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邓铨

邓铨

邓,字芹山,明朝泉州晋江北门人,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名门出身,嘉靖壬子科武进士,文武俱全。初袭泉州百户卫,后因功得以重用。时兵部尚书谭纶上疏力荐,授钦依把总镇守铜山区,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抗倭事迹多见于史料记载,与俞大猷戚继光傅应嘉、魏宗瀚等将领于东南沿海抗倭,为明朝后期东南海防的稳定做出贡献。

俞姓,荣封二品夫人,以节孝受皇恩旌表。

诏安县果老山现存其与父亲狼山总兵邓城、三弟贵州省总兵邓钟先后共同提写的摩崖石刻一处。

人物生平

将门出身

邓铨,字芹山,嘉靖壬子科武进士,出生于明朝福建泉州晋江。泉州市始祖伯邓仁随朱元璋征征战建立明朝,官授南京留守卫,卒于任上,无子嗣,由弟邓起袭职,封泉州卫百户承信校尉,世代袭职,为泉州北门邓氏一世祖。

尚书亲荐

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谭纶在写给朱厚熜的《倭暂宁条陈善后事宜以图治安疏》(嘉靖四十二年四五月二十日题)中,议论东南海防形式和未来规划,大力举荐和建议褒奖在东南浙闽海域一带的抗倭将领五人,邓铨便是其中之一,后获得嘉靖帝的御批加封钦依把总,都指挥体统行事,镇守铜山海防。

谭纶(1520年—1577年),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家,与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又与戚继光并称“谭、戚”。

谭襄敏奏议倭冦暂宁条陈善后事宜以图治安疏(嘉靖四十二年四五月二十日题)

臣会同总督广闽都御史张,巡按福建省监察御史李邦珍议,照修政贵于及时有备,所以无患。福建地方迩自乙卯以来倭冦纷纭广贼并出,因之民穷盗起内外骚然,驯至莆田市之事而颠危极矣,兹者仰仗圣皇神武赫然一怒次第荡平八闽之间,遂获宁宇。十年之内仅见一时若不乗此战胜之暇亟为善后之图,诚恐冦情测事变靡常必待患至而始为之备,则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掣肘多艰噬脐无及,臣等用是大惧莫敢宁处,谨稽诸旧典酌之时,宜质诸舆论之公叅以一得之见,条列十有二事上尘圣览思患预防之愚忠,为乆安长治之至计,伏乞下该部再加查议请自宸断,速赐允行则地方幸甚臣愚幸甚。

一曰议复寨以扼外洋

照得八闽之地,西北阻山,东南海,海中诸国独日本最为狡。借我奸民乗间内侵。不但此时为然,盖自洪武迄今,皆尝受其患。查自福宁南下以漳泉置卫。凡十一置所凡十四置巡司凡四十有五以控之于陆。又置水寨以防之于海。初惟烽火门、南日山、屿、三寨耳。景泰年间而为五,时则战舰如云,旌旗相望。且哨守皆卫所之军,有司无供亿之费外威内固,有自来矣。法乆人玩武备渐弛倭患,突登旧制尽失,为今之计亟宜查复五水寨之旧,寨设兵船四十只,兵万三千名,五寨通计用船二百只,用兵六万五千名,以五把总领之,定为五大防内。以旧设烽火门、南日山、浯屿三防为正兵,増设铜山小埕二防为兵,而又为之分信地。明斥严防哨,贼寡则各自为战,贼众则合力并攻,以扼外洋击来贼为功,第一击去贼,次之失贼弗击,与致贼登岸者,查照信地论罪,五寨兵船俱属总兵官统督,监军道监督未汛之先,总防南台统督,整训练,汛期将及分发哨守汛毕复总防南台殿,最功罪而赏罚之仍,整搠训练以备来汛,如此则总有经声势,亦重虚伪尽革实可臻,但立法虽详,振举在将,闽中武弁得人甚艰,见今各寨把总仅惟原任守备秦经国尚堪鞭防外,他皆用之仓卒之余率乏勇敢之气,臣等查得见奉钦依二级泉州纳级副千傅应嘉,泉州卫指挥魏宗瀚,百户邓铨,浙江松门卫千戸罗继祖,皆熟谙海务屡立战功,及照浙江定海等把总,皆奉钦依以都指挥体统行事,闽浙海防责任惟均合无比,照浙江省事体请乞勑下该部查将傅应嘉魏宗瀚等,铨补前职,但五寨之中又有缓急而五臣才力亦有大小,臣等剂量相宜小埕为省防门戸,宜用傅应嘉,盖本官才杰抱将尤优一时,武弁无出其右次则烽火门宜用魏宗瀚,次则铜山宜用邓铨,次则浯屿宜用秦国经,次则南日宜用罗继祖,斯则因地用人乃无不胜之患,伏乞圣裁。

