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古村
天宝古村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境北,距县城23千米,面积2.5平方千米。古村以青砖灰瓦马头墙为特色,属赣派建筑风格,建筑规模达80万平方米。现保存有明清房屋170多栋,古石板路7375米,古巷43条,长1490米古城墙一座,还有遍布村落的古井36眼。天宝古村自天宝刘姓开基以来进士22名,留存皇家赐匾25块。2008年,天宝古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南昌-铜鼓高速公路在天宝设有互通出口处。
历史沿革
商周以前,按《尚书·禹贡》所设想的九州之说,天宝属扬州市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地先继属越,后属楚。秦始皇统一中国置36郡,属九江郡。
三国孙吴时(公元月220)在此设宜丰县,至唐代四设县治达245年之久,故称“古宜丰治”。赵惇元年1190年,墨庄始祖刘椿任大姑岭巡检遂家于此,繁衍后代,始建屋场至今815年,为宜丰现代最早、规模最大、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天宝古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的船形地貌,独特的自然环境,东南有2500余米的东水西流弯山绕城的护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1490余米气势恢宏的古城城墙遗址。古城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第宅,48条巷,48口井,四周设内外八景。
1990年代初开始,天宝古村进入了保护与旅游开发之路。
2004年,天宝古村刘氏宗祠理事会成立。
2005年,天宝古村保护领导小组成立。
2009年,天宝古村管理委员会成立。
2011年,天宝古村保护开发领导小组成立。
2012年9月,天宝古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列入中国20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储备库之一。
旅游
著名建筑
天宝古村呈自然的船形地貌,东南有东水西流弯山绕城的护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古城城墙遗址。古城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第宅,48条巷,48口井,四周设内外八景。
天宝古村明清建筑分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碑坊、佛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规划布局强调“依山造屋、傍水结林”、“坐北朝南”的风水理念;建筑造型前后几进,有高有低,前高后低,有侧厅,空间大,布局严谨;民俗风情则以“册立门”、“耕读文化”为载体。
文化
文物古迹
天宝古民居的相关文物等具有历史学、工艺美学研究价值;册立门具有社会学、民俗学研究价值,柱础上的万字花纹具有佛教学的研究价值;古民居的雕塑如壁雕、门雕、石雕、镂空木雕具有雕刻艺术研究价值;古民居的牌匾题字,具有书法艺术研究价值。
综述
天宝古村保存有明清古建筑170栋,其中重点保护的有22栋,古石板路总长7375米,古巷43条,古门楼23个,古井36眼,古桥9座,古牌匾25块,历史标语23条,千年古树46棵,古城墙一座,长1490米,护城河一条,长1631.60米。天宝古村掠影。
主要建筑
刘氏宗祠,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原刘氏宗祠长100多米,宽30多米,有石柱三十六根,天井二十四处,结构为五栋一寝,左右聂氏宗祠,雕龙画凤。清朝太师太保、文化殿大学士朱轼亲赐“江省名宗”金匾。祠堂曾六次毁兴,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最后重建,后又于1962年改建为粮仓,文革时又遭火灾,仅剩门楼。
昭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5年),又名四季公祠,昭公名季昭,乃墨庄始祖刘式的第六代玄孙。季昭有兄弟四个,季铭、季昭、季华、季荣,名字中都有个季字,所以祠堂又叫四季公祠。公祠三栋一寝回字楼,二拱一亭。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总建筑面积一千余平方米,是天宝现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被誉为“江南民居建筑的杰作”。
进士第,始建于清代乾隆(1736年—1795年),原名溥亭翁祠,为刘应俊所建。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1844年),刘应俊之孙刘拱宸中进士改为进士第。进士第属砖木结构,二进一寝,六扇五间一通廊。
兄弟义士,始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皇帝闻刘应葆、刘芬兄弟为人孝义,行善事,义举颇多,七代五世同堂,钦命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汪廷珍奉旨题奏:旌表“兄弟义士”。现仅存门楼及门楼上的牌匾,题字、印章,字迹仍然清晰可见。
