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口镇
建置沿革
原属华弹镇、大同乡。
1997年8月,设葫芦口镇。
2019年12月,撤乡葫芦口镇。
地名由来
葫芦口镇因据说原黑水河是从现在的集镇流入金沙江,因若干年前,由于雷劈开一口子,形成上大下小的“葫芦口”,河水从开口处流入金沙江,而得名。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葫芦口镇地处县城东南部的金沙江畔,是四川、云南省两省,宁南、会东县、巧家县三县交汇处;东与巧家县相望,南与华弹镇接壤,西接西瑶镇,北与大同市相连,行政区域面积37.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葫芦口镇地处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黑水河-金沙江河谷地带;地势为西南高、北高、东西低。最高点位于武星村的代家坪子,海拔1542米;最低点位于支鲁村金沙江岸边,海拔650米。
气候
葫芦口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22.3℃,无霜期年平均26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88.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
水文
葫芦口镇有金沙江穿境而过,境内河道长10千米,主要河流黑水河,境内河道长6千米。
自然灾害
葫芦口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早、大风、泥石流。
自然资源
葫芦口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赤铁矿,工业储量7385万吨;石灰石储量达3.6亿吨;石膏矿储量300万吨;有地热资源,水温高达72℃;2011年,葫芦口镇有耕地面积8323亩,其中水田202亩,旱地8121亩。
行政区划
2011年,葫芦口镇辖武星、大兴、银厂、支鲁4个行政村,葫芦口1个社区;下设21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
2019年12月,撤销葫芦口镇,将原葫芦口镇支鲁村、武星村、大兴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华弹镇管辖。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葫芦口镇辖区总人口5949人;总人口中,男性3091人,占52%;女性2858人,占48%。
截至2017年末,葫芦口镇常住人口为6852人。
截至2018年末,葫芦口镇户籍人口为6336人。
经济
农业
葫芦口镇以种植蚕桑、马铃薯、蔬菜、早玉米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5434万元;2011年,葫芦口镇生产粮食4017吨;冬季马铃薯种植面积2173亩,产量3200吨;养蚕6830.2张,产茧6119.5担。
工业
葫芦口镇以生产红砖、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制品,砂石等为主;2011年,工业企业6家,职工54人,工业总产值4510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葫芦口镇财政总收入446.61万元,比上年增长20%;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7万元,比上年增长4%;各项贷款余额106万元,比上年增长3%。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葫芦口镇有中心小学1所,村小3所,在校生507人,专任教师2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葫芦口镇有图书室4个,藏书7000余册;有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龙狮篮球俱乐部队1个,成员11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葫芦口镇有中心医院1个;有床位7张,医生10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葫芦口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4户,人数461人,支出12.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18人,支出3.6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5人次,支出6000元。
2011年,葫芦口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600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万元。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葫芦口镇有邮政所1个,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4000份(册);有电信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600户,移动电话用户5110户,宽带接入用户160户。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葫芦口镇有省道1条,境内长20千米;有乡道4条,总长27千米;有通村道路9条,总长73千米,实现了村村通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