共守东南

俞大猷过世后抗倭的重任就交给了戚继光,戚继光治军唯贤是用,联合驻防福建省的各路将官使浙闽海域的倭寇得到肃清。如北路守备王如龙屯福宁,南路守备耿宗元和千户暴以平屯漳州市,坐营把总金科屯泉州,把总陈其可壁连江,坐营把总陈、朱钰壁福清市。同时,戚继光注重举用闽地能者充任军职,如连江陈第和、福清郭遇卿皆为闽地文人知兵者,又有福建沿海5寨把总傅应嘉(守小埕)、魏宗翰(守烽火门)、罗继祖(守南日)、秦经国(守浯屿)、邓铨(守铜山)亦为闽人。上述将领皆武艺高强,如率领族众从戎的浙江义乌人金科、矿徒首领王如龙皆精武艺,福建南安人傅应嘉有臂力、善棍法。

共建奇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福建兵团兵分两路进剿梅岭:北洋水师由浯屿军港出发,由闽兵都司傅应嘉指挥联合各大海防官兵,邓铨时任铜山守备;陆师由漳浦出发,直捣吴平巢穴。

邓铨、陈尧英等人率一支船队为前锋,李腾蛟、刘文敬等人率另一支船队为协翼,猛扑向海盗军。吴平不敢恋战,且战且逃,在会战的关键时刻,俞大猷的援兵迟迟不见身影,这给了吴平有了逃脱的机会。

尽管如此,这场海战战果之显赫,为福建水师重建以来所仅有,傅应嘉、邓铨等部队大获全胜,摧毁吴平的海船一百零五艘,击毙三千余人,俘二百人。

主要成就

中国地大物博,历来受到倭寇的侵扰,尤其在明朝倭寇更加猖,因此出现了一批如俞大、戚继光邓城等现象级的抗倭将领。在兵部尚书谭纶给皇帝的奏疏中看出,明朝廷在东南沿海针对抵御倭寇付出了很大的心血,邓铨是其中的主要将领之一,先后多次歼灭来犯的倭寇船只,并且五大卫所互相配合,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保证东南沿海国防数十年。

轶事典故

家传棍法

邓铨有一套家传棍法 -- “邓家棍”,乃是其父邓城将军所创,这套棍法还有一个典故被载入史书中。

邓城将军少与俞大猷为刎颈友,读书清源山上。一日夜深,同出山坳步月,月明如昼,万籁寂历。忽闻石壁间唗之声,二人攀藤葛相扶而上,见一黑丈夫若呼若召曰:‘吾老猿公也,望子久矣。’遂授二人以棍法、拳法,凡数累夜而后精习。一时有俞家拳、邓家棍之号。后二人皆以武功显,闽乱以靖。”

爱新觉罗·旻宁《晋江县志·卷六十七·杂志下》

亲属成员

父:邓城(1507—1564年),字藩国,号寒松。武解元、提督狼山副总兵。

母:李姓,封淑人。淑人有草虫夫人之贞,淑人殁,将军不再娶。

妻:俞姓(1539年—1585年)俞大猷独女。(一说为俞大猷之弟指挥使俞文猷之女)

二弟:邓,字道驭,万历巳丑进士,除清浦知县,为折粮法,以均田赋,溶河渠,勤课士,徵入为户部主事,左迁归善知县,创天泉书院,与诸生讲学,再迁南京户部主事,先生在金陵时,常与之游,寻南阳知府,卒于官参「福建列传」明八。配李氏封恭人、X氏。

三弟:邓钟,字元宇。邓铨三弟,曾官贵州省四川省广州市等五省总兵,著有《筹海重编》等。配侯氏封一品夫人,继配洪氏、任姓、杨氏。

长子:中溥,泉州市千户,任都司、指挥事后裔分部泉州、温州市福鼎市等地。

次子:中渊,武举人,配黎姓(封安人)、杨氏,后裔分部苍南县、福鼎、平阳县等地。

长女:失考。

次女:次女适广东省佥事王宗会弟,生宗献子天卿。

个人作品

先将军昔日□扫海寇驻防于此,至今三十余载,其待□行□□西平之有心,思光□之不易,谨勒志石续以□酌句帅□□之忱云。

玄钟通百粤,风土属三蛮。

□□水为海,□□石□山。

台湾岛翡翠,舟子解□环。

西胜金汤险,将军意自闲。

总兵 寒松

先人游此地,整□□□蛮。

无复趋庭日,有□陟岵山。

乾坤浮一苇,潮汐转九环。

临眺多余意,许身愧无闲。

武进士 钟

万历乙亥孟春既望温陵元宇邓铨 书

注:

寒松,邓城(1507—1564年),字藩国,号寒松,邓铨之父,泉州府城人,提督狼山副总兵。

钟,邓钟,字道鸣。邓铨三弟,曾官贵州省四川省广州市等五省总兵,著有《筹海重编》等。

此方刻于果老山上,高150厘米,宽120厘米,题字9厘米见方,草书,直写。万历乙亥即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泉州市,福建泉州的别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