培根职业学校,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为江西省第一所现代职业学校。培根职业学校创办初年,聘请的是天宝名宿、留日学者刘天(刘师舜之父)担任校长,刘己达(1938年曾任赣州行署专员)任教务主任,有职业教员10余人。
社会
民生
2008年,天宝古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内容包括:修复古屋22栋,仿建古城门2座,仿古式宾馆1栋,仿建石雕牌坊4个,整修石板路6公里,引活水进古村工程。项目投资3080万元人民币。
2014年8月,天宝古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并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499万元,主要用于建设村内步行道、给水管道、排水渠道、供电线路、电信线路等,购置环卫消防设施,新建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成功申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获扶助资金300万元。
2015年,培根职业学校获得了60万元维修资金,刘氏宗祠门楼、进士第五芳翁祠、昭公祠、郎官第五栋古村建筑申请省保,且进士第获得省保修复资金200万元;12月,宜丰县投资1100万元修缮天宝古村。
2016年,宜丰县投入资金160万元维修进士第。
2017年4月12日,天宝乡启动了古村整体搬迁征收工作。征收范围为:古村东至辛联村腰带水,西至老乔丰公司,南至天宝中路,北至峦林山,面积约775亩。
获得荣誉
2007年,天宝古村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独具特色名村”,成为“宜春市市十佳乡村旅游点”。
2008年,天宝古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荣获“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魅力名村”、“江西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成为“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0年,天宝乡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天宝古村受邀参加全国首届小城镇博览会并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小城镇展区展览。
2012年9月18日,宜丰县天宝古村从第五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上捧回“全国生态文化村”匾牌;12月,天宝古村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3年,天宝古村入选“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
文化活动
人文历史
天宝古村是历史名人、科举人士辈出之地。元朝北京元大都总设计师刘秉忠,明朝大臣刘基的故里均在天宝,岳飞、林则徐等历史名人均对天宝古村独有情钟,并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古村历史上的科举人士众多,其中进士22名,举人、解元等76名,武举11名,诸贰139名,恩赐顶戴178人,国学417人,文372人,武庠93人。
特色小吃
天宝古村特色小吃有芋头包子、烧麦、土扎粉、柚子片、天宝罗酒等。
古村资料
天宝古村现有民居民230余幢,明清古建筑170幢,其余为解放初期仿古民居,房屋坐北向南,分排林立,规划完整合理。明清建筑分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碑坊、佛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建筑风格外观为风火山墙翻天井式,内为木结构,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与抬梁相结合风格式建筑。屋顶有硬山顶和歇山顶。建筑风格独特、典致高雅,有木雕、石刻石雕、砖雕,各式花阁门、花窗、门楼、石墩、石础雕刻艺术高超。
此外,还有一幢创建于1919年的西式洋楼——培根职业学校,该校由墨庄堂刘氏中最早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刘化成所创办,是专门培养农业人才的职业院校,在全省也是独此一家。培根职业学校创办初年,聘请的是当地名宿、留日学者刘天衢(刘师舜之父)担任校长,刘己达(1938年曾任赣州行署专员)任教务主任,有职业教员10余人。所有教职员工,一体认同为农业培育专门人才的目标——“培养自食关吾分,根荒由来自尔成”——这副校门口的对联,亦可视作校训。教学相长、孜孜不倦,脑手并重,身体力行,学校因而声名远播。
天宝千年古村自古就是人文之邦、文风兴盛、名人官吏众多,至今留有较多的附属文物,如各代朝廷皇帝赐匾及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林则徐亲书所赠的“副魁匾”,古陶瓷、古代生活用具,还有出土的商代铜饶(一级)、春秋钮钟(二级)、战国剑,县正堂砖等珍贵文物,以及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宜丰苏区天宝古村内留下了许多墙头革命标语。
文化名村
