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首府驻西昌市,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90.6万人。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南横断山脉东北缘,界于四川盆地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占全州辖区面积90%以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州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立体气候显著。凉山州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巂郡,隋唐称嶲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1952年,设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1978年,国务院决定撤销西昌专区建制,将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等县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截至2024年9月,凉山彝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14个县,1个自治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关隘,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盐源老龙头遗址被视为“四川省青铜文化中除三星堆遗址和金沙之外的第三大考古发现”。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拥有彝族文化、藏乡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彝族火把节是“中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藏族赶马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经的摩梭人“走婚”习俗被称为“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凉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凉山时曾发生长征金沙江之战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凉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邛海泸山、彝海、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景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知名的资源富集地区。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7000多万千瓦、占全国的15%,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和骨干电源点。钛资源储量全国第一。

2024年,凉山州地区生产总值2474.9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3年增长6.0%。凉山州是全国知名的资源富集地区。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7000多万千瓦、占全国的15%,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和骨干电源点。凉山州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第二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甘蔗平均亩产5吨以上,最高亩产达15吨,平均含糖量13.5%。四川省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安宁河平原是全省第二大平原,被誉为“川南粮仓”。凉山州是四川南向门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境内已构建起1个机场、2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8条国道的综合交通体系。

名称

据《宁远府志》记载,凉山以“群峰嵯峨,四时多寒”得名。解放前云南省一带称凉山地区为“巴布凉山”,“布”字与古“”字有关,凉山古时有“濮人”,彝族称之为“濮苏乌吾”,即后来称之“人”的少数民族居住。而彝族自称凉山地区为“斯普古火”,汉语意为森林茂密的高寒地区。筹建凉山彝族自治区时,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仍沿用“凉山”一词,根据《共同纲领》第51条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批复,把西昌专区的一部分地区划设为相当于专区级的凉山彝族自治区,称为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西康省并入四川省后才改属四川省。1955年4月凉山彝族自治区第二届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通过决议,把凉山彝族自治区改称为凉山彝族自治州。

历史沿革

先秦至三国

凉山州古为梁州之域,属西南夷地。

西汉刘彻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立越巂郡,下辖15县,郡治邛都县。

王莽篡汉后,始建国元年(9年),改越嶲郡为领戎,后又改名为集郡。天凤二年(15年)越嶲部族首领任贵率兵杀太守,自立为谷王。

东汉建武元年(25年),任贵降附蜀王公孙述。建武十一年(35年)任贵降汉。东汉越嶲郡辖14县。

蜀汉初仍沿东汉旧制,章武元年(221年)境内部族首领高定率军反蜀,杀太守焦,占领全境。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兵南征,蜀军在卑水(今昭觉东部)、西昌市破高定元军,高定元被杀,俘获其妻、子。越嶲知府龚禄在南征中阵亡。蜀军收复越巂郡,越嶲郡下辖12县。延熙元年(238年)后,越嶲部族反,杀太守,后任太守迁驻安上县。延熙五年(242年)太守张嶷收复越嶲郡,复置县。

两晋至南北朝

晋朝仍蜀汉旧制,泰始九年(273年),改灵道县为护龙县,越嶲郡辖7县。

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成汉在越嶲郡增设晋兴县,越嶲郡下辖8县。

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休,大批流民进入越嶲郡境内。刘宋时期(420-479年),置平乐郡,改护龙县为新兴县,越巂郡仍领8县,郡治邛都。萧衍大同三年(537年),武陵王萧纪镇蜀,置嶲州。宇文邕天和五年(570年),改西宁州置严州,宣化等6郡。

隋至唐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越嶲郡辖6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越嶲郡为巂州,辖4县,州治越嶲县。武德九年(626年),废登州,台登县还属嶲州。唐贞观二年(628年),割雅州阳山、汉源县2县属嶲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右武侯大将军梁建方率兵征讨松外夷人,在其地设昌明县。共辖10县。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阳山、汉源还属黎州李显神龙三年(707年),阳山、汉源2县还属嶲州。开元四年(716年),阳山、汉源归属黎州。至德元年(756年),吐蕃、南绍联兵攻陷越巂郡贞元十三年(797年),韦皋发兵复嶲州。至元和年间(806-820年),巂州辖7县。咸通六年(865年)五月,南诏攻陷嶲州。南绍在嶲州境内设一府、三郡、七州。大理国时期仍沿南诏旧制。

元至清

元朝初年,马可·波罗来到了西昌市,在游览了“川南明珠”邛海之后,马可波罗亦对其景色大加赞赏,并提到了邛海盛产珍珠的情况,他说:“有一湖(即邛海),内产珍珠,然大汗不许采取,盖其中珍珠无数,若许人采取,珠价将贱,而不为人所贵矣。惟大汗自欲时,则命人采之,否则无人敢冒死往采。”元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平定建昌叛乱。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子建昌没罗罗斯宣慰司,下辖4总管府元成宗铁穆耳元贞二年(1296年),撤柏兴府,并入德昌路,其后又复置柏兴府。到元末境内建置再无大的变化。罗罗斯宣慰司辖建昌、德昌县、会川三路。至正十三年(1353年),红巾军明玉珍率军攻占建昌。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罗罗斯宣慰使安配率部归顺明朝,授土指挥使,仍守建昌卫,管辖昌州、普济、威龙3州。明万历三年(1575年),撤建昌前卫并入建昌卫,并撤建昌土卫。至明末建置再无大的变化。

清顺治五年(1648年),农民军张献忠部将刘文秀率兵攻占建昌。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吴三桂率军进兵川、滇。大西军庆阳王冯双礼、德安侯狄三品逃至建昌狄三品擒俘冯双礼归附清朝。是年,建昌河东长官司、威龙长官司降清。康熙帝十二年(1673年),建昌为吴三桂军所占。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收复建昌诸卫。雍正六年(1728年),平凉山诸部落叛乱,裁撤建昌监理厅,设置宁远府,管辖3县、1州、1厅、土司11。清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 ,石达开率数万大军渡金沙江,攻占会理市,进军河西、冕宁县越嶲宣统二年(1910年),增置昭觉县盐边厅。至清末,宁远府共辖4县、2厅、1州。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原宁远府属七县隶属建昌道(上川南道)。雷波县隶属永宁道。1913年至1916年间,在凉山州的冕宁、越雟一带爆发了彝族人民反抗奴隶制度的大起义。由于起义的高潮在1914年,这一年为彝历的虎年(彝语称虎为拉,称年为库),故史称“拉库起义”。民国七年护法战役结束,四川军阀瓜分地盘,实行防区制,宁属为川第四师防区。民国十六年,宁属为川军24军防区,成立“宁属整理委员会”,管理各县民政。民国十八年撤道,宁属各县直属四川省管辖。1931年,米易撒莲扶舜如先生等创办肥皂工业、生产新生肥皂,为宁属地方工业之先。民国二十四年,四川省在宁属第十八行政督察区,辖8县、1设治局,在民族聚居区设立13个政治指导区。雷波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宁属改属西康省管辖。

1935年5月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渡江,在皎平渡镇会理一侧的中武山洞中指挥中国工农红军渡江,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完全摆脱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

