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常恩多

常恩多

常恩多(1895年—1942年8月9日),号获三,满族,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城西东三台子村,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东北军一一一师中将师长,抗日爱国将领。

1922年,常恩多考入陆军东北讲武堂。后来,他在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4年,他随东北军南下湖北黄安地区,与中国工农红军徐海东部对峙一年。其间,他秘密联系中共派出人员,有意接触东北军总部的中共地下党员。1936年任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师长。“西安事变”爆发后,率部在渭南市潼关县一带与中国国民党讨逆军”作战。1937年春,他接受中共派出人员到一一一师,建立了地下工委。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大捷,在阜宁县战斗中指挥部队歼灭日军丘山旅团大部。1939年初,率部进入鲁东南,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与八路军互通情报,配合作战。1939年4月,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1940年9月, 他和万毅领导一一一师官兵发动“九·二二”锄奸救国斗争, 有力地打击了投降派和反共顽固派势力。1942年8月3日,他在郭维城协同下,率一一一师脱离中国国民党控制,将该师2000多名官兵及大量武器弹药带入抗日根据地。1942年8月9日,常恩多在抗日根据地王家场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5年,常恩多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城西东三台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6岁丧母,9岁丧父,与继母和妹妹相依为命。

11岁时,常恩多得到当塾师的伯父予以资助,才入学读书。1914年,他在海城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家乡小学任教。

军旅生涯

投身军旅

1919年,为生活所迫投笔从戎,加入奉军,在骑兵连当字兵(上士文书)。1922年考入陆军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破格授予中尉排长。1924年春挂旗招兵时结识刘唱凯并收留其当兵。此后,常恩多晋升为上尉连长、少校营长等职,1925年初在全团考核、检阅中成绩优异,升任七十七团二营少校营长。1926年因奉军内部抑制新派,前往北京进入陆军东北讲武堂任少校队副。1927年5月,被张学良调至保定市任二十六师七十七团二营少校营长,后随奉军西上进攻阎锡山,晋升为第四旅五十三团中校团副。

1928年6月,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继承父位,常恩多极力支持张学良的正义行动。他负责全团官兵训练,使全团训练有素。1930年2月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大检阅中,其所在团名列第一,深受张学良称赞,随后被调至张学良身边工作,半年多后被派下部队,升任第五旅七十一团上校团长。同年,张学良率东北军进关倡导和平,常恩多率全团积极响应,驻防宣化。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沦陷。常恩多目睹东北同胞的悲惨情景,义愤填膺,向全团官兵讲话,表达抗日决心。他四处奔波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对东北军内部发国难财的将领切齿痛恨,还写信给张学良要求惩治民族败类。

东北军时期

1932年夏,原东北军第五旅七十一团改编为第一百一十一师六三三团,常恩多仍任上校团长。不久,日本侵略军进犯热河,常恩多接到援热命令后心情振奋,激励全团官兵,但因蒋介石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汪精卫阻止援热,致使援热之战告吹。1933年3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区和热河,常恩多愤怒大骂蒋介石、汪精卫。5月底,蒋介石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常恩多对蒋介石政府更加失望。7月,常恩多率部转至天津市驻防,严密监视日租界日军行动,他还经常化装侦察,其报告获上级赞许。10月,蒋介石派政训人员进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常恩多团的政训员程道平与他结为知音,向他介绍革命书籍和共产党情况,使他心中萌发马克思主义思想。

1934年,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调东北军“进剿”中国工农红军,常恩多深恶痛绝。当张学良总部记者王再天(共产党员)采访时,他表达对国家现状的痛心,与王再天交谈中对蒋介石卖国反共政策表示不满。同年7月,常恩多率部“围剿”红军时,机智保护一支人民武装脱险。

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蒋介石继续奉行反动政策,张学良率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陕北地区后与红军作战失利。常恩多率部撤退到甘肃合水县和两家边一带,他对王再天表示替蒋介石打内战是丧尽天良。1936年1月下旬,红军向东北军发出联合抗日的倡议,常恩多阅读红军散发的资料后深受触动,随后对全师官兵进行严格训练。1936年4月,张学良与周恩来会晤后,东北军与中国工农红军达成协作。7月,常恩多任军官训练团第四大队大队长,期间积极为抗日救国活动。9月中旬,他加入“东北抗日同志会”,并与王再天探讨革命问题。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常恩多极力赞成张、杨的行动,率部到临渭区东渭河北岸抵御“中央军”进犯,击溃桂永清教导总队,后又在渭南至潼关县一带正面战场击溃中国国民党“中央军”多次反扑。开始他对放回蒋介石不理解,经叶剑英讲话后深受教育。1937年1月中旬,张学良被蒋介石扣留,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内部出现分歧,常恩多曾想率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因维护联合抗日新形势,按指示留在东北军中。

