口管理。同年3月,医院接受了卫生厅专家组现场评审,并于7月正式通过卫生厅组织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同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临床医学院实行院(系)合一运行模式,下设临床、影像、麻醉、康复四个专业,共设置 28个教研室、3个实验教学中心,在院学生达2199人。同年11月,医院启动了首批重点专科和优质建设工作。2013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有规范化培训基地16个,实现了规范培训基地的全覆盖。同年,医院完成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4年初,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新住院大楼建成并顺利投入使用。同年,医院“临床医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8年6月15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广汉市中医医院签订专科联盟合作协议。同年7月3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专科联盟医院、卒中中心分中心、胸痛中心分中心正式授牌。2020年11月4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马尔康市分院授牌仪式在马尔康市人民医院举行。2022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肿瘤学及妇产科列入首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计划,成为四川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同年,医院与新都区政府正式签订土地协议,推进院区规划设计工作。2025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损伤与修复实验室”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占地面积148亩,开放床位1800张,设有一线科室44个,医疗服务主要覆盖新都区、彭州市、什邡市、青白江区、金堂县等成都市东北部县(区),以及德阳市部分地区。医院有职工1653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261人、硕博士5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天府名医2人,天府峨眉计划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5人,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含后备人选)24人,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领军人才6人,四川省临床技能名师1人,四川省名中医1人,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首席专家、领军人才、临床技能名师、中青年骨干人才26人,岐黄菁英人才2人,四川省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1人,四川省新时代健康卫士1人。
硬件设施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拥有手术机器人、uRT-linac 506c 医用直线加速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肿瘤治疗系统、uMR700-3.0T核磁共振、高压氧舱等先进设备,设备总价值接近7.7亿元。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有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内科为国家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神经系统疾病为国家重点专科省域项目)、10个省临床重点专科(麻醉科、肿瘤学、妇科学、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急诊科)、14个省医学重点学科(消化内科学、医学影像学、烧伤外科学、呼吸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肾脏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神经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胃肠外科学、骨科学、小儿科、麻醉学)、1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科)、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消化系肿瘤与微循环、衰老与血管稳态、老年呼吸病)。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2024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完成地区内首例肺部肿瘤经皮电冷消融术。首例患者为老年男性,79岁,10余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后期住院确诊左下肺鳞癌(T2aN0M0 IB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近期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见一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大小约3.1cm×2.5cm,边界欠清,可见短毛刺影,邻近胸膜牵拉,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较前2024-03-28 CT病灶范围稍增大。双肺下叶见少许条絮影,左肺下叶部分呈网格样改变。心脏增大,主动脉壁及冠状动脉走行区见高密度影。患者有外科手术指征,但患者家属考虑患者高龄、肺功能差等因素商量后拒绝手术,要求行肺恶性肿瘤微创消融治疗。黄娜主任团队经过充分的全院多学科术前讨论,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并获得手术同意,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了应对处置预案。本次手术由余林副主任医师、马春兰主治医师共同主刀完成。患者术中取左侧卧位,胸部CT扫描定位于左下肺病灶体表最佳穿刺点,规划最佳穿刺路径,局部麻醉后,按照手术实施,术后CT扫描可见肺内病灶坏死明显,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诉无不适,手术30分钟后顺利结束。术后,患者病房观察24小时无不适,于次日顺利出院。肺部肿瘤经皮电冷消融术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胡凯文、肿瘤学主任李泉旺和加利福尼亚大学鲁宾斯基教授、意大利鲁格纳尼教授经过5年的研发及大量临床前的动物试验,成功研发了电冷复合消融技术——它是将电化学消融与冷消融相结合的创新型肿瘤微创消融技术。
教育科研
临床教学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住培生及继续教育等教学任务,举办有成医一附院护士学校,形成了“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多层次教学格局,连续多年在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奖。有7个本科专业,分别为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小儿科、康复治疗学、中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其中5个专业一本招生。拥有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四川省高校优势潜力学科,是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单位,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应用示范型专业。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教育部卓越医生“2.0”计划项目1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项目2项,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门,有教育部高教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23个专业基地,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基地3个;有3个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考核基地;是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省级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四川省住培“成都医学院杯”竞赛基地、四川省康复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住培技能考核基地、四川省住培技能考核领导成员单位、四川省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骨干培训基地、成都市全科医生适宜技术骨干培训基地。
科研水平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可承担药物Ⅰ-Ⅳ期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及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备案8个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分别为心血管内科、肾病科、呼吸内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肿瘤学、消化内科及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拥有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医学、放射与治疗),成功创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批各级科研课题130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85项。发表科技学术论文3055篇,其中SCI收录723篇。获中华医学会、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等科技进步和成果奖29项。主编参编出版专著172部;授权专利176项;成功举办251项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领导团队
院内专家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关于“AI诊疗”要取代医生相关话题,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部长侯军认为,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展,它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在肿瘤筛查领域,AI已经展现出在肺癌、乳腺癌和脑瘤等疾病,早期诊断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准确率甚至超越人类专家。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数据和生物信息学,AI能基于循证医学提供诊断建议,可以提供精准的疾病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同时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汪力表示,“这是有可能的,尤其对于病理、检验一类的细分专业。这些专业的医生成长周期长,而AI强大的学习能力使得成长周期比人类更短。假设一定量的工作以前需要50个人完成,AI加入后,可能就只需要10个人了,极大地减少了人力,这也会导致专业的要求和门槛更高。”
参考资料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25-02-21
医院简介.医院官网.2025-02-21
医院首页.医院官网.2025-02-21
医院概况.医院概况.2025-02-21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2025-02-21
医院转隶地方“十年十事”候选名单.医院转隶地方“十年十事”候选名单.2025-02-21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2025-02-21
2022年成医附院十大新闻.微信公众号.2025-02-21
成医一附院 “神经损伤与修复实验室” 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成医一附院 “神经损伤与修复实验室” 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2025-02-21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赴马尔康分院授牌.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赴马尔康分院授牌.2025-02-21
科室导航.科室导航.2025-02-21
再添前沿消融新技术!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完成地区内首例肺部肿瘤经皮电冷消融术.医院官网.2025-02-21
专家介绍.专家介绍.2025-02-21
四川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2025-02-21
四川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2025-02-21
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5-02-21
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5-02-21
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2025-02-21
医院荣誉.医院荣誉.2025-02-21
DeepSeek热潮下“AI诊疗”要取代医生?我们联合成都医院进行了一次实测|封面头条.腾讯网.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