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在彝海以北喇嘛房被彝族武装阻拦。红军通过向导用彝语喊话,彝族头人小约达(小叶丹)听了宣传后愿与红军谈判,并与刘伯承在彝海边以水代酒,血盟誓,结为弟兄,帮助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为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是红军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典范,是红军长征途中十件大事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3月12日,人民解放军分南北两路,北渡金沙江,南抢大渡河。15军44师(师长兼政委向守志)由南向北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之路,与由北向南一路凯歌的62军184师(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共同夹击敌人,至4月7日,西昌战役胜利结束,历时25天,解放县城19座。至此,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正规部队全部肃清。

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原属乐山市专区的雷波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驻民建镇)、峨边彝族自治县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

1955年12月,在成都参加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彝族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请在彝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的提案,并获得通过。1956年初春,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会议第三届第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主改革实施办法》和《关于保护奴隶娃子人身权利的暂行条例》。凉山,率先在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实行民主改革。1955年底至1958年秋,历时3年多的凉山民主改革,解放了百万奴隶。凉山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56年,由呷洛地区设置甘洛县(驻蒲倡麻);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驻益各脚);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县、美姑、昭觉县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驻咪姑)。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

1959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军、洪溪、布拖县普雄村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

1962年,恢复布拖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197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市,原西昌专区所属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辖18县、1自治县。1979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辖1市、16县(含一个自治县)。1986年,撤销西昌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昌市。2021年,撤销会理市,设立会理市。调整后,凉山州辖2个县级市,15个县。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北纬26°03'~29°18',东经100°03'~103°52'之间,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千米。 

地质

地层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地层出露较全,计有前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纪、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这些地层按结晶基底地层、褶皱基底地层和盖层地层,明显分出三大部分。分别为:太古――早元古代(295~17亿年)结晶基底地层;前震旦纪(17~8.5亿年)褶皱基底地层;震旦纪盖层地层。

构造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大地构造位于中国东部稳定区和西部活动区的结合部,地质构造复杂。其属性及其演化,历来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认识。根据《四川省区域地质志》的构造单元划分与命名原则,以金河(木里藏族自治县)—程海(云南省)深断裂界,以东地区为杨子准地台,以西地区则为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在杨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内,划分为康滇地轴、盐源县—丽江台缘坳陷和上场子坳三个二级构造单元。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一级构造单元内,划分为雅江昌地槽褶皱带和义敦优地槽褶皱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在州境的三级构造单元内,还划分出了16个四级构造单元。境内断裂带主要有小金河深断裂带、金河—箐河深断裂带、安宁河深断裂带、小江深断裂带等。安宁河深断裂带由云南省过金沙江入州境经会理市德昌县西昌市冕宁县向北出州境至石棉,呈南北走向。断裂带是一个多旋回岩浆杂岩带东西两侧前震旦系一中生界地层有明显差异。各构造运动时期活动明显,地震频繁。

地形地貌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南横断山脉东北缘,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从凉山的地貌轮廓反映出凉山的地貌特点,地貌复杂多样,地貌类型齐全,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水域等。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占全州辖区面积90%以上,丘陵、盆地、平原不到10%;海拔最高处为木里藏族自治县恰朗多吉峰5958米,海拔最低处为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对高差5653米。州内平原大致分为扇状冲积洪积平原、湖积平原、缓丘平坝等。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省仅次于成都平原的第二大平原,属于扇状冲积、洪积平原。北起冕宁县,南抵德昌县南面的宽裕,全长140~150千米,平均宽4~4.5千米,最宽的礼州南部可达12.3千米,面积650平方千米。平原主体在冕宁松林到西昌黄水塘一带。邛海及边缘山麓洪积扇也是安宁河平原的组成部分。

土壤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土壤类型丰富,有的类型为四川省内所独有,如古红壤、泥炭掌子土、酸白沙土、酸性山基土、豹皮土,丰富了四川的土壤类型。州内土壤划分为21个类、47个亚类、74个土属、121个土种。起带土壤为燥红壤,终带土壤为高山寒漠土。有水稻土、红壤、石灰质土、紫色土、黄棕壤、冲积土等。州南部河谷以燥红土褐红壤、红色石灰土分布集中,土壤多呈褐红色、红色,碱性或中性。州北部河谷土壤黄化作用较明显,分布着黄红壤、黄棕壤、黄色石灰土,土体呈黄色偏酸。州西部河谷土壤多为褐土、燥褐土,碳酸盐反映强烈,土体中多“假菌丝体”。州东部土壤为典型黄壤,富铝化作用明显,土性偏酸或强酸。

气候

凉山彝族自治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显著。州境内年平均气温20.9℃,最热月为7月平均温度为22.6℃,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为9.4℃;年平均总云量5~7成,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84~2578小时,干季日照时数占全年的55%~60%;年平均降水量587~1276毫米,降水高度集中于雨季(5~10月)。多夜雨,各地夜间(20时~8时)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在70%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除雷波在80%以上,其余地区多在60%~70%间。干季相对湿度多40%~60%,雨季各月达70%~80%。

水文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河流众多,均为长江水系。干流成系的有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三大水系。大渡河是凉山州北部与雅安市的界河。雅江自北向南进入凉山州境内,系金沙江的重要支流,在攀枝花市汇入金沙江后,金沙江作为凉山州(四川省)与云南省省的边界河流。境内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尘河、鲹鱼河等11条,大于500平方千米小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大桥河、则木河等11条,大于100平方千米小于5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子耳河、田坝河等123条。不足100平方千米的山溪小河数百条。境内还有邛海、马湖、泸沽湖等23个内陆淡水湖泊。全州县多年平均径流深为6131毫米,径流量36853亿立方米。州内三大水系年径流量在全州总径流量中所占比重为:大渡河水系占14%;雅砻江水系占47.6%;金沙江水系占38.4%。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地下水类型多样,依据含水介质、埋藏条件及动力特征,有四种基本类型。一、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安宁河河谷平原盐源、越西县布拖县等山间盆地。河谷平原松散堆积层为多层含水结构贮存潜水和承压水,埋藏浅,开采方便,是主要地下水类型,年可采量为1043亿立方米。二、碳酸岩岩溶水。主要分布于甘洛县金阳县雷波县宁南县盐源盆地及盆周石灰岩分布地带。岩溶水多以大泉、暗河方式出露地表,年可开采量418亿立方米。三、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安宁河河谷以东地区。四、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木里县弧形断裂以西、安宁河河谷周围山区。

水利

截至2021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累计建成水利工程30万处,工程蓄引提水能力2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22万亩,建成水库282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275座。建成堤防1112千米。在建和已建成的水电装机在千万千瓦以上的巨型水电站有3个。分别为:装机1386万千瓦的溪洛渡水电站水电站已全部投产发电;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的白鹤滩水电站已有9台机组投产发电;装机1020万千瓦的乌东德水电站已经实现全部机组发电。

位于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河段上,是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投资建设的四座梯级电站中的第二个梯级,是仅次于三峡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共安装16台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截至2023年2月26日,白鹤滩水电站年内发电90亿千瓦时,累计发电646.5亿千瓦时。2023年2月27日,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9#机组)顺利通过验收。至此,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通过验收。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2年4月,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布了《凉山州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州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矿产资源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川滇南北构造成矿带中段,是著名的攀西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矿种103种,有相当储量的60种,特大型、大型矿床30处,具有品位高,埋藏浅,采取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主要优势矿产有钒钛磁铁矿富铁矿稀土矿等。潜在优势矿产有金红石、金、银。集中分布在冕宁县西昌市盐源县等县。非金属矿产地遍及全州。其中,轻稀土氧化物保有储量278万吨、位居中国第二,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全省第一,铜、锡、钴等占全省的80%左右,铜136万吨、铅锌382万吨、铁15亿吨,钒钛磁铁矿12亿吨。另外,贵金属、硅石等金属、非金属矿种也有相当储量。已开发利用的矿产中,铁矿采矿能力200万吨/年,铜矿选矿能力1625吨/日,铅锌矿选矿能力2200吨/日,矿选矿能力500吨/日,锡矿选矿能力100吨/日,稀土精矿选矿0.6万吨/年。截至2022年末,全州已设采矿权399个、探矿权267个,占全省的五分之一。