抗战初期

1937年3月,蒋介石强令东北军开往河南省和安徽,常恩多率部进驻河南周口镇。同年5月,中共东北军地下“工委会”派王振乾、张苏平到百十一师,常恩多深感欣慰。同年6月,五十七军缩编,常恩多任百十一师中将师长,王振乾、张苏平等同志以师部为基地开展中共五十七军临时“工委会”工作。同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百十一师官兵群情激奋。同年7月27日,常恩多率部向江苏长江北岸各县进发,他同意幼子常克去延安。同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市,常恩多奉命开赴靖江市南通市等地布防,任长江下游北岸各县戒严司令。他沿江岸巡视布防,治军严明,深受拥护。他还支持成立抗日“义勇宣传队”,壮大抗战救亡力量。常恩多执法如山,拒绝虞洽卿等权贵的求情,不放行违禁船只。

1937年10月上旬,日军增兵,常恩多奉命由南通转至扬州市。在扬州战斗中,他提出合理作战建议未被缪澂流采纳,战斗中他亲临前沿指挥,虽英勇作战,但因侧面旅团畏缩不前、友军韩德勤部逃跑等原因,最终奉命撤离扬州。之后,常恩多率部先后转至高邮、宝应县等地,一路扩军、整训,撤掉临阵怯懦的旅、团长,从实战要求改造部队,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1938年3月,常恩多奉命派三三三旅参加台儿庄区大会战,该旅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与日军浴血奋战,击溃日本陆军第五师团,会战指挥部传令嘉奖。同时,常恩多亲率三三一旅东进盐城市阜宁县等地,与日军激战月余,攻克阜宁,歼灭邱山旅团大部,粉碎日军增援台儿庄的企图。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妄图收买常部,被常恩多拒绝。台儿庄大捷胜利后,常恩多迎接凯旋的三三三旅,表彰将士。不久,常恩多率部执行一系列作战任务,包括袭击徐州市、夜袭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等。1938年底,五十七军奉命到鲁南镇防,常恩多率百十一师入鲁,他告诫旅长要依靠百姓、团结友军,其部队在鲁南受到群众称赞。

入鲁后的抗战与转变

1939年初春,常恩多率师部机关直属部队和六六二团开赴鲁南,抵达莒县南七里的大于家庄驻扎布防。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妄图收买常恩多,被识破。常恩多入鲁后精神振奋,严肃军纪,整训队伍,号召官兵“爱护百姓,团结友军”。当时国共合作,百十一师与八路军密切合作,常恩多鼓励官兵往来,安排相关事宜,使两军互通情报、互相支援。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等在百十一师可公开阅读,常恩多认真研读。常恩多痛恨伪军,1939年春节前夕,他命六六二团在八路军配合下,一举攻克枳沟镇,歼灭张步云部三旅匪军近千人。不久,又指挥队伍在孟疃附近歼灭一股外出骚扰的日军,并将缴获的战利品全部交给八路军和游击队。

抗战实践使常恩多迫切要求入党,他向秘书王振乾倾诉愿望。随后,王再天、王振乾等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汇报。在一个傍晚,郭子化同志会见常恩多,常恩多在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特别党员。此后,他在党的教育下,视野更加开阔,开始教育军官,改造部队,举办军官短期训练班,与八路军建立电台联系,派地下党员担任重要职务。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浪潮,制造“太河惨案”。在东北军五十七军内部,国民党特务分子破坏联合抗战局面,将“抗日义勇宣传队”改名并进行政治审查等。1939年4月,百十一师师部机关及直属营、连在国民党特务要挟下举行入党仪式,常恩多名义上成为国民党特派员,但他讲话强调要按孙中山教导,联合抗日。1939年夏,日寇大“扫荡”,常恩多率部巧妙迂回、穿插、战斗,采用游击战术重创敌军,在麦季反“扫荡”中取得多次胜利。反“扫荡”后,他将缴获物资交八路军、游击队,还积极调解地方上中国国民党顽固派与八路军的摩擦事件。他曾想前往东北地区“抗联”,经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劝说后顾全大局,服从组织需要。1939年秋,五十七军军部副官长李亚藩叛国投敌,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常恩多提出“打击敌人、拯救百姓”的口号,坚定官兵抗日意志。1939年冬,他率部配合八路军在莒南十字路镇附近的王庄围歼敌寇,获全胜。

