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度肥胖

中度肥胖

中度肥胖(英文名:simple obesity),是一种社会性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在体质指数法中,中度肥胖为35≤BMI<40;在标准体重百分比法中,超过标准体重的30%~50%,为中度肥胖。中度肥胖是肥胖症的分型之一,主要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疾病、药物因素、环境和社会因素有关。

中度肥胖不仅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抑郁症等。

中度肥胖治疗有多种手段,主要包括: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相关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肥胖症定义为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异常或者过度脂肪蓄积。通常,脂肪组织并非在全身均匀分布,腹腔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比例存在个体间差异,故呈现出对人体代谢影响的不同表现特征。近年来,也有一些学术组织和学者建议以“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ABCD)来定义肥胖症。中度肥胖是肥胖症的分型之一。

判定标准

体质指数法

2024年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轻度肥胖:28≤BMI<35

中度肥胖:35≤BMI<40;重度肥胖:BMI>40。

腰围/臀围比(WHR)是另一个反映中心性肥胖的指标,当WHR>0.90(男性)和>0.85(女性)时,也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标准体重百分比法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如果超过了标准体重的20%~30%,为轻度肥胖

如果超过标准体重的30%~50%,为中度肥胖。

如果超过标准体重的50%为重度肥胖。

以上参考资料:

病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中度肥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度肥胖具有家族聚集性,其可能与家族中的遗传背景相关。人类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与肥胖易感性相关的遗传基因可能涉及能量代谢、食欲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等多个方面。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

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糖、低粗食纤维的食物和饮料,通过刺激神经中枢摄食神经元,引发进食过量、进食行为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中度肥胖。此外,长期高油、高糖膳食会破坏能量摄入消耗和脂肪合成分解平衡。

身体活动

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中度肥胖的重要原因。

精神心理

精神压力会影响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进皮质醇释放,引起食欲上升和进食行为改变。精神压力还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外周组织受体功能变化。胰岛素不适当分泌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共同作用促进中度肥胖的发生。此外,神经性贪食症、亚健康的压力性进食以及精神科药物也可导致肥胖症。

睡眠习惯

不良的睡眠习惯也是中度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不足可导致胃饥饿素、瘦素和肽YY分泌失衡从而引起进食增多和能量消耗减少。而睡眠时间过长使机体处于低能耗状态,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引发生理失调性肥胖。

疾病和药物因素

一些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等,以及一些药物,如类固醇药物中的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和抗抑郁药物中的米氮平盐酸曲唑酮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等,均可导致体重增加,引发中度肥胖。此外,肠道菌群失调也与肥胖症及其代谢紊乱发生的风险增加相关。

环境和社会因素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粮食供给模式改变环境污染、以久坐为主的工作方式、拥挤的生活环境等均可促使公众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易感个体出现超重和中度肥胖。社会因素如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社会时尚、社会规范、社会舆论、政策导向等也会对公众的体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危害

随着体重进一步增加,中度肥胖很多健康问题会加重成为比较明显的疾病状态。

一、胰岛素抵抗会进一步加重,甚至进展到2型糖尿病阶段。血脂代谢障碍导致的脂肪性肝病进展到中重度脂肪肝,甚至是脂肪肝症,肝纤维化。

二、高血压与血糖血脂代谢障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脑血管供血, 严重者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大脑供血不足,有心肌梗死脑梗死风险。

三、肾脏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微量蛋白尿。尿酸高居不下,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因为激素代谢紊乱,部分育龄期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失调多囊卵巢综合症和不孕,男性出现不育。

四、中度肥胖引起腹内压升高以及一些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共同作用,会导致肥胖人群容易并发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反复发作反酸烧心。

五、中度肥胖会带来呼吸困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及压力性关节炎引起膝盖和脊柱的疼痛等症状。这些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不少肥胖患者同时合并有抑郁、焦虑甚至躁狂,乃至双向双相情感障碍

预防治疗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缓解或改善已合并的肥胖症相关疾病和精神心理异常,提高肥胖症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改善与肥胖相关的精神心理障碍和症状、提高肥胖症患者的社会适应水平也是中度肥胖症治疗的重要内容。其治疗有多种手段,主要包括: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此外,近年来数字健康工具,如可穿戴设备、移动健康应用程序、远程监测设备等在肥胖症管理中得到研究和应用。

一、加强健康科普宣传教育

对于中度肥胖的预防和治疗,其实也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了解并认识超重和肥胖危害的重要性,是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第一步。

二、改善生活饮食习惯

1日3餐进食量不需严格控制,但是去掉吃零食的习惯,以减少热量的摄入。应适当多做些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定期测定体重,根据体重的增减情况调整饮食。对难于消化的肉类,蛋类和荤食,应安排在早、中两餐食用。晚餐则以多维生素易消化的蔬菜水果为主。避免睡前吃过多的脂肪性食品。如体重有增无减,可考虑减少3餐的正常饮食量,以每周减体重0.5-1公斤为宜,直至恢复至标准体重。此外,需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合理摄入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三、控制体重

中度肥胖需控制体重,定期进行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可以消耗能量,有助于控制体重。此外,身体活动产生的一系列代谢有益分子对抑制进食和增强人体能量消耗有额外益处[10]。身体活动亦可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堆积,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四、必要的医疗

中度肥胖必要的医疗干预,如药物治疗或手术。

参考资料

肥胖症诊疗指南 (202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01-05

肥胖病.肥胖病.2025-01-05

胖不胖不是体重说了算!这个数值告诉你→.湖北省卫健委.2025-01-05

国家卫健委印发新版肥胖症诊疗指南,肥胖症程度分四级.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