天宝古村是赣西北唯一古屋文化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为一体的消遣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是宜丰县三日游的中心点。北面有1000亩峦林山,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千年古树、奇树、2米以上大树、名贵木材不胜计数,树种有竹、樟、株、柏、紫、楠、杉、松等多种。南面翠竹绕河,东水西流。用一副古对联来形容就是:“一带水知鱼意乐,四时花衬马蹄香”;中国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李先逵也在这里留下了墨宝:“天然图画,民族瑰宝”。好一派山清水秀、无限风光。
作为古宜丰县治所在地,天宝古村至今1800余年历史,不仅自然景观优美,历史人文资源亦深厚。曾以“三街六市、六门十三第、内外八景、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墙、四季马蹄香”略大“会市”饮誉江南,有“小南京”之称。现保存有明清房屋170栋。
走进古村,墨庄书香四溢,古樟、古宅比比皆是,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古巷牵引你想象昔日古镇的繁华。作为天宝古村文化遗产主体的传统民居,是赣西北古镇村落文化的一个奇异的瑰宝。每一幢古宅,雕栋刻石,花门花窗,雕花石柱石墩,俯拾即是。它凝聚着古人的建筑智慧,其建筑技艺之高超,规划布局之巧妙,现代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对之叹为观止。
现天宝古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年代久远、规模宏大、集中程度较高、遗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为依托,已被江西省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天宝古村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景观,自然环境优美,古迹星罗棋布,红、古、绿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游览胜地。
名家辈出
据文字记载,一个并不算很大的天宝古村,古时共出过22名进士、76名举人和解元、11名武举人、139名诸贡、178名恩赐顶戴。谋略大师、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文人的刘基,先祖就来自宜丰天宝。刘是元朝进士,还在邻宜丰县不远的高安市做过县丞。名人是一笔丰厚的旅游资源,难怪为名人祖籍的争论,各地迭有高潮。事实上,不少古代名人的先祖辗转多处,其祖籍不止一二,也就不足为怪。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陶渊明是九江还是宜丰人氏,就有过很多考据与驳难。
可以肯定的是,宜丰的刘姓是个大家族,也曾经出过一连串显赫的进士、举人,及至晚近,也有名人不绝如缕。譬如刘师舜,1920年赴美国留学。5年后学成归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后进北洋政府任职,再后任驻加大使。1958年退休之后,侨居加利福尼亚州之普林斯顿大学镇,从此致力于译著20多年,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代表人物
刘基:字伯温,公元1311-1375元,祖籍宜丰县天宝,元朝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进士。曾任高安市县丞、江苏省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元)朱元璋征浙江省,以上宾待之,聘至金除,阵时务十八策及灭元方略,元璋从其计,遂得天下。历任太史令,御史中丞,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诚意伯。四年(公元1371年)致仕,八年四月卒,年65岁,正德八年9公元1513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刘基知识渊博,精兵法韬略,天文地理,善书能文。著有《郁离子》、《春秋明经》、《覆瓯集》、《写情集》、《犁眉公集》、《刘文成全集》、《烧饼歌》等。
刘秉忠:字朱熹(公元1216-1274),祖籍是宜丰县天宝,其祖父刘元尚徙居高安市,父亲刘润之,随父到邢洲(今邢台市)。刘秉忠早年隐居武安山(今河北邢台市西南太行山之一),从僧学道,法名子聪,后因其师海云禅师被召入京从政,乃马真皇后元年(1242年)入忽必烈王府,出谋划策,深受倚重。孛儿只斤·蒙哥三年(1253年),从孛儿只斤·忽必烈征大理白族自治州。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为忽必烈制定制度。至元元年(1264年)奉旨还俗,任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三年主持设计大都(今北京)。六年立朝仪、八年奏建国号为元朝。著有《藏青集》。
刘师舜:字琴五,1900年生。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自幼聪颖过人,12岁考入北京留美预科班(清华大学前身),二十岁赴美留学,在5年的学习期间,先后获翰霍金大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司长,政务次长,驻加拿大、墨西哥大使,驻联合国“代表”等职。