“九・二二” 锄奸运动

1940年4月,万毅晋升为百十一师三三三旅旅长,与常恩多志同道合。同年夏天,缪澂流派人到徐州市进行卖国投敌活动,大肆散布反共投敌言论,还在纪念“七七”事变三周年大会上反对张学良,攻击抗日救国八项主张。7月下旬,他组织鲁南、苏北十七县游击区总指挥部,布置反共。同年7月30日,常恩多接到缪澂流急电前往会晤,缪以王振乾“通共”为由要审处他。常恩多与王振乾研究对策,王振乾机智应对,缪澂流无果只好将其软禁。常恩多以请病假、布置军队等方式要挟,最终王振乾安然回到百十一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派于克同志传达指示,常恩多表示坚决与共产党、八路军合作抗日。同年9月12日晚,缪澂流派人前往桃林镇与日方商签和约,于文清将情况告知万毅。同年9月21日,常恩多与万毅决定锄奸,计划在晚会上逮捕缪澂流等。当晚,军部锄奸战斗打响,但因韩子嘉告密,缪澂流等人逃走,不过仍扣押了部分通敌人员。同时,常恩多在百十一师扣押了知情不举的唐君尧和关世栋,并命人草拟“九·二二”锄奸运动致各界电文,通告全中国。

坚持抗战与内部斗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第二次反共高潮冲击到鲁苏战区,百十一师也受到波及。常恩多病重不能理事,参谋长陶景奎等人乘机搞阴谋。重庆国民政府来电命百十一师攻打八路军,常恩多不同意,陶景奎等人则积极勾结旅长孙焕彩、团长刘晋武等,散布流言,陷害万毅旅长,还建议常恩多带营到山里静养,被拒绝。他们还封锁消息,拟定大逮捕名单,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通知王振乾等同志撤离。同年2月中旬,蒋介石再次来电要求“肃清共产党,消灭八路军”,陶景奎等人反革命气焰嚣张。2月16日,孙焕彩设“鸿门宴”扣押万毅旅长,随后逮捕了华诚一、张苏平等地下党员及相关人员,监禁了“战地服务团”团员和“抗演六队”队员,收缴了三三三旅旅部特务排枪械,绑架了师部电台台长。万毅被解送到鲁苏战区总部,百十一师战地服务团通过斗争被送出防地,抗演六队被押送到于学忠总部。常恩多率百十一师东移,开进甲子山区,将部分地区让给八路军、游击队,但陶、孙、刘一伙变本加厉进行反共活动。

1942年2月,日寇“扫荡”,鲁苏战区总部遭袭,于学忠探望常恩多,常恩多对郭维城到来格外高兴。此后,常恩多常与郭维城谈心,透露对蒋介石的憎恶、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的归宿及个人夙愿。同年3月,于学忠接到重庆市要秘密枪决万毅的急电,常恩多坚决反对,郭维城劝告于学忠,最终于学忠未执行命令,常恩多仍放心不下,时刻关注万毅情况。

起义准备与实施

1942年7月,常恩多病情濒危,7月7日写下遗嘱,表达对民族解放的期望和对“九·二二”锄奸精神的坚持。同年7月中旬,他向郭维城提出发动武装起义的打算,并介绍百十一师官兵思想动向,郭维城表示支持。随后,郭维城与刘唱凯酝酿起义方案。同年8月1日,常恩多病危,同年8月2日,他写下手令,要求追随郭维城,贯彻张学良主张,杀敌锄奸,并将手令和派克金笔交给郭维城。同年8月2日晚,郭维城看望万毅并告知营救打算,万毅选择自行越墙逃走。常恩多得知后决定起义,刘唱凯以师长名义安排各项事宜,包括叫来工兵营长保护郭维城,通知团长以上军官集合,安排好战斗准备。下午5点,刘唱凯带领军官们见常乃超时,下了他们的枪,扣押了副师长刘宗颜、参谋长陶景奎、旅长刘晋武等人。常恩多向团长们交代要联合八路军抗日,派部队包围、监视于学忠总部。同时,扣起反动的军法处代处长和政训处处长,鼓励其他处长团结抗日。当天夜里,郭维城、孙立基派兵包围反动地主武装并缴械,包围、监视于学忠总部,特务营营长侯宜禄率部参加起义,部分总部军官也追随起义。随后,以“东北挺进军”名义起草起义通电和宣言并散发张贴,派人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等地联系并打听万毅去处。同年8月5日,常恩多召集团副和营长等军官再次强调联合共产党、八路军抗日。同年8月7日,常恩多交代后事,听闻万毅当晚可到达的消息后极为欣慰。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未及时杀掉反动分子和南移,给反动家伙留下收买、瓦解部队的机会,部分官兵携械北逃,师部工兵营被收买叛逃。