水资源

2021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地表水资源量304.6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1.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304.6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22.8%。2021年,全州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为191417.8万立方米。全州人均综合用水量383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100.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0.2立方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49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73。截至2021年末,全州共建成供水工程4.36万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4422处,分散供水工程3.92万处,农村集中供水率从73.8%提高到85.4%,自来水普及率从64.8%提高到82.8%。

湿地资源

截至2022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湿地总面积44560.56公顷,其中:河流湿地30979.06公顷、湖泊湿地6414.80公顷、沼泽湿地2128.98公顷、人工湿地5037.72公顷;有7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2018年4月12日,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凉山彝族自治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意见》,对全州湿地保护与修复做出全面安排部署。2018年和2020年分别争取到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600万元和500万元,在邛海国家湿地公园、雷波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城区东南约3千米处,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并公布的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城市小气候,净化水质,提供动植物栖息地和生态景观的多重功效。湿地面积83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

生物资源

截至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工造林面积2.09万公顷,同比增长21.51%,森林蓄积量3.5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93%。草地面积241.15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86.2%,同比增长0.12%。有中草药2448种,药材资源蕴藏量占四川省的20%,是重要药物科学考察和研究基地。

生物多样性

动植物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区,是中国杜鹃花的重要分布区。古树名木种类136种。野生植物种类7000种,有国家一级珍贵树种珙桐、光叶桐、银杏古树、柏栎树等8种,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有福建柏、长苞冷杉、麦吊云杉、澜沧黄杉等14种;有野生动物661种,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白唇鹿、云豹等97种,四川山鹧鸪绿尾虹雉斑尾榛鸡金雕等鸟类442种。

自然保护区

截止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凉山州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大熊猫分布最南端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0655公顷,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凉山山系大熊猫种群的腹心区和世界上亚热带山地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交界处,海拔4035米,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范围南起黄茅埂东麓与雷波县交界的嘛羊泽,北至瓦候口鸡公山。大风顶东麓一线,呈南北向带状,总面积4万公顷。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区内有大熊猫、小熊猫属水鹿等2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有连香树珙桐、银鹃树等珍贵树种,尤其是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成片生长达万亩以上。

自然灾害

凉山彝族自治州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地震等。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冻害、旱灾、暴雨、冰雹等。

泥石流为凉山州突出的灾害之一。全州县国土面积仅为全省的10%,而泥石流区域面积却达全省的20%。泥石流的自然特点主要是:突发性和短暂性,夜发性和齐发性,多相性和不均质性。

2015年5月7日傍晚,雷波县出现半小时左右的短时强降雨并伴有冰雹和阵性大风,造成该县部分乡镇受灾。马颈子乡因暴雨导致泥石流,造成9名群众受伤,4名群众失踪,4名群众遇难。经初步统计:共有12个乡镇共8300多户30500多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4100亩,经济林木受灾7930亩,房屋受损2020间,经济损失达8680万元。

2017年8月8日凌晨4点至4点30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乔窝镇耿底村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25人死亡,房屋损毁71间,经济损失1.6亿元。

凉山州地处中国大陆南北地震带南段。州境内自东向西有四条主要地震带,即雷波县(马边彝族自治县永善县的中间段)、安宁河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理塘县,各带地震活动受南北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控制。地震震源深度多在20千米以内,在安宁河带为主震余震型地震,雷波、盐源地震带为震群型地震。

2018年8月30日下午,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交界处发生了6.1级地震。截至9月2日上午,凉山州在这次地震中已有近1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7,伤359人,损坏房屋近10万间。工业、农业、水利、交通、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设备不同程度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多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15个县(其中1个为自治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三岔口南路55号。

人口

人口数量

2020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485835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325550人,增长7.18%。全州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484347人,占51.14%;女性人口为2374012人,占48.86%。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09下降为104.65。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42839人,占27.64%;15-59岁人口为2911088人,占59.92%;60岁及以上人口为604432人,占12.4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60839人,占9.49%。

截至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48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8.4万人,乡村人口29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66%。年末户籍人口538.25万人,增长0.96%。

民族构成

截至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分类47个,全州有彝、汉、藏、回、蒙古等14个世居民族,是四川省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自治县或待遇县17个,民族乡13个。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311.85万人,占总人口的57.94%;彝族人口为293.65万人,占总人口的54.56%。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木里藏族自治县傣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会理县,回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

语言

彝语

彝族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彝语。彝北部、东部、南部、中部、东南部、西部6个方言区,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北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分为部方言的人口最多,约占实际使用人口的42%,北部方言还可分为北部、南部两个次方言。北部次方言中,还可分为什扎、依诺。南部次方言中可分为布拖县、会理两个土语。北部次方言的使用人口最多,面积最广,几乎遍及凉山,因此是凉山的主地方言,其中又以什扎土语的使用人口最多,分布面广,最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什扎语是凉山彝族的标准语。

汉语

凉山汉族语言具有地方特点,形成一种凉山方言。凉山汉族方言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但在内部片区划分上,却比较复杂。根据各地语音特点(即:人声的情况,有无撮口呼韵母,以及u韵头的丢失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片区,分别为:西昌市片(包括西昌、冕宁县越西县三县(市))、会理市片(包括会理、德昌县会东县宁南县)、雷波片。

藏语

州内藏族仍使用藏语。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现代藏语,根据其语音的差异,大致分为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各地又还保存着多种藏族地脚语(土语),有些土语,如“多须”语,经藏学专家鉴定属古藏语之列。木里的藏族大部分使用康方言。其语音特点是,声母50个左右,韵母20多个,有声调,与藏语的卫藏方言比较接近。在使用藏语的同时,大部分人也会使用汉语。其中以西昌、冕宁、越西一带的藏族使用最多。

政治

经济

综述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资源大州,境内资源富集,源开发潜力巨大。境内水能资源可开发量6387万千瓦,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居全国第一,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和骨干电源点。钛资源储量全国第一,钒钛磁铁矿和钒资源储量全国第二,轻稀土储量全国第二,铜铅锌保有储量全省第一,金矿磷矿、盐矿、南红、莹石、石墨矿等特色资源富集。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第二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是四川省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安宁河平原是全省第二大平原,被誉为“川南粮仓”。

2021年,凉山以1901.18亿元的生产总值在四川21个市州GDP排名第十位。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1.63亿元,增长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9%;第二产业增加值650.90亿元,增长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5%;第三产业增加值818.65亿元,增长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6%。三次产业比重为22.7:34.2:43.1。

