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面
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广泛流传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一带。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市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可选用芹菜、白菜、荠菜等叶类蔬菜。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详细步骤
做法二
用料
详细步骤
做法三
用料
详细步骤
做法四
用料
详细步骤
做法五
用料
详细步骤
食品简介
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广泛流传于陕西、甘肃一带。
特色
夏天的浆水,直接饮用。陇上气候干燥,土地含盐碱过多。
历史
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在此吃面时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为佳。浆水面入口酸辣清香,回味无穷,是汉中市的名小吃。《陕西传统风味小吃》一书说:“不仅关中,在陕南山区群众也喜欢吃浆水面。”《中国小吃·陕西风味》一书则把它定位为“陕西地区饮食业及民间大众化夏令风味食品”。
制作
制作浆水的方法很简单,用小缸或坛子,放在温度较高的锅台上。小缸内放入卷心菜或芹菜,之后,倒入不沾油渍的纯净面汤,需在三十度以上的高温中发酵三五日,其味变酸,口感纯正无怪味者,就成浆水。陇上人吃浆水的花样很多,有陇东浆水、天水浆水、陇西浆水等,兰州市人的浆水面是其中较为讲究的之一:
1.先取一盆清浆水煮沸,再凉凉。
2.另用炒锅放菜油少许,待油势放花椒数十粒,炸出香味后,再炝葱花。倒入凉浆水中,加盐,调匀,撒上切成碎末的香菜,待用。
3.另锅煮手擀面条,出锅过水,捞入碗中,浇上调好的浆水。还可以在绿香菜上再撒一小撮油炸的红辣椒丝。这样,一碗香喷喷的红花绿叶的浆水面就做成了。
4.再以油炸“虎皮辣椒”、凉拌四棱豆、黄瓜佐餐,卤猪蹄,清爽滑溜,色形味皆佳。
流传地域
浆水面,从我国西南到西北多处均有该名称的小吃,流传地域较广,但做法有较大差异。
浆水面,《中国名特小吃辞典》说:陕西省关中一带著名小吃,是适宜夏季食用的酸汤面。《陕西传统风味小吃》一书说:不仅关中,在陕南山区群众也喜欢吃浆水面。《中国小吃·陕西风味》一书则把它定位为陕西地区饮食业及民间大众化夏令风味食品。实际上,浆水面虽然做法不同,但西至甘肃省,南至汉水上游,都有这一称谓的小吃。
汉中浆水面
汉中市旧时在城南有个叫做“幺儿拐”(大致在今汉台区天汉大道原南大街段)的地方,因为卖浆水面,非常有名。一说起,人便想到浆水面,而且是最好的正宗的浆水面。
1994年出版的《可爱的汉中》一书,仍然提到:“汉中人只要一提起浆水面,马上会想起'幺儿拐'这个地方,因为幺儿拐的浆水面味道最好,历史悠久。相传这里的浆水面早在西汉初年就受到开国元勋刘邦、萧何的称赞。”
渭河平原浆水面
关中浆水面的浆水大多是用芹菜炮制的。那面条几乎都是手工面,一般有大人一个小指头宽,薄得跟纸一样。款待客人的浆水面,常常一碗一碗地下,浆水也是新鲜的,加有一些油炸豆腐条、葱花,再给你端一碟油泼辣椒,一碟盐。没有醋,浆水面不能调醋。浆水面的味道很好,微酸,酸中带香气。照关中人的吃面习惯,总是汤多面条少,所以连吃三五碗是不稀罕的。
