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汉志

汉志

“汉志”是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的一片区域,以其辖区内的伊斯兰教发祥地麦加麦地那而闻名于世。汉志地区是伊斯兰教和早期伊斯兰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麦加和麦地那两座伊斯兰圣城。麦地那城内有穆罕默德陵墓,城外有传说中夏娃(夏娃)的墓冢。汉志地区是阿拉伯半岛最国际化的区域,也是沙特阿拉伯人口最多的地区,人民族源流多样,主导语言是阿拉伯语,区域内使用最广的方言是汉志阿拉伯语。

历史沿革

汉志地区的名字来源于动词ḥajaza(حَجَز‎),来自阿拉伯语词根ḥ-j-z(ح-ج-ز‎),意为“分隔”。这里由于将东部的内志和西部的帖哈麦隔开而得名。

汉志地区的历史悠久,一至两处巨石棚墓已发现于此。区域内包含Mahd adh-Dhahab(“黄金摇篮”)和一个现已干涸的水源。考古学研究表明,这个水系活跃于公元前2500–3000年。据史料记载,汉志地区北部曾是犹大王国的附属地,犹太人在此建立了主权国家。汉志地区北部曾是佩特拉阿拉伯罗马行省的一部分。沙特阿拉伯和汉志第一个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承认的世界遗产是玛甸沙勒,此处因石雕建筑而闻名。汉志地区因为两座圣城的存在而相继由众多帝国统治,包括正统哈里发国、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奥斯曼帝国。1916年,奥斯曼宗主国对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终结后,侯赛因·伊本·阿里成为独立的汉志王国的领导人。1924年,阿里·本·侯赛因继位成为汉志国王。而后本·沙地继侯赛因成为内志与汉志国王。在1926至1932年间,本·沙地将这两个区域作为独立单位来统治,称为内志与汉志王国。1932年9月23日,内志与汉志王国合二为一,成为沙特王国。

汉志,中文又译希贾兹,是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三个行省(塔布克省、麦地那省和麦加省)的合称。因境内有希贾兹山脉而得名。汉志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一部分,历史上曾属于埃及奥斯曼帝国。1916年哈希姆家族的谢里夫·侯赛因建立汉志王国,1925年被内志王国吞并,1932年并入沙特阿拉伯王国。现分属沙特阿拉伯塔布克省、麦地那省和麦加省管辖。

地理环境

汉志所辖区域北至约旦西部边境,南至亚西尔地区沿海地带。地形呈南北狭长、东西窄扁状。境内有希贾兹山脉纵贯南北。东北部多沙漠,西南部有绿洲点缀其间。

经济

汉志地区的经济以朝觐和旅游收入为主,境内有少量手工业轻工业麦加以北的吉达石化。主要城市有麦加、麦地那、吉达、延布塔伊夫

国际旅游业发展作为沙特阿拉伯2030年愿景的一部分,一片占地28,000 平方千米的旅游目的地已在开发阶段,它坐落于红海沿岸,位于Umluj和沃季两座城镇之间,在汉志海岸靠北的位置。这个开发项目将涉及“90余个岛屿中22个的开发”,它的目标是建造一个沿海岸线延伸开来、“依法遵照国际标准”的“全面集成的多功能豪华旅行目的地”。

文化

汉志地区的文化背景深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麦加麦地那这两座伊斯兰教发端的城市就坐落在汉志地区。沙特阿拉伯将可兰经认可为本国宪法,伊斯兰教法是主要的法律依据。在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教规不但由政府遵循,也对人民的文化与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当地社会大体上深度宗教化、保守、传统、基于家庭。众多的态度和传统衍生于阿拉伯帝国文明和伊斯兰文化遗产,并已经延续数个世纪。与沙特阿拉伯其他地区相似,汉志菜肴多为阿拉伯菜肴。炙烤的肉类,如沙威玛烤串在汉志地区都很有名。一些菜肴,如Saleeg则源于汉志本土。汉志菜肴因香料而闻名。

人口

汉志地区是沙特阿拉伯人口最多的区域,包含沙特阿拉伯35%的人口。绝大多数汉志人都是逊尼派,少数什叶派居住于麦加麦地那吉达等城市。这些人的很大一部分认为自己更像大城市人,因为汉志地区在几个世纪里,从倭马亚王朝奥斯曼帝国帝国时期都是大帝国的一部分。汉志人尤其认为自己与圣地麦加、麦地那联系在一起,比沙特阿拉伯其他区域民众的身份认同可能都要清晰。

行政区划

汉志地区包含多个重要城市,如麦加、麦地那、吉达、塔布克延布塔伊夫、巴哈、拜德尔侯奈因、拉比格等。其中,吉达是沙特阿拉伯第二大城市,麦加和麦地那分别是本国第四大和第五大城市。

旗帜

汉志地区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旗帜,包括正统哈里发时期、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上阿西尔谢赫国、汉志王国以及内志与汉志王国的旗帜。现今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自1973年起使用至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