第一产业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农业大州,农业种质资源种类繁多、类型丰富。农作物优势品种有玉米、德昌香米、昭觉普格红米、荞麦、马铃薯(包括乌洋芋)等;优势水果品种有猕猴桃、石榴、苹果等;蔬菜优势品种有小香葱、红皮水萝卜、芸豆、蚕豆、德昌紫皮蒜、熊葱等;中草药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1年,凉山彝族自治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742.6亿元,增长7.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250.80万吨。

截至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苦荞麦麦生产基地,获得“中国苦荞之都”称号;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生产基地、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县;建成了中国西南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中国南方优质高原水果基地;建成了全省最大草食畜生产基地,荣获“中国茧丝之都”和“中国蚕丝之乡”称号、德昌县荣获“中国果桑之乡”称号。全州“三品一标”共计创建15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5个,绿色食品58个,有机农产品3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8个。培育“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会理石榴、盐源苹果等县域公共品牌10个,已授权1490个农产品使用“大凉山”区域品牌标志,年产值190亿元。截至2022年6月,全州成功创建省、州、县各类现代农林业园区165个,园区主导产业种植规模109万亩,养殖规模160万头。

第二产业

清洁能源、战略资源、有色金属、食品医药、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工业核心产业。2021年,全州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544.19亿元,增长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

清洁能源方面,三峡集团、中国国电、华电、中国华能、中国水利水电集团等龙头企业,相继在凉山建设水电、风能太阳能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白鹤滩、乌东德镇,锦屏一二级、官地等巨型水电站相继投产发电。凉山州风电基地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中国南方地区首个国家级风电基地,目前已建成风电装机容量456.7万千瓦。截至2022年7月,凉山州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容量4360.5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9.6%。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846万千瓦,已建成和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战略资源方面,依托凉山丰富的钒钛磁铁矿、稀土、铜、铅锌等储备资源,逐渐形成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截至2022年9月,有西昌钢钒、重钢西昌矿业、凉山瑞海凉山钒钛等钢铁规上企业已达50余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有以四川江铜为龙头的稀土产业链、有以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会东大梁矿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产业链。食品医药、建材、装备制造业方面,2021年分别占全州规上工业比重为2.4%、6.8%、1.0%。

第三产业

文化旅游、商业贸易、现代物流、森林康养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服务业优势产业。“十三五”末,全州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66.86亿元,服务业经济总量在五年间跨越了600亿、700亿两个台阶,位居全省第9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2%,自2016年以来,服务业连续四年成为全州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

2021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森林康养共接待游客342.5余万人次,实现直接效益4.94亿元、间接效益数十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州县有10个省级森林乡镇,省级13个森林康养基地,2家四星级省级森林人家。

202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举办了省第十三届(冬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等活动,西昌建昌古城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新创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景区9个,会理市冕宁县被认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亿元,增长2.8%,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发放消费券1.6亿元,带动整体消费40亿元以上。组织参加全国2022网上年货节、川货电商节,举办2022年第二届“凉山精选好物网上年货节”,网络零售额突破42亿元。

202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进入四川省2023年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名单。2023年3月13日,2023年“凉山好物”电商产销对接会暨第四届成都市·凉山州农商对接活动在西昌举办。成都满彭菜场、四川好物跳动、四川优品聚汇、威克曼科技等企业分别与凉山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宁波彩韵公司等两地11家采购企业与11家凉山优质农特产品供应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金额3.1亿元。

产业园区

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于2004年12月经州委、州政府批准成立。西昌钒钛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2.4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面积2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72平方千米。园区内太和县钒钛磁铁矿探明储量9.5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7.18亿吨。另外,响水峰子岩钒钛磁铁矿新探明资源储量5593万吨。园区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重点发展钒钛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构建以原辅料、新型建材、机械加工为关联,以现代物流、工业旅游等服务业为配套的特色产业体系。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园区,纳入四川省产业园区“51025”发展计划,被省政府设立为省级开发区。2022年,园区有企业96户,其中52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7.57亿元,园区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2.46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87所,在校学生10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5.4万人。学校专任教师5.28万人。共有小学学校704所,初中128所,高中39所,中等专业和技术职业学校4所,职业高中10所,高等学校3所。

西昌学院

西昌学院位于西昌市。学校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2003年教育部批准西昌农业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西昌学院。学校是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省、部、委共建高校。现有安宁、邛海两个校区,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4亿元,纸质图书241.71万册,数字资源量197.95万册。

科技事业

“十三五”期间,凉山彝族自治州科技成果共获省科技进步奖57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8项。全州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4725件,其中发明专利1529件。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2529件,其中发明专利370件。“十三五”期间,申报实施重点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示范项目179项,全州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49.07%,

截至2022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有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德昌金锋橡胶有限公司、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2022年,全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成功创建四川省民族地区首个省级高新区。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州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州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9个、州级专家工作站3个。

2022年3月25日,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凉山彝族自治州共有6项科技成果受到表彰。其中,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分别是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所参与的“高品质附子(乌头)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参与的“小麦品种川麦44及其育种利用”、西昌市茧丝绸总公司参与的“高品位茧丝蚕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集成推广”。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119场次。公共图书馆18个,藏书量159.02万册。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316个,博物馆11个。有线电视覆盖用户22.5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34%,广播人口覆盖率96.57%。新闻出版。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2种,发行量1881.23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2种,发行量42000册。

2022年7月30日,州第六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在西昌市金鹰剧场拉开帷幕。本次民族文化艺术节以“艺览新凉山·文动民族情”为主题,突出展示凉山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在文化艺术节期间还开展了七场文艺展演、一系列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等主体活动。

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

彝海结盟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彝海镇彝海景区内。彝海结盟纪念馆是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冕宁暨彝海结盟七十周年时修建的。为一楼一底全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630平方米,建筑高度8.1米,展览面积约1200平方米。彝海结盟纪念馆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笔题写。内设革命文物展厅、民俗文物展厅、学术演讲厅等,配有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并保存着较多彝海结盟时的珍贵文物,主要的馆藏品有国家一级文物红军第三集团军外出证章1件,国家三级文物红军封条、书、笔及冕宁县抗捐军(红军入川后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用过的大刀等70余件。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有标准体育场1个、标准体育馆5个、全民健身中心6个、社会足球场36块。全州体育场地面积645.75万平方米,体育场地总数1388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32平方米;年均10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对外开放,年均服务人次近2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州总人口的33.4%,初步形成每四年分别举办1次全州运动会、民运会、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残疾人运动会,每年举办1次州级机关职工周末篮球联赛、业余足球联赛彝族式摔跤邀请赛等全州群众体育赛事体系。

202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代表团在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得28金15银28银,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金牌数位列全省第10位。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持续投入扶持资金,加强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力度。涌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拳击冠军王港、全运会激流回旋冠军舒建明、全运会田径冠军陈佳庆、胡志英、张钰巧、王智弘、何巫呷、马娇、高梦凡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

2022年12月2日至12月9日,四川省第十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行。本届运动会上,来自四川全省14个市(州)、3所高校共17个代表团,将参加11个大项、85个小项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最终凉山州代表团荣获一等奖42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16个,共计98个奖项。

卫生事业

截至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卫生机构4975个(含村一级),病床位2988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204人。其中:执业医生9929人;护师护士1414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妇幼保健站18个,乡镇卫生院431个。

社会保障

202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含职工)297.55万人。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7.44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17.5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32.52万人。养老金发放人数67.34万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2006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

202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56万人,保障金支出1.30亿元;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52.44万人,保障金支出18.03亿元。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3个,床位数11043张。得到社会保障救济583516人次。

