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托马斯·皮凯蒂

托马斯·皮凯蒂

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男,1971年5月出生于法国巴黎上塞纳省。法国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主任。

18岁时,皮凯蒂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数学和经济学。22岁以一篇关于财富重新分配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93至1995年,皮凯蒂在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院任副教授。1995年,皮凯蒂回到法国并成为法国社会科学院(CNRS)的研究员。2000年,皮凯蒂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担任研究主任,并于同年晋升EHESS经济学教授。2005年,皮凯蒂受当时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之托,创建巴黎经济学院,并于次年担任该学院第一任院长。2007年,在法国总统竞选中,皮凯蒂担任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的经济学顾问,在罗亚尔落选后重返巴黎经济学院,专心搞学术,主要研究财富与收入不平等。2013年,皮凯蒂出版的时代著作《21世纪资本论》成为了畅销书并引发社会热议,凭借该书,皮凯蒂成为了全球“摇滚明星般的经济学家”。2024年3月,包括皮凯蒂在内的经济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印度收入最高的1%人群(约920万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2.6%,占印度总财富的40%以上,这种增长主要是以牺牲中产阶级为代价的。

2002年,皮凯蒂获得了法国年度最佳青年经济学家奖,并于2013年获得了两年一届的伊尔约·约翰逊经济学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1年5月,皮凯蒂出生于法国巴黎上塞纳省,上幼儿园时,其天资及求知欲就被老师发现,5岁那年,皮凯蒂开始上小学。18岁时,皮凯蒂考上法国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数学和经济学,不到两年便提前获得数学教师资格证书。

其后,皮凯蒂进入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在导师盖斯内尔(Roger Guesnerie,法兰西学院院士)指导下写论文,研究财富分配模型。读博期间,他被选为欧洲数量经济学合作项目的交换生,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深造。22岁那年,皮凯蒂一举拿下EHESS和伦敦经济学院的双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被评为年度最佳。

工作经历

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后,皮凯蒂跟随导师参加各地的研讨会,被不少美国院校相中。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纷纷发来聘书,皮凯蒂最终选择到美国MIT当助教。1993至1995年,皮凯蒂在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院任副教授。期间,因美国高校的经济系是个很封闭的圈子,很多教授对经济学之外的领域毫无兴趣,随着工作的深入,皮凯蒂的反感情绪日益加深,其兴趣点逐渐从数学转移到历史,想多花时间作跨学科研究。但由于论文任务压身,多余精力较少,只能被动地完成一些研究任务。

1995年,皮凯蒂回到法国并成为法国社会科学院(CNRS)的研究员。2000年,皮凯蒂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担任研究主任,并于同年晋升EHESS经济学教授。2002年,其获得了法国年度最佳青年经济学家奖。2005年,皮凯蒂受当时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之托,创建巴黎经济学院,并于次年担任该学院第一任院长。

2007年,社会党人罗亚尔女士竞选总统,皮凯蒂受竞选团队邀请担任经济政策顾问,为了保持学术独立,皮凯蒂辞去校长一职,罗亚尔落选后重返巴黎经济学院,专心搞学术。2008年,皮凯蒂和法国同行博齐奥(Antoine Bozio)共同出版《退休体系改革建议》(Pour un Nouveau Système de Retraite )。2011年,他和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赛斯(Emmanuel Saez)、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朗代(Camille Landais)合著《税制改革》(Pour une Révolution Fiscal)。此外,皮凯蒂还是法国左翼日报《解放报》的专栏作家,偶尔也给《世界报》撰文。2013年,皮凯蒂出版的时代著作《21世纪资本论》成为了畅销书并引发社会热议,凭借该书,皮凯蒂成为了全球“摇滚明星般的经济学家”。次年11月15日,皮凯蒂曾受邀在北京师范大学做演讲。2015年1月,皮凯蒂拒绝了法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并认为政府没有资格决定谁该获得荣誉。同年3月,皮凯蒂在英国杂志《展望》推出的“年度全球思想家”的名单中排名第一。

2018年12月,为建立“更公平的欧洲”,皮凯蒂领衔50多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制定了一份大胆的蓝图,试图遏制欧洲的不平等和民粹主义,解决贫困、移民、气候变化和所谓的欧盟民主缺失。2021年10月20日,皮凯蒂在日媒发文,讨论西方国家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崛起,其认为,应对中国的最好方式就是以中国为参照,改掉自己的“毛病”,建设“新社会主义”。

2024年3月,包括皮凯蒂在内的经济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印度收入最高的1%人群(约920万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2.6%,占印度总财富的40%以上。这是自20世纪20年代有数据以来的最高比例。他们说,这种增长主要是以牺牲中产阶级为代价的。

个人生活

皮凯蒂的父亲是高级技工,母亲是教师,他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1995年,皮凯蒂的第一个小孩出生。