人物逝世

1942年8月9日,常恩多在抗日根据地王家场病逝。

人物语录

常恩多同情多灾多难的老百姓,治军很严,经常对部下说:“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百姓,谁家没有姐妹兄弟,伤天害理的事,我们不能干。”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人民不堪日寇蹂躏,背井离乡,哀鸿遍野。常恩多在向全团官兵讲话时说到:“我们是东北父老拿血汗武装起来的队伍,誓死保卫东北国土是我们神圣的天职!我们决不能容忍日本鬼子践踏我们的家乡,要用鲜血和生命把鬼子赶出我们的家门!”当其壮志不得立即实现时,他悲痛地一反缄默寡言的精神常态,每遇知己,便气愤地诉说“中央政府用不抵抗政策限制大家抗日,居心叵测”。同时,他又告诫全团官兵:“我们要时刻牢记这血的仇恨,卧薪尝胆,以待杀敌报国的时机到来,舍身报答东北地区三千万父老的热望。”

后世纪念

悼念与安葬

刘唱凯按朱瑞的指示带特务连、手枪排保护常恩多的遗体和其家属到达朱梅村。朱瑞在常恩多的遗体前肃立,脱帽致哀,沉痛地说:“多年来,你在最困难的环境里战斗,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你永远活在人民和同志们的心中。”

1943年2月27日,中共山东省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一一一师以及山东滨海地区的各县、区等党政军民各界代表,在营南为常恩多举行了葬礼。全中国解放后,常恩多烈士的遗骨迁葬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一年四季,人民群众前往瞻仰,岁岁清明,各界代表列队悼念。

常恩多烈士墓

常恩多烈士墓于1982年年底落成,系柱体全石结构,高9米,下为墓台,上为墓身。墓台为正方形,高0.8米,平整宽敞,石槛环绕,周围有4级台阶与园内甬路相通。墓的顶端有一铁质红五角星,与周围碧树绿茵相映衬,格外醒目。塔身正面墓碑镌刻着“百十一师师长常恩多同志之墓”,为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两侧墓壁上嵌有常恩多墓志铭:“爱党爱国、亦忠亦义,铁骨铮铮、丹心耿耿”,亦出自启功手笔;后面石碑刻有常恩多师长传略。墓的四周砌有花坛8区,内植各种花卉。

人物评价

好,(常恩多)真是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反蒋抗日的少壮派,有胆识。(毛泽东 评)

常乃超(常恩多)是一位“抗日爱国的民族英雄”。多年来,常恩多在最困难的环境里战斗,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的任务,常恩多永远活在人民和同志们的心中。(时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 评)

他(常恩多)爱国热情高涨,力主抗日,在“西安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沂蒙革命纪念馆 评)

在抗日战争中,他历尽艰险,率部杀敌,身经百战,屡获胜利,被苏、鲁、皖人民誉为“常胜将军”;并从一个只有朴素爱国热情的旧军人,逐步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一个特别党员的身“常胜将军”常恩多,江苏省人民缅怀你_新浪新闻份,机智、勇敢、顽强地战斗在中国国民党军队内部。一九四〇年秋,在日本法西斯主义甚为猖獗、国民党“降将如云”的险恶形势下,他和万毅同志一起发动了声震鲁、苏的“九·二二”锄奸运动,粉碎了沈鸿烈韩德勤、缪澂流、秦启荣等卖国投敌、全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迷梦。一九四二年八月初,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毅然率部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蒋介石顽固派,为国民党军队中爱国抗日的进步力量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常恩多同志虽然在起义后即与世长辞,但他的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光辉史册。(中国军网 评)

参考资料

常恩多:从抗日爱国将领到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军网.2025-02-19

革命烈士常恩多.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华英烈网.2025-02-19

常恩多.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2025-02-19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系列线上讲解视频——常恩多烈士墓. 沂蒙革命纪念馆.2025-02-19

https://news.sina.com.cn/o/2015-06-13/061931946146.shtml.新浪网.2025-02-19