人居环境

“十三五”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空气质量目标任务和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3%以上,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均居全省第三位;16个国考断面、12个水功能区、53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均保持100%;确定污染地块28个,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未出现土壤污染环境事件和农产品超标事件。

202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16个国考断面、8个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邛海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州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57天。98座尾矿库排查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实施营造林50万亩,恢复泸山1.5万亩受灾植被,森林覆盖率达52.16%,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西昌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市)。会理市会东县越西县3县(市)及4户州属国有林保护局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全面启动。制定实施《“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西昌钒钛园区成功入选省级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单位。

交通

综述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四川省通往云南、南亚、东南亚,对接东盟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是四川南向门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通过航空运输,三小时可直达上海、深圳、海口市等地。境内已构建起1个机场、2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8条国道的综合交通体系。

公路

截至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公路通车里程29040.01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17.578千米;国道里程2493.909千米;省道里程1820.841千米;县道里程5141.338千米;乡道里程11960.9千米;桥梁2374个。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994501万吨/千米,旅客周转量208002万人/千米。截至2022年末,有G5京昆高速公路,S81德会高速公路、G4216宜攀沿江高速公路(会东南至会理南阁互通段)3条高速公路。有普通国道8条,分别为G108、G227、G245、G248、G348、G353、G356、G550。

铁路

截至2022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铁路运营里程639千米。1970年7月1日,老成昆铁路建成通车,途经甘洛县喜德县西昌市德昌县四县(市),老成昆铁路在凉山州境内线路达367千米。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成都市攀西地区首开直达动车,成都到西昌旅行时间从11小时缩短至3小时。新成昆铁路在凉山州境内线路达272千米,经过甘洛、越西县、喜德、冕宁县、西昌、德昌6县(市),并都设有车站。

2023年1月10日,复兴号动车组西昌西站驶出,标志着凉山州驶进“动车时代”。西昌西站位于西昌太和镇九龙村,海拔1500米,站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4台10线,为三层框架结构高架站,是新成昆铁重要组成部分。西昌西站是凉山州最大的高铁站房,站房可容纳客流量2000人。2023年春节期间,西昌西站累计到达旅客7.53万人次,发送旅客6.93万人次。

航空

西昌青山机场位于西昌市北郊,距离市中心和发射中心分别为13.5千米和50千米,等级为4D级。西昌青山机场始建于1967年,1975年5月建成交付使用,1987年,西昌青山机场完成第二次扩建后,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机场。西昌青山机场占地面积达157万余平方米,是四川省民航管理局下属的6个民用机场之一,也是国家十大对外开放的机场之一。机场能够起降c—130、安-124运输机波音747等大型飞机。截至2021年末,西昌青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等30多个城市的航班。2021年,西昌青山机场旅客吞吐量约159.5万人次,货运吞吐量为4565吨。

航运

截至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河航道里程860.91千米。其中高等级航道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有港口企业6家、水运企业19家,各类登记船舶1600余艘。凉山港雷波港区、回龙场、顺河、金沙口等一批码头泊位相继建成,向家坝水电站库区货运船舶已发展到1000吨至3000吨级。全州有可河乡大河坝渡口、新田乡鱼坝渡口、黄草坪乡甘田坝渡口等27个渡口、43艘渡船,37个短途客运码头、114艘短途客船,12个旅游码头、121艘旅游船舶。

公共交通

截至2019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工交集团公司下属二级子公司西运集团公司累计客运车辆数1319辆,共计拥有241条运营线路,其中省际客运线路14条,西昌市至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专线1条,市际客运线路50条,班线客运线路70条,农村客运线路86条,城镇公交线路20条,覆盖了成都、重庆、昆明、攀枝花市、甘孜、宜宾、乐山市雅安市等地区及全州县各县市的干线客运运输。截至2022年11月,全州开通各类客运班线739条,乡村客运“金通工程”覆盖全州所有县市,客运车站达3672个,客货营运车辆达2.7万余辆。

人文

综述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关隘,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发现成昆铁路(凉山段)有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迹,盐源老龙头遗址被视为“四川省青铜文化中除三星堆遗址和金沙之外的第三大考古发现”。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省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拥有彝族文化、藏乡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的摩梭人“走婚”习俗被称为“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凉山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凉山,途经会理市会东县、德昌县等县(市),发生长征金沙江之战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

文物古迹

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

老龙头遗址

老龙头遗址位于盐源县润盐镇五洞桥村的,是盐源地区青铜时代的重要遗址之一。1987年以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和盐源县文物管理所对老龙头墓地进行了4次抢救性发掘。其中,第四次抢救性发掘始于2020年4月,截至2022年6月中旬,已清理商代晚期至西汉初年墓葬1100余座,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包括陶器、铜器、金器、铁器等,其中铜器和陶器为大宗。被认为是除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之外,四川地区的又一大“青铜王国”。2022年,“四川盐源老龙头遗址发现千余座商代至西汉墓葬”入选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博什瓦黑岩画

博什瓦黑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碗厂乡南面的大石头村博什瓦黑阳坡,距西昌市市区40千米,距昭觉县城60千米。岩画是大型的密宗摩崖造像,刻画面积达440平方米,同时出现了不同民族的形象。对研究凉山古代民族历史文化、佛教的传播,以及古代民族关系,提供了新的史料。对地方史、民族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20项国家级、113项省级和340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藏族赶马调

冕宁藏族“赶马调”(藏语称“木弱加”),是安宁河流域牦牛古道和滇西南的茶马古道上流传的赶马调的一部分。冕宁地处古代“南丝绸之路”的牦牛古道上,历史上曾是以藏族为主体之地,冕宁藏族先民可追溯到汉代活动于川西的古羌人部落白狼、牦牛等部落,在其“赶马调”中的“呜呼呼”的呦马的衬腔,还保留有西北和川西藏族的音调特征。它的音乐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点,曲调高亢绵长、节奏自由,以五声调式为主,也有六声。“呜呼呼—”“呕—”装饰首尾。歌词内容集中,以反映赶马人的生活、思想情感、意愿追求为主。赶马调的主要特征有:内容具有赶马人生活为主体的鲜明性,音乐语言和风格的多样性以及特有的生活气息的浓郁性。

服饰

彝族服饰以厚实、艳丽、多彩而著称,是彝族文化的缩影。大凉山彝族服饰因其裤脚的大小不同而分为三个不同的服饰区。一是以美姑为代表的义诺土语服饰区,因男子服饰裤脚宽大,又称为“大裤脚区”;二是以喜德县为代表的圣乍土语服饰区,又被称为“中裤脚区”;三是以布拖县为代表的所地土语服饰区,被称为“小裤脚区”。

在大裤脚区,男人服装古朴、大方、适用。而年轻女子上裳多紧身、艳丽,喜戴蜜蜡珠串和银制耳饰、领饰。大裤脚区内部又分为三个亚服饰区,即以古典美著称的柳洪型,以色彩搭配艳丽、明快著称的牛牛坝型,以精细、小巧著称的瓦候型。

在中裤脚区,不论男女,多披白色、黑色、蓝色流苏的察尔瓦,衣饰以黑、蓝色为主。其中,青年男子装以紧身袖窄为美,环肩、襟、摆均用有色布镶饰细牙条花道。中老年男子外衣有对襟、大襟之分,一般较为宽大,既不饰边也无绣花。青年女衣身长过膝,袖窄,坎肩多饰美丽花纹,袖笼及衣摆镶兔毛皮为饰,头顶帕为瓦盖型,多为几层。未成年女子与成年女子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银领牌,未成年的银领牌为九泡银饰,成年的为七泡。