刘己达:字海澄,会市下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一月三日出生。高祖刘如玉,堂叔刘师舜。1929年在山东青岛税务局任秘书,后被选为国民党省党部候补委员。1936年担任简阳市县长,1938年任赣州行署专员。1941年,任国民党江西民国日报社社长,并兼任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1944省党部改造,被选为执行委员,兼宜春青年中学名誉校长。1946年,改任地政局长,直到南昌市解放,宜丰解放后,前往南昌作了移交,除档案外,还把当时国内仅有的一套测量仪器,保存下来,交给了人民政府,并会见了省长邵式平。
江西第一古村
天宝古村位于宜丰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位于在建的内蒙古自治区至深圳高速公路股份出口处,面积2.5平方公里多。天宝之名始于唐,取其地“绿波清浪,物华天宝,驾重洛阳市”之意。天宝有1800多年历史,是古宜丰县治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曾以“东西南北门,前后两条街,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墙,四季马蹄香”略大“会市”饮誉江南,有“小南京”之称。1919年建造的培根学校一所。天宝被专家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古村口井
六门十三第48条巷48口井
1、六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小西门、拱秀门。
2、十三第:进士第,观察第,义士第,大夫第,登科第,秋台第,鸿胪第,郎官第,资政第,翰林第,文林第,英武第,通奉第。
48条巷:纪公巷,遂茂茂,四公巷,均记巷,善公巷,双峰彩巷,上屋巷,宁公巷,官仓角巷,仓背巷,元丰巷,仁公巷,猪婆巷,郎官第巷,质公巷,徐家屋巷,观察第巷,进士第巷,南轩巷,义士第巷,全笃公巷,资政第巷,毛家屋巷,辉公巷,阶下巷,罗家巷,当铺巷,拆衣巷,牛角湾巷,启公巷,恭公巷,杰仲巷,文林第巷,三公巷,亦兴公巷,如三公巷,官厅巷,塘巷,拱秀门巷,齐昌公巷,兰巷,天定公巷,茆湘公巷,东门巷,文馆巷,翰林第巷,篱门里巷,五神庙巷。
48口井:柏树下井,仙人石井,天宝公井,玉泉街井,四公井,善公井,观察第井,士道公井,拥公井,官仓角井,四芳公井,铁包门井,罗家上井,罗家巷井,阶下井,辉公井,仓背井,郎官第井,全笃公井,质公井,华公井,文奇公井,五里公井,织女庵井(2口),司前井,三公井,当里井,圈门边井,岳公井,篱门里井,桂亭公井,松仲公井,文馆井,齐昌公井,大屋里井,真可公井,观前井,英武第井,九子樟井,恕愈井,葵公井,通奉第井,鲁斋公井,石门楼井(2口),五云观井(2口)。
有关诗句
村内八景
1、文溪玉带:
曲水成文字,南门束带宽。檐如衣楚楚,铿尔玉珊珊。
东析两行树,西争三叠滩。中流无出没,烟雾不能看。
2、宜阳彩虹:
绝似桃源口,桑林犬吠中。村庄红树雨,桥渡碧天虹。
亭上客当憩,沙边鱼忽通。至今留短钩,买酒过梅公。
3、淡田围竹:
老农无肉食,田以淡名闻。修竹堤千个,平畴并半分。
非关私涛雨,所志直凌云。三月秧歌候,莺啼唤此君。
4、新汴河采莲:
闻昔官人住,开河数里长。楼台犹倒影,花水剩残香。
临岸堪垂暮,游筵不受航。秋风谁来采,鸣凤小山房。
5、六门晨鼓:
天下神皆梦,门门击鼓声。龙涎烧永夕,鸟噪断残更。
一族如分社,千家似画城。石料农事祷,十雨五风情。
6、三街夜市:
入夜三街市,因人就近宜。卖饧敲筑过,沽酒卸帘知。
邂逅相逢客,喧哗半闹儿。惟遗深曲巷,踏月二更时。
7、南塘钓月:
可是五桥处,南塘烟火秋。常来明月下,独钓小窗头。
花影宜开镜,风波误上钩。持杆归唱晚,惊起隔溪鸥。
8、北楼望烟:
北楼山顶望,绿树绕人烟。上下分三会,东西合一川。
红光灯火市,青云牧樵天。愿得如宗烟,还从画里传。
外八景
1、古寨旗尖:
绝壁古阳寨,当年屯义务。柱旗千里望,保障万家春。
断镞樵常拾,长苑虎不惊。势从天半下,迈递聚烟平。
2、仙人履足:
仙贯穿芒履,红尘到处过。好名知更甚,留迹意如何。
花草埋不没,风箱经几磨。西归岩石畔,渺渺大江波。
3、云观飞钟:
钟自飞来古,五云仙观旁。编号铸唐代,刘姓募钊朗。
悬在此山寂,叩之真韵长。少霞应梦醒,题罢墨痕香。
4、花庄聚泊:
货行天下,黄花一水湄。平头真小者,喉下最宜之。
邻舍通渔火,荒村挂酒旗。明朝同晓发,残月爱秋时。
5、司马书台:
龚瑞读书处,台废草凄凄。画壁岩前石,观兰竹里溪。
前朝失踪迹,斯道绝攀蹬。愿得同者,山庵夙再楼。
6、老姑石屋:
山寺孤峰立,仙姑老独安。白沙通曲径,翠竹到脊峦。
顽石堪为屋,香花不设坛。栽桑东海去,万古闭高寒。
7、文塔三峰:
平地成峰势,巍峨塔并三。乡同分上下,山缺补东南。
自是人才产,何须佛子参。隔溪推第一,登眺倚层岚。
8、观澜二水:
书堂自明建,林木上凌霄。夹镜东西水,翔虹上下桥。
浅水穷夏涨,暴气落春潮。谁是讳公比,词源总一条。
旅游信息
地址
天宝古村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境北,距县城23千米,为天宝乡辛会村、辛联村所在地。
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和昌铜高速公路的出口及互通均设在天宝,下高速公路即到;2019年7月5日,宜春客运开通至天宝古村景点直通车。
参考资料
超有“面儿”的古村,城墙护城河环绕,誉为“江西第一古村”.携程旅行-头条号.2022-01-04
江西师大附中学子开启天宝古村研学之旅-江西网经济频道-大江网(中国江西网).大江网.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