关中的浆水面类似于酸汤面,是夏季常见小吃,浆水菜的菜多为芹菜。定西市的浆水面更为清淡,清热解暑,颜色通透、味道较为酸爽,尤以敦煌市,天水市甘谷县礼辛镇李坪村浆水面出名。翼城县浆水面与陕西省、甘肃省类似,但永济市浆水面做法则截然不同,其浆水是用做豆腐剩下的浆水发酵做成,有一种特殊的酸香味,与食用醋酸(不管是山西老陈醋,米醋)在口味上有明显的不同,吃面时,加上浆水、大油、香菜、葱花等,吃来特别酸香爽口。
凉州浆水面
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制作浆水面,面条的种类不拘,擀压拉均可,关键在于浆水沤制的好坏。所谓浆水,是用新鲜的芹菜、白菜、甘蓝等叶类蔬菜在开水中略烫,然后浸入盛有凉开水的罐中,加少量旧浆水作“引子”,密闭罐口,经乳酸菌的作用,一周左右菜有浓酸味,先将沤制好的浆水舀一勺入锅,并根据酸味浓度和食用者要求,酌情加清水兑合,烧沸,再加葱花、香菜、食盐、辣椒等调味品,待凉即成。煮熟的面条,调入清凉的浆水,吃一碗顿觉清凉透心。还有不少人独具匠心,把浆水直接作为一种饮料,在夏季代替茶喝。
天水浆水面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天水浆水面是很有特色的甘肃特色小吃,天水浆水面以面粉为主要材料,烹的做法煮菜为主,在当地叫“酸菜”,口味属于其它口味,你也一起跟着美食杰网站为您提供菜谱一起做特色小吃吧!浆水面是浆水作汤,带些许“酸菜”,炒韭菜辣椒,加上葱花、香菜、线辣皮子等制作的一种面条,天水城乡人民十分喜欢吃浆水面。
兰州浆水面
盛夏时节,兰州人不约而同地要吃浆水面。很多面食店,都挂出了浆水面+猪蹄子+排骨的招牌,人们走进店里,然后再慢慢点餐。
兰州市人吃浆水面是极为讲究的,首先取一盆清浆水,另用炒勺放少许菜油烧热,在油中放花椒数十粒,生姜一两片,炸出香味后去掉花椒生姜,再炝葱花倒入浆水中,加盐适量,撒上香菜末待用。
然后用另一只锅煮好面条,浆水一定要配手擀面才好吃,面条擀得要薄,切得要细,出锅沥水,将面在凉开水盆中漂冷,捞入到每个人的碗里,随后浇上浆水。
兰州人吃浆水面,配菜也是很讲究的,最宜人的配菜是咸韭菜虎皮辣椒和卤肉,其次还有配卤猪蹄或者是酱排骨的。这种吃法是很科学的。
相关传说
传说之一
楚汉战争的时候,汉中市有个叫韩二的人。他刚结婚不久,夫妻二人开了个小面馆,专供轿夫小贩们打个尖消个夜。那时,酸醋还没有出现。韩二卖面条时,只是在臊子上调一些油盐,味道并不好,因此生意很清淡。有一天晚上关了店门。韩二夫妻俩照例把第二天作臊子用的小白菜洗净炒好,装在一个小竹篮里。小竹篮又顺手放在一个盛有面汤的大汤盆上,就关门睡觉了。第二天早晨,店门还未开,就传来了“咚咚”的敲门声。韩二开门一看,原来是内弟来了,说是他妈得了急病,请姐姐和姐夫去一趟,韩二夫妻俩闻言不敢怠慢,赶快带上几串钱就过汉江去看望乡下的病人了。韩二的丈母娘已六十来岁了,得了个发烧病。韩二夫妻俩很孝顺,到家后赶紧请大夫看病,忙活了四五天,直到老人病治好了,才转回城,时间已经正午。店门打开,又开始接客了。两个客人走了进来。一个老年人,一个壮年人,都是平民打扮,态度非常和顺。韩二下好面条,找不到白菜臊子了。找来找去,发现在剩面汤里。他问妻子;“这是咋啦?”妻子想了想说:“一定是猫儿寻食时把竹篮踩翻了的。”韩二想了想,有道理。他端起来闻了闻有一股酸味。他只好对客人说:“客官,对不起,臊子没有了,凑合着吃顿白面吧!”壮年客人走到汤盆前一看,只见面汤中的小白菜青中带黄,酸中带甜,水水象稠酒一样。他说;“店家,不要紧,我们正想吃点小菜!”老年客人怕吃出了问题,忙说:“依老夫看来,还是小心为是,万一吃坏了肚子?”壮年客人笑了笑说;“你老过于小心了。这又不是毒药怕啥?都是吃的东西嘛。”“那——”老年客人捋着花白胡子沉吟了一下又说;“好,那就让老夫我先尝第一碗吧!”壮年客人点了点头。韩二把面汤里的白菜臊子浇上了第一碗面,然后再美美地淋上一勺红油辣子。老年客人接过来调匀后先少少地尝了一口,嗯,没问题,接着才放心大胆地吃了起来。
