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
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化学调料制成的。根据《鸡精调味行业标准》鸡精指的就是鸡精调味料,以新鲜鸡肉,鸡骨,鲜鸡蛋为基料,通过蒸煮,减压,提汁后,配以盐,糖,味精(谷氨酸钠),鸡肉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等物质复合而成的具有鲜味,鸡肉味的复合增鲜,增香调味料。
鸡精可以用于味精应用的所有场合,适量加入菜肴,汤食,面食中均能达到效果,在汤菜上作用较为明显。鸡精因含多种调味剂,其味道比较综合,协调。因其含盐,调味时应注意少加盐。
历史发展
100多年前,日本科学家在研究鲜味的时候,首先在鲣鱼中发现了具有鲜味的肌酸。另一组日本科学家又在蘑菇中发现具有鲜味的鸟苷酸,这些有鲜味的核苷酸就被称为呈味核苷酸。随后的研究发现,许多食物中都有微量呈味核苷酸。例如肌苷酸大量存在于牛肉,鸡肉,猪肉等肉类产品和鱼类等海产品中,鸟苷酸大量存在于香菇、美味牛肝菌等菌菇中。因此,中式烹用鸡肉调制高汤,欧美厨师用牛肉熬制鲜汤,中国人在熬鸡汤的时候喜欢加几个香菇,这些“民间智慧”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当然也有氨基酸的鲜味因素)。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鲜味料是鸡精,特别是在欧美国家,鸡精食用量占鲜味料总量的80%以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比例亦达到70%以上。鸡精产品在国内的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市。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年,但鸡精却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了千家万户。由于近年来我国鸡精市场发展迅速,每年增长超过50%,致使许多企业纷纷加入到生产鸡精的行列中。
2004年7月1日,我国首个鸡精行业标准――《鸡精调味料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结束了鸡精10多年来无相关标准规范和约束的历史,同时提高了进入行业的门槛。
生产工艺
鸡精是以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食用盐、鸡肉/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等为基本原料,具有鸡的鲜味和香味的复合调味料,其主要成分就是味精(在鸡精中比重不超过35%)和食盐(比重不超过40%)。鸡精中鸡肉的比重并不高,虽然加入了助鲜剂核苷酸可以让味精增鲜二三十倍,但是生产时又加入了大量的食盐、淀粉等,因此鲜味相对味精而言并没有提升多少。
营养价值
目前常见的鸡精中通常添加2%~4%的呈味核苷酸,天然的鲜味物质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氨基酸,例如谷氨酸(味精),β-氨基酸,天门冬氨酸等;一类是核苷酸,例如肌苷酸,鸟苷酸,黄苷酸,腺苷酸等。谷氨酸则是人体所需的一种氨基酸。
随后的研究发现,许多食物中都有微量呈味核苷酸。例如肌苷酸大量存在于牛肉,鸡肉,猪肉等肉类产品和鱼类等海产品中,鸟苷酸大量存在于香菇,美味牛肝菌等菌菇中。因此,中式烹饪用鸡肉调制高汤,欧美厨师用牛肉熬制鲜汤,中国人在熬鸡汤的时候喜欢加几个香菇,这些“民间智慧”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当然也有氨基酸的鲜味因素)。
质量标准
鸡精调味料行业标准的指标分为物理化学指标和卫生指标两部分,其中理化指标是推荐性的标准,按照产品定义和质量的要求,对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总氮和其他氮的指标做了限定;而卫生指标是强制性的指标,其中对总,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指标做了限定,今后所有鸡精生产厂家的产品的卫生标准都必须按《标准》中的卫生标准予以强制执行。按国内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合格的鸡精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含量要达到35.0%以上。氯化物,这里指的就是氯化钠俗称盐,含量要低于40%。也就是说只要鸡精里面鸡肉鸡骨含量高于3.2%,就符合鸡精行业标准,是合格产品。
烹调应用
如果凉拌菜,宜将鸡精先溶解后再加入,因为谷氨酸钠的溶解温度为70~90℃,低于此温度,鸡精难以分解;如果是炒菜,宜在菜肴快出锅时加入,不要在滚烫的锅中加入,因为谷氨酸钠在温度高于120℃时会变为焦谷氨酸钠,食后对人体有害,而且难以排出体外。
一般情况下,鸡精可放心食用,但需掌握适量的原则,以每天不超过1~2克为宜。而所有需要限制钠的人群都应该控制鸡精的摄入量,如高血压,水肿或肾脏疾病等患者,因为鸡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鸡精中还含有10%左右的氯化钠。鸡精含有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对于痛风患者应控制鸡精的摄入。
鸡精与味精区别
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的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对人体有一定的作用。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对慢性肝炎、肝性脑病、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疾病病人是有益的。
鸡精味道之所以很鲜,主要还是其中味精的作用。至于鸡精中逼真的鸡肉味道,主要来自于鸡肉、鸡骨粉,它们是从新鲜的鸡肉和鸡骨中提炼出来的;鸡精欠缺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维生素B2,尼克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粗食纤维,不要理解成“鸡精”是鸡肉的精华。鸡精吃多了不见得好,只是它比味精成分稍微复杂点, 所含的营养也稍微全面一点,但和味精一样,鸡精在食物中只是作为增鲜和调味目的,用量只占食物的千分之几,因此比较两者的营养价值意义不大。
在实际生活中,作为增鲜和调味,选择味精还是选择鸡精,这主要看烹饪对象和每个人的口味要求。如果您的烹饪对象,食物特征、风味比较突出,如肉、鱼等可以选择单一味精,只起到增鲜效果,特别是瘦肉的食品,肌苷酸含量比一般食品高,只需加一点单一鲜味的味精就可达到增鲜效果,这时如果加复合调味料可能有损食物本身的特殊风味。
参考资料
行业标准能揭开鸡精的“面纱”吗.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11-18
鸡精出在鸡身上纯属误会.今日头条.2024-01-16
味精加热到120℃以上致癌?.光明网.2024-01-16
味精or鸡精?哪个更安全.今日头条.2024-01-16
【科普】味精、鸡精真的对人有害吗?它们有啥区别?.澎湃新闻.2024-01-16
做饭选鸡精还是选味精?.今日头条.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