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热
产褥热(childbed fever或puerperal fever),又称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是产妇在产褥期易患的比较严重的疾病。
产褥热一般发生在产后的1~10天之间。引起产褥热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产妇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孕期贫血、孕期卫生不良、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慢性疾病、产科学手术、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大出血过多、多次宫颈检查等,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产褥热开始常常先在创伤部位发生炎症,如果感染发生在子宫,则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此时除有下腹痛外,体温可升高至38°C左右,恶露增多且有臭味等,如果炎症进一步蔓延到子宫旁组织,则可形成脓肿,可有发热腹痛。患者可通过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CT、磁共振等手段进行检测,确诊的患者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病因
诱因
正常女性阴道对外界致病因子侵人有一定防御能力。其对入侵病原体的反应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力有关。阴道有自净作用,羊水中含有抗菌物质。妊娠和正常分娩通常不会给产妇增加感染的机会。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与病原体毒力及数量之间平衡失调时,才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产妇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孕期卫生不良、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慢性疾病、产科学手术、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大出血过多、多次宫颈检查等,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病原体种类
正常女性阴道内寄生大量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厌氧茵、真菌、衣原体和支原体可分为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有些非致病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致病称为条件病原体,但即便致病微生物也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会致病。
1.需氧菌:①链球菌:以 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最强,能产生致热外毒素与溶组织酶,使病变迅速扩散导致严重感染。需氧链球菌可以寄生在阴道中,也可通过医务人员或产妇其他部位感染而进入生殖道。其临床特点为发热早,寒战,体温>38℃,心率快,腹胀,子宫复旧不全,子官或附件区触痛甚至并发脓毒血症。②)杆菌:以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多见。这些菌常寄生于阴道、会阴、尿道口周围,能产生内毒素,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菌,在不同环境对抗生素敏感性有很大差异。③葡萄球菌: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前者多为外源性感染,容易引起伤口严重感染,因能产生苄青霉素,易对青霉素耐药。后者存在于阴道菌群中,引起的感染较轻。
2.厌氧菌:①革兰阳性球菌: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存在于正常阴道中。当产道损伤、胎盘残留、局部组织坏死缺时,细菌迅速繁殖,若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会有异常恶臭气味。②杆菌属:常见的厌氧性杆菌为脆弱类杆菌。这类杆菌多与需氧菌和厌氧性球菌混合感染,形成局部脓肿,产生大量脓液,有恶臭味。感染还可引起化脓性静脉炎,形成感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形成脓肿。③芽孢梭状芽孢杆菌:主要是产气荚膜杆菌,产生外毒素,毒素可溶解蛋白质而能产气及溶血性贫血。产气荚膜梭菌引起感染,轻者为子宫内膜炎、腹膜炎、脓毒血症,重者引起溶血、黄疸、血色素尿、急性肾衰竭、循环衰、气性坏疽,甚至死亡。
3.支原体与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均可在女性生殖道内寄生,引起生殖道感染,其感染多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轻微。
感染途径
1.外源性感染:指外界病原体进入产道所致的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及产妇临产前性生活等途径侵人机体。
2.内源性感染:寄生于正常孕妇生殖道的微生物,多数并不致病,当抵抗力降低和(或)病原体数量、毒力增加等感染诱因出现时,由非致病微生物转化为致病微生物而引起感染。内源性感染比外源性感染更重要,因孕妇生殖道病原体不仅可导致产褥感染,而且还能通过胎盘、胎膜、羊水间接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死胎等。
流行病学
临床上,产褥热一般发生在产后的1~10天之间,主要发生在产褥期人群中。产褥感染是产褥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6%。
临床表现
1.产褥热开始时,常常先在创伤部位发生炎症,如女性外生殖器或阴道裂伤感染,可出现红肿和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却很少有全身性反应。