小裤脚区的男装特点是腰大、裆宽、而裤脚却很小。男子多披羊皮缝制的察尔瓦,缠头帕,蓄天菩萨,不像其他区一样扎英雄结。女装多衣短不过脐,裙多为羊毛织成,质地厚重,透气性好。除裙脚为百褶外,裙身皆无褶或少褶。

建筑

彝族穿斗式榫卯结构建筑是在“井干式”基础上,吸收了抬梁、穿斗等建筑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穿斗式榫卯结构建筑,屋顶为“人字形”斜坡瓦板房,墙壁多为土墙或砖,室内分上下两层,上层多为三、五、九、十一层不等的穿枋,下层依据主位、客位、活动区不同的功能,以柱与板壁镶嵌的方式装饰。彝族传统建筑既不用现代化工具,又无施工图纸,更不用钉子或粘合剂,全凭工匠心中既有的“图纸”和经验以全手工形式建造。建筑装饰部位主要是屋内板壁、屋檐、门楣、斗拱、窗,图案多为日、月、星、花、草和动物图案,突显出强烈的民族性、艺术性、实用性。

饮食

凉山物产丰富,美食众多。凉山州美食,色泽佳、味鲜美、风味浓,注重原生态食材。以苦荞阳芋、燕麦等无污染的山地绿色作物和原生态的肉类为主,以木姜子等特色香料为佐料。菜品常以“坨坨”或“块状”为主要形状,以烧、烤、煮、蒸、腌等方法烹制,以原味、辣味、烟熏为其传统口味。有彝家坨坨肉、家常辣子鸡、连渣菜等为代表的彝家味道,以邛海湖畔为代表的渔家菜品,以野味山菌为主的生态野味,还有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

2021年7月20日,四川省“天府旅游美食”名录在成都正式发布。该名录共收录全省21个市(州)809道美食,其中凉山州20道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菜品、特色小吃、特色饮品美食入选名录,并最终推出100个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凉山州4道美食上榜。分别是彝族坨坨肉、会理土火锅、西昌火盆烧烤、冕宁火腿4道特色美食。

彝族坨坨肉

彝族坨坨肉,是凉山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因其每块肉的重量都在二三两上下,成“坨”状,故名,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其做法是将30公斤以下以非现代饲料喂养而成的崽猪宰杀后,将肉砍成大块,下冷水锅里猛火煮,煮到面条上的肉沫散尽后,再煮一会儿即捞起趁热放上盐、辣椒粉、花椒粉、木姜子等佐料,拌而食之。其特点为入口化渣,肥而不腻,口感细嫩。这种做法既保留了肉的本味又有营养,所以被凉山彝族传承至今,也成了凉山汉族人喜欢的美味佳肴。

会理土火锅

会理土火锅即会理铜火锅,是会理县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会理人一年四季,喜煮食铜火锅。几乎每家人都有一个铜火锅,其形上鼓下扁,形似鼎彝,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相传,朱元璋为平定元末叛军余孽,在会理实行军屯,中原一带的士卒带来了当时中原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加之会理自古出铜,衍生了独具特色的会理铜火锅。在会理,家家以木炭为燃料,用铜火锅炖煮肉菜。

西昌火盆烧烤

西昌火盆烧烤,是西昌市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凉山州海拔高、天气寒冷,以前由于经济和电力的限制,人们常围坐在火堆周围取暖,逐渐发现用炭火在取暖的同时还可以顺带烤制阳芋、猪肉等食物。其味道非常香美,慢慢就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烹调方式,后来,这种烹调方式得到不断改进和创新,最终形成了“西昌火盆烧烤"。西昌火盆烧烤其实不止“烤”,还可“涮”可“煮”。将拌有佐料的自制小汤锅放置在烧烤盘上,利用烧烤盘炭火的温度将小汤锅里的佐料煮沸,就可将毛肚、黄喉、嫩牛羊肉涮着吃或煮着吃。“西昌火盆烧烤制作技艺”已被列入西昌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特产

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是会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会理石榴栽培历史悠久,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年)编的《会理州志》·物产卷·果之属中就有记载。2020年,会理县石榴种植面积达40万亩,石榴果品产量72万吨。石榴种植面积占四川省的92%,占全国的26%,面积、产量和产值位居全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获得“中国石榴之乡”“中国石榴第一县”等荣誉称号。会理石榴具有果大、色鲜、皮薄、粒大等特点,一般单果重610g左右,最大单果重1250g。主要有青皮软籽石榴突尼斯软籽石榴两个品种。

盐源苹果

盐源苹果是盐源特产。1958年由杨月华同志引种以野生苹果属为砧木进行嫁接改良,首先在示范农场、慢坡子园艺场、县城机关大院种植,后广泛在各乡生产队种植。至此先后引进苹果品种200余个。盐源苹果主产区处在高海拔地带,故被视为7项生态指标都符合国际公认标准的苹果优生区域。盐源地区年日照2571小时左右,因此盐源苹果着色期日照率在65%以上,有利于糖分积累。盐源苹果具有果大形正、皮薄汁多,酸甜爽口等特质。2010年盐源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雷波脐橙

雷波脐橙是雷波县特产。雷波境内其海拔9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光热水土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少有的优质脐橙最适生态区。雷波脐橙”具有果实特大、果形美观、皮薄光滑、糖酸比高、鲜甜可口、汁液丰富等特点。雷波脐橙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业部地理标识认证产品、国家商标总局证明商标、国家质监总局“中国雷波脐橙知名品牌示范区”等荣誉,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品牌价值评估达25.77亿元。

民俗节日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族、拉等族也过这一节日。是楚雄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每年定期在彝历猪月下弦第九日(促夏之季)举行,旨在祀祖祭火、田防灾、祝祷丰年。在为期三天节庆里,按“祭火—庆火—送火”展开的民俗活动主要有:祭祀祝融和祖先;打火把照田驱虫;选美和赛装;摔跤、赛马等民间竞技;朵洛荷、达体舞等歌舞乐活动。2009年,“彝族火把节”被国务院列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预备候选名单;2011年3月“彝族火把节”被遴选为申报2012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彝族年

彝族年,彝称“库史”,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族地区。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在彝族人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影响。彝族年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动。汉文献关于彝族年的最早记载是唐代。凉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布拖等17个县(市),其中以昭觉、美姑、布拖、喜德等县彝族年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特色。凉山彝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准备、年节期间、年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民俗事项独特而丰富。展开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搓年猪绳、除秽、煮过年粑、捉杀过年猪、讨要年粑等。

转山转海节

转山转海节是摩梭群众一年中重要的活动之一。摩梭人泸沽湖的热爱和感恩,形成了“转山”“转海”的习俗。每到农历初一、初五、十五和二十五清晨,各家的人都要到自家相应的“索夸苦”烧上一笼新鲜松叶香磕头敬山神。祭拜者,虔诚地磕头,口中不断祈祷,直到香火烧尽,烟消云散方归家。转海,摩梭语称“谢过”,是转母湖、祭母湖神之意。如同转山一样,每月初一、初五、十五或二十五,村内姑娘小伙子和男女老少相约而行。湖周山间每隔一两里都有固定的转海烧香祭祀点。每到一处人们都要停下来烧香磕头,同时也一并祭山神。尤其以农历七月十五最为隆重,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之一。节日当天摩梭人身着盛装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又名狮子山),人们到山上烧香磕头,悬挂彩色经幡,敬献供品,祈求女神福佑。节日里还有划猪槽船、个人织花腰、甲搓舞等民俗活动。

