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堆镇
金堆镇,古时称金斗,唐朝时因其向官府日进“斗”金,修建潼关县城(潼关原名金斗城,金陡潼关)而取名。后来改为金堆。因四面青山环绕而为“城”又称“金堆城”。
金堆镇位于渭南华州区最东南端,地处秦岭深处四县市交界地带,东北与华阴市毗邻,西接蓝田县、南靠洛南县。平均海拔1300米,面积224平方公里。
金堆镇,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地处华州区东南部,东与商洛市洛南县接壤,东北与华阴市相连,南与洛南县保安镇毗邻,西与大明镇接连,西北与杏林镇相接,北与莲花寺镇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9.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9.5千米,总面积224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金堆镇下辖4个社区、4个行政村。2011年,金堆镇农业总产值实现0.1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12.3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8亿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金堆镇常住人口为11441人。
历史沿革
古时称金斗,因当地曾向官府日进“斗”金而得名,后来音转为金堆,又因四面青山环绕似“城”,故又称“金堆城”。
明清时属华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华州区的岭南乡。
1949年5月,改为岭南区(一度称七区)。
1957年4月,改为金堆乡。
1958年9月,成立幸福公社。
1959年1月,隶属临渭区的金堆公社。
1961年9月,隶属华县金堆公社。
1980年11月,金堆公社改为金堆镇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金堆镇辖金堆、寺坪、石可3个社区,寺坪、东坪、西坪、芋坪、任家滩、武坪、草坪、铁炉、车台、罗涧、栗西、大栗西、西川、栗峪14个行政村;下设有9个居民小组,8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金堆镇下辖4个社区、4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寺坪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堆镇地处华州区东南部
地形地貌
金堆镇地处秦岭东段的华山山地,地势略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叠嶂,最高点海拔2644米,最低点海拔1162米。
自然资源
气候
金堆镇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度适宜、光照充裕。多年平均气温8.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极端最低气温-16.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3℃;年平均日照时数1863.7小时,年总辐射89.68千卡/平方厘米。生长期年平均192天,无霜期年平均183天,最长195天,最短172天。年平均降水量586.1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以8月最多。
水资源
金堆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南洛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蒿坪川河、文峪河、栗峪河、栗西河等,均汇入商州区地区洛南县洛河。其中蒿坪川河,境内流长17.4千米;文峪河境内流长23.1千米。
矿产资源
金堆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钨、锰、铅、锌、硫、,其中钼矿最为富有,储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且大多数矿藏可露天开采。非金属大理石、水晶、正长石、石英砂石等矿产的储量也相当丰富。另有地下水资源,可利用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00万立方米。
全镇辖1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556人(2018年)。境内有大中型企业金堆城钼业公司等钼矿山企业7家,各类企事业单位20家。农作物以玉蜀黍属、阳芋、小麦、豆类为主。林业资源丰富,约37万亩,林特产品为木材、核桃、板栗、香菇、木耳、黄花茶、天麻等。畜牧业发展快。还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属、锦鸡属等。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钼、金、银、铜、钨、锰、铅、锌、硫、铀,非金属大理石、水晶、正长石、石英砂石等十多种。其中以钼矿最为富有,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全国也是全亚洲最大的钼业基地。
金堆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带领全镇人民勤政务实、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取得了改革和发展的新胜利。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有文金钼业公司、秦星钼业公司、桃园钼矿、荣昌公司等重点企业。寺坪、石可街道路宽灯明,修整一新,高楼林立,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业门面摊点300多家,形成了新兴的矿山城镇。财政收入突破1300万元大关,位居全区之首。被评为陕西省明星镇。
自然灾害
金堆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雨涝、霜冻、冰雹、雷击等。其中雨涝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最为严重。最严重的一次雨涝灾害发生在2010年7月24日,当天累计降雨量高达200余毫米,造成全镇17个村不同程度受灾。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金堆镇辖区总人口2274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537人,城镇化率63.9%。另有流动人口3060人。总人口中,男性11591人,占50.96%;女性11153人,占49.04%;14岁以下4173人,占18.35%;15—64岁17972人,占79.02%;65岁以上599人,占2.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3.4人。
截至2018年,金堆镇户籍人口15556人。
根据渭南市华州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堆镇常住人口为11441人。
经济
2011年,金堆镇财政总收入812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3亿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246.3万元,企业所得税565.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947.8元,比上年增长3.2%。
2018年,金堆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上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5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金堆镇农业总产值实现0.1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2011年,金堆镇粮食生产3901.5吨。主要经济作物以干杂果、食用菌、中药材以及烤烟为主,种植面积4900亩,主要品种有核桃、板栗、香菇、蘑菇、猪苓、烤烟等。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金堆镇生猪饲养量600余头,年末存栏400余头;牛、羊饲养量1500余头(只),年末存栏1000余头(只);家禽饲养量3.48万羽。2011年,金堆镇生产肉类91吨;畜牧业总产值270.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9.3%。林地面积约37万亩,林木覆盖率75.4%,活立木蓄积量可达23.8万立方米,以栎属、油松、橡树、杨属为主,经济树种有漆树、花椒、核桃、板栗、黄花茶等。
第二产业
金堆镇已形成由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和金属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金堆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2.3%。大中型钼矿企业7家,职工5195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金堆镇商业网点114个,从业人员1033人。2011年,金堆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8亿元;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3.12亿元。2011年,金堆镇出口总额7.3亿美元,主要产品有钼炉料、钼化工和钼金属制品三大系列二十多种产品。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5家。2011年,金堆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9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4亿元。
交通
金堆镇境内干道与202省道相接,县道往南与洛南县相接;全镇所有通村道路全部硬化共计79千米截至2011年末,金堆镇镇区道路总长度4.8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33米;镇区桥梁2座,总长度60米。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金堆镇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各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4个,各类图书室18个,藏书10万余册,花鼓戏、摄影、书法、戏曲、文学业余创作人员20余人。
教育
截至2011年末,金堆镇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404人,专任教师45人;小学9所,在校生374人,专任教师72人;初中1所,在校生215人,专任教师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金堆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村级卫生室(所)11个;病床124张。专业卫生人员23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3人,执业医师64人,执业助理医师56人,注册护士73人,乡村医生18人。2011年,金堆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0891人,参合率99%。
历史面貌
位于山区分水岭东南,全部为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钼、金、银、铜、铀、硫、水晶等。总面积约220平方公里,辖3个居民社区;14个村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76个自然村。镇境驻有全国最大的钼矿采选基地——金堆城钼业公司。全镇共15556人(2018年),金堆镇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1959年建成华(阴)金(堆)公路后,汽车可通华阴市、洛南县、华州区县城。由于山峦重叠,耕地面积较少,仅为7930亩,但森林面积达37万亩。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林特产品丰富,主要产木材、核桃、生漆、黑木耳、香蒲等。农业总产值为167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3532千瓦。有乡办、村办及个体工业企业35家,工业总产值60万元。镇办及村办建筑业在全县名列前茅,建筑业收入达283.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27.2万元,其中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饮食服务业等收入461.3万元,占总收入的73%。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281.83元。金堆镇有中学3所,小学3所,在校学生1400多人。有县办地段医院一所及铁炉、东坪两个卫生所。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6-09
渭南市华州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渭南市华州区人民政府.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