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英文: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raduateSchool)简称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拥有博士生招生学院和硕士生招生学院两个机构。学校1981年成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

历史沿革

1978年计算方法、激光应用、机构综合与分析、路基工程、结构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无线电技术、半导体器件、环境保护等9个专业招收了第一批60名研究生。

1981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结构工程、道路工程、光学、环境工程纯粹数学等7个专业成为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1984年研究生部成立。

1985年光学专业被特批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6年机械工程学科成为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年机械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7个工程领域招收第一批77名工程硕士。

1999年研究生部被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材料学、光学2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8个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2003年材料学学科索红莉博士的学位论文被评选为2003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4年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成立。

2005年“研究生工程实训平台”项目获准列入“2005年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2007年新增结构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8年研究生部被评为北京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

2008年学校作为首批高校入选“北京高等学校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

2009年课题“立足导师岗位塑造,提高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获得2009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学校入选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单位。

2010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并被评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2010年新增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1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在博士点经济学门类、硕士点艺术门类实现突破。

2010年学校设立研究生院。

2011年我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提名论文1篇。

2013年,英国知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公布亚洲大学排名榜,北京工业大学身内地高校30强。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重点大学。1981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为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1998年9月通过了“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重点高校之一。2011年3月份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是北京地区211高校之中,设立研究生院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之一。

师资队伍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有全职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22人,正高级职称人员315人。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9600人,全日制本科生12000余人,继续教育本科生8000余人。建校50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已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学生(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万余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学科体系

学校现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工商管理建筑学、应用统计、国际商务、工程管理等6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类别;47个本科专业。

研究中心

重要中心、研究院、研究所、实验室

★激光工程研究院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

★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

★中德激光技术中心

★教育部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北工大软件园

★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光电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环境科学与技术

★光学工程

★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物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

重点学科

拥有光学工程、材料学、结构工程3个国家重点学科,3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新型功能材料、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大学重点实验室,13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基地,以及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产学研激光加工中心和中德激光技术中心、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

通过“211工程”建设,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学校拥有大量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图书文献,建立起一批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基地。学校取得科研成果10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度增长。根据《200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统计数据:我校“十五”期间累计到校科研经费10.9亿元;2005年到校科研经费3.07亿元,列全国高校第29名;2007年到校科研经费3.84亿元。科研经费的70%左右来自纵向科研课题。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4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之间的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建立了国际合作研究基地、中德激光技术中心。

国家级重点学科

★光学

★材料学

★结构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结构工程

环境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光学工程

学术团体

★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

中国水泥协会新型干法水泥分会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

★中国力学会力学史和方法论分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显象应用分会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

★中国老教授学会理工专业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老教授协会

“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微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2.新材料与成型技术

3.激光应用技术

4.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基础

5.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6.计算机应用技术

“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新材料设计及其制备加工技术

2.激光与现代制造技术

3.城市抗震减灾与水环境恢复

4.新医药与生物工程

5.信息光电子技术与应用

6.智能交通技术与系统

7.环境与能源工程

8.计算机交互与智能软件

9.数字化和计量化的经济评价与管理咨询

人才培养

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成为北京市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与研究开发基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第四次全教会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研优先发展;以国家战略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走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到2020年,把北京工业大学建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进入新世纪的北京工业大学已向教学、科研、服务三者并重的方向有了大的发展。学校依据“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办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十六字方针,紧密围绕北京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境保护与资源、城市建设与管理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及相关行业的需求,对学科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学科体系。

研究生教育坚持“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适应国家需求、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科水平为核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为魂。按照“创新环境,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适应需求,规范管理”的方针,以规范化、信息化、高质量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推进内涵式发展,带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资料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历史沿革.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