彝族婚俗

彝族婚俗内容极其丰富、独特别致。彝族婚姻的缔结,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个体行为,而且上升为整个家族、姻亲、邻居等关联的集体行为,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播与接受的过程。婚礼过程是彝族文化的大展示和演绎,不论是穷古博今、互难才学的“克斯”“克智”“佐”等口头演述,还是优美动听的“牛牛伙”歌诗传唱,还是抒发离愁别绪、反抗包办婚姻的哭嫁等传统,抑或充满娱乐竞技色彩的泼水、摔跤、“蜀确”、打亲、迎亲仪式,抑或抢狗食、不落夫家、圆房之夜的抓扯等习俗,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独特的民俗情趣,具有多重文化价值。

宗教信仰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最早传入凉山的宗教是佛教,始传于唐初武德元年(618年)。最迟的基督教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传入。道教传入凉山州境内始于唐开元七年(719)。天主教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传入。凉山地区伊斯兰教的传入始于元代,其主要传播地区在沿安宁河两岸的西昌市冕宁县德昌县等地。境内回族基本全民信奉伊斯兰教,世代相传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截至2021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依法登记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23处,宗教团体20个,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23处。

西昌光福寺,又称光福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泸山腰间,是泸山的第一古刹。光福寺,原名“江南第一大佛”,也是主庙,是泸山宗教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香火最兴旺的佛教建筑群。始建于唐天佑年间,距今约1100年,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落依山势分七级建造,由天王殿、望海楼、观音殿等组成。寺内有全国四大碑林之一的地震碑林,十大“巴蜀树王”排名第四的古汉柏,一吨多重的铸铜古钟,还有古色古香的碑刻、香炉、铜铸佛像等。该寺现为州、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木里大寺,位于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桃坝乡你易店村达尼牙布山麓。曾是康巴藏区规模最大的黄教喇嘛寺庙之一,在藏区具有特殊的地位。始建于公元1656年,是继瓦尔寨大寺、康坞大寺后兴建的又一座大寺。由饶迥巴·桑登桑布仿哲蚌寺的格局奠基并主持修建,历时3年,占地约8万余平方米。藏语全称——木里葛丹喜珠曲勒朗巴吉瓦林。鼎盛时期有喇嘛七百七十人。1967年遭损毁。1982年由国家拨款在原址上重建恢复至现状。

风景名胜

综述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州境内旅游资源可分为有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3大类。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山体景观有:螺髻山、泸山、龙肘山等;水体景观有:泸沽湖、邛海雷波马湖等。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活动有:凉山彝族文化、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会理金沙江皎平渡遗址、会理会议遗址、彝海结盟遗址等。截至2022年末,全州有代表性景区景点160多个,其中AAAA级景区17个。2023年春节黄金周,全州共接待游客300.92万人次,同比39.37%,一日游177.53万人次,过夜游客123.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9423.74万元,同比增长107.82%。

主要景点

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

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景区面积86平方千米。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已有约180万年。形状如蜗牛的邛海水域面积达32平方千米,三面环山,湖长11.5千米,最宽5.5千米,周长35千米。邛海如同中原地区一些高原湖景一样,以恬静著称,景色四季各异。邛海景色,与西昌晚间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多诗意情怀”,“邛海夜月”更是古建昌八景之一。泸山位于邛海之滨,海拔2317米,与邛海相对高差807米。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市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分布着梵宇、佛宫十余座。

凉山州泸沽湖旅游景区

凉山州泸沽湖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泸沽湖四川片区总体面积314平方千米。拥有五分之三的水域,15000亩草海(湿地),18个沿湖而居的摩梭原始村寨,形成景区旅游的三大精品线路和五个景观片区。四川片区泸沽湖畔,世居着8000多摩梭人,至今仍保持着“母系大家庭”和“走婚”习俗,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世界上唯一的母系部落和人类社会“活化石”。摩梭人独有的舞蹈——甲搓舞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婚习俗、成丁礼、达巴文化、转山转海节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海景区

彝海景区,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冕宁县县城以北47千米的羊坪山上,海拔2280米,原名鱼海子,以盛产细鳞鲑而得名,当地彝语叫“乌勒苏泊”。彝海属高山深水湖泊。海子呈元宝形,南北向,面积233亩,平均水深9.8米,最深处15米,常年蓄水135.3万立方米。1935年,发生在彝海边上的“彝海结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十件大事之一。景区已建成彝海结盟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馆、彝海结盟雕塑、环海生态步游道等基础设施和参观设施。

建昌古城景区

建昌古城,川滇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西昌市市区东北部,是目前西昌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迹、四川省最大木结构城市群落。古城始建于138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城内街道迄今基本保持明代布局。古城为砖石建造,以条石垫底再砌以青砖。城墙底部最厚处达20余米,高11米。城开有四门,南北东西相互对称。除西段城墙和宁远门早年被毁之外,其余三门尚存,城门上的年款为“洪武贰拾年四月吉旦立”。城墙上的纪年砖有万历、大顺乾隆等。2021年,昌古城保进行了复原建造。2022年11月1日,建昌古城正式开街。有西昌民俗文化博物馆、唐卡博物馆、张家大院、马家大院等景点。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景区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景区位于冕宁县泽远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里是中国目前4大卫星发射场中综合能力最强、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密度最高、对外开放最早、唯一管理(西昌市、文昌)两个发射场的现代化航天发射中心。景区有“万户神椅”“飞向月球”、9D航天、深潜VR等体验项目,还可以乘坐梦回神舟飞船、银河一号、天宫一号等,让游客亲身体验“火箭发射、神舟飞天、登陆月球、遨游太空、重返地球”的感觉。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2017年12月1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获2017年“十佳魅力城市”荣誉。

2018年1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入选2018《魅力中国城》十大年度魅力榜单。

2018年7月1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以昭觉县布拖县为重点)入选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

2020年12月2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5月7日,凉山彝族自治州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参考资料

凉山:一个被外界误解颇深的地方,令人叹为观止的彝族非遗.搜狐网.2024-12-11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州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02-26

..2023-02-26

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4-20

凉山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5-04-10

..2023-04-15

凉山州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2-26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02-28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0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3-01

西昌青山机场荣获2017年度全国“ 最佳支线旅游机场” 称号.四川在线.2023-04-15

新成昆铁路在凉山境内有272公里,打破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 动车发力凉山实现动能攀升.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2-27

..2023-02-26

历史文化.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凉山新名片:国际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凉山概况.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2-27

彝族火把节.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2-26

藏族民歌(藏族赶马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激活红色资源 凉山打造“长征丰碑·团结之旅”红色旅游品牌.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工业 挺起凉山“脊梁” ——凉山70年工业经济发展综述.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2024年凉山GDP比上年增长6.0%.凉山彝族自治州统计局.2025-04-11

凉山州情简介.凉山州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会.2025-04-10

凉山州自然资源概况.凉山彝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2023-04-16

凉山彝族自治州“十四五” 交通+ + 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凉山州交通运输局.2023-04-16