思想主张

皮凯蒂主要研究财富与收入不平等。皮凯蒂将世界经济分成两个基本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两者都被用于生产并分享产出的收益。资本与劳动力的区别在于,资本可买入、卖出、拥有,而且从理论上讲可无限累积,劳动力是个人能力的使用,可获得酬劳,但不能被别人所拥有。皮凯蒂认为,由于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所以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固有现象。他由此预测,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将会继续扩大。

在可以观察到的300来年左右的数据中,投资回报平均维持在每年4%–5%,而GDP平均每年增长1%–2%。5%的投资回报意味着每14年财富就能翻番,而2%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财富翻番要35年。在一百年的时间里,有资本的人的财富翻了7番,是开始的128倍,而整体经济规模(大致就是靠收入吃饭)只会比100年前大8倍。虽然有资本和没有资本的人都变得更加富有,但是贫富差距变得非常大。

建立两大数据库——收入和财富

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主要使用了两大类数据,首先是收入,通过30多位研究者的共同努力,该书书最终建立起了“世界顶级收入数据库”,时间上拓展到2010年,覆盖了20多个国家。其次是关于财富的数据,包括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与收入的关系,展现了各国财富分配的动态变化。

颠覆“库兹涅兹曲线”—不平等现象并不会自动消失

西蒙·库兹涅兹于1953年提出的“库兹涅兹曲线”几乎被大多数经济学人认为是收入分配领域纲领性的黄金定律——收入差距随着经济增长起初上升,终将下降,这一完美的结局让人们相信,市场机制不但能促进效率,也能兼得公平。但皮凯蒂通过对库兹涅兹建立历史序列的延伸,认为,库兹涅兹曲线的实证基础非常薄弱,1914-1945年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发生的收入不平等的锐减,实际上都是源于世界大战和这些国家(尤其是当时那些国家里拥有巨额财富的人们)所遭受的剧烈的经济政治冲击,“这与库兹涅兹所描述的跨行业流动这一平静的过程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不平等的根源是r(资本收益率)\u003eg(经济增长率),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并且,r\u003eg与任何形式的市场缺陷都无关。而恰恰相反,资本市场越完善,r\u003eg的可能性就越大。最重要的不是不平等的程度而是不平等的合理性,皮凯蒂认为,经济学家习惯于用基尼系数之类单一的指标来衡量不平等程度,会掩盖导致不平等的真相,甚至会混淆在不平等中正在起作用的经济机制与对不平等现象是否合理的规范性证明。通过对不平等结构的研究,将收入不平等分为劳动收入不平等和资本收入不平等,皮凯蒂发现,在欧美国家,随着教育更加平等,教育在降低财富不平等、促进社会等级流动性中的作用越来越弱化,而家庭出身和继承在强化不平等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不平等的合理性问题亟待关注。

主要成就

皮凯蒂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作为学术著作成了《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一度在亚马逊图书销售榜占据榜首,其甚至还因此被视为“占领华尔街”的精神领袖,获得了英雄一般的待遇。他在中国也颇受欢迎,被网友誉为“拼爹经济学之父”。

主要作品

出版专著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拒绝荣誉

2015年1月,皮凯蒂拒绝了法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对于拒绝颁奖,皮凯蒂对法新社表示,其认为政府没有资格决定谁该获得荣誉,并批评,政府最好把自己的精力贡献给法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方面,对弗朗索瓦·奥朗德抛弃对法国税制进行深度改革的许诺感到遗憾。

作品争议

正如皮凯蒂本人所言,不平等问题的研究非常复杂,涉及到除了经济学以外的许多社会科学领域,因而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的讨论和研究具有一些局限性,并未完全能够覆盖这一研究议题,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研究。皮凯蒂本人虽然是法国知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但他的专著出版的并不多,这本书也是过去二十余年的集大成之作。一部分学者分析了皮凯蒂及其著作的创新和特点,并对其中的一些论述表达了认可。如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就认为,皮凯蒂的研究虽然有一些概念上的瑕(主要是不同语言体系造成),但是皮凯蒂的研究给出了非常丰富的数据和描述,较为具象地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而不是采用统计学术语言,并以整体数据呈现出清晰的态势,显示出了比较独特的判断力,超出了过去的一些经典研究,如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收入比的概念解释。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保罗·克鲁曼也认为,皮凯蒂的研究成果带来了对不平等状况长期趋势认识上的革命,这本书包含的煞费苦心的数据分析和宏大的历史跨度,结合了经济增长的分析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分析,改变了过去的思维方式,革新了经济学的传统知识,例如资本收入、资本收入份额提高会直接加剧不平等以及对工资不平等扩大的解释。