“怎么样,好吃吗?”壮年客人问。
“又酸又辣又香,真好吃!”老年客人连连点头称赞。
壮年客人跑了大半天,早就饿了,迫不及待地叫店家浇上了一碗,他一吃,果然不错。于是,两个客人吃了又续,续了又续。老年客人连吃了四碗,壮年客人连吃了六碗。壮年客人吃完后抹了抹嘴上的油迹,对韩二说道;“店家,这种臊子面真是好吃,你看该取个啥名字呀?”韩二对这意外的发现也很高兴,他笑了笑说。“小的两眼墨黑,肚子里没有点文气,还是请客官取个名吧。”壮年客人转面对同伴说:“你肚子里的文气多,你取吧!”老年客人捋着花白胡子沉吟片刻后说;“它稠似水浆,我看,就叫浆水面吧!”“好!”壮年客人和韩二夫妻俩都异口同声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这种把白菜加面汤浸泡几天后,做出来的浆水面的名声就传开了。韩二的小面店天天都门庭如市,生意兴隆。后来,他才晓得:那天来的两个客人,一个是汉王刘邦、一个是丞相萧何。君臣俩在汉中城里微服私访民情,异外地发观了浆水面的作法的。以后,整个汉中和陕西地区都流传开了。
传说之二
浆水面是西乡县的传统风味小吃。因其酸香爽口,醒酒解腻,故而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在西乡,不论是高档的饭店酒楼还是路边小店,都有浆水面出售。而那些远道回乡的西乡人,差不多每次都会直奔那酸味飘香的面馆,要上两大碗浆水面,以解离乡之愁。
相传在当年张飞为西乡侯的时期,西乡县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已成家立业,独自生活,唯有老三因幼年患病,拐瘸了一条腿,只好跟两位老人住在一起,并在路边开了一家小面铺,以维持生计。可惜面铺生意清淡。一天,面铺里来了位客人,要了两碗面条。恰巧这时菜已用完,没有东西制作臊子。但是两位客人又饥又渴,便让老三随便找点菜,凑合着做成了面臊子。
老三找遍了厨房,终于从一个瓦罐中找到了几片白菜。这时他才想起,几天前自己把几片白菜洗净后已经放在瓦罐里,后来又一不小心将热面汤倒进去了。现在拿出白菜一看,白菜已经有些发黄,还有一股酸味,幸好还没有怪味,于是老三就用这酸白菜。老三将面条煮好后,浇上这用酸白菜做成的臊子,忐忑不安地把两碗面端到了客人面前。不料客人吃后,竟然不约而同地都说这面条好吃,并要老三再来两碗。客人还问老三:“这叫什么面?”当老三说明原委,并提到这面还没有名字时,那位客人想了想后说道:“就叫浆水面吧”
等两位客人走后,老三才听旁人说,原来那人正是微服私访的西乡侯张飞。消息一经传出去以后,人们纷至沓来,都急欲品尝老三的浆水面,从此,老三面铺的生意便日益红火起来了。如今西乡县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西乡的浆水面——连吃带续,它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传说之三
对浆水面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传说有家农户有个懒媳妇,一天婆婆让她用开水烫芹菜,她顺手丢进热面汤盆里,捂上锅盖,随后就忘了这桩事。第三天,家里来了客人吃饭,当面条煮熟从锅里捞出来要浇汤时,懒媳妇才想起汤盆中还有菜,一急就把烫芹菜的面汤浇在面条上,端给客人。客人一吃,大为惊喜:“这是啥汤?咋这么凉爽清香?”懒媳妇嘴里支吾:“脏……水……”“浆水?”客人听走了音,“浆水面”的名字也就传开了。
参考资料
甘肃酒泉美食--浆水面.今日头条.2023-01-03
浆水面.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