今日,凉山两条高速公路试通车运行 会理会东结束不通高速公路历史.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凉山州建置沿革名称来历及主要特色.四川省情网.2023-04-23

..2023-04-16

历史沿革.四川省情网.2023-04-16

马可·波罗西昌行.凉山新闻网.2023-04-16

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16

凉山:构建以“国际阳光康养”为重点的文旅服务产业体系.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冕宁彝海.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西昌战役.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脱贫攻坚:小康路上大步行.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凉山州历史沿革.信用中国(四川).2024-04-07

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2-26

水利凉山 江河锦绣——凉山水利70年发展纪实.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通过启动验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04-15

耕地、园地居全省第一 凉山发布“三调”数据成果.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2-26

凉山州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2-26

我州完成666个矿业权全覆盖巡检 加强矿产资源监管水平.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6

2021年凉山州水资源公报.凉山彝族自治州水利局.2023-02-27

认识“世界湿地日”关注我们身边的湿地:七大“湿地” 凉山之“肾”.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凉山检察:多措并举保护湿地构建生态和谐美景.四川长安网.2023-04-16

4万余公顷湿地 构筑凉山生态屏障.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0

世界湿地日︱西昌邛海:湿地修复 为现在 为未来.四川在线.2023-04-20

解码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分院建设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打造“红军长征+新时代长征”特色教学路线.四川干部教育培训网.2023-04-20

生态文明建设.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2-27

系统展示凉山地区药用植物彝汉双语“凉山本草”来了.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9

夯实生态家底 写好绿色文章——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质量发展纪实.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2-26

社会发展情况.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2-26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汇总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2023-03-02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名录(截止201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3-02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美姑县人民政府.2023-04-19

四川雷波发生泥石流 致4人失踪4人遇难.央视网.2023-04-17

成都山地所完成四川凉山州普格县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应急调查.中国科学院.2023-04-17

攀枝花-会理交界6.1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44.6亿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5-06

四川凉山州因地震死亡二十七人损失十余亿.中国新闻网.2023-05-06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20

凉山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1

四川民族自治地方情况简介.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4-21

虞平任凉山州委书记.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凉山州人大.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04-18

州长 阿石拉比.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员会.2023-04-18

四川21市州GDP出炉 你的家乡排第几?.光明网.2023-04-20

凉山:农业种质资源优势显著.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喜看稻菽千重浪——凉山农业70年发展纪实.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已建成和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全省第一 凉山绿色崛起有天赋动力足.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4-16

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凉山:工业经济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凉山州“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凉山彝族自治州商务局.2023-04-19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生力军.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9

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带 动凉山绿色经济新增长.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9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9

凉山州进入四川省2023年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名单.凉山新闻网.2023-04-19

签约3.1亿元 凉山电商产销对接成果丰硕.凉山彝族自治州商务局.2023-04-19

西昌钒钛产业园区简介.西昌钒钛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23-04-20

西昌学院校情总览.西昌学院.2023-04-23

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 凉山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凉山36家!四川省2021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出炉.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2022年凉山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46亿元.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凉山州第六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开幕.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1

四川省文化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2-27

图书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2-27

四川文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3-18

冕宁县红军长征“彝海结盟”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16

彝海结盟纪念馆.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2023-04-16

凉山:力争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四川省第十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国家体育总局.2023-04-19

四川省第十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 凉山州代表团斩获98个奖项.国家体育总局.2023-04-19

四川省医院机构信息(截至2022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2-27

凉山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凉山彝族自治州统计局.2024-02-19

凉山:筑牢生态“屏障”.微信公众平台(凉山生态环境).2023-04-23

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凉山彝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4-20

凉山州最大高铁站房项目西昌西站竣工通车.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四川西昌:春运暖程大凉山(新春走基层).永州日报.2023-04-15

四川西昌青山机场新航站楼投用.中国民航网.2023-04-20

70年,凉山交通巨变生动注解蜀道畅.凉山彝族自治州交通运输局.2023-02-27

以“坝”得名的地方 藏在大凉山深处的那些五彩坝子.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不忘初心奋进新时代 牢记使命勇担新作为——凉山海事谱写水运发展新篇章.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2023-04-18

未来凉山:交通“双枢纽”铸就发展新格局.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我国推荐“彝族火把节”为“世界人类非遗名录”.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4-15

文化发展情况.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02-06

四川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局.2023-02-28

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四川盐源县老龙头青铜时代墓地入围.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走进老龙头遗址,这片2000年前的葬墓群掩埋着怎样的青铜文明?.盐源县人民政府.2023-04-15

【名胜古迹】.四川省情网.2023-04-15

非遗展演将凉山之美呈现给世界.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4-15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彝族克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口弦音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银饰制作技艺(彝族银饰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甲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彝族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婚俗(彝族传统婚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祭祖习俗(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传统棉纺织技艺(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凉山彝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5

凉山:不同彝族地区服饰各不同.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彝族刺绣、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大凉山特色美食名店撩动悄胡胃.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去凉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微信公众平台( 四川文旅厅).2023-04-15

凉山州入选“天府旅游美食”的特色美食名录.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普格彝历新年邀你:体验古朴彝风 品尝彝家美食.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彝族坨坨肉.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会理铜火锅:传承600年的手工精品(组图).新浪旅游.2023-04-16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16

天府旅游美食名录,有四道美食在凉山,您是否都品尝过?.微信公众平台(文旅凉山).2023-04-16

会理石榴.四川农村信息网.2023-04-16

会理市:40万亩石榴打造“甜蜜”产业链.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盐源苹果.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特产】来自泸沽湖畔的盐源苹果‖袁征.澎湃新闻.2023-04-16

雷波脐橙.四川农村信息网.2023-04-18

擦亮金字招牌 做强脐橙产业 ——中国优质脐橙研究中心在雷波成立.凉山彝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2023-04-18

雷波脐橙.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彝族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转山转海节:摩梭人的民间节日.四川在线.2023-04-15

三重聚焦,筑牢宗教活动场所房屋建筑安全屏障.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4-15

光福寺.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4-17

木里大寺.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4-17

度假天堂 五彩凉山盛开全域旅游之花.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4-16

旅游资源.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5

市州观察丨凉山两景区晋升4A级.四川在线.2023-04-16

春节假日 凉山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近24亿元 .川观新闻.2023-04-19

西昌邛海.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邛海泸山景区.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3-04-16

邛海泸山上榜“2021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推荐名单.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梦幻泸沽湖——神秘女儿国.泸沽湖.2023-04-16

凉山新地标│建昌古城:有机更新 再现盛景.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建昌古城特别策划⑤│去建昌古城怎么玩?.凉山新闻网.2023-04-16

冕宁:北斗母港 航天高地.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0

..2023-04-18

感动中国的四川邮递员王顺友去世 享年56岁.中国网.2023-04-15

70年70人│吉木约打:新中国凉山第一位彝族将军.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解放军第一位彝族将军吉木约打逝世,享年87岁.澎湃新闻.2023-04-16

凉山州获2017年“十佳魅力城市”荣誉.四川经济日报.2023-04-18

泸沽湖、《阿惹妞》、凉山州(西昌市)入选2018《魅力中国城》十大年度魅力榜单.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4-18

四川19个市(州)荣获“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四川发布.2023-04-18

服务农民工,四川这些先进市县和单位受表扬(全名单).四川频道.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