也有部分学者对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的经济学模型提出了批评,经济学家德维什·拉瓦尔认为这本书通过聚焦不平等问题,从多个维度拓展了可以利用的事实资料,但预测不平等会加剧的模型却可能经不起严格检验。其中皮凯蒂提出的增长模型解释经济增长的下降会如何影响资本收入份额,以及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解释,还未能完全覆盖其他可能影响的变量,如全球化和劳动节约型技术的进步等,而对技术进步的研究可能受到自动化技术的影响,为理解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家苏雷什·奈杜认为皮凯蒂对财富收入比的新古典模型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皮凯蒂的研究具有历史厚度和精心构建的数据以及具有启发性的理论分析架构,但这些研究并非规范的经济学研究,因而显得不完美。据此,苏雷什·奈杜提出了驯化版皮凯蒂和野性版皮凯蒂的说法,第一种是将财富收入比的模型中纳入制度因素,如金融市场的作用、一般的市场结构等,第二种则指出政治经济学视角能够帮助更好地补充皮凯蒂的缺失部分,如有关金融、市场支配权以及内生性政策制定的内容。其他学者则依据更细分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回应,如劳拉泰森迈克尔·斯彭斯认为,真正驱动不平等扩大(尤其是在未来数十年里)的力量应该是技术变革和全球化,这些变化使得劳动者的日常任务更多由可编程的机器完成。

相关评价

21世纪资本论》一书具有许多优点。它对当今人们最为关心的经济问题之一进行了清晰而透彻的分析,对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简明的解释。皮凯蒂认为,财富增长速度通常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此外,由于财富越多,积蓄与投资机会就越大,财富自然倾向于集中,而抵御趋势的经济势力并不多。因此,没有经济的异常迅速增长,没有1914~1945年令人厌恶的两次世界大战,经济不平等应该会加剧。(《经济学人》评)

42岁的皮凯蒂凭借新书《21世纪资本论》一鸣惊人,至少在经济学界是这样的。他的书抨击了人们之前对高级资本主义的仁慈的假设,预测在工业化国家财富会越来越不平等,这将对公正和公平的民主价值观产生深刻而恶劣的影响。(纽约时报评)

皮凯蒂的书表明,美国梦正日益成为一种神话。他指出,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确实比欧洲更为平等。而如今美国的财富分配则比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地方都更不平等。此外,在美国累积财富产生的回报太高了,越来越多富翁手中的财富是通过继承得来,而不是亲手创造出来的。皮凯蒂就像当代的亚历克西·托克维尔一般,迫使美国人直面他们的社会存在的矛盾。(金融时报评)

作为一本研究收入和资产分配的历史著作,《21世纪资本论》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契合了美国乃至全球对财富不平等现象的忧虑。作者认为,财富不平等现象一直存在,并在历史上造成了不少危机。他试图通过数据构建历史进程并解释在比较长的历史阶段收入和财产分配的演变过程。这项社会科学的研究,过去从经济角度没有人去做,在目前财富不平等加剧的背景下,这本书才引起了关注。(参考消息评)

市场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制度优化财富分配。在全球30多个发达国家里,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北欧五国的贫富差距都不算大;而美国、英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法系则要大得多,几个并不发达的金砖国家反倒基尼系数很高,这都与它们的经济制度休戚相关,特别与它们的经济分配制度相关。比如,更低的资本税必然导致贫富差距过大,而对促进经济增长几无帮助。对该问题,在欧美炙手可热的法国经济学家皮克提的《21世纪资本论》所述颇多。(人民日报评)

皮凯蒂通过他的新著,延续了政治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家关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讨论,他重新提出了一个老命题: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或市场)活动与人的社会性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个关系到资本主义体系的根本命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充斥着各类假设和模型的主流经济学界所遗忘。(光明日报评)

皮凯蒂引用大量数据,否定库兹涅茨曲线和相应的良性资本主义观点,认为现有资本主义制度并不能解决贫富差距不断增加的社会危机。他的主要论点是,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大半个多世纪中,劳动力获利超过资本的“良性资本主义”,实在代表了历史的一个例外。他批评库兹涅茨曲线建立这样“例外”的短期历史数据上,而并非真理。皮凯蒂认为,整个世界目前正在向“拼爹资本主义”回归。在这种典型的资本主义下,贫富差距必然只会加大,而不会缩小。(21世纪经济报道评)

参考资料

不平等经济学.豆瓣读书.2024-03-23

皮凯蒂:我比马克思多150年历史经验.新浪财经.2024-03-23

皮凯蒂和他的《21世纪资本论》再遭质疑 这次发难者来自IMF.界面新闻.2024-03-23

研究称印度最富1%拥有超四成财富,贫富差距有史以来最大.同花顺财经.2024-03-23

21世纪资本论.豆瓣读书.2024-03-23

皮凯蒂把荣誉军团勋章给拒了:政府没有资格决定谁该获奖?.澎湃新闻.2024-03-23

皮凯蒂居全球年度50位思想家榜首,TOP10大部分是左派.澎湃新闻.2024-03-23

欧洲越来越不太平,皮凯蒂说他们想出了解决的办法.界面新闻.2024-03-23

皮凯蒂:西方应对中国崛起的最好方式,就是建设新社会主义.观察者.2024-03-23

每月一读——《21世纪资本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4-03-23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义乌商报.2024-03-23

财富再分配.豆瓣读书.2024-03-23

解读“皮凯蒂现象”.百家号.2024-03-23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