2.如果感染发生在子宫,则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此时除有下腹痛外,体温可升高至38°C左右,恶露增多且有臭味,如果治疗及时,且产妇身体抵抗力强,感染可局限于该部位,并且逐渐消退。
3.如果细菌毒性大,身体抵抗力弱或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0℃,有时下腹部痛并不明显,恶露量不多,也无臭味。
4.如果炎症进一步蔓延到子宫旁组织,则可形成脓肿,可有发热腹痛。
5.如果炎症蔓延至腹膜,则可引起腹膜炎,这时除寒战高烧外,脉搏增快和腹痛加剧并伴有腹胀。
6.若是病菌侵入血液,可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这时体温变化很大:而且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情况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危及生命。
检查诊断
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经过,对产后发热者应首先考虑产褥感染,再排除引起产褥病率的其他疾病。
体格检查
仔细检查腹部、盆腔及会阴伤可基本确定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1.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
2.β型超声、彩色超声多普勒、CT、磁共振等检查,能了解由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的位置及性状。
3.确定病原体对产褥感染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方法包括病原体培养、分泌物涂片检查、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等。
鉴别诊断
1.产褥中暑:发于炎热夏季,为产妇产褥期内在高温闷热环境中出现的一种急性热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悸病、发热,甚至谵妄、抽搐、昏迷。
2.产后细菌性痢疾:发热伴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坠胀。大便常规检查,镜下可见红.白细胞或脓细胞。
3.乳腺炎:发热,伴乳房肿痛局部压痛,灼热,腋下淋巴结肿大。
4.产褥期上呼吸道感染:产后发热,但多以咽喉痛、头痛、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下肢无压痛,子宫复旧不全好,恶露正常。
治疗
一般治疗
产妇宜取半卧位,以促进恶露引流或使炎症局限于盆腔。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若贫血严重可输血。
抗生素治疗
病原体不明确时,根据临床表现及临床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再作调整;应选用同时能作用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给药时间和途径要恰当;用药疗程应充足。同时要考虑药物对哺乳的影响。
胎盘胎膜残留处理
在有效抗感染的同时清除宫内残留物,急性感染伴发高热者需有效控制感染后再清宫,动作需轻柔,避免因刮宫引起感染扩散及子宫穿孔。
引流通畅
盆腔脓肿可经腹或后穹窿切开引流。会阴部感染应及时拆除伤口缝线,有利引流。
血栓静脉炎的治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积极控制感染。在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仍持续不降者,可加用肝素、尿激酶等抗凝药治疗,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同时还可口服双香豆素、阿司匹林或双嘧达莫等,也可用活血化瘀药中药治疗。
手术治疗
当子宫感染严重,经积极治疗无效,出现不能控制的败血症、DIC或脓毒血症时,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以清除感染源抢救患者生命。
预防
1.保证充足休息:产妇要多休息,加速体力恢复。
2.保证充足水分:对于已经发生产褥热或是排尿不畅的产妇而言,水分的补充非常重要。
3.保持清洁卫生:应注意恶露的排除及勤换卫生棉垫和内裤,产妇如厕后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以减少感染发生。
4.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果是剖腹产,在产后8~10d后产妇方可淋浴,洗浴时采用淋浴方式,不可盆浴,以免上行感染。淋浴之前可先用毛巾擦拭身体,以减少伤口发炎的可能。伤口应随时保持干燥清洁。如果是顺产,睡觉时尽量不要朝向有会阴切口的一侧睡,以免恶露污染伤口。协助产妇温水清洁会阴,擦洗时应由内向外、由上至下。
5.适度营养:产后营养很重要但要摄取适度,有助于产妇的体力恢复及增加抵抗力,进而减少炎症,降低产褥热的发生概率。
6.避免性生活:产妇产后6周内不宜有性生活。
预后
1.一旦发生,勿滥用退热剂,应报告医护人员,多饮水,配合温水擦浴降温。
2.如果已经发生产褥热,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按时、按剂量用药,不要任意停药或自行服用退烧药,否则容易掩盖病情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历史背景
18世纪英国的几位医生发现产褥热是有感染性的,1843年哈佛大学的OliverWendell Holmes认为接生员经常洗手可以预防产褥热。但是,这些信息并未得到人们关注。
1846年,奥地利医生塞麦尔维斯(I.Semmelweis,1818-1865年)的一位学生解剖因产褥热死亡的患者尸体时,不慎割破手指出现类似产褥热的症状,最终死亡。他从中得到启发,明确了产褥热是通过接产医生的手传染给产妇们的。1861年,塞麦尔维斯出版了《产褥热的原因、概念及其预防》一书,书中详细地记录了他在产科学方面的改革。
参考资料
什么病挂什么科,这张表史上最全!请把这张表转给所有人.微信公众平台.2025-02-01
产褥热的诊断方法.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